筏子的原文以及作者介绍

2024-03-20 古籍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筏子的原文以及作者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绍:

  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人,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

  参加工作以后改名袁鹰。1924年生于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学生时代开始向报刊投稿,之江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集英中学等校任教。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分配在学生运动、文艺和宣传部门工作,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作等。

  1943年考入之江大学教育系,在校期间即参加《莘莘》、《新生代》、《联声》报刊的编辑,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分配在学生运动、文艺和宣传部门工作,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副刊编辑。建国后,《解放日报》文教组组长,《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主任,《散文世界》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和第三、四届理事。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风帆》,《第十个春天》等;诗集《江湖集》《花环》(与闻捷合著),儿童文学作品:游记《丁丁游历北京城》,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等;散文集《胡伯伯向你们问好》,儿歌集《唱一唱北京》。其中《刘文学》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一等奖。《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在第一次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二等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编委会委员和《儿童文学》编委会员。

  <黄河的主人>选自《筏子》

  原文如下:

  《筏子》 袁鹰

  黄河滚滚。即使这儿只是上游,还没有具有一泻千里的规模,但它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概,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

  大水车在河边缓缓地转动着,从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黄水,倾注进木槽,流到渠道里去。这是兰州特有的大水车,也只有这种比二层楼房还高的大水车,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什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占,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

  啊,请你再定睛瞧一瞧吧,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浮。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据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上,紧贴着脚就是深不见底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睛也不敢睁一睁的。但是,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兰州的同志说,多坐坐羊皮筏子,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和细心。可惜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这种锻炼的机会已经不十分多了。眼前这只筏子,大约是雁滩公社的,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

  然而,羊皮筏上的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筏子赏析

  黄河滚滚。波涛汹涌的黄河,卷起一阵阵大浪,好像要把人吞噬了。让岸上的游客各个胆战惊心。

  但是,黄河的主人——艄公,面对这波涛的黄河,仍然面不改色,坐在羊皮筏子上,领着一些勇敢的人类,在黄河上浏览风光,体现惊险的感觉。让岸上的游客为他们提心吊胆。读完《筏子》这篇文章,让我顿时佩服起艄公和那些勇敢的人类来了。要是我就不敢去坐在羊皮筏子上在黄河上漂浮。

  文中写到艄公手里只拿着一根不粗不高的篙子,说明了渡河的工具十分的简单,突出了战胜黄河的惊涛骇浪主要是靠人,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把文章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文章之所以出众,是因为文中用了两大写法上的特色:

  (1)运用衬托和对比:“大水车”和“黄河的大”形成正衬“筏子之小”和“水车之大”、“黄河之凶险”和“筏子之妙小”以及“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和“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的在谈笑”都是反衬。羊皮筏子体积小与乘载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和筏子上的乘客从容的谈笑形成对比。

  (2)创设悬念:本文在写《筏子》之前,写到“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这些句子造成了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

  黄河,我赞美你!

  黄河的主人,我赞美你!

  具有勇敢的人,我赞美你!

  • 相关推荐

【筏子的原文以及作者介绍】相关文章:

《筏子》原文及作者介绍09-25

关于筏子的原文阅读09-24

《夹竹桃》原文及作者介绍09-25

咏柳原文及作者介绍09-25

《草堂》原文及作者介绍04-10

《劝学》原文及作者介绍05-17

浣溪沙原文及作者介绍08-02

《春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09-24

《柳》原文注释作者介绍09-24

明神的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