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情表》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选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阅读训练】:
9. 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犹蒙矜育 矜:怜悯
B. 不矜名节 矜:夸耀
C. 听臣微志 听:听见
D. 日薄西山 薄:迫近
10.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谨拜表以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1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2.《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下列不能体现“孝心”的一项是
A.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 区区不能废远
C.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D. 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⑴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译文:
⑵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
【参考答案】:
9.C
10.B 11.B 12.A
13.⑴我受到过分的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
⑵我(将来只要)活着就愿意献出生命(为国出力),死了也愿意报答陛下的恩惠。
诗词赏析:
《陈情表》,选自《文选》卷三七。原题作“陈情事表”。
西晋人李密所著,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当时时局动荡皇帝希望李密能出来做官。因为李密是蜀国人在蜀国又以孝著名,当过官很有名气。所以皇帝希望他能出来做官来服民心。并且希望进一步扩充领土就更加希望天下人以为晋朝清明来进一步取得他国民心。李密孝顺同样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但他为了保全性命就写了这篇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武帝览表,赞叹说:“密不空有名也”。感动之际,因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在李密写完这篇表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刘氏就去世了。他在家守孝两年后,出仕官职很小,因为当时的政局已相当稳定,晋武帝不需要李密了,便不再重视他。李密做了两年官后辞去职务。
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世通云。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陈情表之由来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书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陈情表》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相关文章:
陈情表原文、注释及赏析10-15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注释06-11
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04-01
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赏析02-22
陈情表原文赏析及翻译08-30
陈情表原文、翻译、赏析03-24
陈情表原文翻译赏析09-07
关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05-05
相思原文、翻译、注释、赏析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