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原文

2022-11-21 古籍

  《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给大家整理了唐雎不辱使命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唐雎不辱使命

  先秦:刘向 撰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说 通: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阅读练习

  【小题1】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2分)

  ①请广于君( ) ②岂直五百里哉( )

  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④寡人谕矣 ()

  【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小题3】理解并填空(3分)

  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 ”要求。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列举了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小题4】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3分)

  安陵君: 秦王:唐雎:

  答案

  【小题1】①扩充 ②只,仅仅 ③平民④明白

  【小题2】①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 ②秦王吓得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小题3】易地 天子之怒 挺剑而起

  【小题4】安陵君:软弱可欺 秦王:色厉内荏 唐雎:智勇双全

  创作背景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名家点评

  明代唐荆川:“秦险诈无信之国也,诚得安陵,岂复以五百里偿之哉?安陵君之不与,是也。又曰:唐雎挺剑以劫虎狼之秦,而卒以此保全安陵,奇甚!此其贤于荆轲远矣。”(《国策钞》卷下引)

  明末清初金圣叹:“俊绝、宕绝、峭绝、快绝之文。”(《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四)

  清代林云铭:“篇内有灭韩亡魏之语,似在始皇二十二年以后之事,时三晋皆属秦,何处更容得安陵五十里之地?荆轲事在先,彼时犹以督亢图藏匕首而进,兹何独许唐雎带剑上殿耶?纵令此回安陵尚存,唐雎果有劫秦之事,始皇亦未必肯学齐桓,不背曹沫也。但其文摹写入神,大为孱弱吐气。”(《古文析义》卷六)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博浪之椎,唐雎、荆卿之剑,虽未亡秦,皆不可少。”(《古文观止》卷四)

  清代储欣:可与曹沫并传,文亦大有生气,不减荆、聂二事手笔。”(《古文菁华录》)

  清代余诚:“以吕政(即秦王嬴政)之暴横而雎仗剑数语,至使悚惧谢罪,妙人妙事妙文。按《通鉴》始皇十七年灭韩,二十二年灭魏。篇中有灭韩亡魏等语,唐雎之使自应在二十二年之后,其事之有无,殊不可靠。或曰:此辩士之寓言。”(《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四)

  清代高嵣:“凛凛有生气,读之快意,不必论其事之有无。”“秦王多少咆撃,渐渐消息下去,一句狠一句,一步逼一步,雄古奇峭,读之快心。”(《国策钞》卷下)

  清代浦起龙:“逶迤引局,斗然换境。如行坦途者,怪峰忽起于前也。”(《古文眉诠》卷十五)

  清代唐德宜:“气撼五岳,妙于有体。称先王不涉迂阔,言士怒非徒刚狠,慷慨而谈,令人心开爽目。”(《古文翼》卷三)

  编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年—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榖梁传》。编订整理《战国策》。又编有《楚辞》,所作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唯《九叹》为完篇。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又有《五经通义》,已佚,清人马国翰辑存一卷。生平事迹见《汉书》卷三十六。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原文】相关文章: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参考译文11-12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11-17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翻译12-02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10-18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翻译12-01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参考10-11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参考译文11-25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2-25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