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公元1321-1372年),字子充,义乌人。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祎传》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祎传》原文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时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梁王遣使致祭,具衣冠敛之。建文中,祎子绅讼祎事,诏赠翰林学士,谥文节。正统中,改谥忠文。成化中,命建祠祀之。
《王祎传》译文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年时反应灵敏,很聪慧,等到成年后,身材高大,气度非凡。他目睹元朝政治衰败,就写了七八千字的文章呈送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同推荐了他,没有得到答复。后来他隐居在青岩山,著书立说,名气一天天大了起来。明太祖征讨江西的时候,王祎献上了颂词。太祖高兴的说:“江南有两位大儒,是您和宋濂。学问渊博,您不如宋濂。才思雄健,宋濂不如您。”太祖创设了礼贤馆,把王祎召入,安置在馆中。又多次提拔,升到侍礼郎的职位,负责记录皇上的日常起居情况。任南康的同知府事,有很多好的政绩,太祖赐给他黄金带,非常宠爱他。太祖即将登位,召王祎来到身边,与他一起商议登基大礼的仪式。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奏:“祈祷上天赐予长寿的要诀,在于存有忠厚之心,为政宽大,效法自然规律,应顺百姓之心。严厉的政治,只能施行一时,不能作为长久的政策。浙西已经平定了,全国征收的赋税应当减少。”太祖接受了王祎的建议,夸奖了他,然而没有完全听从他的建议。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王祎和宋濂为修史的主管官员。王祎对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很熟悉,编撰时,删除烦琐杂乱的内容,在著述上花了很大的力气。
《元史》编撰完成后,王祎被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皇上的命令到大本堂陪太子读书,他对儒家经典和阐述的道理了解非常透彻,能循循善诱。皇上在朝廷上召见他问话,必定赐他坐下应答,他不慌不忙地与皇上闲聊。洪武五年正月,朝廷商议招降云南,派王祎带着诏书前往。王祎到了云南就吿谕梁王,应该赶快把版图归还给朝廷兵部职方司,否则天朝讨伐的兵马早晚会到来。梁王不听,没有把王祎安排在招待使者的馆舍住下。过些天,王祎又吿谕梁王:“朝廷因为云南百万生灵,不想用军队来歼灭你。如果你倚仗云南路途险远,抗拒朝廷明明白白的命令,后悔就来不及了。”梁王害怕,屈服了,当即让王祎改住招待使者的馆舍。正逢元的残余势力派脱脱到云南征收粮饷,他用恐吓的语言威胁梁王,一定要梁王杀了王祎。梁王不得已让王祎出来见脱脱,脱脱想要王祎降服,王祎斥责他说:“上天已经终结了你元朝的命运,我朝实实在在已经取代了元朝。你元朝一点点没有烧完的余火,还敢与日月争光明吗?况且我与你都是使者,我怎么会被你降服!”有人劝说脱脱:“王公向来享有很高的名望,不可加害于他。”脱脱捋起衣袖说: “今天即便他是孔圣人,从道义来说,我也不能让他活着。”王祎看着梁王说: “你杀了我,天朝大兵紧跟着就会到来,你转身之间就要大祸临头了。”王祎就这样遇害了。遇害那天是十二月二十四日。梁王派人去祭奠,收集他所有的衣物入殓。建文年间,王祎的儿子王绅颂扬他父亲,朝廷追赠王祎诏赠翰林学士,谥文节。正统年间又改谥忠文,成化年间,下令建立祠堂祭祀他。
- 相关推荐
【《王祎传》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晋书·王浚传》原文及译文06-08
《晋书王浑传》原文赏析及译文07-27
《南史·王僧虔传》原文阅读及译文01-04
苏武传原文及译文11-22
《华佗传》原文及译文04-09
高士传原文及译文07-21
《王粲强记》原文译文04-26
《李揆传》原文及译文08-01
《陆逊传》原文及译文11-01
《韩褒传》原文及译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