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寒硖翻译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硖
作者:唐·杜甫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
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
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
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
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
此生免荷殳,未敢辞路难。
注释
①寒硖:地名,在今甘肃西和县城北四十里。(《宋书·氏胡传》:“安西参军鲁尚期追杨难当出寒硖。”即此。
②行迈:远行。日:整天。
③多端:变化莫测。
④云门:指峡口。绝岸:陡峭的崖岸。
⑤积阻:重峦叠嶂。霾:阴霾。
⑥实:全诗校:“一作贫。”
⑦仲冬交:农历十一月初。
⑧溯沿:逆水而上为溯,顺水而下为沿。
⑨野人:山野之人。寻烟:寻找做饭的烟火。
⑩行子:杜甫自称。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杜甫的诗全集栏目。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朝廷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四十八岁的诗人杜甫抛弃了华州司功参军职务,流寓陇右,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难历程。此年七月,诗人从长安出发,先至秦州(今甘肃天水),寓居约三个月。“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因生活所迫,离开秦州,经过盐井(今甘肃礼县盐官镇)、寒硖、青阳峡、龙门镇等地,转赴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并于同年十月初到达同谷县。途径成州(今甘肃西和县)时留下了数十首纪行诗,《寒硖》便是其中最精彩的诗篇之一。
赏析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这四句写诗人路经寒硖时所见景物。首句,诗人先从大处落墨,概写旅途劳顿和谷深路险。“日悄悄”描写行路时间之长,“势多端”极言谷壑幽深,山岭重叠,群峰环绕,山路险峻。由环境险恶,烘托日高人困之情态。沈德潜评价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
“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接首句,该句继写环境之恶劣,秋云密布,硖谷幽深,寒意逼人,光线昏暗,似乎无路可寻。诗句中透露着严峻紧张的气氛。“寒硖不可度,我实(贫)衣裳单。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这四句,在描写客观环境的基础上,诗人重写个人感受。秋冬之交,水流湍急,寒硖难越,加之腹空衣单,饥寒相煎,诗人用极简易的文字和白描手法,来表达长期饱受饥寒艰辛之苦,凄凉沉郁、哀壮感伤之情,在诗人心底涌起,不能自已。诗人以“本真”之笔法,由环境险恶,来衬托个人际遇之苦,“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韩愈语)。
“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此生免荷殳,未敢辞路难”为诗歌第三层。诗人以赋的笔法,描写走出寒硖后,沿途所见人物活动。炊烟袅袅中,诗人向野人打问路径,发现历经战乱后,老百姓流离失所,在河边餐饮。目睹这一情景后,诗人由衷发出了“此生免荷殳,未敢辞路难”的喟叹。如果能免除战祸,老百姓不再荷殳从军,安居乐业,自己历经艰险,长途跋涉,又何妨呢?
从全诗整体结构看,第三层为诗情高潮部分,卒章显志。诗人由自身遭遇、眼前现实而联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忧民感乱、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愫溢于言表。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的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并且寄托着“穷年忧黎之,叹息肠内热”的情感和要求平息战乱、变革现实的崇高理想。同样这种情感亦充分表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歌中。换言之,《寒硖》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 相关推荐
【寒硖翻译原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爱莲说原文注释及翻译07-19
硕鼠原文注释及翻译03-21
狼原文翻译及注释07-21
权舆原文注释与翻译05-30
《劝学》原文翻译及注释01-22
劝学原文注释及翻译03-31
寒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01-23
寒塘原文翻译及赏析11-14
寒塘原文、翻译、赏析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