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葬志原文及翻译

2021-06-11 古籍

  这篇短短的葬志表现出归有光与魏孺人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十分真挚深笃的。魏儒人除了十分贤惠,更因为家学渊源,颇通文字,也十分好学。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寒花葬志原文及翻译

  《寒花葬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妻子魏孺人已经离开人世,而魏氏的陪侍丫环寒花也过早去世。文中通过追忆寒花的生前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原文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译文

  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的丫鬟。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葬在虚丘。侍奉我而不能到最后,这是命运啊!

  寒花刚嫁过来的时候,才十岁,低垂着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有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瓦盆。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妻子魏孺人见了便笑这件事。妻子常常让她靠在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睛慢慢地转动。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呀!

  注释

  (1)寒花:婢女的名字。

  (2)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媵(yìng):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这里指随嫁的女子,古代贵族。

  (3)嘉靖丁酉:公元1537年(嘉庆十六年)。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1566)。

  (4)虚丘:古虚丘邑在今山东省境内。这里的“虚丘”可能应为“丘虚”,指荒地。

  (5)媵:陪嫁的人。

  (6)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7)曳:拖着,这里是拉的意思。

  (7)爇 (ruò):点火,点燃。

  (8)荸荠: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吃。

  (9)盈瓯:装满一盤,。

  (10)饭:吃饭。

  (11)冉冉:形容缓慢移动或飘忽迷离。

  (12)奄忽(yǎn hū):忽然,很快的。

  阅读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是明朝后期古文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归有光,字又字开甫,世称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魏孺人媵也(),

  (2)事我而不卒()

  (3)年十岁,垂双鬟()

  (4)曳深绿布裳()

  (5)爇火煮荸荠熟()

  (6)婢削之盈瓯()

  (7)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

  (8)目眶冉冉动()

  (9)奄忽便已十年

  (10)魏孺人笑之()

  3、用原文语句填空:

  ⑴文章明写寒花,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妻子的无限怀念之情的句子是:

  ①②

  ⑵文中从寒花的外貌方面活现出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形象的句子是:

  ⑶文中表现主仆之间的感情十分融洽,没有半点隔阂的句子是:

  ⑷文中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表达作者深痛悼念之情的句子是:

  ⑸文中抒发作者对生命脆弱,时光快逝,人生际遇不可捉摸的句子是:

  4、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描写寒花日常生活的两件小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寒花在作者印象中是个怎样的人?

  5、文中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有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附:参考答案

  1、熙甫、震川先生

  2、(1)媵: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这里指随嫁的女子。(2)事:侍奉。(3)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4)曳:拖着,这里是穿的意思(5)爇:点火,焚烧。(6)瓯:小瓦盆。(7)饭:吃饭。(8)冉冉:形容眼睛缓慢转动的样子。(9)奄忽:很快的。(10)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3、1)①魏孺人笑之②孺人又指予以为笑(2)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3)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4)吁,可悲也已!(5)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4、寒花拿走熟荸荠不给作者吃;寒花倚在小桌旁吃饭。天真质朴、稚气调皮、活泼好动。

  5、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是为了表现魏孺人性情温厚,善良,慈爱,是个贤妻良主。说明作者生活在夫妻感情真挚深笃,主仆关系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中。表现作者对亡妻一颦一笑无尽的怀念和时过境迁的伤感。

  二:

  18.本文作者归有光是代散文家,字 ,号 ,我们高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 》。(2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

  (1) 事我而不卒 () (2) 爇火煮荸荠熟()

  20.上述文字主要写了几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8、明 熙甫(开甫) 震川先生 《项脊轩志》(共2分)

  19、(1)奉事,服侍(1分) (2)点火,点燃(1分)

  20、这篇文章写寒花只用了三件小事:初来时垂鬟着绿布裳;不让归有光吃她削的荸荠;吃饭的时候目眶冉冉动。(2分)以写婢女寒花之名,实则字里行 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妻子的无限怀念。作者借写婢女稚气地不让自己吃荸荠,妻子笑之,又写寒花目眶冉冉动,妻子指与己看,又是相笑一番,两人脉脉温情、鹣 鲽情深尽显其中,这也表明,作者记着亡妻的一颦一笑,记着两人之间值得玩味的一件件小事,真真纾徐平淡,诚切感人。(2分)

  赏析:

  1537年(嘉庆十六年)五月四日,归有光家中的陪嫁丫头寒花死了,归有光为她写下了这篇葬志。

  为地位低下的普通侍女写墓志铭,归有光首开先例。然而,才一百多字的一篇葬志,却一连三次提到了自己妻子魏孺人。结合归有光的生平可知,这篇葬志更深刻的创作动因是怀念魏孺人。

  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丫头,刚到归家时年仅十岁,魏孺人是归有光的第一位妻子,据归有光《请敕命事略》,其父为光禄寺典簿,伯父是“当世名儒”庄渠先生。魏孺人“少长宝贵家”,而归氏家道中落,物质生活比较清贫,但魏孺人从未有怨言,而是“甘淡薄,亲自操作”,就连回娘家看望父母时,也从不向娘家提起自己的困难,直到生了病,娘家派人来探视,才惊讶地发现归家“基贫之如此也”。魏孺人生性贤惠,对下人十分和蔼,从不摆主人的架子,从她对寒花的态度就可以知道。寒花不给归有光吃荸荠,可以说是对主人不敬,但魏孺人知道这是因为寒花自小随侍,心目中只把自己当成主人,而不懂得要敬重自己的丈夫,她更觉得寒花稚气可爱,于是指以为笑。而吃饭的时候,她又特意把寒花留在身边的小几旁,可以说是对小寒花的的额外照顾。从寒花对魏孺人的衷心回护,以及魏孺人对寒花的态度看来,主仆之间的感情十分融洽,没有半点隔阂。因此归有光盛赞她是“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

  这篇短短的葬志表现出归有光与魏孺人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十分真挚深笃的。魏儒人除了十分贤惠,更因为家学渊源,颇通文字,也十分好学。据《项脊轩志》所载,魏孺人“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回娘家时,跟家中姐妹时时谈起的,也不是生活的困窘,而是丈夫读书的“阁子”项脊轩。她自己不以生活的艰辛为苦,还时时勉励归有光:“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请敕命事略》)在封建社会中,婚姻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的,娶一个三从四德,相敬如宾的妻子并不难,难的却是心灵相通的知已。魏孺人不但德才兼备,更有良好的文学素质,与归有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他们之间不止举案齐眉,更是琴瑟如鸣。所以每当寒花做出稚气可笑的举动时,魏孺人就会赶忙指给归有光看,这正是一幕少年夫妻情深意笃的画面。

  归有光少年丧母,两次丧妻,儿女或早夭,或长成之际猝然离世,使他在人生中体味到了太多的无奈与悲凉,所以他有时候会对千百年来为人们深信不疑的“天命”产生怀疑,对天发出痛切悲怆的呼号。但更多时候,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正统文人,他把这种种对人世的不公的愤恨与无奈化为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淡淡笔触,向人们娓娓道来。如《寒花葬志》,便是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这种看似一带而过的闲笔与淡笔,正是归有光散文突出的特点。这种写法,表面上容易被人忽略,但在这种刻意的淡化与压抑之中,包含了作者深挚沉痛的情感和细腻丰富的心灵。

  作者简介

  归有光 (1507~1571年 )。明代散文家。明朝后期古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世称震川先生,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江苏昆山人。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

【寒花葬志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寒花葬志》教学设计12-23

《寒花葬志》阅读答案09-15

《寒花葬志》归有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2

《寒花葬志》文言文06-20

《寒花葬志》文言文注解06-12

长春版七上《寒花葬志》教学设计12-16

言志的原文及翻译04-06

《辨志》原文及翻译07-12

《辨志》原文翻译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