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许行滕文公上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滕文公为世子①,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规②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③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膝,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④,厥疾不瘳⑤。’”
【注释】
①世子:即太子。“世”和“太”古音相同,古书常通用。
②成规 :齐国的勇士。
③公明仪:人名,复姓公明,名仪,鲁国贤人,曾 子学生。
④瞑眩:眼睛昏花看不清楚。
⑤瘳(Chou):病愈。
【译文】
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经过家国时拜访了孟子。孟子给他讲善良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话题不离尧舜。
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拜访孟子。孟子说:“太子不相信我的话吗?道理都是一致的啊。成脱对齐景公说:‘他是一个男子汉,我也是一个男子汉,我为什么怕他呢?’颜渊说:‘舜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 老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现在的滕国,假如把疆土截长补短也有将近方圆五十里吧。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说 ‘如果药不能使人头昏眼花,那病是不会痊愈的。”’
【读解】
“道性善”和“称尧舜”是孟子思想中的两条纲,而这两方面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道性善”就是宣扬“性善论”。“性善”的正式说法,最早就 见于这里。所以,本章还有重要的思想史资料价值。当然,从“性善”的内容来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五上》)的 论述中就已经展开了。
“称尧舜”就是宣扬唐尧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口口声声所说的“仁政”。 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心”的善良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孟子“道性善”要“言必称尧舜”,这是非常清楚的了。
至于滕文公再次拜访时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话,不外乎鼓励他 要有实施仁政的勇气罢了。因为,古往令来,不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圣贤能做到的,普通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得到。何况,滕国虽然小,但折算起来也有方圆五十里国土嘛,只要是实施仁政,照样可以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
这就是孟子的苦心,无论大国小国,只要是有机会就抓住不放,抓住宣扬自己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案。
拓展:《孟子对滕文公》原文及翻译
原文: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jiàn)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君请择於斯二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翻译: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投靠齐国呢,还是投靠楚国呢?”
孟子回答说:“这决策不是我所能办到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样就好办了。”
滕文公问孟子道﹕“齐国人将要修筑加固薛城﹐我很害怕﹐像这样我可怎麼办呢﹖”
孟子回答说﹕“以往周太王居住邠地的时候﹐狄人侵犯邠地﹐他们就迁到岐山之下去居住。不是选择去做的﹐实在是不得已啊。假如你行善政﹐後代子孙当中一定会有君王的呀。君子创业并传下统序﹐为了可以继承啊。至于那个成功,是天命啊。君王您对齐国人怎麼样呀﹖你就竭力行善政罢了呀。”
滕文公问:“我们滕国是个小国。下大功夫事奉大国,却不能免于亡国的危险。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过去周太王曾居于豳地,狄人不断进犯。把兽皮丝绸送给狄人,还是免不了入侵。把宝马名犬送给狄人,同样免不了入侵。把珠玉财宝送给狄人,依然免不了入侵。于是召集族中的老人告诉他们说:”狄人想要的,是我的疆土。我听说:‘君子不用供养人类的东西去害人。你们为什么担心没君主呢?我将离开这里!’他离开豳地,翻越梁山,在岐山脚下筑城定居下来。豳地老百姓说:‘他可是位仁义之人啊,不能失去这样的领袖。’跟随他的人像赶集一样多。也有人说:‘这是世代相传的土地,不能自己随意决定,宁愿战死也不能离开。’请您在这二者中选择其一。”
- 相关推荐
【许行滕文公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有关许行原文及翻译08-11
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02-21
许行孟子原文及翻译11-30
关于《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3-04
上留田行原文翻译及赏析04-01
《上留田行》原文、翻译及赏析05-17
许金不酬原文及翻译08-17
过许州原文翻译及赏析04-01
上留田行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