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卫填海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史籍记载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郭璞注《山海经》写《山海经图赞》有“精卫”条:“炎帝之女,化为精卫。沉形东海,灵爽西迈。乃衔木石,以填攸害。”)
《抱朴子·内篇》卷二:精卫填海,交让递生。
《博物志》卷三:有鸟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故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
《述异记》卷上: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律学新说》:伞盖山西北三十里曰发鸠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庙,浊漳水之源也。庙有像,神女三人,女侍手擎白鸠。俗言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盖以精卫之事而傅会也。
《乐律全书》:又西北三十里曰发鸠之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庙。宋政和间祷雨辄应,赐额曰“灵湫”,盖浊漳水之源也。庙中塑如神女者三,傍有侍女,手擎白鸠,俗称“三圣公主”,乃羊头山神之女,为漳水之神。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使民觉而防之,不至暴溺。羊头山神,指神农也。然白鸠事,诸志未载,以其近怪,故不语耳。
《读山海经十三首》: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夭(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顾亭林诗笺释》: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亭林诗集》卷一《精卫》)
寓意
一、坚持不懈的精神
精卫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衔着树枝和石子投入大海,试图填平大海。这种行为体现了一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无论面对多么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有可能实现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如果能像精卫一样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有可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二、勇敢无畏的品质
大海对于精卫来说是无比强大和可怕的存在,但精卫毫不畏惧,勇敢地向大海挑战。这种勇敢无畏的品质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不要退缩,要勇敢地迎接挑战。勇敢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勇敢,更是心理上的勇敢,要有勇气去尝试新事物,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恐惧和不安。
三、抗争精神
精卫填海的故事也体现了一种抗争精神。精卫在面对大海的灾难时,没有选择屈服和逃避,而是积极地进行抗争。这种抗争精神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和强大的敌人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勇敢地抗争,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四、自我牺牲与奉献
精卫为了填平大海,不惜牺牲自己,不断地投入树枝和石子。这种自我牺牲和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在为了他人、为了社会、为了国家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奉献精神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五、警示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从另一个角度看,精卫填海的故事也可以理解为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挑战。大海的力量是巨大的,精卫试图填平大海的行为虽然勇敢,但也显得有些不自量力。这可以警示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不要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否则可能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总之,《精卫填海》的寓意丰富而深刻,它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勇敢无畏,要有抗争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背景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等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 相关推荐
【精卫填海的原文以及翻译】相关文章:
《过秦论》原文以及翻译02-27
过秦论原文以及翻译11-18
《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08-08
塞翁失马原文以及翻译05-12
《秋水》原文以及翻译01-24
《公输》原文以及翻译07-24
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10-10
精卫填海的原文及翻译10-17
张衡传原文以及翻译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