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下面是关于宋史原文及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
《宋史周淙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①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②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③,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
【注】①按堵:安居。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译文: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亲周需,凭着考中进士开始做官,做官做到左中奉大夫。周淙从小机警聪明,努力学习,宣和年间,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做了皇帝的侍从官,历任官职做到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国背叛盟约,边疆战事正兴起,(朝廷)选择守帅官员很困难,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职)。首先命令周淙守滁阳,周淙没有到任,改任楚州,又改任濠梁。淮、楚两地原先有依靠山水地形设寨保卫自己的百姓,周淙给他们规定纪律,构建保伍组织。金国君主完颜亮发动全国兵力侵犯宋朝边境,百姓依靠这些保全生命的不计其数。授官直秘阁,连任。孝宗接受禅位,宋朝军队进攻夺取虹县,中原的百姓一致来归顺,扶老携幼在路上络绎不绝。周淙计算人口供给食物,用酒肉犒劳在路上的人,到达目的地的人提供房屋居住,人人感动高兴。张浚视察部队,驻扎在都梁,看到周淙的谋略,就称赞叹赏,并且说:“有紧急情况,您应该和我一同赴死。”周淙也感动奋发,甚至说“头可断,身体不可退却”。张浚进入朝廷,全面陈述这些情况,皇帝称赞叹叹赏不停,进官直徽酞阁,帅守维扬。
恰逢钱端礼凭着尚书的身份任淮东宣谕史,又把周淙作文推荐对象,进官直显漠阁。当时两淮地区经过战争蹂躏,很多百姓流离逃亡,周淙尽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也专一任用周淙,多次赐给亲笔书札。周淙尊奉施行更加努力,进官直龙图阁,授任两浙转运副使。不久,任临安府知府,进言说:“自古风俗教化一定从亲近的人开始。陛下亲自实行节俭,来给天下示范,但是显贵的近臣奢靡,一点不知道改变。”于是逐条递上禁止十五件事,皇帝称赞接受他的建议,下诏书奖励,赐给金带。皇帝停留临安的时间长了,居民一天天增加,河流低洼狭窄,行船困难,周淙请求疏浚。完工后,授任秘阁修撰,进官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回乡。皇帝怀念周淙不能忘记,授任敷文阁待制,起用做了宁国府知府,催促入朝上奏,皇帝慰劳安抚更加优厚。第二年春天,又任奉祠,多次告老退休。十月去世,享年六十岁。
《宋史·喻樗传》原文带翻译
原文:
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少慕伊洛之学,中建炎三年进士第,为人质直好议论。赵鼎去枢筦①,居常山,樗往谒,因讽之曰:“公之事上,当使启沃②多而施行少。启沃之际,当使诚意多而语言少。”鼎奇之,引为上客。鼎都督川陕、荆襄,辟樗为属。绍兴初,高宗亲征,樗见鼎曰:“六龙临江,兵气百倍,然公自度此举,果出万全乎?或姑试一掷也?”鼎曰:“中国累年退避不振,敌情益骄,义不可更屈,故赞上行耳。若事之济否,则非鼎所知也。”樗曰:“然则当思归路,毋以贼遗君父忧。”鼎曰:“策安出?”樗曰:“张德远有重望,居闽。今莫若使其为江、淮、荆、浙、福建等路宣抚使,俾以诸道兵赴阙,命下之日,府库军旅钱谷皆得专之。宣抚来路,即朝廷归路也。”鼎曰:“诺。”于是入奏曰:“今沿江经画大计略定,非得大臣相应援不可。如张浚人才,陛下终弃之乎?”帝曰:“朕用之。”遂起浚知枢密院事。浚至,执鼎手曰:“此行举措皆合人心。”鼎笑曰:“子才之功也。”樗于是往来鼎、浚间,多所裨益。顷之,以鼎荐,授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初,金既退师,鼎、浚相得欢甚。人知其将并相,樗独言:“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后稍如其言。又尝曰:“推车者遇艰险则相诟病,及车之止也,则欣然如初;士之于国家亦若是而已。”先是,樗与张九成皆言和议非便。秦桧既主和,言者希旨,劾樗与九成谤讪。樗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已而致仕。桧死,复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出知蕲州。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闻。淳熙七年,卒。
(选自《宋史喻樗传》)
【注释】
①枢筦:指中央政务。②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
译文:
喻樗,字子才,他的祖辈是南昌人。他从小就仰慕二程理学,建炎三年,进士及第,他为人正直,好发议论。赵鼎离开枢密院后,居住在常山,喻樗前往拜谒,于是婉言劝他说:“您侍奉皇上,应该多竭诚开导但要使皇帝少加以实行。在您进行开导时,要使言语少而诚意多。”赵鼎认为他很奇异,就把他延请成为上客。赵鼎都督川陕、荆襄时,征用喻樗为僚属。绍兴初年,高宗亲自率兵出征,喻樗面见赵鼎说:“御驾临江,使士气增加百倍,不过您自己考虑这一举动,是出于万全之虑吗?还是姑且作此最后尝试呢?”赵鼎说:“中原常年退避忍让,国民士气不振,致使敌人越发骄横,再也没有屈从的道理了,所以我赞成皇帝出征。至于事情能否成功,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喻樗说:“那么就应当想想回归的路,不要让贼兵给君王带来忧愁。”赵鼎问:“怎麽办呢?”喻樗说:“张德远声望很高,居于闽地。现在不如让他作江、淮、荆、浙、福建等路宣抚使,使他带领各道士兵奔赴朝廷,从命令下达那一天起,府库、军队、钱粮都可以由他主管。宣抚使的来路就是朝廷的归路。”赵鼎说:“好。”于是入朝禀奏皇帝说:“现在朝廷的谋划大计已基本确定,必须得到大臣的接应和援助才行。像张浚这样的人才,陛下会终究弃置不用吗?”皇帝说:“我任用他。”于是起用张浚知枢密院事。张浚来到后,拉着赵鼎的手说:“这是子才的功劳。”喻樗从此往来于赵鼎、张浚之间,对他们多有帮助。不久,因为赵鼎的推荐,喻樗被授官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当初,金人退兵后,赵鼎、张浚相处很是欢洽。人们都知道他俩将并立为相,衹有喻樗说道:“二人应暂且一同在枢密院,将来赵鼎退去就由张浚来接替。成事用人,如果相隔不是十分遥远,就会气脉长久。如果二人同处相位,万一有不相合之处,一个应当离任时,那么另一个一定会改弦更张,这样贤士就自相悖谬了。”后来事情逐渐如喻樗所说。他又曾说:“推车的人遇到艰险就互相指责,等到车子停下后,就又欢好如初。士人对于国家也是如此。”在此之前,喻樗和张九成都说议和不便,而秦桧主张和议,有人就迎合他的旨意,弹劾喻樗和张九成进行诽谤讥刺。喻樗出做舒州怀宁县知县,担任衡州通判,不久退休。秦桧死后,喻樗又被起用为大宗正丞,转为工部员外郎,出京任蕲州知州。孝宗继位后,任用他为提举浙东常平,因政绩而闻名。淳熙七年,去世。
《宋史·张邵传》原文带翻译
原文:
张邵,字才彦,乌江人。登宣和三年上舍第。建炎元.年.,为衢州司刑曹事。会诏求直言,邵上疏曰:“有中原之形势,有东南之形势。今纵未能遽争中原,宜进都金陵,因江、淮、蜀、闽之资,以图恢复,不应退自削弱。”三年,金人南侵,诏求可至军前者,邵慨然请行,转五官,直.龙.图.阁.,假礼部尚书,充通问使,武官杨宪副之,即日就道。至濰州,接伴使置酒张乐,邵曰:“二.帝.北迁,邵为臣子,所不忍听,请止乐。”至于三四,闻者泣下。翌日,见左监军挞揽,命邵拜,邵曰:“监军与邵为南北朝从臣,无相拜礼。”且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弱在曲直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帅臣初开边隙谋臣复启兵端是以大国能胜之厥后伪楚僭立,群盗蜂起,曾几何时,电扫无余,是天意人心未厌宋德也。今大国复裂地以封刘豫,穷兵不已,曲有在矣。”挞揽怒,取国书去,执邵送密州,囚于祚山砦。明年,又送邵于刘豫,使用之。邵见刘豫,长.揖.而已,又呼为“殿院”,责以君臣大义,词气俱厉,豫怒,械置于狱,杨宪遂降。豫知邵不屈,久之,复送于金。金尝大赦,许宋使者自便还乡,人人多占籍淮北,冀幸南归。惟邵与洪皓、朱弁言家在江南。十三年,和议成,南归。八月,入见,奏前后使者如陈过庭、司马朴、崔纵皆殁异域未褒赠者,乞早颁恤典。邵并携崔纵柩归其家。十九年,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知池州,再奉祠卒,年六十一。累赠少师。邵负气,遇事慷慨,常以功名自许,出使囚徙,屡濒于死。有文集十卷。(节选自《宋史张邵传》)
译文:
张邵字才彦,乌江人。宣和三年上舍生及第。建炎元年,任衢州司刑曹事。恰逢皇上下诏求直言,张邵上疏说:“有中原的形势,有东南的形势。现在纵然未能迅速争取中原,也应该进都金陵,以江淮蜀闽的财富,图谋恢复大业,不应退缩而削弱自己。”三年,金兵南侵,皇上下诏可以到金军前的人,张邵情绪激昂地请求前往,转升五级武官官阶,直龙图阁,临时授任礼部尚书,充当通问使,武臣杨宪为副使,当天上路。到了潍州,接伴使摆酒奏乐,张邵说:“二帝北迁,张邵身为臣子,不忍心听,请停止奏乐。”说了三四次,听见的人都哭泣。第二天,见左监军挞揽,命令张邵下拜,张邵说:“监军与张邵是南北两朝从臣,没有拜见的礼节。”并且把国书授给他说:“兵不在强弱,在于理之曲直。宣和以来,我朝不是没有兵力,帅臣初开边衅,谋臣又启兵端,所以贵国能取胜。其后伪楚建立,群盗蜂起,曾几何时,电扫无余,这是天意人心没有厌弃宋德。现在贵国又割地而封刘豫,进行战事没完没了,就理曲了。”挞揽大怒,拿着国书离去,把张邵押送密州,囚禁在祚山寨。第二年,又把张邵送到刘豫处,让刘豫任用他。张邵见刘豫,仅长揖而已,又称他为“殿院”,用君臣大义谴责他,言词神气都很严厉。刘豫很生气,加上刑具把他投入狱中,杨宪就投降了。刘豫知道张邵不屈服,过了很久,又把他送给金。金曾大赦,允许宋使者自便还乡,人人多在淮北落户,希望有机会稍往南迁。独有张邵与洪皓、朱弁言说家在江南。十三年,和议达成,南归。八月,入朝见皇上,上奏前后使者如陈过庭、司马朴、崔纵都死在异域而没有奖励赠官,请求早日颁布抚恤恩典。张邵同时带回崔纵的棺材并送到他家。十九年,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任池州知州,再次为祠禄官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多次追赠至少师。张邵不肯屈居人下,遇事慷慨激昂,常以功名自许,出使期间囚禁迁徙,多次濒于死亡。有文集十卷。
【宋史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王安石宋史原文及翻译06-08
《宋史·程颐传》原文及翻译08-07
杨时《宋史》原文及翻译11-24
《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08-16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06-23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09-18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08-05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07-27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06-06
宋史食货志原文翻译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