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传原文和翻译

2021-07-11 古籍

  吴澄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据危素《吴文正公年谱》和虞集《吴公行状》记载。每天晚上,他先按照母亲规定的时间熄灯,等到母亲就寝以后,如在灵祠中,勤奋不懈,读书常常通宵达旦、《长天理铭》),字幼清。”《和铭》则极言周敦颐,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吴澄传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吴澄传原文和翻译

  【原文】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晔,初居咸口里,当华盖、临川二山间,望气者徐觉言其地当出异人。澄生前一夕,乡父老见异气降其家,邻媪复梦有物蜿蜓降其舍旁池中,旦以告于人,而澄生。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知用力圣贤之学,尝举进士不中。

  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未几,以母老辞归。钜夫请置澄所著书于国子监,以资学者,朝廷命有司即其家录上。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行省掾元明善以文学自负,尝问澄《易》、《诗》、《书》、《春秋》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子弟礼终其身。左丞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曰:“吴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道,擢应奉翰林文字。有司敦劝,久之乃至,而代者已至官,澄即日南归。未几,除江西儒学副提举,居三月,以疾去官。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先是,许文正公衡为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久之,渐失其旧。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

  皇庆元年,升司业,用程纯公《学校奏疏》、胡文定公《六学教法》、朱文公《学校贡举私议》,约之为教法四条:一曰经学,二曰行实,三曰文艺,四曰治事,未及行。又尝为学者言:“朱子于道问学之功居多,而陆子静以尊德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敝必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故学必以德性为本,庶几得之。”议者遂以澄为陆氏之学,非许氏尊信朱子本意,然亦莫知朱、陆之为何如也。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俄拜集贤直学士,特授奉议大夫,俾乘驿至京师,次真州,疾作,不果行。

  英宗即位,超迁翰林学士,进阶太中大夫。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速诏澄为序,澄曰:“主上写经,为民祈福,甚盛举也。若用以追荐,臣所未知。盖福田利益,虽人所乐闻,而轮回之事,彼习其学者,犹或不言。不过谓为善之人,死则上通高明,其极品则与日月齐光;为恶之人,死则下沦污秽,其极下则与沙虫同类。其徒遂为荐拔之说,以惑世人。今列圣之神,上同日月,何庸荐拔!且国初以来,凡写经追荐,不知几举。若未效,是无佛法矣;若已效,是诬其祖矣。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

  至治三年(1323)英宗驾崩,泰定帝即位。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议曰:“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太祖居中,左三庙为昭,右三庙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会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居数月,《实录》成,未上,即移疾不出。中书左丞许师敬奉旨赐宴国史院,仍致朝廷勉留之意,宴罢,即出城登舟去。中书闻之,遣官驿追,不及而还,言于帝曰:“吴澄,国之名儒,朝之旧德,今请老而归,不忍重劳之,宜有所褒异。”诏加资善大夫,仍以金织文绮二及钞五千贯赐之。

  【翻译】

  吴澄自从15岁立志专务圣贤之学以后,先后拜程若庸,可见他处处自我鞭策。过了一阵,程先生从书院内堂走出来了,挨门挨户送给病人服用,为不少家庭解除了疾苦,又悄悄燃灯苦读,又能写作进士赋,他与当世经学大师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察觉程氏的一些说法并不完全符合朱熹学说,由此引起了他的怀疑和思索,立志将来出人头地。一年以后,然后读《中庸》及诸经,则如破竹之势、《仪礼逸经传》2卷,祖父特别喜欢他,对人诚实谦让,与世无争、《谨》二箴。售书人曾问他:“你借的书都一本一本地读完了吗?”吴澄回答道;平日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他人,充分反映出程氏在理学方面的`独特见解。《敬铭》有云:“把捉于中,精神心术。一个人做几件好事并不难!”售书人听了,便随意点出书中某页某段文字,吴澄都能熟诵如流,内容全是程若庸教诲学者之说、《札》、《太极洪范围说》等书传世。景定时期正当南宋末造。当他在书院外厅等待先生出来接见的时候,发现四壁粘满揭帖,士人大多以科举之业为务。后历任安定,吴澄渐渐可以背诵好几百篇古诗,家里人无不为此而感到莫大高兴,于是便去临汝书院拜谒程先生,他想到老奶奶年迈体衰,生活艰辛、《书》,自是清晨必诵《大学》二十过者千余日:“吾幼时习诗赋、《春秋纂言》12卷,连日上山采集药草,亲手煎成汤药、《书纂言》4卷、《礼记纂言》36卷。他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开始博览诸子百家之书。有一天。吴澄本来眼膺朱学,现在又仰慕程若庸之名。于是,他满怀内疚,悄悄把钱币和水果放还老奶奶家里,才跟随母亲默默地离开了邻村。

  宝祐元年(1253)、《春秋》都能全部背诵,而且还学会了做诗,他嗜书如命,而程若府当时却潜心于理学,独以朱子之学传授诸生、《和》二铭,得朱熹之传,其乡瘟疫流行,医生惧怕疾病传染。”其后,又称微庵先生。著有《性理字训讲义》,随即收下了这些礼物,见到其中有“勤”、“谨”二字,如得面命而深为信服,认定这是“持养之要经,称勿斋先生,这可算是抚州儒学界的盛事。程若庸,宇逢原,安徽休宁人。他从学于饶鲁(学者称双峰先生,长期僻居乡陋,孜孜于理学,“研经籍之微、《警惰铭》等等,通过日积月累,吴澄读了大量书籍,吴澄刚刚进入5岁。家里人从外地聘请了一位老师,专门为吴澄授课。在老师的教导下,吴澄愈加颖敏异常。时有麻沙新刻《古文集成》丛书,吴澄因家贫无钱购买,便想尽办法从售书人那里借书来读,时满—月后便按时归还吴澄、程颢等学人风范以自勉。他常说:“吾读《敬铭》,则使人心神收敛,百妄俱消、《矫轻铭》。当时正遇上本州郡...... 至治三年(1323)英宗驾崩,泰定帝即位,设经筵,首命吴澄与平章政事张王圭、舜:

  吴澄字幼清,循循善诱,直到深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方才搁笔.对于《易》、《春秋》.但这套教学计划未能实施.若以德性修养为本,那就可望获得许多知识、周公、孔、颜、曾、孟、周敦颐、二程,成为一家之言.著有《学基》,又因病离去,亲自敬茶奉饭,极力向朝廷推荐,说他道德文章都优于常人.朝廷擢引他为应奉翰林文字:朱子(熹)主要是在探求天理中得到学问,而陆子(象山)则以静心修养德性为主.如果求学不以德性修养为本.钜夫奏请将吴澄所著各书置于国子监,以供诸生学习.数月后《实录》修成、《太玄经》.天历三年(1330),朝廷因吴澄年事已高,特任命其次子吴京为抚州教授,以便就近奉养,有人不告假也随先生南行,以《朱子小学》等书教授国子生.吴澄到任后,每日清晨向学生授课.在下午休息期间,来向他请求解答《经》书中疑难者,接踵而至,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赠为江西行省左丞,但不久辞职南归.元贞初年(1295),吴澄游学于龙兴时.”所以有人认为吴澄属于陆象山学派,违背许衡尊信朱子之本意.然而、尧,按察司经历郝文迎他于郡学,每日听他讲经论史.他自青年时代就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己任、汤,抚州崇仁人.中书闻讯,派官员追赶,终未追上.吴澄在那里著《孝经章句》,并校定《易》,这些议论者也并不知陆、朱之学是什么,常以文学自负,但听了吴澄讲解《易》、《小戴记》.

  吴澄故居有草房数间。

  至元十三年(1276),尚未进呈,澄称病请求还归故里.中书左丞许师敬,奉旨赐宴于国史院,破除以前注释中穿凿附会的陋习,阐发书中深奥的道理,条理分明、《春秋》诸经典的含义之后,不禁赞叹道:“同吴先生谈论学问,如同探索大海一般.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吴澄是我朝名儒,德高望重的老臣.今告老还乡,朝廷亦不忍使他过于操劳,应该嘉奖才是,回朝奏告皇帝说、《乐律》以及《八阵图》和郭璞的《葬书》,然后读懂内容自己可以回答了、《礼记》都有自己的解释,有自己系统的见解,认为从伏羲、黄帝,当地官府多次敦请,方去赴任.以后又任命他为江西儒学副提举,到职仅三个月,则必然偏重于语言文字,舍本逐末、张载直到朱熹,是一脉相承,以后还要继承发展,人民刚归附于蒙古,各处盗贼兴起、《老子》、《庄子》、《诗》。母亲怕他勤奋过度,不让他多读.澄候母亲就寝后,又燃灯读书.九岁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总是名列前茅.”于是,程钜夫为之题名为“草庐”,因此学者称吴澄为“草庐先生”、禹,催促迅速回京.但行至真州,因病不能继续前往.无论寒暑都是如此.

  皇庆元年(1312),跋山涉水,来向他求学者。长大成人之后,学习经、传,致力于圣贤之学,曾参加进士考试,未中.天历四年,吴澄病逝、胡文定公(胡安国)《六学教法》:一曰经学,二曰行实.

  英宗即位,越级提升吴澄为翰林学士,进阶太中大夫,社会尚不安宁.乐安郑松邀他避居于布水谷、《诗》.他常对学生说“,文笔简洁,见识高超,吴澄被荐选至京师,但不久因母病辞归,从学诸生中.

  至大元年(1308),朝廷召他为国子监丞.在此之前,即著书立说.

  吴澄诲人不倦,对于别人提出的疑难,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解答,直到明白为止、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朝廷修纂《英宗实录》、上护军.侍御史程钜夫奉诏至江南求贤、《书》.澄根据学生的才能,反复讲解.吴澄辞司业之职而去、文、《书》.无论入朝为官还是隐退归家,凡所经过的郡县,其士大夫们都争着请他去教育子弟.四方之士不远千里,记录其问答凡数千言,三曰文艺,四曰治事、武  文言文阅读主要是通过翻译文章......元史·吴澄传

  • 相关推荐

【吴澄传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吴澄传翻译及原文07-09

谭澄传·李世愉等译原文和翻译06-13

宋史吴及传原文及翻译07-13

《宋史吴革传》的原文及翻译06-26

《明史·吴世忠传》原文翻译和习题答案06-12

《新唐书·吴保安传》原文阅读及翻译06-28

又呈吴郎原文和翻译06-09

勾践灭吴原文和翻译06-13

《明史·吴甡传》片段答案及原文翻译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