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僰人舞猴原文及翻译

2023-09-27 古籍

  学好文言文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要会翻译文言文,那么有关郁离子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哪里有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郁离子僰人舞猴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妬②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③,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④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⑤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螘⑥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明·刘基(字伯温) 《郁离子 ·卷七》

  译文

  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四川的儿童故着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注释

  ①僰,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

  ②妬,同“妒”

  ③伫,站立起来看

  ④佁然,静止貌

  ⑤褫,剥去衣服

  ⑥螘,“蚁”的异体

  作者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

  【析点】

  “巴童”因“妒”“僰人”的驯猴之术,别出心裁地导演了一出猴子纷争茅栗的闹剧。那群往常能俯首听命主人指挥舞而蹈之的猴子,如今为争吃茅栗,竟剥去衣服混战起来。主人指挥不灵,“呵之”也“不能禁”,“大沮”矣! 基于此,作者借题发挥出一段议论,认为“以不制之师”而“战者”,是一个盲目而涣散的群体,为争夺物利而“趋之”,无异于这出闹剧中的猴子。

  “借题发挥”只是“借”而已。所“发挥”者往往是作者平日生活感受最深的事理,那“题”只起着引发的作用。哪些具体的社会现象使作者从这平凡的小“题”中,而且是一出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之“题”中,引发出这样一段严肃而深刻的大道理? 这里无须考证;作者所议之理亦不必再阐发。要说的是那“题”,颇为形象多趣。巴童的顽皮之举,可恨又可爱,恨其恶作剧;爱其稚气的心态与聪灵。僰人的处境,让人同情又引人发笑,同情其被顽童戏弄;笑其尴尬之态势。至于文中的一群猴子,舞时令人会然微笑;纷争茅栗时叫人捧腹大笑。妙哉,此“题”! 笑过之后,作者之笔戛然而止,一转笔锋,让你去深思一个严肃的社会道理。前后文转得自然,似水到而渠成。

  • 相关推荐

【郁离子僰人舞猴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郁离子文言文翻译10-06

刘基《郁离子》文言文翻译03-18

郁离子救虎文言文翻译07-29

郁离子居山文言文启示及翻译08-26

寄人原文翻译及赏析11-07

候人原文、翻译及赏析03-16

硕人原文翻译及赏析09-21

凭栏人原文赏析及翻译04-26

赠人原文翻译及赏析05-24

候人原文翻译及赏析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