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工作制度

2022-11-30 工作制度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家访工作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1

  一、家访任务

  党员干部每学期家访不少于30次;党员班主任每学年对所教班级的所有学生家访不少于一次;党员教师每学年家访不少于40次。

  二、家访内容

  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政策,介绍学校教育改革的做法和成效,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和态度;了解学生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社交往来、性情心态、个性特长、健康状况等信息;交流学生在校表现、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突出表现、存在问题等;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三、家访形式

  1、以走访学生家庭为主,信访、电访、网访为辅,做到普遍家访和重点家访相结合,临时家访和定期家访相结合,个别家访和集体家访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

  2、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家庭育人水平和能力;

  3、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开展家长、学生评学校、评校长、评教师活动;

  4、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加强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传递信息强化家校沟通。

  四、家访要求

  1、坚持科学安排,不得妨碍学生家长的正常工作与学习生活;

  2、坚持廉洁自律,不得借机接受学生家长的礼品、礼金和宴请;

  3、坚持以肯定成绩、鼓励褒扬为主,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与学生家长研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

  4、坚持与学生家长平等对话,虚心听取家长意见;

  5、坚持做好家访情况记录,经常总结反思家访工作,努力提高家访艺术和家访效果。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2

  一、指导思想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倍受社会和家庭的关注。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有机整合学校、家庭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的工作也成为我们每位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融洽感情的方式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家校联系的具体目的,有选择性地利用电话、网络、书信或登门拜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长沟通信息,融洽感情,协调统一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使我校的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充分享受快乐的童年,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为此,学校完善了原有的家访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家访行为。

  二、家访时机

  班主任作为学校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班主任在一学年内应该家访学生家庭一次,各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有选择地对部分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1、当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走马上任时,对班级中的部分学生进行一般性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和教育方法,为子女提供家庭教育条件等。

  2、当学生有了学习或思想上的进步,获得了特别突出的成绩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及时家访,向家长做恰如其分的汇报,给家长以热情的鼓励,勉励学生再接再厉。

  3、当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出现异常征兆或已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时,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及时家访,运用委婉的语言,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正在发生的异常变化,提醒家长给予注意,并同家长一起商讨教育对策。

  4、当学生和父母发生了矛盾冲突,有了情绪对抗、隔阂,影响了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及时家访,和家长促膝谈心,交流如何教育、理解不同代人的看法。

  5、当学生家长出现了不良的教育观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及时上门做好纠正家庭教育观、教育方法等方面错误的工作,以便家校统一教育要求,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6、当学生本人发生意外(如病休、受伤),或由于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化(如学生家庭发生灾难)对学生造成很大影响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及时登门,代表学校和班级对学生及家人表示慰问,并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7、当教师和学生或家长产生误解,有了情绪对抗或隔阂,有可能影响师生关系或影响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该及时登门拜访,和家长进行沟通,消除误解,融洽情感。

  8、家访的最低量化指标:

  班主任每一学期到学生家中家访,起始年级应达到全班总数的55%,其他年级应达到全班总数的40%。任课教师应随同班主任家访,三年内必须家访所在班级的所有学生。

  三、家访的内容:

  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四、家访原则

  家访必须分层次进行,不得只进行后进生的家访,而应包括中、上等学生的家访,可以以后进生的家访为主。

  1、目的性:家访前要确定好家访目的和内容,使家访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2、关怀性:要从关怀、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向上为出发点,真实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切忌把家访变成"登门告状"。

  3、情感性:家访时要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和家长亲切友好地交换意见,使家长在情感上与教师缩短距离,产生共鸣。

  4、教育性:要把家访看成是家校沟通教育思想的机会,使家长逐渐认同学校的育人理念,采取一致的教育步调,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五、家访的注意事项:

  1、家访后,班主任应如实填写家访登记表,并让学生家长在家访登记表上签字。

  2、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3、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

  4、每位教师在家访之后,应该及时做好记录,简要记录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目的、家访成果等,为自己的工作留下痕迹。每学期结束时,每位教师将自己的家访记录上交政教处。

  六、考核

  每学期由各年级组收齐家访记录,上报政教处,学校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家访记录进行检查考评并通报。

  学校把教师家访情况作为教师师德情况的重要内容,家访日记存入教师本人师德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岗位聘任、职评的重要依据。

  选取优秀家访日记上报市教育局编辑成册。

  对家访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家访经验进行推广。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相关文章:

小学家访工作制度08-09

家访的教师随笔06-12

教师家访随笔04-02

教师家访总结11-24

教师家访心得03-18

教师家访记录08-24

教师工作制度11-26

关于教师家访的日记06-13

教师日记之家访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