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接触到汇报的场景越来越多,汇报可以是工作开始前的规划安排,也可以是工作完成后的分析总结,那么,汇报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1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乡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安排部署
1、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要求,我乡制定了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的实施意见,成立了xx乡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乡长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全乡城乡治理标准化的组织实施,指导全乡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
2、层层压实责任。县里召开部署会后,乡执法队和环卫组立即就xx线沿线环境卫生进行了调度,提出了工作要求。我乡组织召开了乡机关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会议,就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相关工作标准及要求,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明确,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近期,我乡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就城乡治理标准化有关工作再次进行部署,就近期工作开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研究。
3、工作推动有序。xx乡重点对新场市高速路口至乌石铺路段沿线环境卫生进行日常调度。我乡在老林村进行城乡治理标准化试点,政府先期投资10万余元,同时积极引导新场市社区、xx村扎实开展城乡治理,其他村(社区)各打造一至两个亮点。20xx年xx月xx日,xx乡组织老林村村支两委成员、村理财小组成员及部分村民代表到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进行了学习。
强效推动
强宣传。一是多层级宣传动员。通过乡镇党政联系会、乡村干部会、工作例会、党员组长代表会、屋场恳谈会等各种会议宣传标准化工作。二是多形式宣传动员。通过村村响、移动宣传车、微信公众号、学校学生小手拉大手等多形式宣传。让标准化建设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深入参与,在全乡掀起标准化建设的'高潮。
强示范。打造三个一批,分别是一批示范村(社区),一批示范屋场,一批示范户。目前,全乡共打造示范村社区3个,示范屋场15个,示范户123户。通过示范建设,做出样板大家看,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标准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强效果。做到五化,即净化、序化、油化、美化、亮化。通过环境卫生清洁行动,抓日常环境卫生评比考核,实现净化;通过违章建筑整治、拆除不规范广告牌等行动,实现序化;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实现油化;通过修剪花草树木、清除绿地杂草、对工地厂区设置围挡等行动,实现美化;通过奖补投入,鼓励各村(社区)沿线主干道安装路灯,实现亮化。
截至目前,拆除不规范广告70余处,清整花草树木、绿地20xx余平方,设置围挡900余米,清理路灯杆、电线杠上的”牛皮癣”350余起,设置大型宣传标语5处,新安装路灯37盏,乡内主干道路灯实现全覆盖,全乡范围内更加干净、整洁、有序。
在全国第xx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加快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打造绿化标准化样板,助力乡村振兴,xx月xx日下午,xx乡组织开展城乡绿化引领乡村振兴主题义务植树活动,全体机关干部、老林村村支两委干部及部分党员、志愿者共40余人参加活动,在湘江沿岸共栽种桂花、碧桃树苗200余株。xx将以此次植树绿化活动为契机,紧密衔接乡村振兴时代主题,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全员参与,加快打造”一村一品”绿色工程,深度打造老林村”碧桂之路”、龙荫港”樱花两岸”、松坳村”银杏大道”、xx村”紫薇幽径”等精品,为实施”小水果之乡”战略添砖加瓦,为推进全域旅游贡献力量。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是宣传发动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出现部分老百姓对工作不理解,不太愿意配合工作的情况,还是要加强城乡治理标准化舆论引导,推动营造良好范围,通过乡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推介,推动全乡老百姓了解这项工作。二是城乡治理人员配备还需进一步完善。因衡山大桥修缮限高,很多大货车改走xx线xx路段,xx线沿线的交通及环境卫生压力陡增。建议力量向基层治理,配强治理队伍。三是城乡治理相关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水平不高,在为城乡治理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保障上基本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严重制约了有关工作开展。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全面梳理城乡治理标准体系,确保各项治理工作统筹推进,扎实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力争相关工作见成效。二是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加强与各牵头责任部门的沟通,在标准制定、标准推行过程中,积极协调,确保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健康平稳有序推进。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对各村(社区)、乡各部门有关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对工作不到位的,及时进行督促整改落实,对出现重大问题的,进行严肃处理。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2
按照县委办《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贺党〔20xx〕23号)文件精神,我局对照任务清单,围绕县十五次党代会确立的36910目标和8+1重点产业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以科技引领支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现就科技局20xx年一季度乡村治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支持欣荣村、广荣村、隆源村科技特派员企业申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类项目3个,争取资金15万元。二是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先后4次组织400余家企业参加自治区科技厅“企业家精神”线上培训会,引导企业重点熟悉科技政策、科技理论知识等;组织科技特派员参加线上成果推介会4次,协调对接宁夏林研所、贵州辣研所等线下成果推介会2次,企业参训人员达500余人次;为广银米业、生瑞米业2家企业争取自治区科技特派员金融贴息贷款51万元。为6家科技型企业推荐申请“宁科贷”资金1350万元。对接育种专项项目,指导宁夏科丰种业有限公司争取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40万元,引导企业加大育种研发投入。三是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支持贺兰县中医院25万元开展《宁肺固肾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推进慢性病防治技术攻关工作。
二、科技助推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一)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服务质量
围绕县8+1产业现代农业领域开展科技服务,深入农业企业宣传科技政策精准对接。指导服务塞尚乳业、北方高科等4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指导服务天荣现代、海永生态等4家企业申报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宁夏技术转移研究院贺兰中心方案制定,建设贺兰县重点产业专家智库,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为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县提供人才支撑。协调河海大学来贺开展“打造黄河流域节水型引领示范区课题研究”调研工作,下一步将签约《贺兰县与河海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挂牌共建河海大学商学院——贺兰县“政产研学”合作基地,开展人才合作和科研合作。依据《贺兰县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xx-20xx》(贺政办发〔20xx〕11号)和《贺兰县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方案》(贺政办规发〔20xx〕2号),结合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8+1”重点产业和“36910”工作思路,组织企业申报奖励扶持各类项目67项,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初审。
(二)围绕特色产业,科技公关。
聚焦贺兰县重点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关键核心技术需求,突出重大共性技术突破和重大创新产品研发,牵头制定《贺兰县“揭榜挂帅”实施办法(试行)》、《贺兰县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县实施方案》,支撑贺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征集上报自治区、银川市重大、重点研发项目96项,已立项21项,争取资金1466万元,重点开展枸杞萃取、牛奶膜蛋白、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协调河海大学首次来贺调研工作,正在筹建贺兰县“政产研学”合作基地;征集并组织申报枸杞、设施园艺、节能环保等领域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个,正在评审阶段。印发《贺兰县20xx年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南》,重点围绕葡萄酒、枸杞、奶产业、绿色食品、种业发展等方面征集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目前正在征集中。制定20xx年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计划,与结对村联合开展文明健康知识科普宣传2次,开展“赶农村大集”科普宣传2次;坚持组织干部职工每周五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清扫、交通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科技支撑环境污染治理
发布《20xx年度贺兰县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大气污染、废水处理、土壤改良等领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林带植被恢复与人工林选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布局优化与功能提升、城市大气污染物精准检测、水污染治理关键集成技术和装备集成创新与应用、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应用、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支持开发塑料回收、固废资源化利用、水资源节约及再生利用等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项目等。指导海永生态公司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实施银川市“三池两坝”渔业尾水处理成果转化项目。
(四)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结合县委“8+1”重点产业,支持移民地区开展食用菌种植、枸杞芽菜等产业成果转化项目;支持欣荣村、广荣村、隆源村科技特派员企业申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类项目,已立项3个,争取资金15万元;开展科技特派员选聘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企业申报自治区乡村振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个,待自治区科技厅评审审核;组织宁夏农林科学院与企业召开对接会,签订协议3项;各帮扶干部按照时间节点每月开展一次进村入户工作,有序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服务还不到位,在乡村振兴中科技特派员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减弱,县级财政没有特派员专项资金预算,示范推广项目成效不明显;
二是部分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统一服务和销售能力较弱,创建品牌意识较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科技局下一步将围绕县十五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各项工作目标,对标任务,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效。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全县农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一是认真梳理企业需求,针对征集的科技项目依规做好科技项目立项工作,围绕需求科技攻关,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对一时解决不了的实施揭榜挂帅,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案。科技支撑乡村治理各项工作。
二是积极对接区市科技部门,组织好我县农业企业申报区市各类科技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是围绕环境治理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在我县实施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打造绿色、有机、融合发展的环境优美的贺兰新农村。
四是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战略主力军作用,围绕“四大提升”行动,继续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结合科技“三下乡”加大科技培训,发放科普材料、科技政策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和公民科学素养。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3
近年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在产业“振兴”上注活力,在村庄“美丽”上做文章,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积极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助力乡村振兴。
以“产业兴旺”为核心,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我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闲置集体土地,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优质中药材、大棚蔬菜、井冈蜜柚等产业,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产业优势。“十三五”贫困村油洲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新开发井冈蜜柚基地400余亩;“十二五”贫困村北溪村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式合同方式养殖泥鳅达40亩;高芫村引进江西德泰生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400余亩,拓宽了群众致富门路,同时为村集体经济积累赋能充电,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我乡重点推进了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排水沟渠、河塘、搭靠三房等“四建三治”工作。目前全乡乡村道路总里程72.4公里,其中乡道1条,5.78公里,村道91条,66.63公里,全部为硬化水泥混凝土路面。城乡供水主要以“1+4”为基本格局,即以圩镇自来水厂为主,4个村农村饮水工程或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为辅的格局。圩镇自来水厂受益3598人。油洲、田西、灵溪、老居等村建立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受益793人。市级示范村老居村已列入了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引用老营盘水库的`水,目前施工已至沙村镇黄岗村,今年将接入老居村,实现全村受益。污水处理主要为“1+2”格局,即以上模圩镇污水处理项目为主,老居和油洲村2个村污水处理项目为辅。上模圩镇污水项目受益450户和上模学校学生2900人,老居村污水处理项目受益111户,油州村污水处理项目受益55户。
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我乡采取“党建引领+乡风文明+主题党日”方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政策宣讲等主题党日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元宵节、七一建党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党员群众举办文艺汇演、庆祝建党101周年系列活动,做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转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以“治理有效”为保障,推进农村综合治理
我乡利用村“两委”换届契机,按照“三有三带”标准,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村(居)“两委”成员56人,平均年龄43.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4人,占比25%;35岁以下12人,占比21.4%,确保了每村(居)都有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同时,10个村、1个社区全部完成“一肩挑”,致富带头人占比100%,全面完成“两升一降”的目标。为提高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和便民服务智慧化程度。我乡依托乡级综治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把10个村(居)规范分为11个网格,同时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1人,每个网格再调配6-8名平安志愿者参与到治理工作中,以此由点连线成面,人在各种走,事在格中办。在本年度1-8月份工作中,网格化管理共上报民生民安事项2270条,完成协调解决2270条,其中安全隐患类累计排查整改649件;邻里等矛盾纠纷上报98件,已完成调处98件,突出矛盾纠纷数为零。
下一步,我乡将紧扣抓党建促乡村建设、促乡村治理的发展思路,强引领、优服务、激活力,全面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4
一、基本情况
麒麟镇地处枞阳县西北部。与合肥市的庐江县、安庆市桐城市毗邻,西南临菜子湖,东北倚岱鳌山,是典型的丘陵岗区。省道228贯穿集镇,省道335已建成通车。全镇7个行政村,共有427个村民小组,11495户,总人口44882人,镇域面积91.57平方公里。
二、乡村治理工作推进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快乡村治理,推动广大农村呈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全新面貌。成立了麒麟镇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其它科干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书记为成员。明确组织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把乡村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明确试点内容。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推进基层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基层服务同社会资源互动共治。
1.抓班子强队伍,建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2.抓阵地建设,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按照“五规范三满意”的标准。一方面做好党组织活动场所硬件建设,铸牢服务阵地;另一方面抓好网络阵地建设,为党员学习管理、五务公开,社区协商议题等提供活动载体。
3.抓机制建设,促民风转变。健全“一约五会”机构,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道德评议、社区协商、四议两公开等机制。
4.抓平安创建,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实行“三长合一”,实现群防群治。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教育村民遵纪守法,远离“黄赌毒”,构建和谐稳定。
5.抓双基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务实基础补齐短板,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村庄环境治理力度,集中治理脏乱差现象,建设美丽庭院,加大文化公共活动阵地建设投入,丰富村民文化活动。
6.抓典型示范宣传,推进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诚、助、敬、孝、勇”等方面推荐身边好人。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方面评选活动,利用微信群、广播、镇村公开栏公开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褒扬先进,曝光反面典型,引导村民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三)强化工作推进。
1.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代表大会,加大示范试点工作宣传。
2.压实工作责任,形成部门联动,实行定人定责,联系负责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宣传、议事、协同、监督、管理、评议等作用。
3.加强规范项目管理,资金保障。遵循“科学规范、突出重点、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好项目实施论证及资金保障制度。
4.动员社会力量发挥村级主动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示范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是直击“痛点”,垃圾收处不留死角。为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我镇结合实际,把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垃圾治理方面,通过增设村级公益岗,落实贫困户本地就业,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按照“户投送、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确保垃圾不落地,各类废弃物规范处置。镇域内常年投放垃圾桶1500余只,年均投入人力100多人,出动机械运输车辆,包括转运车辆600余次。仅上半年,累计清理生活垃圾2200吨,建筑垃圾200吨,其他杂物50吨,总投入资金200万元,全镇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常态化。我镇还通过板凳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等活动形式,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流动字幕、微信群、qq群、入户宣传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宣传、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全面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
二是抓住“重点”,治理污水守青护绿。为改善污水处理现状,我镇投资800万元新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1000吨的集镇污水处理厂和12公里集镇污水管网,实现“应收尽收”,做到了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随着污水处理项目的建成运行,过去曾受到污染的河道都得到了还清,水环境得到了较好治理。我镇目前开展“五清一改”村民组数427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63.2吨,清理村内沟塘数量22口,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35.1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数量545人次清理乱搭乱建79户,清理废旧广告牌427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171平方米,清理残垣断壁37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数量108次968人。在新安、岱鳌、阳和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模式、“就势造景、就地取材、就近创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镇还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战略,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监察力度,突出生态品质优势,实施规模化绿色生产,非洲菊鲜切花、造型小叶榆、罗汉松苗木、安吉白茶、无花果等生态产业遍地开花,“农村优美环境佳”效应初步显现。
三是解决“难点”,改水改厕普惠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虽小,关乎民生。我镇党委、政府将农户改厕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工作相结合,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任务,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改厕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列入全镇人居环境整治要求,以改厕为突破口,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做实改厕小事,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20xx年梅花村、石婆村共改厕890户,20xx年新安村、阳和村改厕共700户,20xx年改厕1070户,几乎旱厕全封。对于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岱鳌村,重点建设有利于后期发展的农家乐、民宿、饮食便利店等高标准卫生厕所。“改厕”改的不仅是群众的如厕条件,更是改变大家的卫生习惯,让农村的人居环境好起来,我镇把改厕知识宣传作为“农民精神文明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内容,宣传教育进村进户,通过示范带动、组织志愿者现身说法等方式,让广大农民切实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水更绿了,树更多了,环境更美了,群众的幸福感也更强了。
(二)乡村自治建设
1.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民间配套组织,明确自治范畴职责分工,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做到工作开展有领导、有组织的实施,成效明显。
2.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通过深入调研、会前座谈、会上讨论的方式,进一步修订村规民约,利用公开栏、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明确村民行为规范。
3.加强村组干部管理。一方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积极主动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四是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利用公开栏,千村网页、五务公开等平台定时对村级重大事项、民生保障、党务、村务等及时公布。形式规范、内容全面、程序合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协商文化园等议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协商,打通居民诉求与两委决策最后“一米”。一年来,我镇在乡村治理创建工作中,坚持示范引领,打造出了“大道至简、乐享阳和”“大师故里、福地岱鳌”“水泊人家、荷塘秀色”“梅开五福、花漫四季”等反映麒麟特色的示范村,为我镇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麒麟镇也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安徽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安徽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有效推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乡村法治建设
1.以人为本,铸牢乡村法治思维。不断提升镇村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定期组织镇村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2.依法治镇,规范乡村法治行为。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制度化;二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3.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一方面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另一方面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超市,满足时代需求。
4.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一方面加强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另一方面实行排查工作制度化,排查方式网格化,排查处理初始化,真正做到矛盾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加强乡风建设,一方面利用村级互助式养老试点工作开展、探索建立农村“邻里互助”志愿者服务,健康照料,节日慰问等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农村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加大儿童之家阵地建设,不断满足儿童娱乐需求,完善关爱儿童互助体系;其次是村规民约作用充分发挥,遵村规守民约已成为村民的行为自觉。
四、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我镇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卫生、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五、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3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5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20xx年度1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19个中心村已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通过了专家评审和县级批复,并提前开展了“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完成了改厕工作,污水处理同步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70%以上。20xx年度20个省级中心村已确定,并通过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审定和批准。各乡镇均在准备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展“五清一改”和改厕工作。
(二)“三大革命”工作继续开展。一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我县采取城乡环卫一体化PPP方式治理全域垃圾。项目自20xx年2月全面实施以来,完成了设施投入约3500万元,聘请了城乡保洁人员1173名,目前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达300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取得明显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二是农村污水治理。13个乡镇集镇建成区的'污水处理站和污水主管道均已建成,污水处理站已投入试运行,污水管网铺设完成130km。目前正在进行污水处理站配套建设、污水管网接户和道路恢复工作。已开工建设的28个中心村已完成主管网铺设51km,其余中心村污水处理工程正在设计。
三是农村改厕工作。20xx年度,省农业农村厅对我县下达了7000户改厕任务。现已分解到各乡镇,目前已完成3566户。为配合“三大一强”行动,我县主动放宽改厕任务数限制,鼓励超额完成任务,对沿江1公里的村庄实行改厕全覆盖,沿江4乡镇主动作为、积极配合,迅速开展改厕工作。
(三)“三大行动”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今年3月份,县委办公室印发了《东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xx-20xx年)》,要求各乡镇全面启动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要清理沟塘、农村污水沟、臭水沟,清理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畜禽粪便、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残垣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废弃厕所等无功能建筑,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把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好,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目前,各乡镇结合在建美丽乡村建设点、“三大一强”和“清四乱”等项目和行动,开展了“五清一改”行动。
二是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经过摸底排查,全县共有37家畜禽规模养殖场需要达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要求,按照“一场一策”原则,我委已会同县环保局分别对这37家规模养殖场制定并送达了技术指导意见,同时督促各乡镇监督各养殖场装备相应设施设备,确保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到达标排放,今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
三是开展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按照《20xx年度池州市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的要求,“今年底要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力争达到100%。”我局就乡村规划建设提升行动等问题,已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单位进行对接,为尽快启动乡村规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0xx年度19个美丽乡村建设点规划已完成,20xx年度20个中心村有10个村完成了规划文本,其余中心村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河湖“清四乱”即,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各乡镇正在对各自辖区内的河湖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还河湖一个干净、整洁空间。同时重拳治砂,加强采砂船舶集中停靠管理,保持严打非法采砂高压态势。“清四乱”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启动实施城乡环境“三大提升”工作。即提升铁路公路沿线、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水平,提升重点水域岸线环境整治水平,提升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整治水平。各乡镇和相关单位突出重点,点、线、面结合,整治“脏、乱、差”,清除沿线垃圾、杂物、违法建筑物和违规占道、废旧标牌和广告牌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保护,开展河湖区域违法建设问题排查专项行动,巩固长江、尧渡河、龙泉河、黄湓河等重点河流及升金湖、黄泥胡、小七里湖重点湖泊整治成果。对A级以上景区景点内部破损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规范星级农家乐经营,提升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整治水平。
三是抓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20xx年以来,通过中央、省环保督察、巡查和自然保护区绿盾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开展,我县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些违法违规建设等与自然保护区保护不一致的问题。经过县直有关部门和沿湖乡镇的通力协作,共拆除湖区围网42.4万米;上收渔船1647只;拆除为渔业生产服务的房屋设施3136.7平方米,关闭拆除湖区周边窑厂6家,工业企业11家,旅游和农家乐3家,整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升金湖基本实现岸绿水清景美的目标。
四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我县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所涉及的规模化和其它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重点湖库围网养殖、禁养区内畜禽养殖、5公里范围内水域养殖、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和减量情况五大方面问题,采取人工排查和无人机排查相结合方式,实施全方位、地毯式排查,并全河段、全天候、全链条深入摸排各类关联性、衍生性问题。目前,共摸排上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22个,其中畜禽养殖问题19个,水产养殖问题3个,均已完成“一表一图一册”。
在沿江及尧渡河、黄湓河等通江河流域乡镇开展以有机肥替代、精准施肥、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水稻侧深施肥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与提升行动,确保覆盖95%以上耕地面积。要求每个乡镇建成1处耕地质量监测点,确保化肥利用量提高到45%以上,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5%。
五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立秸秆资源台账工作,依托秸秆综合利用民生工程在沿江乡镇和通江河流域乡镇建设大中型沼气发电厂1座,基料化利用试点1处,确保我县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进展缓慢。由于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和人员配备等因素,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体进度较缓。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不足。由于我县是皖南大县,财政收入有限。原来每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的建设资金为300万元,市县级建设点资金为200万元。由于财政经费紧张,现在降低了标准,分别为200万元和100万元。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加快进度完成各项建设任务。20xx年度开工建设的19个中心村要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今年6月3日和6月21日,县委、县政府两次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调度会议,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密集调度,要求施工企业倒排工期,轮班作业,确保质量。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要努力拓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来源渠道。由于各项建设财政投入有限,我县鼓励农民集资、集体筹资、社会资本介入等多种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建设任务。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6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构建“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意见》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宁国2020年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港口镇坚持着力问题导向、依靠群众智慧、结合实际特色、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构建“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现将20xx年度乡村治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农村党建“115”工程为载体,推进村级组织治理。一是打造一条党建旅游文化精品线路。以“党旗更鲜艳”为主题,将党建、文化和乡村旅游高度融合,创先争优和科学发展同频共振,打造以西村村“三变”改革、灰山村“网格化社会治理”、凉亭村“三户两诺一基金+乡贤文化”、众鑫陶瓷协会“龙窑文化+非公党建”、树博园长征主题拓展线路、大洪芙蓉园廉政主题景区、新村社区“三帮五微”、山门村“乡村治理”、太平村“茶香漫城”、五磁村“新型农村社区”、港口社区“党员说事点”、港口村“党员管理十条红线”为主要载体的党建文化精品线路。二是培育壮大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农村“三变”改革,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引导各村(社区)围绕开发带动、土地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带动、城市增值服务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目前,全镇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三是实施五项党建工程。实施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一村一品”党建品牌化工程、清廉乡村建设工程、乡村基层治理工程和“智慧党建”信息化工程,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0xx年度山门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以农村“三会”制度为载体,推进基层协商治理。一是建立民主协商会机制。每年年底召开村民协调委员会议,在完成省市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坚持每年实施十大镇级民生工程。各村(社区)集中梳理一批民生问题,并将之作为自行投资的年度个性化任务。二是建立村务监督机制。对村委会具体工作的监督,可以有效地保证村党组织的领导力度,更好地把握村级民主治理的政治方向。村民委员会通过自觉接受村民小组会议和本组村民的监督,使得村级民主监督特别是日常性监督有了具体的组织依托和载体。三是建立议事听证会机制。对涉及村级发展规划、村集体资产处置、重要项目建设、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要活动举办、村规民约修订等决策前,由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把听证过程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合力的过程,通过群策群力共商议事,助推科学决策、减少工作阻力、密切干群关系。四是建立新乡贤议事会机制。立足“党的领导、民事民治、补位辅助、规范管理”的原则,吸纳驻村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法律工作者、发展能人等组建乡贤议事会,充分发挥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听取反映社情民意,支持参与农村建设,协助化解疑难矛盾纠纷,保障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顺利推进,实现“村事民议、村事民治”。
(三)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推进文化生态治理。一是振兴皖南花鼓戏。建成皖南花鼓戏广场、花鼓戏剧场和展示馆,出台皖南花鼓戏剧团长效机制,打造“皖南花鼓戏第一村”。二是弘扬千年龙窑文化。建成千年龙窑博物馆、陶艺村和陶艺主题街区,开展了“又见宣州窑”、陶瓷博览会等活动,景德镇陶瓷大学实习基地、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国外艺术家创作基地等投入使用,柴烧龙窑和宣州窑制陶技艺分别被列入省和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龙窑,世界唯一”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镇陶瓷文化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三是探索多艺术融合。实施乡土文化工程,连续三年举办了宁国市民俗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实践“摄影艺术+”模式,与中摄协合作,率先探索和实践艺术援乡和艺术家驻村计划,西村村成为全国首家摄影艺术乡村。探索引入创意艺术,先后引进了浙江匠艺和南京三鸟仓创意团队,组建港盛文化旅游联盟,引入安徽建筑大学、北京书画院、宜兴紫砂研究院设立工作室或创作基地,形成阵容庞大的.“乡村文艺嘉年华”。四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树家规家训、成立爱心基金等活动,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活用志愿服务队、杜迁学堂、党员活动日等载体,组织开展新风新俗文艺活动和民风教育引导活动,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的文明素养。
(四)以“清廉乡村”为载体,推进“微权力”治理。一是阳光治理。制定了村级重大决策事项、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等八个大项三十七条村级权力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职责权限,构建了村级小微权力监督规范体系。完善“四议两公开”,全面规范村级决策流程。制定了《港口镇村(居)“三资”管理办法》和《港口镇村级工程规范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会计结算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公开组建了工程建设类和服务类共9个备选库,实现了工程全过程公开透明操作。二是从严执纪。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危房改造、五保评议、移民工程公示公开、侵占村民组集体资源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制定《港口镇农村基层干部廉政管理五项制度(试行)》,建立村(社区)干部廉政档案、重大事项报告、村级财务审计、述职评议、民主生活会五项廉政制度,促使干部形成廉政自觉。针对农村党员“日常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全面划定农村党员管理“十条红线”,实施“个人承诺、对照检查,双向评议、强化监督,审核认定、分类处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管理。三是乡风文明。在全镇开展以廉立身、以廉治家、以廉教子为主要内容的“清廉家庭”创建活动,着力营造清廉家风。依托凉亭村大洪芙蓉园建设,结合“莲”与“廉”的元素,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廉政文化公园和广场,初步建成了全省首个廉政文化主题景区,增强了廉政文化感染力。各村(社区)因地制宜,打造廉政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楼道等阵地,提升了廉政文化渗透力。
(五)以“平安乡村”为载体,推进新型社区治理。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按照“1+1+N”模式,构建三级网络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村级一网全覆盖,确保网格管理无死角,逐步构建了条块结合的农村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政民通平台作用,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大喇叭”全覆盖。建立律师包村签约农户等工作机制,每年开展普法活动不少于4次,先后开展宪法日宣传、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法宣传。同时,每年针对普法骨干、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不少于4次。三是组建平安联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隐患评估预警机制,实现视频监控“雪亮乡村”工程全覆盖,依托交管中队组建港口“黄色斑马线”交通志愿服务队,依托派出所组建“海螺号”社会治安义务巡逻队伍,发动和鼓励村民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技防+群防群治”夯实平安港口建设基础。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7
一、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村镇的工作情况
一是抓好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工作。我市彰武县章古台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阜蒙县于寺镇官营子村、细河区四合镇黄家沟村、海州韩家店镇东瓦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去年3月中旬和4月初,利用两周时间市局分管副局长杨林同志带领农村改革科同志和县区相关人员深入到两县五区,重点对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进行检查指导。并要求全市各乡镇、村要认真学习这些典型经验,要认真学习这些典型经验,明确示范乡镇要着力推进政府治理、社会参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强化乡镇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的直接责任,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加大乡村治理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力度,提高乡镇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水平,完善农村公共事务监督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示范村要着力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村党组织对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増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大力弘扬文化道德新风,促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按国家和省里的要求,阜新市完成了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四个典型经验编印工作。做到抓好试点,宣传典型。
二是按照市局制定的《关于开展全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通知》(阜农领办[20xx]9号)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各县区积极申报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试点工作。根据《中共辽宁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批复》(辽农领办[20xx]9号)文件,我市上报的阜蒙县建设镇德一村等7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村。具体是阜蒙县建设镇德一村、阜蒙县泡子镇努河土村、彰武县丰田乡双龙村、彰武县大冷镇大庙村、清河门区河西镇三道壕村、新邱区长营子镇七家子村、太平区水泉镇高德营子村。各试点村主要围绕五项任务开展试点工作,一是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党建工作,二是探索增强村民自治手段的路径,三是探索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办法,四是探索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五是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动能。
各试点村制定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并积极开展工作。
三是以点带面指导乡村治理,培育社会新风尚。阜蒙县建设镇把乡村治理放到乡村振兴和夯实党的基层执政基础的全局和高度去把握,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治理机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探索新路子、创新新模式,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实现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推进村民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在充分发挥各村文化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的基础上,在杨家店村实行爱心超市试点,制定积分卡制度,建立积分评定标准,设立产业增收、孝善诚信、参与公共事业、家居环境、“五美”家庭、保护环境等奖励积分,农户凭积分兑商品,激发群众爱家园、护环境的热情。在德一村建立65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主题广场和法治广场,传承红色基因,宣传法治政策,弘扬正能量,形成最强音。坚持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创建文明村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镇政府成立环境整治办,统管专业队、车辆调度、保洁员队伍等相关工作,确保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提升工作实效。全镇建成美丽乡村和美丽示范村6个,实现村强、民富、景美、人和。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村治理过程中,村民意识薄弱,参与乡村治理主动性不强,部分村民仍然存在“等、靠”思想,认为怎么搞乡村治理与己无关,观念保守。
2、乡村治理典型的宣传力度不够,试点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
3、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机制、手段不强,没有达到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事业化水平。
三、下步工作意见与建议
1、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营造自治、法制、德治的综合效应,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2、要加大乡村治理典型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村民认识到,体会到通过乡村治理享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
3、要注重乡村治理的工作方式方法。一是要注重问题导向,聚焦农民反映集中、社会多方关注的突出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建立完善有效的治理机制,相互促进,相互带动。二是要体现系统思维,充分认识农村社会的复杂性,注重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站在农村社会整体的角度、全局的高度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三是要突出探索创新,力戒形式主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在乡村治理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8
一、基本情况
中方县于19xx年2月建县,是全省最年轻的县,辖12个乡镇、130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国土总面积1515平方公里,总人口29.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1万人。中方区位优势明显,三面环抱怀化主城区,是怀化鹤中洪芷生态城镇群的核心引擎,规划为全省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及怀化“一体两带四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区。中方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中方是全国平安县,荣获全国综治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获评全国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中方是发展快县,先后荣获“湖南省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快进县”、“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前十位县”、“湖南省经济快进县”等称号。20xx年率先成为全省首批5个脱贫摘帽县之一,20xx-20xx年连续四年荣获省、市脱贫攻坚先进县。20xx年荣获“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20xx年被定为全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试点县(全省2个),20xx年被国家扶贫中心定为过渡期脱贫县脱贫村定点观测县(全国20个,全省仅1个)。在充分立足县情基础上,县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五年内将中方县打造为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宏伟目标。
二、工作成效
准确把握新阶段新要求,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坚持精准施策,守住防止规模性致贫返贫底线。制定《中方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和《中方县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开展监测对象识别和风险消除工作,做到应纳尽纳。20xx年我县新识别监测对象162户295人,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共12户37人,截至目前,我县有脱贫对象11169户39611人,监测对象794户20xx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646户1752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48户251人)。所有监测对象均已安排有能力的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均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无一户一人发生致贫返贫。
2、拓宽增收渠道,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的12556.39元/年·人,增长到20xx年的13946.32元/年·人,增幅为11.1%。一是产业帮扶促增收。20xx-20xx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共计900万元,帮扶人口共3820人,分红65.92万元。全年新增小额贷款483户2318.1万元,实现应贷尽贷,贷款不良率高于贷款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不良率目标控制在1.63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帮扶促增收。继续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并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劳务协管员;落实“311”就业帮扶工作,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7811人,同比增长11.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8人;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1517人、脱贫人口503人。开发就业岗位3865个,农村公益性岗位数量350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是农村电商促增收,今年来通过网络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等渠道进行宣传造势,完成农产品上行交易额1.24亿元。
3、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社会兜底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县新增农村低保对象329户495人,取消低保对象1500余人,1-10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971万元、特困供养金633.3万元,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463.16万元。投入57万余元,为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期间护理保险,投入296.34万元,为全县城乡户籍人口购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进一步增强了困难群众抗风险能力。100%落实好2569名留守儿童照护责任。二是义务教育保障“一个不漏”。为89名残障、精神疾病等适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实现无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失学辍学。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五类”学生做到应补尽补,落实各类学生补助资金1373.08万元。三是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困难群众财政全额资助参合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慢性病规范管理及大病专项救治率达100%。继续实施县城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信息化结算,结算各项补偿资金6523万元,县域内住院补偿9550人,补偿金额2514万元,县域内就诊率达89.92%。四是住房安全保障“应改尽改”。组织人员对监测户住房状况进行全覆盖鉴定,经过筛选审核,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20xx年全县危房改造共198户,其中监测户16户,已经全部完工。五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有力。突出搬迁后“稳得住”这条主线,对集中安置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改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100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不动产权证全部办理完毕,338人享受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完成搬迁群众技能培训200余人,开发就业帮扶特岗52个,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鼓励支持自主创业,20xx年度搬迁户自主创业8户35人,通过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项目4个,搬迁户就业67人,年增收3万余元,依托合作社入股分红形式,达到产业帮扶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户增收稳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六是农村安全饮水有保障。投资320万元完成10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善农村7430人供水问题,投入440万元用于“7·3”洪灾水毁饮水工程恢复建设。加强安饮工程管护,各乡镇、村均成立供水机构,明确专人管护及收缴水费等,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8%。
4、积极推进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态势良好。稳定粮食生产方面,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79万亩,粮食总产12.49万吨,完成20xx年2.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正全力推进20xx年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湘猪工程方面,制定了工作方案,强化了疫情管控,现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62家,前三季度,全县生猪存栏12.27万头,出栏16.02万头,预计12月底全县生猪存栏可达16.5万头。千亿产业方面,强化政策落实,安排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净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全产业链产值92.07亿元,增长8.65%。六大强农行动方面,刺葡萄是省“一县一特”农产品,新增云顶黄金贡柚等3个绿色食品;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申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3家,创办省级最佳家庭农场1家,泸阳镇成功申报省级特色产业强镇;完成上年度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建设,争创培育省级示范园1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1个、县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2个;全年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8500余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40余人;建成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11个,认证产品18个,面积8561亩。
5、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村集体经济实力全面增强。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对全县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核实,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全县130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105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25个村建立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挂牌、登记赋码及颁证率达到100%,村级“三资”管理系统平台初步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立卷、归档和移交任务完成率80 %。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个十”工程,全面增强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截至目前,全县13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高于5万元,无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6、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是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投入4776万元,完成旅游路、资源产业路35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0公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管养总里程667.829公里,今年投入605万元对93公里农村公路进行了管养,通过县级质检,我县优良路率达73.19%。二是全力提升文教卫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向公众开放运行制度,经常性向公众免费开放活动场所和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1026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每个乡镇配备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2名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和1名合格村医,12所建制镇卫生院均按照标准建设中医馆,均能正常开展中医服务;有46个村(居)建立了互助型养老服务机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村(社区)覆盖率达到31.5%。三是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做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项清单”落实工作,实施农民维权减负行动。加强乡镇、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目前全县12个乡镇均按“六有”要求成立了“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146个村(社区)按“三有”要求成立了“应急站”。全县146个村(社区)均成立村民理事会,完成村规民约法制审核备案,积极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自治单元的“微自治”,创新推广“雪亮村庄”三方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建设,荆坪村被认定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建村已申报创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四是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在全域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目前我县共有县级以上文明村65个,其中县级文明村52个,市级文明村10个,省级文明村2个,全国文明村1个;有市级文明镇1个,县级以上文明镇5个。
7、切实强化统筹管理,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一是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制定《中方县20xx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调整方案》。整合涉农资金13373.265万元,资金分配额度100%,实际支出进度100%;二是抓好项目库管理。制定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入库项目326个,总投资27079.9969万元,入库储备资金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6.68%。2022年计划入库项目320个,总投资32107.8624万元,储备资金量同20xx年比,增幅达18.57%。三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制定《中方县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办法(试行)》,对20xx年以来所实施的扶贫项目分类建好资产台账,明确项目资产的权属,资产管护责任人,管护责任单位及资产的收益分配等。经清查摸底,20xx至20xx年我县扶贫项目资产共计7.6923亿元,其中公益类资产5.2194亿元,经营类资产0.389亿元,到户类资产2.0839亿元,确权比例为100%,已经按要求全部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
8、深入开展“四美”共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制定《中方县20xx-2025年城乡人居环境“四美”共建实施方案》《中方县农村人居环境“十治”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落实1000万元经费保障,全面推进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四美”共建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治废、治水、治厕、治房、治路、治气、治土、治牌、治赌、治陋“十治”行动。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运的行政村达100%。建立集中式、分散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行政村达70%,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管控村达80%。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335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行动,新建镇被列入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镇,中方镇塔灯田村、新建镇黑禾田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桐木镇大松坡村被列入省级特色精品创建村。
三、主要做法
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1、科学精准谋划部署。研究制定了《中方县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方案》等文件,相关行业部门均制定子方案。明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九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努力打好特色产业、农旅融合 、“六美”乡村建设三张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基本编制完成。
2、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中方县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机制的`实施方案》《中方县乡村振兴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了“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领导体系、“八个包干”全覆盖责任体系、行业部门协同推进责任体系、常态化全覆盖的督查巡查体系,以及赏罚分明的正向激励和监督问责机制。调整中共中方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乡村振兴局,同时下设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皆由分管的县委常委担任专班组长。
3、有效衔接帮扶工作。一是政策衔接到位。制定了《中方县防止返贫致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汇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延续或调整脱贫攻坚期间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就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等政策,新增了防贫保等政策。二是驻村帮扶全覆盖,对有脱贫户的131个行政村(社区)和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选派了县级以上工作队,并按照重点帮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脱贫村不少于3人,其他村不少于2人的标准选派。三是结对帮扶全覆盖,明确原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坚持5年过渡期帮扶责任不变,继续开展走访、帮扶和监测,对新纳入的监测户由驻村工作队和乡镇统筹安排有帮扶能力的干部结对帮扶。稳定脱贫户,结对帮扶联系人每季度走访一次,监测户,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一次,监测对象风险不消除,帮扶责任不脱钩。
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是深入实施“红色堡垒”工程,持续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升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进行“回头看”,巩固零软弱涣散村成果,带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十项举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能人带动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能力强、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党员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干部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提高履职能力;三是以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专项行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完善“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网络)党组织—党员联系户”农村党组织体系,科学划分147个网格、4329个微网格,推动8598名乡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79898户。全面开展“五个到户”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便民联系卡79898张、民情日记8598本,上门走访农户114440余次,收集汇总困难问题1301个,召开民情碰头会、民情例会630场次,解决问题1124个,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四是深化“一门式”公共服务,推动全县14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改造升级,建立村级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对45项下放村级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创新推行“12110”、“窗口坐班+上门服务”、“线上受理+线下办理”三项便民服务制度,实现了一门式服务和一站式办结。
5、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领域作风问题治理,制定《中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领域一专题”治理监督清单》,对“一领域一专题”治理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今年主要是抓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由25个业务主管部门对20xx年1月—20xx年7月“一卡通”资金发放中的疑似问题数据进行逐一核实,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正在全力追缴违规资金。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一卡通”案件4件,查处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人,组织处理2人,追缴资金4.929万元,退还群众资金4.5748万元。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8个,发现职能部门问题9个,处理31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9人,推动整改问题115个,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6个,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作风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引领和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用工业化思路推动乡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一是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县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创建一个以刺葡萄产业融合发展为主体,以油茶和金秋梨为两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桐木、铁坡两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即建设三万亩奥谱隆优质稻制种基地,建设五万亩以龙牙百合、艾叶、鱼腥草、金银花为主导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十万亩以蓝莓、金秋梨、葡萄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培育天天食品、南方葡萄沟酒庄、康润农业、金糯咪四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新建龙牙百合、袁家鱼腥草、铁坡金秋梨、半界黄桃、泸阳艾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二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突出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天天食品、南方葡萄沟酒庄、康润农业、金糯咪打造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推进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民宿、森林康养等新业态,重点培育桐木葡萄小镇、泸阳工业小镇、铜湾户外运动小镇、新建森林康养小镇、新路河水上风情小镇、铁坡梨花小镇等特色小镇。积极配合怀化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培育一批优质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和企业,奋力打造10亿元以上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三是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化发展。实施“品牌中方”战略,加大农产品品牌财政奖励支持力度,继续大力扶持“湘珍珠”刺葡萄品牌,抓好新建龙牙百合、袁家鱼腥草、铁坡金秋梨、半界黄桃、泸阳艾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加大“中味方好”品牌宣传推荐力度。健全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四是不断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健全完善“三社合一”体制机制,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手,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现乡镇村物流配送站点全覆盖,全面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特别是积极推动中方县云物流特色小镇项目纳入怀化东盟物流产业园项目整体规划、统筹建设,加快中方农业“走出去”的步伐。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9
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乡镇综合文化站。六安市目前共有1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一级站14个,二级站55个,三级站63个,每个站每年免费开放经费5万元。综合文化站面积300-500平方米不等,一般为一栋独立楼房,多为20xx年左右建设,中央、省投入40万元,部分地方政府有配套资金。乡镇综合文化站一般编制不少于2人,内设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排练室、培训教室等功能室,主要承担乡镇级文化功能发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
2、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截止6月份,六安市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92个,建成率为88%。六安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追溯到20xx年,分为三个阶段。20xx-20xx年,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建设从我市金寨县南溪镇发源。南溪镇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利用旧祠堂进行改造,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标准高标准建设农民文化乐园,以后省委宣传部在全省推广。3年间,六安市共建设农民文化乐园169个。20xx-20xx年,中宣部在全国国贫县推进“百县万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按“七个一”标准,中央、省、地方平均每个点筹措30万元左右资金,共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21个。20xx年以来,省厅明确提出要加快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到20xx年末各地要达到所有行政村70%覆盖率,到20xx年末实现95%建设覆盖率。目前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主要以“八个有为标准”,即:有文化活动广场、有文化活动室、有宣传栏、有图书、有文体器材、有数字文化服务、有文化活动队伍、有特色文化活动。
二、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一是对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服务效能督查。20xx年以来,各级政府逐步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的关注。20xx年8月-11月,市文旅局对全市所有综合文化站进行了全覆盖摸底暗访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二是定期进行文化站长培训。文化站长是文化站工作的灵魂。从20xx年开始,市县两级每年都举办文化站站长、业务骨干培训班,提升文化站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2、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自20xx年8月以来,我市建立“三项机制”、发挥“四个作用”,积极推进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建设试点提升服务效能,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的原则,突出业务技能、兼顾知识结构,特别注重选聘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等,全市共招聘185名文化协管员和47名文物保护员。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月薪1000元左右,做到公共文化设施“有人办事”和文物保护单位“有人保护”问题,增强基层服务活力。
3、选拔村级文化带头人。20xx年按照“爱农村、有特长、会组织、人品好”的要求,全市共选拔村级文化带头人482人,发挥了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有效的壮大了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力量。选拔“村级文化带头人”,是在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有益探索。
4、扶持文艺团队,培养人才队伍。出台《乡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对于促进乡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市委宣传部每年拿出资金,对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分成一、二、三三个等级,分别给予5万、3万、1万元物质奖励和相应的精神奖励,促进了全市群众文艺表演团体健康、可持续发展。20xx年共计投入138.6万元,扶持乡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63支,奖励群众文艺表演团队领头人28人,激活基层文艺力量。
三、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在农村广泛开展“美丽乡村行文化乐万家”活动。一是到新建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送戏演出。20xx年—20xx年,在全市121个新建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送一场演出。演出包括地方戏、曲艺、歌舞、器乐、杂技和农民文化乐园题材新创节目等,适当穿插当地相关创作表演节目或特色节目,每场时长90分钟左右。每场演出按照1场5000元标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二是“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民生工程。近年来,六安市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民生工程。每年通过县级政府招投标,每场次按不超过4400元标准,在所有行政村每年演出一场戏曲演出,20xx年六安市共计演出1869场,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各级政府围绕中心工作、节庆日自主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这类活动主要依靠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包含乡村春晚、节庆活动、广场舞大赛等形式,20xx年全年全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传统节日、建党、建军等主题开展活动共计500余场次。
四、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建立情况。
早在20xx年8月,市文旅局就下发了《关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与评价反馈机制的通知》,在我市初步布局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与评价反馈机制。近年来,各级文化馆(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常态化通过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开设服务专线、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了解群众需求,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做到了文化活动开展有的放矢。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总体不足。二是文化投入经费短缺。虽然近年来各级不断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但文化领域的支出的速度还是明显赶不上财政增长,县、乡、村三级普遍存在文化经费紧张的状况;三是人才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文化人才不足,乡镇文化站站长岁数偏大,后备人才缺乏等。同时,乡镇文化站存在文化站人员管理问题。由于实际工作中各个乡镇文化站的人员都直接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个别乡镇文化站人员被抽调去做中心工作,影响了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不能保证他们一心一意的干文化工作。四是活动质量不高。由于资金、人才、设施等因素限制,文化活动总体水平不高。
六、下步打算
一是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县区政府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实现公共文化事业支出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同步。争取多下拨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并且要不断提高额度。
三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为主体,辅以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村级文化带头人、文化志愿者等各级各类文化人才,保证专职专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文化人才队伍引领作用。
四是提高活动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活动质量,以满足群众需要、满足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满足乡村振兴需要为前提,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
- 相关推荐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相关文章: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07-02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11-22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07-09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04-20
村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01-24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优】07-08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优选)07-08
村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01-24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优秀]07-24
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精选12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