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几评课稿

2024-09-08 稿件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几减几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1

  今天上午听了朱丽娜老师执教的《十几减9》,“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O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朱老师设计的猜灯谜活动是学生刚刚经历过的,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课教学是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算式,朱老师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造。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体现了课标精神。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归纳如下:

  1、通过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猜灯谜的活动引出十几减9的算式,这一情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很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已设问,提出“还剩多少个条灯谜?”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算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感悟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后,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优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

  2、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主导地位摆在首位。

  另外对本课这些地方有些建议:

  1、对破十法的探究是不是应该让全班学生摆小棒,13根就是1捆3根,拿走9根,怎么拿?通过操作学生会发现可以把1捆打开从13根里拿走9根,也可以从1捆里拿走9根,剩下1根加3根是4根。低年级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是在具体事物、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的,所以我们觉得在教学13—9时让学生亲自摆小棒是不是好一些?

  2、教师在让学生总结算式的共同点后,应该进一步让学生寻找结果和被减数的规律,十几减九的结果等于被减数的个位加1,如12—9=3,3等于2加1,15—9=6,6等于5加1……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破十法。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2

  上周三听了杨老师的《十几减9》的一节课。我认为杨老师教态自然、富有激情,课的设计自然流畅,条理清晰,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

  在课的开始,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复习相关的原有知识,设计了数的分成、合成、9加几和加减混合的口算,为孩子们搭建了学习新知的桥梁,同时让孩子们做好心理的准备和学习新知的准备。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在杨老师的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让学生完成“13-9”计算后在同桌间或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可以怎样算?”“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有几点想法。

  课中杨老师出示主题图后,问学生:“图上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一年级学生可能还不懂“数学信息”的`意思,所以,这里是不是可以直接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或许孩子能懂得老师提问的意图。另外,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应该适当提出算法最优化,在学生没有意识到哪种算法比较方便时,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其实在课中有一学生在说16-9的算法时就说到了他是想的加法,这时,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发现利用以前学过的加法做减法比较方便。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3

  今天有幸听了一年级龙老师执教的《十几减几》这节课,感受颇深。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xx兴趣。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以摘苹果的情景引入,这样复xx了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十几减9的算理。这为今天这节课的十几减几的学xx做好了铺垫,激起学生学xx的兴趣。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教师在整堂课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xx:,算一算,抢答,给小动物排队,吃食物游戏及最后的`拓展题。通过独立思考,观察,逐步掌握计算十几减几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数学思想。

  我有一点看法:当老师出示计算练xx题时,老师要求学生一组一组的算。可有的学生没有一组一组的做,老师急着让学生停下来师示范一组再让学生继续按要求做。其实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再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这么快就做好了,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一定发现了什么。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思考、探究的过程,也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4

  姚老师执教的《十几减9》一课,我有几点感触: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探索计算方法时,使用学生喜欢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启发谈话等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学生的细节来鼓励;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熟练计算、准确表达、灵活运用的能力。

  首先利用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9加几口算,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猜课题、指出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引出教学新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延伸。通过小猴卖桃,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顺利的引入新课。

  然后,运用语言激发(今天的内容很简单,想让大家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好的办法教大家计算13—9),同时,提出优秀学生表现的榜样作用和学生细节进步的评价。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式中,进行独立思考,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先同桌互相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达到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然后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掰手指数数、做减想加、破十法、连减)。“比一比,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用?和同桌说一说”给学生以优化的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课堂中,基于学生课前已经会简单的十几减9了,所以教学重点就不是单纯是满足让学生会算,而是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思路,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好的方法计算,以拓展思路。因此,应该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使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他们的发散思维和优化思想的培养。优化思想和规律的归结,绝大部分孩子都能较好掌握。可是,课堂上的多种算法,也给个别孩子的思维带来了混淆,这孩子依然选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我想,练习是好方法熟练的基础,应该让学生练习,多加巩固提高计算能力。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5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它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

  以下浅谈我的.听后感。

  1、准确把握教学的知识点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算理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中,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和从个位算起的优越性。

  2、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重在探究算法。

  教师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探索过程,比如教学例题列出算式,允许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时的探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这里的计算出现了新的问题,即个位不够减,怎么办?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体会退位的过程。个位上0颗珠不够减,需从十位上退1颗珠。教师还要求学生在交流计算的过程,从而加深对退位减法的算理。

  3、加强数学语言和估算意识的培养。

  通常一个问题提出以后,对于第一个孩子的回答,老师要给与正确的导向,尤其注意完整地叙述,这样可以让后来回答的孩子有个明确的方向。估算60—35的结果是二十几还是三十几。在探究完算法后,教师再次强调退位减法的计算结果不能只看十位数字。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6

  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她的教学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陈老师借助整数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计算,运用迁移的让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二、重视错误资源,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师出示错误算式,让学生找出错误之处,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同时,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本课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商讨,

  1、复习题3米+4厘米=()厘米,与本课关系不大,可以改为一道整数加法运算。

  2、教师语言不严密,如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末尾对齐”,应该是“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错误之处,并进行恰当评价。

  3、教师钻研教材不够。本课教的是例1,例2是被减数末尾的位数不够,需根据小数的性质来处理,与例1相比,有难度。教者只教了例1,但练习中出现了例2的题目,学生练习时效果不好。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7

  “10的加减法”这课时,刚才余老师和薛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课堂,现在就这两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一、课始,两位老师均以对口令的方式复习了10的组成。形式活泼,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很熟练,看得出两位老师平时的教学很扎实。

  二、新授环节她们各自展现出各自的风格。余老师以我校“以学为主、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展开,课前让学生自主探究,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通过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一图四式,且理解了每条算式的意思及算法。同时,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由具体的小花到半抽象的三角形,再到直接出示抽象的组成,由图列式、看数想图,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促使逆向思维的培养。整个过程体现了以生为本,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润物无声中将目标落实。

  薛老师则先引导学生对点子图的观察、分析、抽象出加法、减法的列式和计算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分析、抽象、表达、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由形到数、式的思维过渡,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每条算式的意思及算法的掌握。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水到渠成。

  另外,余老师的一问“两道加法都表示总个数,可以只写一道,那两道减法能只写一道吗?”;薛老师的一题“如果写一道加法,两道减法,怎么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均能自然地引导学生从一图四式到一图三式过渡。

  三、练习设计环节,两位老师均精心进行了设计,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余老师的最后一道,既有对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薛老师的10=( )+( ),及最后那道恒等式,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想和函数思想。

  淡妆浓抹总相宜,两位老师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两堂精彩的同课异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最后,我对这两堂课稍微提些自己的小看法。

  薛老师的新授部分走得是由形到数、式,是否可以穿插由数、式想图,让数形结合做得更深入。另外,在练习部分,偏于数学味,生活味较为欠缺,适当添加解决问题的题型,让练习更加全面有效。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8

  1、环节安排清晰、完整。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导出6道算式,通过这6道算式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口算、笔算、估算、验算有机结合。接着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应用,用填方格的形式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最后到商场促销活动各类价钱的.计算,又回到生活情景,使整节课内容安排紧凑、连贯。

  2、目标定位合理、准确。

  在本课中,既有基本知识的的梳理,又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同时还有能力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可以看出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把握是比较合理、到位的。

  3、反馈形式新颖、可借鉴。

  在本课第一环节由情景导入引出算式的反馈中,教师对算式反馈的处理干净、利落。指名一生说算式,其余同学说问题,反馈形式新颖,把算式和解决问题进行结合,由算式联想到意义,把算式的意义、作用扩大,把计算与解决问题进行整合。同时使全体学生同时进行思考,这种反馈形式可供我们借鉴。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9

  温端峰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10

  张老师执教了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张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法,用图例说明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很好地落实数的运算的要求“算法直观与算法抽象”。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引导进行信息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素养。更形象去体验、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探索问题的过程。

  几点意见:

  1、引入环节不恰当,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教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知道“转化”的策略,但时间控制不够好,长达8分钟,与本课学习的知识虽有联系,但影响了练习的时间。

  2、计算方法提炼出来后没有及时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关键,这样一部分学生会做但容易出错。

  3、学生听课习惯不好,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不多。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11

  听了雷老师执教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受益匪浅。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本节课雷老师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学习计算方法,再学习意义。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能根据分数单位进行口算,教学时让学生举出分数的例子,口答分数加减法,举例列算式,再观察,计算,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口算、举例、比较、交流、概括、验证这样一个全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雷老师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让每个学生说出一个分数,并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及分数单位的个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进行口算,观察比较这些算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其处于欲言不能,欲罢不止的亢奋状态。再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想法,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达成共识。

  3.评价学生、激励学生。

  本节课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及时鼓励、随机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计算,使学生保持积极探究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思维,自主参与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12

  谢老师上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谢老师是一位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有独立想法的年轻教师。这节课,他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为主,主动探索学习知识,自己体会两位小数的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

  课后,老师针对谢老师这节课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但对于像这样的计算可到底怎么上,应该怎么上,作为一位工作十多年的老师,我心里还是没有底。

  朱老师根据大家的想法,对这节课做了精确的点评。他清晰的点评,使我收获很多,明白了像这样的课应该怎么上。大部分年轻教师对计算的教学,要么比较粗糙,不注意细节;要么一味的强化练习。总感觉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模式。

  朱老师的点评如下:

  一、复习题为什么服务?本节课的复习题在这节课没有充分的使用,缺少了迁移转化这这环节。

  二、情景要为教学服务。从情景中找元角分,为计算服务。

  三、教是为了学服务。加法要着重用力,4和3为什么要对齐,7和4为什么要对齐,相同数位对齐,计算过程按整数方法。第一步试对位,式计算,再出一些题目题自己练习,自己解决。

  四、教是为了不教,掌握了加法,减法可以不教,,并和加法进行对比,并且出一个提高题目,4.75元+2元。

  这样教学计算课一是细化,二是层次清晰。朱老师的这次评课,使我受益颇多。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13

  尤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自己学会了当堂知识。上课学生的听讲状态也比较好,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这点我的课堂差的很远,往往讲几分钟就得整顿学生状态,需要虚心学习如何达到如此流畅的课堂氛围。

  整节课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借助画图理解题意,学生画图,学生说图意,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解答,自己说算理,教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建议是这节课的难点的突破是否能再深一下,比方说160-90最后算法最优化,大多数同学能说出16个十减9个十得7个十,所以得70.最后还有学生说16-7=9.9加个0得90,这里老师能否追问一下,9为什么加个0,算理就巩固加深了。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尤老师在看信息提问题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交流。尤其是一个学生读不懂信息的时候,尤老师不是自己告诉学生,而是让读懂信息的学生来交流,充分体现了把时间空间让给学生的理念。同时本节课解决问题这个点也得到了体现,学生会发现信息,读懂信息,并能根据信息来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而在口算教学环节,尤老师让学生交流完自己算法之后,都会及时跟上针对性练习加以巩固,并及时对算法进行优化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能看出来这是一节常态课,对于退位进位加减应该是本节课的难点,尤老师在前面给学生的时间多,感觉后面处理的有点快。不过看学生检测的结果,学生掌握得还是不错的。

  触动我的地方:

  1、关于70+20的算法,从学生的回答我感觉7个十加2个十这种方法学生还是没掌握。还是认为先用7+2,再添一个0,这只是表象,没道理,不通用,只是巧合。这是一年级的知识,其实是一种转化思想的体现——把“两位数的加减”转化成“一位数的加减”。我现在正在教,我觉得应该拿出计数器拨给学生看,得看到“7”和“2”,才明白这种方法的玄机。

  2、关于信息中“从入口到北三楼和北四楼”这组信息,学生不能把信息抽象出示意图,老师在备课时注意到了,并且找到了简单便省时的方法为学生展示,为学生的理解扫清障碍,这点我做得还不够,经常犹豫学生是否需要,犹豫之后就不了了之,看来要坚定地去做。

  3、我有点疑问,老师让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显然有些孩子对某种算法已经掌握,但是班上有部分同学肯定是不会的,也可能会做但不明理,我不知道这种孩子,在听过这么多(3种吧)方之后,是否有应接不暇的感觉,是否掌握并理解了某一种方法。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14

  今天听了靳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感受有以下几点: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创设了吃蛋糕的情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这样的问题便于方法讲解是的演示。

  2、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教师不急于交给学生计算方法或是让优秀的学生讲解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问题的设计很精练,便于操作。

  3、注重让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教师将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展示,让学生发现计算应注意的`问题。如计算3/4+1/6时学生未找到最小公数。

  4、练习注重基础,有层次。先是尝试练习,然后出现分母不为1的异分母加减和被减数是1的计算,逐步练习,一一订正。

  建议:练习中判断练习可先判断,争取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角度很快发现错。如分母先加了等,然后再让学生改正。

  算理的讲解环节是不是有点简短?如利用课件演示会印象深刻。

  十几减几评课稿 篇15

  听了练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节示范课,这认为它的示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练老师能尽努力地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首先,这些小朋友都才刚入学没几天时间,纪律性较差、好奇心又强,练老师能抓住这一特点采用非常柔和的语言与小朋友交流,能不断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学生,不但很好地组织了课堂教学,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亲切感。

  其次,练老师能根据小朋友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很用心地寻找了一些小鸟、小鸭等小朋友喜欢动物作为素材,并用了猜谜语、拍手游戏等等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练老师能尽努力地体现新课标新理念。

  首先,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出示体温汁、尺子等实物进行教学。

  其次,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规律。比如:一样的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等等,这一些都是指导学生自主发现出来的。

  三、练老师还尽努力地体现我们学校的课题精神。我们学校有两个省级课题,一个是“指导-自主学习”,比如说上面一点提到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规律。另一个是“生命化教育”这个课题,练老师能尽量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比如设计的一道开放题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效果很明显。

  以上三点是练老师尽努力去做,而且做得还不错,今后我们也应该要这样做。可是我个人也有两个观点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探讨。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对于一年级小朋友尤为重要。比如:让学生猜硬币时,可以适时教育学生勤俭节约、不乱花零用钱。又比如:讲到抓青蛙时,应该进行安全教育等。

  二、为了的课堂教学能更有效些,我们在选题时是否能把内容安排少一些?比如本节课只安排“0的认识”是否更妥?“0”的意义不但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起点或者占位置的作用等让学生理解得更深更透一些是否更有效?还有,“0”这个数字在十个数字中是最难写的,是否在写法的指导上能指导的到位一些,让学生写得更漂亮一些呢?合理的选题与课堂的有效性是否也紧密相关呢?

【十几减几评课稿】相关文章:

《十几减9》的评课稿06-11

能穿几串的评课稿06-02

8加几评课稿(精选5篇)10-19

连加连减评课稿3篇06-01

《9加几》评课稿范文(精选11篇)12-08

9加几的评课稿范文(通用14篇)12-08

《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评课稿(精选12篇)11-07

连加连减评课稿推荐11篇09-20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