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梯形的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篇1
《梯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年级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按教材进度第一次系统认识梯形,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直观判别,而且能与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进行比较和沟通。本节课温老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定教的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
一、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对梯形的特征研究,温老师努力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建立梯形表象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比较,加深两种图形之间的区别,也为学生沟通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作好铺垫。
二、精选习题,整合知识点,用足用好每道习题
本节课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包括梯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特殊性、画梯形的高等,为此,该如何能够选好习题,整合知识,给学生留足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温老师判一判,变一变、猜一猜这三个练习即让学生掌握了重难点又发展了学生思维。
三、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个问题
让学生自学书本66页的上底、下底、腰和高之后,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说答案,而是请一位学生上来边指边说:上底是……下底是……,这样,既有了认识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巩固。在汇报第二个直角梯形时,我问:“为什么它的高就是它的一条腰?”使学生在以往学习的旧知上,更明确地知道了:如果梯形的一条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么这条腰就是梯形的高。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并不是在上面的就叫上底,在下面的就叫下底。
总之,温老师这节课的能落实贯穿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充分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能力。如果在练习方面,学生动手的练习量能再有一点,我觉得就更好了。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篇2
梯形是四边形中的基本图形之一,它是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基础上进行复习的。梯形是四边形中最重要的基本图形之一,在整个四边形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能以大纲为指导,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难易适度。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目标、反映目标,王老师能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教态自然、亲切、语言清晰、简练、生动、富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工整,具备用图形表达数学思想、性质、建立联系的技能;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适时,演示熟练,能帮助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主要对王老师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王老师由提出四边形按位置分为几类的问题引出课题,总结时说是二类,我总觉得有不妥的地方。
2.王老师列举了许多添辅助线的方法,我觉得他始终漏下了一条,看到中点添加中位线。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篇3
这是一节单元复习课,《梯形》是四边形中一种比较常见,也是比较重要的四边形。王老师对于《梯形》的知识结构整理的比较清楚,从四边形的分类、到四边形的性质、再到四边形的判定等等,而且在练习中经常强调一题的多种解法,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复习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添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整堂课节奏把握的恰当好处,重点、难点突出,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教学方法采用了“教师讲”与“学生练”相结合的教学思想,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回忆,但无意当中也剥夺了学生自主学生的时间,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方法和方式可以更多样化一点,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篇4
王老师采用比较、分类复习方法,结合外地班学生基础较好的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而且目标的确定适合学生当前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
能注意到以前学习的梯形的有关的概念的复习,对梯形定义的内涵的挖掘与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概念进一步理解。
课堂习题的安排合理,王老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而且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吸引了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环节安排比较合理。能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主体,一切教学措施的安排始终围绕着学生的身上,能注意到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能及时准确地纠正,应变能力较强。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明确了把梯形或其它多边形的问题需要转化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求解,使他们自然掌握了梯形问题的几种常用的辅助线的添法这节课的难点。
在典型例题1 “求证:四边形DGEF是等腰梯形”中,教者只强调要先证明一组对边平行,再证另一组对边相等即可。是否有必要证明这相等的两边一定不平行呢?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篇5
我听过白老师的几节课,白老师教的梯形的面积一课,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环节设计精巧
新课伊始,白老师从三峡大坝的横切面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运用转化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而老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展示多种方法的`推导过程,融合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在课上得以碰撞,从而归纳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面积公式教学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又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课上注重学生活动
这节课白老师从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到总结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诱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动手尝试、观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张扬个性,在群体互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表现,发现自己,在亲自实践中理解,认识新知,使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参与、这一作用在本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学生计算时的书写及单位名称等问题教师也予以指导,这些都体现出老师教学的细致和务实。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篇6
听了葛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身上的魅力:教材挖的透、学情掌握的准,沉着,冷静的教学心态。她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回忆。
1、新旧知识联系紧密,为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前老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边操作边讲解,可以很好地将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上来。另外教师让学生回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
在探究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教师的问题醒目,操作性很强,为学生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小组长责任性强,为小组交流的有效性给与了保障。
3、注重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如:横切面的理解。
4、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练习中强调用规范的格式求面积,并让学生板演展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练习设计突出了重点,强化了难点,看出了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预设。
6、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强化易混淆的知识。
教师在判断练习时,不仅让学生充分交流,而且最后多媒体呈现了反例,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总之,这节课很扎实,很有效,很值得我学习。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篇7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做到内容的“全”与问题的“透”,是很难的。复习课难上,也在于如何做到“复习内容全面,问题探究透切”。王老师的梯形复习课,在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方面,采用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促进了师生积极互动,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梯形化归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是有关梯形问题的重要的解题思想和解题途径,也是学生将梯形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很好的体现,因此数学老师在教梯形时,都会重视对梯形辅助线添法进行归类,久而久之,梯形辅助线的添法已经很完善。王老师在复习梯形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向学生介绍了各种梯形辅助线的添法及其作用,顺序渐进,几成完美,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很出色。但我观察到,有一部分学生是一头雾水,参与热情不高。建议:如果能精选一些简单而又要添辅助线的题型,作为铺路石,从中归纳各种辅助线画法,那么能使纸上谈兵,落到实处,引发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有探究的价值观和发现的成功感,教师也自然地从居高临下的领导者角色转变成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同时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一堂复习课,通过把小问题研究“透”,达到一两个教学内容的“全”,这样已经不错了,样样俱全,确实不容易。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篇8
本节课是《梯形》复习课,从内容来看又是梯形的常见辅助线的添法为主,并通过近十种不同的辅助线的添法,使学生学会了把梯形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来求解的途径。让学生感悟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魅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精心选取了有针对性的许多例题,来加强对梯形添辅助线的训练。从上课实际效果来看,是比较成功的,学生都能正确的找到解决的方法。教师本身基本功较扎实,上课思路、条理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但从内容安排上来说,是否把添辅助线的各种方法,先不要让学生去归纳、提出,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思路错乱、混淆。可以通过对应的例子,让学生去思考、解决(这些例子应简单、明了型的)。然后再归纳、小结,可能效果会更好。即在练习中去寻找、归纳,要比先提出结果让学生去套用解决收效更佳。在此基础上适当配些较难层次的题目。由于还有一部分例题未有时间练,也使得添辅助线解决方法在这节课中只指方法,未有应用。还有一题的方法涉及到三点共线问题,学生提出了方法,但解决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指点不够。有些例子可用多种方法的,还可让学生多发表各自见解,如果时间不够,建议可用两教时来完成。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相关文章: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11-02
梯形评课稿01-20
《梯形的面积》评课稿08-14
梯形的面积评课稿02-03
《梯形的面积计算》的评课稿11-07
《梯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11-07
梯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11-02
梯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01-10
梯形评课稿10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