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发言稿

2022-04-30 稿件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使用上发言稿的情况与日俱增,发言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大家知道发言稿怎么写才正确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评课发言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评课发言稿 篇1

各位xxx:

  大家好!20xx年10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塔耳小学焦宗琛老师的科学课《找拱形》,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就《找拱形》这节课,我作肤浅的点评,希望能起到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的作用。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焦宗琛老师根据小学科学课标要求,设计并执教了六年级科学《找拱形》。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探究中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找拱形》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四课内容。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本课则把对拱形的认识范围扩展到圆顶形、球形、多样的弧形,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推理塑料饮料瓶形状设计中的科学道理”、“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优点很多,有以下三点特别值得借鉴:

  一、教师的“引”,让思维点燃。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焦老师在导入时,通过提问,问:我们身边见过哪些拱形?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认识拱形。师又追问:为什么在桥的设计建筑中拱形比正方形、三角形形用的更多呢?那么拱形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

  我们强调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动脑”,最终内化成一种固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猜测后,让学生想办法,从球形入手,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乒乓球半球做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球形结构抗压能力的大小。一次次的往球形结构上增添的重压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潮,掀起本次课的高潮。后面对于塑料瓶瓶身结构抗压的结构研究,用各种问题作为引导,同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科学表述,让思维开花。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焦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表述。如让学说生活中什么地球见到过球形、拱形结构,塑料瓶身使用到的关于拱形的什么特点等等,这些不是一次课能积累出来的科学素养,而是在平时科学教学中日积月累的。

  三、教学组织秩序严禁,教学层次分明,层层深入,恰到好处。

  本节课,焦老师从找拱形——索身边拱形结构的特点、优势——用实验证明拱形的承压特点——分析拱形承压原因——总结拱形的优势,见识拱形建筑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解释塑料瓶瓶身利用的拱形特点,一步步深入到学生资助探究,并自己得出科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

  焦老师的课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如果要说建议,有以下两点,仅作参考:

  1.实验器材的选择,与材料有关:焦老师选择用乒乓球的半球作为球形结构的探索材料,很好用,这里涉及到关于器材材料的问题,有同学会想到,如果是鸡蛋壳的半壳,恐怕就不能承受两堆作业的重量了。

  2.课的延伸拓展处:探索塑料瓶使用的拱形特点。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晰、进一步加深对拱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提前带一个塑料瓶到课堂上,每个人就能更明了。

  综上所述,整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大,动手动脑,细心观察,乐于探究,教师深度参与,及时鼓励,全程评价,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典型的科学探究课的课型特点。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总之,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一节课,对于科学课的学习、研究很有帮助,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大脑,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样深化了我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的态度。

  评课发言稿 篇2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方老师在昨天的分组总结中交给我这个光荣任务,我很有些惴惴不安,生怕不能传达本小组所有老师的意见。三天以来,我们认真观摩了16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仔细阅读了16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看到了许多亮点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思考,我们也是边听边在教案边上写下自己的感想。时间仓促,有许多东西还没来不及系统地整理和消化。下面我想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方面来谈谈我们语文组老师听课后的一些感想,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如果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这一块,我们依据这五条标准认真评阅了各位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我们所有参赛教师真不愧是层层选拔闯进决赛的优秀选手,大家的功底扎实,在教学设计这方面做得都很扎实、很优秀。其中有几位老师的设计非常精当,有许多值得学习推广的东西。如:谢秀丽老师、储红娟、熊中玉老师的设计重点突出,流程简明;谢京梅老师、梁敏老师的设计中每个环节都有方法、有措施、有设计意图;何艳老师的教学设计能紧紧围绕这一课时,找准目标,确定起点。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现象,以备我们大家共同思考:

  1、教学设计过于精细,过程繁杂。教学设计它仅仅只是一种预设,它有别于我们的课堂实录。我们设计师反映出的是我们的思路、流程。老师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不一一写进我们的设计中。教学设计要尽可能改变线形的单一结构,变为块状的复合结构。

  2、课时划分不清,有些老师的设计确立的目标是整篇课文的目标,而我们在这里进行的是一课时的教学,我们应该就本课时定准目标。

  课堂教学

  16节课堂教学的展示,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语文教学正在脚踏实地的向前走,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朴实,训练越来越扎实,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这次的竞赛课上有很多老师选同一课文,也有老师选富有挑战性的课文,真可谓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

  1、讲课教师敢于碰难,选材富有挑战性。这次比赛一共16节课,只上到了6篇课文,有很多老师上的是同一篇课文,老师们能紧紧把握重点,从各个角度用不同的策略来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活动,这需要智慧和勇气。谢秀丽老师让学生自己主持小组讨论,大胆尝试生本教育,让学生自己主持讨论活动,教师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出现在课堂。这也正体现了我们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尽管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得不够熟练,但敢于大胆尝试。熊中玉老师敢于选择经典名著《红楼梦》的选段,大家都知道这个教材,古典名著的理解,首先朗读和语言理解这两关就难过,但我们的讲课老师能够化难为易,紧紧抓住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为重要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体会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被我们老师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智慧所折服。

  2、文本解读比较深入,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课堂上呈现有比较扎实的语言训练和能力培养。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的教学有四位教师同上这一课,大家都注重挖掘了描写“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的重点语段,以这一重点语段位抓手来理解文本,展开想象,调动并运用已有词语积累,展开语言训练。这些切入点都找的非常准确。还有段小丽老师主讲《卖木雕的少年》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脉络清晰。老师通过比较阅读重点句,促使学生理解说明方法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3、 强化双基训练,体现工具性特点。语言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技巧,要掌握必须通过数次的训练。在本次竞赛中大家上的都是中高年级的教材,但是大家都没有忽视识字教学,尤其是孔凡菊老师和谢京梅老师扎实的写字、写词的训练和储红娟老师结合课文,利用文章中的语言来词语理解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梁敏老师教学注重培养了学生仿说句子的能力,对“如果——就——”这一句式的训练,方法灵活,富有实效。(开火车、踩跳石)

  4、 重视朗读,以读促说,以读促写的意识有所增强。在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看到大多数老师都是朗读贯穿课堂始终,感悟语言与识字、理解词语相结合。在《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的教学中,我们的何艳老师和许国平老师以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感受诗境。让我们在课堂上听见了朗朗书生,学生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如,朗读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16节中大多数课上有练笔、有仿说。龚性珍老师在教学《太阳》一文时紧紧抓住文中那些用上说明方法的词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领悟方法后,运用说明方法写句子。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以《太阳的自述》为题进行小练笔。熊中玉老师学完人物描写的片段后进行小练笔,用一个小片段写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5、 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尽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我查看了自己的听课笔记,好像是16节课有11节课都有小组交流活动,这可以看出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已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了落实。还如:刘志红老师主讲《月球之谜》用游戏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梁敏老师让学生仿说句子时,方法灵活,富有实效。(开火车、踩跳石)他们都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安排书面作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作业分层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有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7、 关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要求学生读书时圈、点、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注意读书姿势等都可以看出我们的很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举例:何艳老师老师富有新意、颇具语文味的组织课堂的方式。谢秀丽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前运用的巧妙运用一些经典语言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中亮点很多,在这里我总结的一定不是很全面。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但是我感觉这种遗憾也是一种美。它可以引领我们就我们的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我就想就我们从课堂教学中看到的一些现象,与大家一起展开一些思考。

  1、用均衡的眼光,对一、二课时整体关注。我们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课时划分不清的问题。读写结合在中高年段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不够。

  2、用务实的眼光,对目标的达成整体关照。怎样达成目标,我们教学中都在力求找准切入点,用精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 ,被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课堂的提问要精而准。在我们听课中,汤守国老师主讲《太阳》,它提到一个问题,后羿为什么不能射下太阳?这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它可以激发学生去探究,对前面太阳的特点这个部分起到了总领的作用。这一部分我们只需要这一个精的问题就足够了,后面——但在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问题很多,很碎,而作用又不大的现象。 问题缺少整合性,细碎的问题,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因此,我们要思考:课堂上我们要怎样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朗读不到位时,教师该怎么做?

  ①体现层次性。

  ②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③要注意发挥范读的作用。

  3、用发展的眼光,对所有的学生整体关怀。怎样组织好有效地合作学习?由于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就有老师不顾课堂教学的效果,每节课都分组教学,也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好看或者追求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盲目地分组教学,这是不可取的。在小组合作这个层次上的学生学习形式一般分为四类。其一是个人独立思考,能自己完成的内容一定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其二是同伴互助:一个读另一个听,一个做另一个检查,这样既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不浪费时间。其三是小组合作,一般是四五个学生一个小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

  评课发言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身为青年教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想和教学体会,我感到十分的荣幸,也觉得非常紧张。由于自己自身能力和经验认识所限这些感想可能会很肤浅甚至很幼稚,还希望老师们能对不当之处望给予批评指正。常常听到人们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雕塑家”、“手执金钥匙的人”等闪光的词句来形容和赞誉教师,从小向往教师那超然物外的气度与对讲台的深情向往,我也走上了三尺讲台,想同学生一起找到那把“金钥匙”。

  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我便被校园里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的包围着,在“立德、博学、健身、务实”这一精神的感召下,促使我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学校刮起教改风暴,给了我们年轻教师更大的施展空间。在此,我仅代表年轻的教师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在向老教师学习的同时,取长补短,整合教育教学技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塑造自己的教学特色。

  回顾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活,特别是教改以来的教学,我的感受汇成一句话,就是——因势利导,百川入海。

  每个学生从进入小学开始,如果是一眼清泉,那么,到了我们这里就形成了一条条小溪,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作为教改的要求,更需要我们将一条条小溪变成一股股支流,那么在我看来,读懂这一条条小溪,就成为了教学的第一步。

  解读学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下,从尊重和关爱学生着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经常去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时时处处想着他们,关心他们,多走近他们听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多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谈心与交流,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才能因势利导,将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更能了解每个小组的秉性,从而为高效的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

  2、既注重个性,又注重整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当他们形成教学小组后,如江河汇聚,总有泥沙翻腾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澄清下来。在初期,我既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又注重整体的维护。在磨合期,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只关注,不插手。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引导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用一段时间完成了从解读学生到解读小组,进一步解读了整个班级。为我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了解“水势”的基础上,引导就很重要了,我主要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备课与课后反思,

  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很少,所以备课与反思是做好引导的两个法宝,备课是了解学生的成果,而反思是上课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从而更好的提升10分钟的效率,使自己的引导更有针对性,方向更准。这样备课——上课——反思——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充实提高。

  2、重视作业的批改

  由于课堂上老师讲述的减少,作业作为老师和学生交流的途径尤为重要。作业是学生动态的晴雨表,有时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两句表扬或鼓励的话,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

  3、上课要充满激情。

  泰戈尔说,“激情,是鼓满船帆的风,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教师只有充满激情,学生才会被感染。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真的得到了老师的认同,达到了师生共鸣的效果。学生在一种兴奋愉悦且富有成就感的状态下接受知识,知识的火种才会被点燃。

  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我更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作为年轻教师集思广益,及时向周围的教师探讨学习,可以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我们形成引导的合力,从而享受水能载舟的乐趣,直挂云帆,百川入海。

  我的发言到此完毕,感谢大家的聆听!

  评课发言稿 篇4

同事们:

  大家好!

  由于有课没有参加教研活动很是遗憾,刚才看到了吴凤云老师总结的教研点评,有了点想法,所以也想出来瞎说两句:

  1、瞎说理由:除物理学科外,化学也算上能听懂吧!

  2、总体感受:从今天的教研记录中,我似乎闻到了点火药味,为之而欣喜。教研就是研讨,各抒己见,阐述不同的观点,没有点火药味怎会有研的味道呢。(我想学校正在偷着乐呢)

  3、综合评价:这节化学课,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也不够精彩,但却较实用。上午也听了这节课,由于过分改变,丢了自己的特点。下午的课才找回自己,显示出你沉稳、细致、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的掌控能力。精彩的课堂不一定是高效的,而实用的课堂更贴近于高效。

  4、个人建议:

  第一、当课堂中出现预设外的问题时,教师不要躲避,要简明扼要的进行讲解。(比如:铝与硝酸银反应,出现气泡(铝与强酸弱碱盐反应,伴随氢气的产生,高中要学到;再比如,锌与铁与盐酸反应,现象铁反应速度较快,是由于锌是粒状而铁是片状的,与反应物接触充分程度不同造成的)

  第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第三个环节(置换反应)总结出金属的活动顺序。我们作为做课教师,应该把难点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简化,通过实验置换反应是无法直接得出金属活动顺序的,而是通过置换反应以及上两个环节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说好了是瞎说,望老师们谅解。

  评课发言稿 篇5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能代表听课教师在这里发言,我很荣幸,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大家的支持。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有心人”,“留心”人,换成现代的文字内涵,就是认真。所以,根据这些年自己的一些教学及听课经验,总结了自己在听评课活动中的一点感悟和心得,现在给大家汇报如下。

  一、认真听

  作为听课教师,做好听课活动的根本就是“听”,但仅是泛泛的听还远远不够,还要认真听。只有认真听了,才能在听课过程中做到对信息接收的最全面和最大化,能听出重点,能悟出真经,这能为听评课活动的下面环节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认真记

  “记”这里指的是,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因为认真记是认真听的必要补充。俗语说的好,“好记性不如赖笔头”,翔实做好听课记录,能为我们课后乃至为以后较长一段时间的教研实践和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最直接和第一手的教研材料。

  三、认真评

  评课是听评课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十分重要。通过对授课教师的课评,集思广益,既能总结出授课教师的讲课优点,找出亮点,还能看到授课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借鉴、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又可以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与突破。

  四、认真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教师只有经过认真反思,教师的xx教学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教师的教学水准才能上升,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从实际教学也可以感受到,课后反思确实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的发言完毕,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篇6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校开展了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率先推进新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听评课活动。整整一个月的听评课活动让所有老师都深深体会到: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智慧与能力的提升,更是推进新模式发展的一针强化剂。在张主任的带领下,十二位老师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展现了自己独有风采。他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大胆创新,有的勇于突破,彰显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评委、老师全程参与、细心倾听了十二位教师的语文课,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聚焦课堂比教学。

  1、参与面广,效果良好。

  本次公开课活动,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提前准备、积极备课、勇于参与,运用新型教学设备来设计课型。教师们不仅对听课积极性高,而且评课时也是一针见血地进行指导和纠正,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

  2、“读”中尽显语文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或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朱兴运、李萱萱、张振贵等老师在朗读方面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悟、边读边悟”的语文教学理念。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3、新课堂教学模式稳步推进,效果明显。

  本次公开课活动中,所有教师都运用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有些大胆地创新和改革。低段教师(一、二年级)已渗透了课程改革的新模式,学生互助合作已正式展开。(周坤改革较优先)。他们还善于抓住字、词来讲授,强化低段基础,这是值得我们深感欣慰的地方。朱兴运老师在教学中技艺娴熟,教学风格娓娓道来,有如清泉从山谷中蜿蜒而来,令我们老师啧啧赞叹。

  4、听评课强化素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以评促教,教学相长。听课完毕后,语文教研组还安排了互动式评课活动。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执教老师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教学中时间安排不合理,重难点不突出。我认为时间安排应有具体规定性(分别是温故互查5分钟、设问导读10分钟、问题研究20分钟、巩固练习5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这样每位教师就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方向全失。重难点讲授应通过每一周教研来实现。(分为三大组:1、2年级一组;3、4年级一组;5、6年级一组)。

  2、独特教学风格呈现不明显,丧失了教师的个人魅力。

  由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步都是这样的,导致课堂的同一性。如何展示个人魅力?现在的教学形式应与过去的教学形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身特色为主。也就是把设问导读中的问题,有意识地设计到你的教学中去,体现有特色的个性教学。设问导读只是仅供学生预习中使用或设问导读环节略用一下。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和探讨。

  3、课堂设计过多或不充分,点拨、评价单一、不及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内容过多,从而出现拖堂、讲不完的现象。大部分教师评价单一(好、棒等),末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语。有必要加强备课的设计,内容不能太多,时间设定准,多多学习不同类型评价语。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课,都始终把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论什么样课堂,每时每刻不忘为师者的责任,这是我们共同追寻目标。前路漫漫,我们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求索进取。

  评课发言稿 篇7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优点:

  美观、精细。课如其人。这一特色在有序的教学流程、亲切的教态和授课语言、美观精细的板书布局等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

  《草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既没有激荡的故事情节,更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适合反复吟诵,在诵读中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而作为一堂公开课来讲,的确很有难度。但是,授课老师还是凭借自己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有序的流程安排,顺利而较圆满的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任务。

  几点不足:

  1、读文章的过程中不要随意儿化。因为儿化音和本音,他们在表达的意思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要严格按文章本来的面目去读,以准确体现文章的原意。

  2、在朗读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要适度,不要过(用刻意追求的夸张的语气去读),不要刻意去表演。正确的做法是:以自己的本音(平实说话时的声音)为基础,适度表现文章的情感(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基调,比如抒情散文和说明性的文章其基调就很不同,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

  3、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读破词、读破句,也不要失字、丢字。要准确判断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朗读时准确表现。

  4、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气息的运用(正确运用呼吸方法,腹腔、胸腔、颅腔整体配合),找自己真实的声音(平时说话时的音),不要憋着气读。

  5、 朗读时要组织句子(正确停顿,以准确体现文章表达的意思),根据文章表达的意思,确定重音,做法是: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朗读是否成功的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应是:能否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朗读应该注意:读文章不是读句子而是读意思。(我的理解:注意文章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朗读时要体现这种关系,不能割裂这种关系,把文章的一部分部分独立的做某种朗读处理

  6、老师对全文边读边问,显得支离破碎,目的不明确。整节课学生读得有气无力。有的学生读得结巴不流利,未重视单个学生朗读过关。这是三个较严重的问题。

  几点建议:

  关于语文教学,我还有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语文老师应追求什么样的本真的语文课呢?我认为:

  1、本真的课堂是真实的。即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是真实的;老师提的问题是真实的,这样的问题是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

  2、本真的课堂要朴实。要运用最经济的手段去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3、本真的课堂要扎实。

  4、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有营造浓浓语文味的意识。浓浓的语文味体现在圈、点、画、批、读、思中,体现在品词析句中,体现在对文章的赏读中。

  5、老师上课要潜入语言文字之中,不能浮光掠影。

  6、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考虑能否在课堂上扎实的落实,不要贪多,以免使每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都得不到扎实的落实。

  说的不成系统,想到哪说到哪,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谢谢!

  评课发言稿 篇8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孔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堂既简约有效又扎实的语文课堂。孔老师的课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不论是在教材处理上,还是在练习的设计上等,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尤其让人觉得巧妙的是,孔老师充分把课本提供的素材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可用资源,特别耐人寻味。

  一、亲近课文插图,让课堂锦上添花。

  1、巧用封面,导入课题。

  上课伊始,孔老师没有运用一些华丽的语言,而是出示了课文中的三幅插图,第三幅图是本册教材的封面。在小朋友观察了图片并作了简单的介绍后,以一句:“这3幅图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纸船和风筝》”导入了课题。我们在赞叹这样简洁、干脆、自然的导入方式时,不得不对胡老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产生敬佩。可以看出,胡老师不仅对所教课文《纸船和风筝》作了研读,更是对整册教材都已有了深入、透彻的钻研。而就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言,教本上的素材更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也就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简笔画,创设情景。

  在让学生看图简单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之后,引出了故事中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松鼠和小熊;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孔老师很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板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场景,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从板画中理解了“山顶”与“山脚”这两个方位词,从而简单明了地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从文本中找依据,用书本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3、妙用插图,理解“乐坏了”。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生动、形象的图片往往比文字更易于理解。教本的插图无疑成了执教者首选的素材。胡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小熊收到松鼠的纸船后的心情是乐坏了”时,首先出示小熊“乐坏了”的图片,学生观察后问:从哪里看出小熊开心?你可以关注它们的表情、动作。再出示句式: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他乐得( )。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他乐得( )。

  在学生说出“小熊嘴角弯弯的”“小熊乐得跳了起来”和“小熊手舞足蹈”等词语时,随机又引导学生:你们听到它们的声音了吗?引出:乐得哈哈笑,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然后才引出课文中形容小熊很开心的词语“乐坏了”,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乐坏了”的心情。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总之,运用了课本原生态的插图,学生不但兴趣高涨,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一些词语,并且很真切地体会到了小熊收到纸船后那种“乐坏了”的心情,这些,又怎是枯燥的语言文字所能取代的?

  二、重视识字教学,识字方法多样。

  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孔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如猜字谜游戏加深识记字形,念儿歌巩固生字,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印象较深的是教“扎、抓”时,老师先让学生比较两个字读音的异同,再比较字形的异同,都有一个“提手旁”,“抓”:怎么抓?用手抓。小动物用什么抓?爪子抓。抓是“提手旁”+爪;通过动作演示,使学生很明确地知道“扎、抓”的不同意思。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简单有效,又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三、设计课堂练习,学得有效扎实。

  低段重点还是写字识字教学。课堂上,孔老师多次设计了让学生动笔练的时间,运用分散写字方法,两处穿插了写字教学,分别写“抓”和“幸福”,并及时反馈,做到作业的“做有成效”。语文课上,我们应做语文的事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孔老师就紧紧地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小熊是怎么做的,松鼠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2—6小节,用“———”画出来,学生反馈后随机出示两个句子“比一比”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随机引导“飘”字带风字旁,是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并通过念儿歌帮助识记区别这2个字。胡老师在小结时还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这两个“漂、飘”,孔老师结合《课堂作业本》完成第3题:选字填空。通过练习,学生已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这所有种种,都能让听课老师感受到孔老师的课教学扎实有效。

  纵观整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又如孔老师重视说话训练、朗读训练等等。但我认为,对教本的运用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我想,这不仅是孔老师自身素质高的一种表现,更应该得益于她对教材精心、透彻的钻研。可以这样说,这堂课上各个环节,在听课者眼里,看似“信手拈来”,而对孔老师而言,实是“苦心经营”!

  评课发言稿 篇9

各位xxx:

  该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小学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动画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蒋莹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蒋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蒋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 put(输入)。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评课发言稿 篇10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高层次、最实用的学习机会。

  说是“高层次”,本次执教的教师都是语文教研员,他们都是我们市内语文界颇有影响的语文学科带头人,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了了我们连云港市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说是“最实用”,因为执教的教研员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指导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者,是平时语文考试的命题人,更是语文中考的命题成员库的人员。他们的语文教学代表了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听课,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他们对语文课堂知识的把握,了解我市语文考试的新动向。这对于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来说是“最实用”。

  由于忙于会务安排,我听了今天三节课中的两节,在这两节课中,我最大的感觉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憾”。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点收获:

  第一、老师生动的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今天的课堂上,两位老师都的“讲”都很生动。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的课堂上,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教师情感表达细腻,语言有文采,深深的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其中一位女生和教师进行对话时,感动的泪流满面,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打动学生心灵的课堂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动的语文课。

  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师睿智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也是我所说的生动的语文课。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学生高声的读。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两位教研员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朗读、齐读、散读,不拘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文本的氛围里。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也把学生的朗读运用的恰如其分,达到了“读”的目的。

  第三、学生思考的“深”。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张法庄老师让学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张永春老师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反复诵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样的深入的思考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第四、学生练的“实”。也许有的老师说:今天的语文课上没看到教师出什么题目给学生做啊,怎么能说练的“实”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对新课程观照下的语文测试练习的一种误读,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

  在两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有专门的书面表达,比如张永春老师就专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感悟写出来,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除了收获,还有几点疑问提出来向专家请教,并和同仁一起交流。

  第一、语文课堂上要不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听了两位教研员的语文课上都没有运用任何的教学辅助手段,这是不是向我们基层语文教师传达一种导向?如果是,是不是和今天我们的优质资源进课堂有矛盾呢?

  第二、教师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今天听的一节课上,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后,我发现授课教师多次简单的评价是“不对”、“你思考的不全面”、“我的意思你没听懂”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否值得商榷?

  第三、课堂上,提问的面不是过于狭窄?我大概数了一下两位教研员提问的学生,80%以上都集中在前三排,特别是第一排,似乎每个学生都被提问了,有的还有三四次机会,第三排以后的学生基本没有交流的机会,这可能和今天听课的人很多,教师无法走动有关系,但这里是不是还需要扩大提问的面,让参与的学生更多呢?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说的不对的地方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到处一派祥和景象。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远道的客人。鸟鸣嘤嘤,诉说着我们心底最深切的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远方的客人,欢迎你们!

  亲爱的朋友,我们盼望已久!

  我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是我们共同追求。我们今天聚首寨底,共悟育人之道。你们远道而来为我们传经送宝,我们万分感谢。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不吝言辞,把你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传授给我们。而我们也一定会向你们虚心求教,与你们真诚交流。相信你们的到来一定会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增添前进的动力,一定会增进我们两校之间的友谊。

  我们虽然身处乡村小学,但我们对教育事业有着无限的热忱和忠诚。我们热爱我们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孩子,热爱这片教育的热土。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志,我们只希望给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描绘希望,为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我想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的爱是一样的。

  春风阵阵,传递着我们两校之间浓浓的情谊。白云朵朵,承载着我们对教育共同的追求和希望。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代表寨底小学全体师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评课发言稿 篇12

各位xxx:

  看了这段教学视频,让我对何老师的精彩教学非常敬佩,也让我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很多想法和反思。相对于过于花俏的美术课,这节课时朴实的,是注重实效的,它实实在在的锻炼了孩子们的美术技能,培养和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美术课要教给学生什么?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造型艺术,首先要弄清楚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不是培养画家,不是培养特长生,不是美术专业的考前培训,而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中关于美的素养的一门学科。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这个目的被细分成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型,被分为一个个小的教学目标贯穿在不同年级段的美术课中。

  基于以上因素,授课者在备课中,要想清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本节课,要教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树好这个靶子,才能在教学设计中有的放矢,删繁就简,紧扣教学目标和主题。

  美术课如何教?

  一节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下来要思考解决的就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问题。俗话说,教无定法,在班级授课环境下,受课堂时间的制约,我认为最好选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去除掉花俏的摆设环节,回归到简单、实用、快乐的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孩子有极强的表现欲望。一般来说,好的作品欣赏、好的导入、或者是教师的高效示范展示,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紧扣美术的本体,一定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术”的问题,也就是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和技巧。这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也是只有美术课才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到美术造型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教师的示范显得尤为重要。大气,直观,准确到位的示范,不但可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能为孩子们接下来的自主表现扫清障碍,使人豁然开朗,眼前一亮。另外,教师示范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精彩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浓厚兴趣。

  美术作业怎样评价?

  美术课一般不会留课外作业,基本都在课堂上完成。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几种形式。但是现在更多的课堂评价都是为了完成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而评价,为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做出的表面的、肤浅的、仓促的评价,达不到真正的评价目的。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标准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评价,都应该要紧扣教学目标,鉴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限制,自评的时候可以教师可以给出评价指标和关键字,让学生从指定的几个方面去谈。他评的范围可以更广泛,更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进行。教师的评价往往被学生认为是权威的评价,所以教师的评价要注意少些定性的评价,多些建议、多些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美术素养都能获得成长和发展。

  不过,由于时间的紧迫,现在我们很多美术课的评价环节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评价,这于我们现在班额过大,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所限都有关系。让我们对美术课的评价和激趣好好探究,让美术课更加精彩。

  评课发言稿 篇13

各位xxx:

  大家好!

  一、准备充分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利保证。做好充分课前准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有利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完成的有效条件。有利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较远影响。几位老师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生字卡片,图片,食物教具等,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生字卡片的准备一面有图一面是生词,有利于检测生词的掌握,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二、教师专业素养较高

  教师的语音素养较好,几个老师有着良好的语音面貌。纯正的发音会影响学生。因为学生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地模仿英语老师的语音、语调,一旦形成,很难较正,这也是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促进了他们的强烈求知欲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方面几个老师倒做得较好,如刘琦老师。教师的形象与人格素质较高。形象素质并不是说教师要“貌若天仙”,但一定要落落大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学生的心目中起模范和表率作用。而教师的教态自如和给学生的亲和力,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梁玲老师利用自己流利的英语结合手势创设情境。

  三、书写规范

  好的板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能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具体生动、富有表达力的语言,离不开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经不断锤炼出来的教学组织能力也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我们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示范的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

  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这方面官志梅老师做得较好,书写也漂亮。而且课堂结构也比较合理。

  四、创设了情境

  教学中几位老师都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ㄐ纬梢欢ǖ淖酆嫌镅栽擞媚芰Γ如梁玲老师在教单词是自己利用老师语言优势,边做动作,边用英语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刘琦老师教学单词时也让学生表演老创设相关的情景,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良好效果。

  五、目标达成度较高

  几位老师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法的训练,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出。

  六、建议

  1、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的每个环节用时合理,使整节课和谐发展,不要出现头重脚轻等现象。

  2、把课堂换给学生,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落实自主的探究学习、掌握合理的传授学习,让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正真成为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主动的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把握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寻找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中间地带。

  3、加强学生句型的操练,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正真使语言应用和中考相结合,寻找语言教学和中考的中间地带,培养说英语的同时,提高他们应试的能力。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力于调动组内老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新的学期,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一、转变思想

  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其实,这些教师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我们现在提倡“问题教研”。

  加深老师们对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同时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哪怕大家在平时的闲谈中也可以进行教研。

  二、理论基础

  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所以,除了鼓励教师多读书之外,组长可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

  一是从着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和组内教师共同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

  二是邀请本地区的“名师”指导语文组的工作,如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等。

  三、集体备课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接下来就是个性修改,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最后,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

  我觉得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四、听课评课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听完一节课,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的教研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的集体评课要求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高语组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与课例大教研活动合并,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然后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的研讨氛围。另外,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都要发表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

  相信集体评课定能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另外,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五、专题研讨

  间周进行一次专题讨论,组长安排本组教师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提前设计好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求主题有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大小话题不限,必须是值得探讨的,否则失去意义。

  首先由中心发言人把自己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想法向大家说明,然后大家轮流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想法,最后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思想,这是集体智慧的展现。并且由中心发言人记录,最后整理成文作为教学成果展现。

  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案、教学经验,专题研讨,这些应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常规做法,通过听课,相互提高,通过评课,取长补短;通过交流,探索创新。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经常性地组织这样的活动,提高竞争意识,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向一些“名师“学习,可以启发我们探索教育发展的路子。追求创新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表及里,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科研兴趣。

  评课发言稿 篇14

各位xxx:

  我参加了学校的听课活动,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 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让学生自由畅谈, 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 积极性很高!

  第三, 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 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第四,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总之,通过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管理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评课发言稿 篇1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刚才我们仔细聆听了李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说课。

  大致说来,李老师的说课有如下特点:

  1、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李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品德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李老师拍摄学生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小片段,先发生小冲突、小矛盾;后两个同学化干戈为玉帛的情景。运用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评课发言稿 篇1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上午听了顾老师的课后,我觉得有这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准备充分。从精美的挂图和头饰中,不难看出顾老师为这节公开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这些直观教具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板书工整。这节课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很多,但并没有因为板书内容多,而字迹潦草。工整的板书与课文的挂图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结构完整。作为一节阅读课,这节课既有上节课字词教学内容上的回顾,又有故事内涵上的挖掘;既有课文的分析理解,又有课本剧的表演;既有学生与文本的接触,又有师生思维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两种动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学生。

  顾老师以其扎实地教学基本功,敬业的工作态度,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堂教学,始终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仍要努力改进。

  一、第一次让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师生合作把该问题解决了,但确切地说是老师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了学生。这样做剥夺了学生认真思维、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权利,放弃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如果是我,我会按“读——思——说——评”的环节,组织教学。

  二、再读课文时,让学生思考: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分别说了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没有思考的价值。它是帮助教师把一完整的生动的故事分解得支离破碎的罪魁祸首。如果我是教者我会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统率这节课的教学: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乌鸦?你想对这只狐狸和乌鸦分别说什么?放手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这样做至少避免了老师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错误倾向。

  三、对文本的表演,应建立在熟读理解、内化吸收的基础上。否则,这样的表演,就会显得很仓促、很呆板。不但会让表演者显得很窘迫,而且也很难赢得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另外,我觉得语文姓语,不姓演,没有特别的需要,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高耗低效的所谓课本剧的表演上。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文本中受到震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心灵体验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四、要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的意识。要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乌鸦肉被骗走后的情,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的乌鸦会是什么心情?它会吸取什么教训?努力实现“课虽终,但意无穷”的效果,让“读、想象、体验、表达”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评课发言稿 篇17

各位xxx:

  大家好!首先,我要说《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课很难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只是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很容易,只需要1分钟,而要把1分钟就能学会的内容上满一节课,就很难。难就难在探究过程的教学,学生思维的碰撞,转化思想的渗透。

  本节课,王爽老师是在教研集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与课前的说课环节相吻合。纵观王爽老师这节课,基本功扎实,环节清晰、流畅;课堂真实,预设与生成均有很好地体现;内容充实,环环相扣。从问题的提出到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邻边相乘还是底乘高呢?制造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可以说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探究课。本节课有几大亮点:

  一、抓住数学灵魂,转化思想贯穿始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作为这节课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转化思想才是它的本质所在。王爽老师恰恰将转化思想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整堂课。更难能可贵的是使学生头脑中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想法:在不能直接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的时候,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面积。这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还为后续的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积公式做了铺垫。王爽老师在渗透转化思想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方格,感知转化。

  2、剪、拼操作,运用转化。

  3、公式推导,还原转化。

  4、实践应用,拓展转化。在比较三条小路哪条面积大时,引导学生观察,并应用转化,把三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为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转化思想进一步得到延伸。

  二、合作学习层层深入

  作为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小组学习的三个问题也层层深入:

  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目标明确,化未知为已知)

  2、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

  3、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很自然地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习题设计由浅入深。

  本节课在习题的选取上很有代表性。第1题是根据公式求面积。(公式的应用)。第2题是已知面积和高,求底。(公式的拓展)第3题是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是深层次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本质)。第4题则是通过比较三条形状不同的小路面积,使学生发现这些不规则的图形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渗透转化思想,从而回归本课的主题。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精心、精炼、精彩。

  既然是一节探究课,就要把大量的时间都交给学生,难免会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探究活动。

  首先,就本课而言,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手多于动脑,显然是对探究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建议在探究之前对三个小问题加以强调,必要时组长可以在组内引领,3个问题一个个地完成,达到公式推导这一探究任务。

  其次,数方格这一环节,王爽老师是教给了学生数方格的方法,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显然是不想让学生过早地接触转化,以免在探究过程中缺少内容。但从实际数方格的效果来看,很多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答案,可见他们大多并不是按照半格半格数的方法,而是进行了平移。这说明学生的思想是不应该束缚的,同时也是不能束缚的。这是本节课学生第一次有机会尝试体验转化的思想,应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为后面的公式推导奠定基础。

  些许遗憾,但瑕不掩瑜,因为王爽老师很好地展示了一节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奠基课,也是小学数学渗透转化思想的最重要的一节课,意义深远,而在教学中自始至终渗透转化思想并引导学生能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方面,王爽老师做到了。我相信在接下来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这节课,王爽老师会上得更精彩。

  评课发言稿 篇1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刚才我们仔细聆听了三位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觉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说来,三位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有如下特点:

  1、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学生听的全神贯注,读的琅琅上口,说的头头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都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才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说三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晰。宁冬莲老师设计的让学生“听、读、说、悟、思”,李叶玲老师让学生“在文章中感知亲情,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宁佐胜老师按照“整体感知——品味趣味——创编美文”的思路授课,教师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点批注”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可以说既体现了训练的过程,又渗透了方法的指导。同时三位老师又把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愿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胆尝试,拥有更多的第一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李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土培养亲情,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感的意识。宁佐胜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3、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宁冬莲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李叶玲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感动的话,说说自己的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重陶、感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刚才我说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具体说来,宁冬莲老师的课问题设计很有梯度,由听、读、说到悟、结,一步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层层蓄势,环环相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起伏迭宕之美。李叶玲老师的《散步》我认为最大特色是整堂课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教师的课制作美,教学设计构思美,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让语文课魅力四射,让语文课美不胜收,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听后如沐春风,如饮美酒。宁佐胜老师的课则紧紧抓住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教师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圈点批注,怎么去品味语段,怎样别出心裁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求表面的热闹,真正回归了语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课充满思辨的光彩。

  我们这三位老师的讲课,旨在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篇19

老师们:

  下午好!

  前几天有幸聆听了我校几位老师的展评课,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主要针对姚敏老师和刘君碧老师的习作教学,谈谈我的收获.

  习作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面对作题仍然无言以对、空话假话连,而这次两个老师的习作训练内容,更有利于老师去引导学生说出学生的心里话,不再惧怕作文。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的习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本节习作指导课上他们把这一要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习惯,培养学生表达有序的能力,以及由感到说,由说到写的正确表达的方法。

  语文特级教师高林生在《小学作文教学应有的突破》一文中提出“作文是一个人在表述动机的驱动下,遵循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子,以别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以线性文字编码显现其结果的过程”。这其实点明了作文的实质,“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而现在学生为了作文作文,提到作文就头痛,我觉得这两节节习作课的重点还是要让学生打开话匣子,说出真话,然后,顺水推舟,由说到写。写作文的难点放在了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怎样抓住事情中的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来写具体”。另外,让每一个学生从别人的评价中完成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那些写得好,那些还不足,可以怎么修改,这也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

  说到这节作文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使我想起了这样一句俗话“落在猫脚爪下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和蔼的创作气氛,让学生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活力,尽情地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变“要学生写”为“学生要写”,把学生引入“成长”、“有趣”的境界,文思如泉,妙笔生花。这样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出发,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引导学生走出怕作文的怪圈,让他们自由的去表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谈话法,谈论“成长”,”回忆童年“这样一个话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关键是唤起学生的童心,”学生可以在这节课上愉快地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把真实的心境说出来,写出来,与别人交流,这是讨论法。另外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习作和别人的习作,从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培养了能力。这是评价法。在这节课上,如果要把教学方法归纳出来,大概有谈话法、疏导法、讨论交流法,评价法。

  这两节课的设计上从习作本质的特点出发,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课上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语文习作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内容的四结合。让我们非常明了的感受到从激趣——审题——选材——说作文——评作文——写作文——改作文这一教学流程的清楚和流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倾吐真言。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

【评课发言稿(通用19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评课04-18

数学听课记录评课意见11-19

语文听课评课学习总结04-29

教师评好课学习总结01-20

《打电话》评课稿4篇04-27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04-19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04-19

《买东西的学问》评课稿04-02

听课评课学习总结(精选20篇)03-24

《增强生命的韧性》评课稿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