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评课稿

2021-12-02 稿件

掌声评课稿1

  综观全课,和谐的课堂是师生互相激活生命、创造奇迹的一段路程;和谐的课堂是智慧的碰撞、美丽的邂逅后的一次心灵的感应;和谐的课堂就是大自然中的绿色生态园,一幅和谐而安详的画面。

  人性是需要被点燃、被激活的。焦静芳老师在教学时,以语言训练为突破口,以小英内心的情感变化为主线,通过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真正走进小英“理解小英的的行为和想法,并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她,再到最后对小英演讲的的赞赏”,从而懂得了“掌声”的真正内涵;再让学生走出小英的内心世界,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对别人多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一次掌声是老师启发而来的,在接下来的课堂上随处可听见的掌声却是孩子们从心灵深处爆发出来的。学生那精彩地发言、那深情地朗读,引得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而这掌声,证明了学生从小英的内心走了出来,相信孩子沐浴在这样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学生是幸福的,我们听课的所有老师也是幸福的。课堂上没有出现华丽的辞藻,没有看见多媒体的触角,是一堂朴素的、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正是这样的课堂体现的是一种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即性、浪漫的课堂空间。这样的课堂也正是我们追寻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所在。

  但是,这节课的问题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缺少变化,缺少不确定,一切皆在教师的预设与掌控之中。在我看来,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教师的课,尤其是那些普遍受到好评的课,在很多时候都是缘于课前充分而精致的教学预设,使得课堂基本上处在比较“安全”的掌控中,也就是说,没有变化成为这些课堂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恰恰是因为缺少了变化,课堂就缺少了只有真正的挑战才能带来的真正的精彩。

掌声评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张老师为我们执教了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掌声》,文章描写了一个残疾女孩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得到了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与夸奖,使她有了从胆小自卑到活泼开朗的彻底改变的故事。文章虽短小,但字里行间却充满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今天,张老师饱含深情地带着孩子们到这样优美的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把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统一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了感性、灵性与悟性交融的语文课堂,实现了语言、情景和精神的和谐共振。教师和学生共同激情演绎了一堂好课,一堂体现语文本色的好课。下面我就针对这堂课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角色共鸣,入情入境

  小英是本课的主要人物,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英的神情、动作进行描写的,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摩,从而深入到人物内心,去感受她的心中所想。张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并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处理,首先让学生体会英子前后不同的性格变化,从而引出重点段二、三自然段的学习。对重点部分的学习,老师紧抓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语句让学生品读,在品读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角色体验如:在品读第2小节时,张老师做了这样的设计:如果当时你是英子,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又如第3小节,张老师抓住重点词“犹豫”让学生展开想象她在犹豫什么?通过这样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读、思、想的基础上,和小英的内心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话,把小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体会得淋漓尽致。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共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觉教得轻松,学生读得到位。

  二、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凑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语言的特点,有侧重的进行读的训练。张老师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读贯彻整堂课。如在读第一自然段时,张老师先让学生交流:你从这段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默默地、早早地、总是、不愿意等词)从这些词语中我们感受到小英是孤独的、自卑的、忧郁的,教师又创设情境导读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英子孤独、自卑、忧伤的内心。而后让学生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从而学生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

  三、挖掘空白,蓄积情感

  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超越文本,落实语言训练点,扎实、自然,练出语文味。如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抓住了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犹豫”,张老师让学生思考,此时英子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张老师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仿佛在对英子说:“。”让学生感悟到此时的掌声就是鼓励和支持。再如张老师在教学第二次掌声时:再一次让学生展开想象:教室里再次响起的热烈的掌声,又仿佛在对英子说:“。”感悟此时的掌声又是(称赞、表扬)

  再让学生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内涵之后。又再次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英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呢?

  张老师在这些地方都设置了体验式发散性说话训练和想象式的拓展说话训练。这些训练的运用,既达到了深挖教材内涵的作用,又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三鸟”;在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还安排让学生学写掌声的小诗,掌声是(),。的环节,读、说、写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的走入课堂,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阅读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通过这样的阅读,无疑为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掌声评课稿3

  《掌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读了让人为之深深感动。课文以同学的两次掌声为诱因,以小英的变化为主线,再现了一个发生在同学之间的动人故事。英子老师以《掌声比恩赐更重要》这个故事引入课文,把孩子们的心深深地吸引进课堂,接着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然后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朗读中让孩子们了解这一段的写法,最后引导孩子们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来写一段话。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学以致用。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和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段话。

  一、识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英子老师先出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这两个词语,先让孩子们去读,在读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就发现了“落”这个多音字。接着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因为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他走路的样子。这样由词到句,不仅巩固了字音,也使他们能够更加流利地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调来、情况、镇定、情绪、讲述、普通话、歧视、鼓励”这些词语也是用先出示词语,请小老师带读,在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不仅记住了词语的读音、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读通了课文,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举四得。在这一环节中,还有“鼓励”两个字的写字指导,英子老师采用范写,边写边说写字方法的形式放学生在课堂上练一练。还有“厉”和“励”两个字的选词填空。这样由词到句,字的音、形、义兼顾,扎扎实实地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些词语,位精度课文扫清了障碍。不仅如此,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英子老师以生为本,扎扎实实把字词落到了实处。

  二、精度课文,学以致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3-4年级要做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语文书上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的语段,可以让学生跟着课文学写作。英子老师以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生活中,哪些哪些事是你不会忘记的,是你生日时大家送你的一大堆礼物还是比比的时候给你一支笔?大家都选了后者,这可真叫作雪中送炭啊。英子在特别需要掌声时,人家送给了他掌声,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英子心中真实的需要。”自然地过渡到了第一自然段。然后出示了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请学生汇报。这样给学生一个支架,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接着通过改变句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这一段是因果关系,先写结果,再写原因,中间用“因为”这个词语连接。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了课文的写法。最后,英子老师给出这样一个句式“我(或他、她)很(爱看书)……总是……因为……仿照课文写一写。真正做到了从课文中学写作。

  听了这堂课我获益匪浅,我学到了语文课不需要太多的内容,不需要太多新颖的形式,需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扎扎实实地把字词、写作落到实处。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写作。

掌声评课稿4

  《掌声》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第一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献出我们的爱”来组织单元。《掌声》讲述的是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英子)的生活态度,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读着这篇课文,我很感动,得过小儿麻痹症的英子从自卑忧郁孤独转变成一个自信快乐合群的人,究其原因竟是那次讲故事时同学们给予的掌声。我感动因为我是一个情感特别丰富的大人。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鼓掌,是他们熟悉到了快没有感觉的事情,掌声,就像“你真棒”一样,是表扬的一种方法。要想让学生感悟掌声那改变一生的巨大力量,让学生从中深受感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无疑为《掌声》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只有借助于阅读教学,才能引领学生学会品词析句、品读文本,体会文章的情感,学会欣赏,学会写作,学会生活。

  我预设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让学生循序渐进,由表及里体会文章的情感:掌声是表扬、是鼓励,更是一种爱的表达。为此,在教学的安排上,我确定下了第一课时教学的任务: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从英子的角度入手,感受掌声的力量。第二课时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两次掌声,从同学的角度入手,体会掌声的力量。

  基于新课程标准和高效课堂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借助拼音,认读“麻、症、疾”等10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和“调”。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好13个生字,重点写好“吞、烈”两字。正确认读“姿势、普通、犹豫”等词语。

  2、从课题出发,引出文章的主线,逐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3、品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动作,了解英子掌声前后的不同,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4、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给予别人掌声也是一种爱。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动作,了解英子掌声前后的不同,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

  板块一、课前预热,爱是什么

  1、有请今天的值日生为我们读准备好的故事《爱是什么》。

  2、请大家点评,出示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读。让学生发现,让座,送茶,伸出双手,这些普通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爱。那么爱,还可以怎么表达?

  3、引导学生感谢值日生为大家读故事,我们可以他送上掌声,表达我们的爱;值日生也也感谢在座的同学积极点评,热情鼓掌,可以鞠个躬。鼓掌,鞠躬,这些都是爱的表达。

  [设计意图: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环境,使其学习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一开始,我结合班级课前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的习惯,请值日生读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吻合的故事《爱是什么》,为学生创设一个“未开学,便有爱”的学习氛围。在鼓掌和鞠躬中,明白这些都是爱的表达方式。然后,就在这掌声中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块二、谈话导入,质疑问难(2-3分钟)

  1、揭示课题后,和学生一起书写课题,告诉他们“声”上横长,下横短。并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

  2、带着问题,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样既注重了对课题的书写指导,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

  3、本课的生字词很多,我们因方言的原因很难很好区分前后鼻音。在学习生字词时,第一组出示的是:课文中的一类字。并对前后鼻音的字重点指导。我们平时养成了一个习惯,读前鼻音时,食指往前戳;读后鼻音时,手慢慢握成拳头往后拉。或者,发现形声字来记忆识字。以此加强识字教学。

  第二组出示的是“落下残疾”和“刚调来的”,知道落和调是多音字。尤其是落字,它的读音有三种lào;luò(落叶);là(丢三落四),这个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一出示这些不同的读音,帮助学生直观的、准确地分辨。

  第三组出示:慢吞吞。先让学生说说ABB结构还有哪些词语,进行词语的拓展。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所以在教学时,三组识字一组一组呈现,这样便于学生通过归类学习的方法,抓住学生易错点、突破重难点、拓展知识点,更好、更扎实的学习生字词。所以在字词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时间,利用时间,这个舍得,不仅是课内安排足一定的时间,课外我们也要好好地花时间给生字词重组,让简单的生字词教学换发新的生机,增加趣味、效味,实现高效课堂。]

  板块三、精读赏析,走进英子(15-18分钟)

  (一)认识自卑忧郁的英子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后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通过文字,通过图片了解“小儿麻痹症”内心必会深受震撼,了解英子自卑犹豫的原因。

  2、然后抓住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品读赏析:

  A发现两个“总是”,感受到她的孤单。

  B发现“默默地”,知道通过动作表达她的自卑。

  C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用上课文中的话,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一定要以学习语言为中心。通过揣摩重点词句,两个“总是”,一个“默默地”,加上因果关系的表达,学生感受到英子的忧郁。感受英子被关怀的渴望。正如朱光潜说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感情上推敲。”。然后我创设情景,从学生进入课文中的角色,移情体验,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样,学生思维和表达的闸门越打越开。此时的朗读,已无需多大的技术性指导,只需配上忧伤轻缓的音乐,便能表达一切。]

  (二)感受自信快乐的英子

  老师范读第5自然段,学生感受英子的变化。

  1、并从上一个情境中跳入这一个情景,想象当同学们在教室里说说笑笑时,她;

  2、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活地游戏时,她;

  3、当同学们在联欢会上尽情地舞蹈时,她……

  4、她变得开心、快乐了。在轻快的音乐中女生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老师由必要的牵引到大胆的放手,学生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师生间创设了和谐、平等、互助、开放的语文课堂。而让女孩子朗读,我觉得她们的声音比较尖细,比较适合高兴的文段朗读。配上音乐,女孩子更放得开,快乐之情溢出来]

  是掌声改变了英子。让我们看着板书试着来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掌声

  自卑自信

  忧郁快乐

  再看看生活中的这些我们经常见又不在意的鼓掌吧!

  [课件出示各种鼓掌的图片,让学生心生敬佩。为这些残疾人的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然后课件中出现鼓掌的声音,这声音就是孩子们心中此时最好的表达。它不仅仅是掌声,还是赞美,还是尊重]

  书写指导(5-8分钟):

  1.指名读课后生字。请同学说说这些字书写时的注意点。

  2.教师示范指导“愿”的写法,说说带有愿的词。写写这个字。

  3、老师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4.学生作业上台展示,评价。再继续认真书写。

掌声评课稿5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陈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陈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 、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陈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抓住掌声义,延伸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赞赏,给了她生活的信心,掌声的内涵就是给人的尊重、鼓励和关爱。陈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在对掌声内涵的理解,而是接着问:“你想给同学或朋友送去勇气和自信,除了给他掌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延伸了掌声的内涵,可以直接说,可以写纸条,可以竖起大拇指等等,都对别人的鼓励和关爱。

  4、出示《掌声》诗,升华内涵。

  读完最后一节,陈老师出示了一首小诗,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一连串的比喻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读着这首小诗,会再次被感动,升华内心的体验,并将这暖暖爱意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掌声评课稿6

  《掌声》这篇课文,与其说是表现了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如说是表现了人应该具有的善良的心地。在这一课中,“掌声”代表着鼓励,代表着爱,在以“关爱”为情感主题的观照下,我以为本课还体现了应旦玲老师对孩子善良的心地的培育,从整节课的架构与现场孩子们的反应,我以为这节课达到了这个目标。上午,我们领略了应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缘于应老师本人较好的个人素质,也由于她在这节课设计上的匠心独运,使得课堂沉浸在一片温馨与美好中。应该说,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的感觉是温暖的。而这,也与这个文本所传达的温暖与美好的基调相吻合,相信在座的各位听课老师也有同感吧。

  观摩了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

  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始终,英子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都是由“掌声”引起。因此指导学生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呢?课堂上,应老师对教材做出了灵活的处理,紧扣重点词“忧郁”,由此作为辐射的一个点,导入细读环节:“在第四小节这段话中有这样一个词‘忧郁’,你觉得忧郁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学习是要联系上下文的,同学们,要理解忧郁还可以联系前面的课文说一说。”这样,自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小节,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英子的忧郁,同时深入地理解了“忧郁”这个词。之后引领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英子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呢?”这样就引出课文的重点段(2、3)的学习,突出了教学重点。并且对重点段的处理,应老师主要领着学生比较学习、体会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改变,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这过程中,老师还让学生想象当时英子会怎么想?她担心什么?害怕什么?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文中去读,朗读效果由此可见。这样,由老师一层层的引导点拨,学生一次次的揣摩体会,在朗读感悟中,使学生对掌声的含义理解更为深刻。

  二、转换人物角色,领悟掌声内涵

  在学生阅读文本时,老师引导学生转换角色,领悟掌声内涵。如,对第一次掌声,应老师设置情境,“同学们,如果你作为她的同学,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而面对第二次掌声,应老师又是这样引导的:“其实这第二次的掌声又包含着同学们很多真诚的话语。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会对她说些什么?”这一次次的转换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当了一回英子的同学,袒露心扉,赋予掌声深深的情意。而且在这文本情感点引发共鸣,创设了这种对话的情境,无疑将掌声的含义具体化,直观化,情感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掌声的魅力,在充满个性的对话中升华了体验。

  三、关注学法指导,注重习惯培养

  在这节课中,应老师非常注重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应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对人物外部动作、神态的把握去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教材的片段重组营造课堂结构的冲突与矛盾,通过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师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对文本具体情节的想象、体验与补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残疾女孩英子的内心世界,也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善良、同情、理解、关怀的种子。其中,在学法指导这方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用联系上下文这种方法,理解“忧郁、犹豫”等关键词语和领悟掌声的含义。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一次掌声,应老师就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找一找“当第一次掌声响起之前,英子是怎样表现的?”于是第一次掌声的学习与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对两个“一摇一晃”的体会,要求学生用心地联系上下文,联系两次掌声,从而让学生明白:“读课文就得这样用心地联系上下文,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句中却能读出不同的意思。同样的一摇一晃,不变的是姿态,改变的是心态。”你看,讲得多好!我想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我们听课的每一位老师。

掌声评课稿7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瞿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张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瞿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抓住掌声义,延伸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赞赏,给了她生活的信心,掌声的内涵就是给人的尊重、鼓励和关爱。瞿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在对掌声内涵的理解,而是接着问:“你想给同学或朋友送去勇气和自信,除了给他掌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延伸了掌声的内涵,可以直接说,可以写纸条,可以竖起大拇指等等,都对别人的鼓励和关爱。

  4、出示《掌声》诗,升华内涵。

  读完最后一节,张老师出示了一首小诗《掌声》,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一连串的比喻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读着这首小诗,会再次被感动,升华内心的体验,并将这暖暖爱意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二、评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严谨

  《掌声》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四步进行:

  (1)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课文写的两次掌声。

  (2)品读小英上台演讲前的表现,体会两次掌声给小英带来的变化。

  (3)结合小英演讲后变化,进而理解掌声的内涵。

  (4)拓展阅读小诗,升华掌声的内涵。

  这一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脉络,围绕掌声的内涵设计教学环节,自然而合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定位在知识与能力上,更多的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升华,价值取向的引领。

  2、教学语言——优美工整

  最后张老师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可以看出瞿老师的语言功底——优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们可以听到瞿老师优美工整的过渡语与小结语:“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这是期待的掌声、这是安慰的掌声,这是鼓励的掌声!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小英说,此时,千言万语都汇成了热烈、持久的掌声,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支持、理解……”“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掌声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在生活中,我们的要给别人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除了鼓掌,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呢?”……

  3、教学细节——扎实有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读的指导。因为,我们现在的朗读指导趋于一种虚化,目标也不明确,好像练读的目标就是读好这一段,而瞿老师的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学习第二到四自然段时,张老师让学生找出演讲前小英的三处表现,在练读这三处表现时,不只是从朗读技巧上读好,更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读是为了促进悟,悟是为了提升读,朗读与感悟相结合。如:练读“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来。”这段话。

  师:读读这句话,体会她的心情,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

  师:你认为这样读比较好。

  指名读

  师:上一堂课我们知道小英是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平时,总是默默地走向那个角落,她不愿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她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而这时全班同学把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谁再来读。

【掌声评课稿(7篇)】相关文章:

1.掌声评课稿7篇

2.掌声评课稿(精选5篇)

3.《跳高》评课稿

4.寒号鸟评课稿

5.军神评课稿

6.《跳高》----评课稿

7.《秋天》评课稿

8.灰雀评课稿

9.海滨小城评课稿

上一篇:冬季预防流行传染病防控知识讲话稿 下一篇:幼儿园交通安全的国旗下讲话稿
掌声评课稿(7篇)

掌声评课稿

2021-12-02 稿件

掌声评课稿1

  综观全课,和谐的课堂是师生互相激活生命、创造奇迹的一段路程;和谐的课堂是智慧的碰撞、美丽的邂逅后的一次心灵的感应;和谐的课堂就是大自然中的绿色生态园,一幅和谐而安详的画面。

  人性是需要被点燃、被激活的。焦静芳老师在教学时,以语言训练为突破口,以小英内心的情感变化为主线,通过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真正走进小英“理解小英的的行为和想法,并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她,再到最后对小英演讲的的赞赏”,从而懂得了“掌声”的真正内涵;再让学生走出小英的内心世界,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对别人多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一次掌声是老师启发而来的,在接下来的课堂上随处可听见的掌声却是孩子们从心灵深处爆发出来的。学生那精彩地发言、那深情地朗读,引得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而这掌声,证明了学生从小英的内心走了出来,相信孩子沐浴在这样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学生是幸福的,我们听课的所有老师也是幸福的。课堂上没有出现华丽的辞藻,没有看见多媒体的触角,是一堂朴素的、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正是这样的课堂体现的是一种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即性、浪漫的课堂空间。这样的课堂也正是我们追寻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所在。

  但是,这节课的问题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缺少变化,缺少不确定,一切皆在教师的预设与掌控之中。在我看来,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教师的课,尤其是那些普遍受到好评的课,在很多时候都是缘于课前充分而精致的教学预设,使得课堂基本上处在比较“安全”的掌控中,也就是说,没有变化成为这些课堂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恰恰是因为缺少了变化,课堂就缺少了只有真正的挑战才能带来的真正的精彩。

掌声评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张老师为我们执教了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掌声》,文章描写了一个残疾女孩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得到了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与夸奖,使她有了从胆小自卑到活泼开朗的彻底改变的故事。文章虽短小,但字里行间却充满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今天,张老师饱含深情地带着孩子们到这样优美的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把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统一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了感性、灵性与悟性交融的语文课堂,实现了语言、情景和精神的和谐共振。教师和学生共同激情演绎了一堂好课,一堂体现语文本色的好课。下面我就针对这堂课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角色共鸣,入情入境

  小英是本课的主要人物,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英的神情、动作进行描写的,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摩,从而深入到人物内心,去感受她的心中所想。张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并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处理,首先让学生体会英子前后不同的性格变化,从而引出重点段二、三自然段的学习。对重点部分的学习,老师紧抓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语句让学生品读,在品读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角色体验如:在品读第2小节时,张老师做了这样的设计:如果当时你是英子,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又如第3小节,张老师抓住重点词“犹豫”让学生展开想象她在犹豫什么?通过这样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读、思、想的基础上,和小英的内心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话,把小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体会得淋漓尽致。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共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觉教得轻松,学生读得到位。

  二、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凑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语言的特点,有侧重的进行读的训练。张老师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读贯彻整堂课。如在读第一自然段时,张老师先让学生交流:你从这段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默默地、早早地、总是、不愿意等词)从这些词语中我们感受到小英是孤独的、自卑的、忧郁的,教师又创设情境导读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英子孤独、自卑、忧伤的内心。而后让学生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从而学生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

  三、挖掘空白,蓄积情感

  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超越文本,落实语言训练点,扎实、自然,练出语文味。如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抓住了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犹豫”,张老师让学生思考,此时英子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张老师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仿佛在对英子说:“。”让学生感悟到此时的掌声就是鼓励和支持。再如张老师在教学第二次掌声时:再一次让学生展开想象:教室里再次响起的热烈的掌声,又仿佛在对英子说:“。”感悟此时的掌声又是(称赞、表扬)

  再让学生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内涵之后。又再次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英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呢?

  张老师在这些地方都设置了体验式发散性说话训练和想象式的拓展说话训练。这些训练的运用,既达到了深挖教材内涵的作用,又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三鸟”;在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还安排让学生学写掌声的小诗,掌声是(),。的环节,读、说、写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的走入课堂,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阅读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通过这样的阅读,无疑为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掌声评课稿3

  《掌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读了让人为之深深感动。课文以同学的两次掌声为诱因,以小英的变化为主线,再现了一个发生在同学之间的动人故事。英子老师以《掌声比恩赐更重要》这个故事引入课文,把孩子们的心深深地吸引进课堂,接着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然后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朗读中让孩子们了解这一段的写法,最后引导孩子们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来写一段话。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学以致用。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和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段话。

  一、识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英子老师先出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这两个词语,先让孩子们去读,在读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就发现了“落”这个多音字。接着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因为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他走路的样子。这样由词到句,不仅巩固了字音,也使他们能够更加流利地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调来、情况、镇定、情绪、讲述、普通话、歧视、鼓励”这些词语也是用先出示词语,请小老师带读,在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不仅记住了词语的读音、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读通了课文,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举四得。在这一环节中,还有“鼓励”两个字的写字指导,英子老师采用范写,边写边说写字方法的形式放学生在课堂上练一练。还有“厉”和“励”两个字的选词填空。这样由词到句,字的音、形、义兼顾,扎扎实实地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些词语,位精度课文扫清了障碍。不仅如此,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英子老师以生为本,扎扎实实把字词落到了实处。

  二、精度课文,学以致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3-4年级要做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语文书上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的语段,可以让学生跟着课文学写作。英子老师以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生活中,哪些哪些事是你不会忘记的,是你生日时大家送你的一大堆礼物还是比比的时候给你一支笔?大家都选了后者,这可真叫作雪中送炭啊。英子在特别需要掌声时,人家送给了他掌声,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英子心中真实的需要。”自然地过渡到了第一自然段。然后出示了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请学生汇报。这样给学生一个支架,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接着通过改变句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这一段是因果关系,先写结果,再写原因,中间用“因为”这个词语连接。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了课文的写法。最后,英子老师给出这样一个句式“我(或他、她)很(爱看书)……总是……因为……仿照课文写一写。真正做到了从课文中学写作。

  听了这堂课我获益匪浅,我学到了语文课不需要太多的内容,不需要太多新颖的形式,需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扎扎实实地把字词、写作落到实处。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写作。

掌声评课稿4

  《掌声》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第一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献出我们的爱”来组织单元。《掌声》讲述的是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英子)的生活态度,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读着这篇课文,我很感动,得过小儿麻痹症的英子从自卑忧郁孤独转变成一个自信快乐合群的人,究其原因竟是那次讲故事时同学们给予的掌声。我感动因为我是一个情感特别丰富的大人。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鼓掌,是他们熟悉到了快没有感觉的事情,掌声,就像“你真棒”一样,是表扬的一种方法。要想让学生感悟掌声那改变一生的巨大力量,让学生从中深受感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无疑为《掌声》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只有借助于阅读教学,才能引领学生学会品词析句、品读文本,体会文章的情感,学会欣赏,学会写作,学会生活。

  我预设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让学生循序渐进,由表及里体会文章的情感:掌声是表扬、是鼓励,更是一种爱的表达。为此,在教学的安排上,我确定下了第一课时教学的任务: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从英子的角度入手,感受掌声的力量。第二课时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两次掌声,从同学的角度入手,体会掌声的力量。

  基于新课程标准和高效课堂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借助拼音,认读“麻、症、疾”等10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和“调”。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好13个生字,重点写好“吞、烈”两字。正确认读“姿势、普通、犹豫”等词语。

  2、从课题出发,引出文章的主线,逐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3、品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动作,了解英子掌声前后的不同,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4、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给予别人掌声也是一种爱。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动作,了解英子掌声前后的不同,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

  板块一、课前预热,爱是什么

  1、有请今天的值日生为我们读准备好的故事《爱是什么》。

  2、请大家点评,出示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读。让学生发现,让座,送茶,伸出双手,这些普通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爱。那么爱,还可以怎么表达?

  3、引导学生感谢值日生为大家读故事,我们可以他送上掌声,表达我们的爱;值日生也也感谢在座的同学积极点评,热情鼓掌,可以鞠个躬。鼓掌,鞠躬,这些都是爱的表达。

  [设计意图: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环境,使其学习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一开始,我结合班级课前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的习惯,请值日生读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吻合的故事《爱是什么》,为学生创设一个“未开学,便有爱”的学习氛围。在鼓掌和鞠躬中,明白这些都是爱的表达方式。然后,就在这掌声中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块二、谈话导入,质疑问难(2-3分钟)

  1、揭示课题后,和学生一起书写课题,告诉他们“声”上横长,下横短。并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

  2、带着问题,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样既注重了对课题的书写指导,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

  3、本课的生字词很多,我们因方言的原因很难很好区分前后鼻音。在学习生字词时,第一组出示的是:课文中的一类字。并对前后鼻音的字重点指导。我们平时养成了一个习惯,读前鼻音时,食指往前戳;读后鼻音时,手慢慢握成拳头往后拉。或者,发现形声字来记忆识字。以此加强识字教学。

  第二组出示的是“落下残疾”和“刚调来的”,知道落和调是多音字。尤其是落字,它的读音有三种lào;luò(落叶);là(丢三落四),这个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一出示这些不同的读音,帮助学生直观的、准确地分辨。

  第三组出示:慢吞吞。先让学生说说ABB结构还有哪些词语,进行词语的拓展。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所以在教学时,三组识字一组一组呈现,这样便于学生通过归类学习的方法,抓住学生易错点、突破重难点、拓展知识点,更好、更扎实的学习生字词。所以在字词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时间,利用时间,这个舍得,不仅是课内安排足一定的时间,课外我们也要好好地花时间给生字词重组,让简单的生字词教学换发新的生机,增加趣味、效味,实现高效课堂。]

  板块三、精读赏析,走进英子(15-18分钟)

  (一)认识自卑忧郁的英子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后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通过文字,通过图片了解“小儿麻痹症”内心必会深受震撼,了解英子自卑犹豫的原因。

  2、然后抓住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品读赏析:

  A发现两个“总是”,感受到她的孤单。

  B发现“默默地”,知道通过动作表达她的自卑。

  C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用上课文中的话,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一定要以学习语言为中心。通过揣摩重点词句,两个“总是”,一个“默默地”,加上因果关系的表达,学生感受到英子的忧郁。感受英子被关怀的渴望。正如朱光潜说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感情上推敲。”。然后我创设情景,从学生进入课文中的角色,移情体验,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样,学生思维和表达的闸门越打越开。此时的朗读,已无需多大的技术性指导,只需配上忧伤轻缓的音乐,便能表达一切。]

  (二)感受自信快乐的英子

  老师范读第5自然段,学生感受英子的变化。

  1、并从上一个情境中跳入这一个情景,想象当同学们在教室里说说笑笑时,她;

  2、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活地游戏时,她;

  3、当同学们在联欢会上尽情地舞蹈时,她……

  4、她变得开心、快乐了。在轻快的音乐中女生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老师由必要的牵引到大胆的放手,学生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师生间创设了和谐、平等、互助、开放的语文课堂。而让女孩子朗读,我觉得她们的声音比较尖细,比较适合高兴的文段朗读。配上音乐,女孩子更放得开,快乐之情溢出来]

  是掌声改变了英子。让我们看着板书试着来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掌声

  自卑自信

  忧郁快乐

  再看看生活中的这些我们经常见又不在意的鼓掌吧!

  [课件出示各种鼓掌的图片,让学生心生敬佩。为这些残疾人的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然后课件中出现鼓掌的声音,这声音就是孩子们心中此时最好的表达。它不仅仅是掌声,还是赞美,还是尊重]

  书写指导(5-8分钟):

  1.指名读课后生字。请同学说说这些字书写时的注意点。

  2.教师示范指导“愿”的写法,说说带有愿的词。写写这个字。

  3、老师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4.学生作业上台展示,评价。再继续认真书写。

掌声评课稿5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陈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陈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 、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陈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抓住掌声义,延伸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赞赏,给了她生活的信心,掌声的内涵就是给人的尊重、鼓励和关爱。陈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在对掌声内涵的理解,而是接着问:“你想给同学或朋友送去勇气和自信,除了给他掌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延伸了掌声的内涵,可以直接说,可以写纸条,可以竖起大拇指等等,都对别人的鼓励和关爱。

  4、出示《掌声》诗,升华内涵。

  读完最后一节,陈老师出示了一首小诗,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一连串的比喻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读着这首小诗,会再次被感动,升华内心的体验,并将这暖暖爱意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掌声评课稿6

  《掌声》这篇课文,与其说是表现了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如说是表现了人应该具有的善良的心地。在这一课中,“掌声”代表着鼓励,代表着爱,在以“关爱”为情感主题的观照下,我以为本课还体现了应旦玲老师对孩子善良的心地的培育,从整节课的架构与现场孩子们的反应,我以为这节课达到了这个目标。上午,我们领略了应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缘于应老师本人较好的个人素质,也由于她在这节课设计上的匠心独运,使得课堂沉浸在一片温馨与美好中。应该说,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的感觉是温暖的。而这,也与这个文本所传达的温暖与美好的基调相吻合,相信在座的各位听课老师也有同感吧。

  观摩了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

  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始终,英子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都是由“掌声”引起。因此指导学生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呢?课堂上,应老师对教材做出了灵活的处理,紧扣重点词“忧郁”,由此作为辐射的一个点,导入细读环节:“在第四小节这段话中有这样一个词‘忧郁’,你觉得忧郁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学习是要联系上下文的,同学们,要理解忧郁还可以联系前面的课文说一说。”这样,自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小节,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英子的忧郁,同时深入地理解了“忧郁”这个词。之后引领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英子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呢?”这样就引出课文的重点段(2、3)的学习,突出了教学重点。并且对重点段的处理,应老师主要领着学生比较学习、体会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改变,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这过程中,老师还让学生想象当时英子会怎么想?她担心什么?害怕什么?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文中去读,朗读效果由此可见。这样,由老师一层层的引导点拨,学生一次次的揣摩体会,在朗读感悟中,使学生对掌声的含义理解更为深刻。

  二、转换人物角色,领悟掌声内涵

  在学生阅读文本时,老师引导学生转换角色,领悟掌声内涵。如,对第一次掌声,应老师设置情境,“同学们,如果你作为她的同学,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而面对第二次掌声,应老师又是这样引导的:“其实这第二次的掌声又包含着同学们很多真诚的话语。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会对她说些什么?”这一次次的转换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当了一回英子的同学,袒露心扉,赋予掌声深深的情意。而且在这文本情感点引发共鸣,创设了这种对话的情境,无疑将掌声的含义具体化,直观化,情感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掌声的魅力,在充满个性的对话中升华了体验。

  三、关注学法指导,注重习惯培养

  在这节课中,应老师非常注重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应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对人物外部动作、神态的把握去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教材的片段重组营造课堂结构的冲突与矛盾,通过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师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对文本具体情节的想象、体验与补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残疾女孩英子的内心世界,也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善良、同情、理解、关怀的种子。其中,在学法指导这方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用联系上下文这种方法,理解“忧郁、犹豫”等关键词语和领悟掌声的含义。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一次掌声,应老师就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找一找“当第一次掌声响起之前,英子是怎样表现的?”于是第一次掌声的学习与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对两个“一摇一晃”的体会,要求学生用心地联系上下文,联系两次掌声,从而让学生明白:“读课文就得这样用心地联系上下文,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句中却能读出不同的意思。同样的一摇一晃,不变的是姿态,改变的是心态。”你看,讲得多好!我想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我们听课的每一位老师。

掌声评课稿7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瞿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张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瞿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抓住掌声义,延伸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赞赏,给了她生活的信心,掌声的内涵就是给人的尊重、鼓励和关爱。瞿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在对掌声内涵的理解,而是接着问:“你想给同学或朋友送去勇气和自信,除了给他掌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延伸了掌声的内涵,可以直接说,可以写纸条,可以竖起大拇指等等,都对别人的鼓励和关爱。

  4、出示《掌声》诗,升华内涵。

  读完最后一节,张老师出示了一首小诗《掌声》,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一连串的比喻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读着这首小诗,会再次被感动,升华内心的体验,并将这暖暖爱意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二、评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严谨

  《掌声》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四步进行:

  (1)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课文写的两次掌声。

  (2)品读小英上台演讲前的表现,体会两次掌声给小英带来的变化。

  (3)结合小英演讲后变化,进而理解掌声的内涵。

  (4)拓展阅读小诗,升华掌声的内涵。

  这一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脉络,围绕掌声的内涵设计教学环节,自然而合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定位在知识与能力上,更多的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升华,价值取向的引领。

  2、教学语言——优美工整

  最后张老师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可以看出瞿老师的语言功底——优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们可以听到瞿老师优美工整的过渡语与小结语:“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这是期待的掌声、这是安慰的掌声,这是鼓励的掌声!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小英说,此时,千言万语都汇成了热烈、持久的掌声,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支持、理解……”“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掌声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在生活中,我们的要给别人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除了鼓掌,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呢?”……

  3、教学细节——扎实有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读的指导。因为,我们现在的朗读指导趋于一种虚化,目标也不明确,好像练读的目标就是读好这一段,而瞿老师的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学习第二到四自然段时,张老师让学生找出演讲前小英的三处表现,在练读这三处表现时,不只是从朗读技巧上读好,更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读是为了促进悟,悟是为了提升读,朗读与感悟相结合。如:练读“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来。”这段话。

  师:读读这句话,体会她的心情,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

  师:你认为这样读比较好。

  指名读

  师:上一堂课我们知道小英是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平时,总是默默地走向那个角落,她不愿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她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而这时全班同学把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谁再来读。

【掌声评课稿(7篇)】相关文章:

1.掌声评课稿7篇

2.掌声评课稿(精选5篇)

3.《跳高》评课稿

4.寒号鸟评课稿

5.军神评课稿

6.《跳高》----评课稿

7.《秋天》评课稿

8.灰雀评课稿

9.海滨小城评课稿

上一篇:冬季预防流行传染病防控知识讲话稿 下一篇:幼儿园交通安全的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