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身患腿疾的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亲切,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
高年级的课文长,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也越来越多,而课时却没有增加,将“长文教短”,是唯一的选择。教学中,陈老师紧紧围绕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飞筝”的三件往事,重点抓住相关段落中的细节描写的语句,引领孩子们在反复阅读中去感受刘老师的人格魅力,逐步感悟“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不仅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巧妙的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直接切入主题,确定了目标。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理想的风筝》。引出课文内容:还记得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板书: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这三件事中都有感人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是读者感悟人物的抓手,更是我们解开谜团的钥匙。这样简单的导入,既亲切自然又明确了本节课的研读目标——关注细节。
教学第二版块是本节课的重点——品味细节,感受人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品味“笑”,品味“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抓细节,会品文字了,这也是语文课最重要的,获得顿悟、碰撞、启迪与共鸣。
首先,在笑谈腿疾中品味刘老师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
教学中,教师扣住“笑”字,挖掘这“笑”字的背后学生体会到的内涵。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
接着,教师又很自然的引导学生从同学们的心里变化中进一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
其次,在板书的动作中了解刘老师,感受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力。写板书,在别人看来是一个及其平常的动作对于刘老师来说却是那么的困难。在教学写板书这一件事时,陈老师引导学生用心读读第五节,看看刘老师上课时的动作。将它们圈画出来。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刘老师的动作。再而引导学生抓住“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
再次,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其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许就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也许就是一串扣人心弦的动作、也许就是一处感人肺腑的话语……教师引导学生用心读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正所谓意在笔尖,学生静心思考,用心品味,才能真正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在刘老师的心中他在想这只小燕子,多可爱,多自在。他在想这只小燕子不就是我吗?多快乐,多自由。在他的眼里,这还仅仅是一只风筝吗?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过程,孩子们准确的抓住课文中的细节、词句,感受和体会到其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这正是课标要求我们培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是学生“良好语感”正在形成的体现;而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同时,自然会切实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理想的风筝评课】相关文章:
1.理想的风筝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