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

2021-08-07 稿件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1

  《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实习老师高萍首先在课堂开始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三篇文章带给他们什么启示,从而导入课文。然后学习字词,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精读课文,回答一系列问题,最后得出启示。高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重点把握清楚,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强,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PPT制作的非常精美漂亮,图片背景选的很好,文字输出的地方做的很漂亮。然后就是讲课内容重点突出,特别是在《“打扫”森林》这篇课文中,教学主线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问题解决,教学完成。

  课题板书新颖,即先写出“大自然”和“启示”两个字块,让同学们复习这单元学过的内容,说说有哪些启示。然后引入课题之后,再在“大自然”和“启示”中间加上“的”,在之前加上“12*”构成课题的板书。“帚”字强调的得好!单读时念三声,和“扫帚”在一起时读轻声。

  但在教学语言方面,还是有一点欠缺,教师若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那么必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感情的世界,所以语言应该充满感情,充分感染学生。在课文朗读方面,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应该充分朗读课文,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这样才能感悟读者的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小组讨论方面,时间有点不足,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使得课堂氛围有些尴尬。在时间分配方面,略读课文字词方面的学习可以用在课下,课上的时间可以多多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讨论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犹豫,发言不积极。最后,个人觉得老师如果能在讲课过程中多在同学们身边走动,在讲台下面给同学们讲课,分析课文,会更加吸引同学们,提起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而不是只是单纯的站在讲台上。

  总之高老师虽然存在一点小不足,但是整体讲课还是非常不错的`,对于优点,我们会一起学习,不足我们也会注意慢慢改正,孙老师相信你们以后都会做得更好。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2

  大家好!现在由我对林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启示》这节课作个人的点评,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大自然的启示》这节课充满了活力,我用15个字来概括我的感受:开放促交际、层层促提高、评价促训练。

  一、开放促交际

  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活水源头。这节口语交际课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书本,而是让孩子们在大自然,在生活实践中展开口语交际,把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开放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对于“开放促交际”这一感受我主要从取名、实践、广度三个方面来解说。

  1、巧取名。

  课前活动,林老师让学生用大自然界的事物为自己取名,并且介绍自己,互相认识。创设了一个自然万物欢聚在一起的交际情景,这样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广大的自然,唤醒了他们最原始的喜爱和情感,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在刚才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选用大自然中的名字,“我是小虾,我是花,我是小鱼”“我们是好朋友”……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孩子们仿佛真的来到了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嬉戏,玩乐,课堂气氛顿然活跃。接着让他们讨论介绍自己的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个个不甘落后,立刻开始了热烈的讨论,都想让自己的介绍标新立异。这时的他们已经没有了胆怯,当那个小男孩儿摇头晃脑地说:“one two three……”那天真无邪的样子,让场内场外为之振奋。从他们兴奋的表情中,夸张的动作中,我们感到孩子们再没有了胆怯,他们乐说也爱说,课堂已经成了他们交流的舞台,为即将开始的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实践出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标》还明确指出:“各地区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老师在教学中能准确的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能有效地利用教材的资源,身边的资源,进行语文实践。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中,林老师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收集资料,阅读资料,处理资料。

  并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旗峰山公园,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充分的进行实践体验,观察发现。在那里孩子们看到了花草树木的更替,观察了水中的田螺和金鱼,调查访问了园林工作人员,发现了以前所没有发现的东西。就这样,在大量的阅读中,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给学生的汇报储备了资料,保证了资料的广度、深度和真实。

  丰富了体验,激活了头脑,引发了思考,衍生出了问题,萌发了启示。如在小记者采访这一环节中,面对小记者多角度的提问,学生都纷纷举手,学生汇报是那样的真实自然,如:用手触摸田螺的时候,它软软的壳会缩进去;桂花虽小却能散发出很浓的香气等等,这时的课堂已经成了生活的大市场,成了孩子们口语交际的自由空间,在“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落实了语文教学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教学思想,有效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真正实现了大语文观。

  3、广

  正因为有如此开放的过程,所以形成了这节课的广度。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明确要求:面向全体,训练到位。这节课较好的落实了这一要求。本节课的广度表现在资料收集的途径多、展示的资料丰富、学生参预面广。广泛而深入地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各种收集资料的途径,从中收集到了花草树木、江海湖泊、风雨雷电、鸟兽虫鱼等各方面的资料,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有了知识的储备,就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所以本堂课上学生参预面广。从课上可以看到,人人都有汇报的机会,在小组内说,在班上说,在评议别人时发言的时候讲。这节课让学生汲取到更丰富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技能,让每个人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

  二、层层促提高

  语言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基于上述理念,林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创设了多元整合而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语言实践和能力培养这两条线索在教学过程中交织、融合、共促交际。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2篇)】相关文章:

1.《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

2.《大自然的启示》的评课稿

3.《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2篇

4.《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5.习作课《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6.《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7.《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

8.《大自然的语言》的评课稿

上一篇:同学聚会开幕式讲话稿 下一篇:《三打白骨精》评课稿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2篇)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

2021-08-07 稿件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1

  《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实习老师高萍首先在课堂开始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三篇文章带给他们什么启示,从而导入课文。然后学习字词,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精读课文,回答一系列问题,最后得出启示。高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重点把握清楚,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强,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PPT制作的非常精美漂亮,图片背景选的很好,文字输出的地方做的很漂亮。然后就是讲课内容重点突出,特别是在《“打扫”森林》这篇课文中,教学主线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问题解决,教学完成。

  课题板书新颖,即先写出“大自然”和“启示”两个字块,让同学们复习这单元学过的内容,说说有哪些启示。然后引入课题之后,再在“大自然”和“启示”中间加上“的”,在之前加上“12*”构成课题的板书。“帚”字强调的得好!单读时念三声,和“扫帚”在一起时读轻声。

  但在教学语言方面,还是有一点欠缺,教师若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那么必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感情的世界,所以语言应该充满感情,充分感染学生。在课文朗读方面,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应该充分朗读课文,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这样才能感悟读者的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小组讨论方面,时间有点不足,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使得课堂氛围有些尴尬。在时间分配方面,略读课文字词方面的学习可以用在课下,课上的时间可以多多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讨论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犹豫,发言不积极。最后,个人觉得老师如果能在讲课过程中多在同学们身边走动,在讲台下面给同学们讲课,分析课文,会更加吸引同学们,提起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而不是只是单纯的站在讲台上。

  总之高老师虽然存在一点小不足,但是整体讲课还是非常不错的`,对于优点,我们会一起学习,不足我们也会注意慢慢改正,孙老师相信你们以后都会做得更好。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2

  大家好!现在由我对林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启示》这节课作个人的点评,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大自然的启示》这节课充满了活力,我用15个字来概括我的感受:开放促交际、层层促提高、评价促训练。

  一、开放促交际

  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活水源头。这节口语交际课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书本,而是让孩子们在大自然,在生活实践中展开口语交际,把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开放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对于“开放促交际”这一感受我主要从取名、实践、广度三个方面来解说。

  1、巧取名。

  课前活动,林老师让学生用大自然界的事物为自己取名,并且介绍自己,互相认识。创设了一个自然万物欢聚在一起的交际情景,这样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广大的自然,唤醒了他们最原始的喜爱和情感,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在刚才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选用大自然中的名字,“我是小虾,我是花,我是小鱼”“我们是好朋友”……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孩子们仿佛真的来到了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嬉戏,玩乐,课堂气氛顿然活跃。接着让他们讨论介绍自己的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个个不甘落后,立刻开始了热烈的讨论,都想让自己的介绍标新立异。这时的他们已经没有了胆怯,当那个小男孩儿摇头晃脑地说:“one two three……”那天真无邪的样子,让场内场外为之振奋。从他们兴奋的表情中,夸张的动作中,我们感到孩子们再没有了胆怯,他们乐说也爱说,课堂已经成了他们交流的舞台,为即将开始的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实践出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标》还明确指出:“各地区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老师在教学中能准确的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能有效地利用教材的资源,身边的资源,进行语文实践。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中,林老师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收集资料,阅读资料,处理资料。

  并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旗峰山公园,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充分的进行实践体验,观察发现。在那里孩子们看到了花草树木的更替,观察了水中的田螺和金鱼,调查访问了园林工作人员,发现了以前所没有发现的东西。就这样,在大量的阅读中,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给学生的汇报储备了资料,保证了资料的广度、深度和真实。

  丰富了体验,激活了头脑,引发了思考,衍生出了问题,萌发了启示。如在小记者采访这一环节中,面对小记者多角度的提问,学生都纷纷举手,学生汇报是那样的真实自然,如:用手触摸田螺的时候,它软软的壳会缩进去;桂花虽小却能散发出很浓的香气等等,这时的课堂已经成了生活的大市场,成了孩子们口语交际的自由空间,在“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落实了语文教学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教学思想,有效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真正实现了大语文观。

  3、广

  正因为有如此开放的过程,所以形成了这节课的广度。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明确要求:面向全体,训练到位。这节课较好的落实了这一要求。本节课的广度表现在资料收集的途径多、展示的资料丰富、学生参预面广。广泛而深入地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各种收集资料的途径,从中收集到了花草树木、江海湖泊、风雨雷电、鸟兽虫鱼等各方面的资料,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有了知识的储备,就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所以本堂课上学生参预面广。从课上可以看到,人人都有汇报的机会,在小组内说,在班上说,在评议别人时发言的时候讲。这节课让学生汲取到更丰富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技能,让每个人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

  二、层层促提高

  语言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基于上述理念,林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创设了多元整合而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语言实践和能力培养这两条线索在教学过程中交织、融合、共促交际。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2篇)】相关文章:

1.《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

2.《大自然的启示》的评课稿

3.《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2篇

4.《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5.习作课《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6.《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7.《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

8.《大自然的语言》的评课稿

上一篇:同学聚会开幕式讲话稿 下一篇:《三打白骨精》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