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变换》二年级数学评课稿1
总觉得复习课难上,要上出彩就更难了。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课,顿时觉得原来复习课也可以上得如此“如鱼得水”。
“图形与变换”是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的内容,包括了小学数学中所牵涉到的所有平面图形的变换。其变换方式有平移、旋转、轴对称、放缩这四种。面对内容综合、大班教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朱老师设计了三大板块“回忆再现——合作梳理——运用创新”,朱老师抓住复习课的特殊性,课堂一开始通过观赏美丽的图案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回忆整理,这样就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整理,只有整理到位,学生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于是就形成了本堂课的几大亮点:
(1)重视合作梳理
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梳理知识,学生则为了应付考试,为了知识点应用达到所谓的“熟能生巧”,用题海战术来进行强化练习。到头来把学生强化成只会套用公式的解题工具。本节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自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2)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网络
让学生自己合作梳理体会平移、旋转、放大、缩小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知识结构网络。充分利用课件的载体,根据图形变换的特点,让学生动脑思考,变换的图形展示后,让学生分别归纳出其变换的特征。轴对称、平移、旋转有共同的特点:大小、形状不变;放大与缩小:按比例放大与缩小,大小变换,形状不变。学生通过几种变换方式组建的交流,更深层次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3)重视有趣、注重创新
朱老师在练习部分设计了有趣的闯关游戏,游戏题目很具有层次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关小小设计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在玩中学习,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很好地把美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4)以错误为着力点,加深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
朱老师让孩子们不回避错误,并且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资源,课堂上出现错误才更真实,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恰当地运用,就能成为我们教学时的重要资源。课堂上通过对错误的展示和分析,使其他学生也能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之中,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借鉴。
总之,朱老师很完美的演绎了一堂数学复习课,让我听后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图形与变换》二年级数学评课稿2
整理复习是在学生已学知识基础上的再提高、再升华的过程,是把学生已获得的“线条”知识,经过整理形成“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上的缺陷,及时给予补救。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所以整理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包老师抓住复习课的特殊性,课前安排学生对《图形与变换》进行回忆整理。这样就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整理,只有整理到位,学生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于是就形成了本节课的第一大亮点
1)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本节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2)体会关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
本节课的第二大亮点是帮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放大、缩小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包老师设计的由三角形旋转、圆平移、得到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清楚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今天复习的几种变换方式组建。学生更深一层次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3)注重开放,突出主体。
本节课的第三大亮点是包老师组织学生完成一题多解的开放性习题,把圆通过平移,组成轴对称图形。包老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展示。让学生自主发现操作时可以把圆平移也可以把直线平移,方法不唯一,只要圆心和线段的`中心在一直线上。练习中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有没有达到学习要求,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别强化训练,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学生知识点。
4)捕捉错误,促进反思。
本节课的第四大亮点是包老师让学生的错误成为课堂教学资源,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恰当地运用,就能成为我们教学时的重要资源。在练习一的交流反馈时,包老师没有因公开课而回避学生的错误,而是捕捉学生中的典型错误呈现给大家,通过对错误的展示和分析,使其他学生也能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之中,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借鉴。
总之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一堂原生态的复习课,整个教学流程设计较合理,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再加上课件的恰当运用,使得本节课更趋完美。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着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
【《图形与变换》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