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的评课稿

2021-02-25 稿件

《詹天佑》的评课稿1

  这学期我听了邵老师执教的《詹天佑》,《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认为邵老师的课努力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结合背景介绍,缩短人本对话。

  本课内容离学生现在的生活现实较远,因此学生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邵老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能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当时詹天佑接受修筑任务的压力之大、困难之大。

  二、紧抓句的教学,感悟人格魅力。

  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时候,邵老师紧抓这一段中的句子展开教学,如:引导学生明确过渡句的作用、画排比句、找詹天佑亲自坚持野外工作的句子等,并一一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从句中感悟詹天佑的伟大品格,从而感悟到詹天佑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不过,这里我有一个小小的看法:如学生围绕詹天佑亲自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谈体会时,有一生说从中可以看出詹天佑的爱国品质,这时邵老师给予了否定,我个人的看法是,学生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詹天佑所有一切的行为动力应该是来源于他那强烈的爱国心,也正应该是这强烈的爱国情感才支撑着他克服修筑铁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如果在这一段的教学中,老师能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更令自己感动,说说原因,可能学生能更好地在自己的心目中构筑詹天佑的真实形象,情感体验也能得到更主动地调动,这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令自己感动并受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学生肯定能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达到与文本内容的更好沟通,从而更真切地受到詹天佑人格魅力的感染。

  三、注重实践训练,体会创新品格。

  在教学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邵老师采用了画一画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笔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不过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这样会比老师让学生拿着自己画在纸上的示意图进行评议看得更清楚些。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也是在铁路修筑史上的首创,我觉得邵老师在教学时对这一点强调不够。教学时,邵老师让学生示范演示了“人字形”线路的行驶办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难点。这时候如果能对学生的演示进行更细致地指导,那会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让学生先站板画出“人”字形示意图,再用一支带有两个不同颜色的钢笔头的钢笔上台演示,效果可能会更好。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很明了地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感悟到詹天佑伟大创新品格。

  四、恰当使用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一堂离学生实际生活年代比较远的课堂中,老师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显得尤为重要。邵老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内容不多,但有节有序。如两种隧道的开凿办法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的动画课件展示,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这样的课件展示不仅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看得真切,感得真实,更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课文的难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合课堂拓展,升华情感体验。

  当邵老师教学到外国人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人”字形线路都赞叹不已时,让学生也来说说:你会怎么称赞詹天佑?不仅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注意了学科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得以学以致用。

  总之,邵老师所上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其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数不胜数,还是留待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学吧!

《詹天佑》的评课稿2

  我今天评的课文是由郭金蓉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文《詹天佑》,本文主要讲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郭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认为郭老师的课努力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朗读指导到位,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想,郭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郭老师上课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课堂伊始,课前谈话充分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学生看录象、大声读、细细读、入情入境读都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让学生更多参与。其次,郭老师让学生全程参与,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并不停留与一个时间段,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老师从“初读课文,整体认识詹天佑”到“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然后到“研读体验,深入认识詹天佑”,让学生在认识詹天佑的过程中,多次地读,多次地感悟,多次地提升自己的情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更在朗读与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最后,学生在文本内容的感悟中,郭老师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人”字形铁路的设计,郭老师请一位同学当工程师后,并没有自己直接地说,而是让学生交流回答这样设计的优点在哪里以及当时世界上有这样的设计吗?学生通过思考与寻找文本的内容,找到了答案,也体会到了詹天佑的精神,感动了学生。

  二、情感朗读指导到位。

  郭老师的朗读指导,体现了他的语文教学功底与语文教学的艺术。通过多次感性的朗读内化为学生的内心体验。如,教师在指导“詹天佑背着标杆……”这一部分的时候,当学生找到这一部分内容,让他的心里很有感触的时候,郭老师也随之说,老师每次读到这儿,心里总是很有感触,让我深深地感动,然后就是教师的范读,接下来让学生读,多次使用充满智慧的评价语,学生在郭老师不露痕迹的指导中,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加深了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思路新颖,引人入胜。

  郭老师以“感动中国”作为切入点,以这一条线索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探究、演示,走进詹天佑的内心世界。这是很吸引学生的,毕竟还是十一、二岁的孩子,老师选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作为他们本次阅读的话题,是很有吸引力的。《新课标》指出,语文要加强与实际的联系,要加强在语文具体的实践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郭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比较有特色。

  四、教学媒体使用妥当。

  在一堂离学生实际生活年代比较远的课堂中,老师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显得尤为重要。郭老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内容不多,但有节有序。如,三分钟的录像通过声音、画面立体地介绍了当时当地的情况,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这样的背景拓展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教师的友情提醒更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的“人”字形铁路,让学生做工程师,多媒体演示火车的行驶过程,学生能够看得真切,感得真实,更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

  五、评价合理及时。

  郭老师整堂课的评价语,语言优美,体现了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同时,教师的评价及时稳健,为接下来学生的学习做了铺垫,创设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六、板书井然有序。

  郭老师的板书就是他上课的思路,条理清晰,突破难点,让人一目了然,很值得我们学习。

  以下谈几点本人并不成熟的想法:

  一、郭老师的课,总觉得牵的成份太多,虽然有时候还是需要的,但我认为这种牵不能背离规律而强加于人,得是“有源之水”。郭老师在本课执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很多情感的表达是外显模仿的,不是孩子通过阅读中自发而生的,其实学生通过自己读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给合当时背景,可以将心目中的詹天佑一点一点累积。孩子们心中的詹天佑可能不一定都是激情奋亢,但一定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亲的,因为那是孩子们心中自己构筑起来的詹天佑。

  二、我觉得詹天佑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平实,就象詹天佑所说的话一样,课文的内容其实也不难理解,我觉得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否借鉴一些詹天佑平时的为人处事,与人说话的语句来作为铺垫,是否能让学生学得更加丰满一些呢?

  三、教师的导语是否有点过长,显得有冗长之感。能否有所选择,或者把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课前谈话内容,是否更加合适一些?要不然,在上课之前,说这么一大段煽情的话语,是不是把教师的情感强加于学生身上?

  四、课外知识的添加是不是少了点,教师是为学生打开一道学习知识的大门,这里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也没有提示学生课后学习的方向,好象对于《新课标》所提出的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是否显得苍白了一些?

【《詹天佑》的评课稿2篇】相关文章:

1.《詹天佑》评课稿

2.詹天佑评课稿

3.《詹天佑》的评课稿

4.关于《詹天佑》评课稿

5.《詹天佑》评课稿范文

6.《詹天佑》优秀评课稿

7.詹天佑的优秀评课稿

8.《詹天佑》的评课稿范文

9.《詹天佑》评课稿4篇

上一篇:《狐假虎威》的评课稿 下一篇:《雨点儿》语文评课稿
《詹天佑》的评课稿2篇

《詹天佑》的评课稿

2021-02-25 稿件

《詹天佑》的评课稿1

  这学期我听了邵老师执教的《詹天佑》,《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认为邵老师的课努力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结合背景介绍,缩短人本对话。

  本课内容离学生现在的生活现实较远,因此学生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邵老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能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当时詹天佑接受修筑任务的压力之大、困难之大。

  二、紧抓句的教学,感悟人格魅力。

  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时候,邵老师紧抓这一段中的句子展开教学,如:引导学生明确过渡句的作用、画排比句、找詹天佑亲自坚持野外工作的句子等,并一一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从句中感悟詹天佑的伟大品格,从而感悟到詹天佑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不过,这里我有一个小小的看法:如学生围绕詹天佑亲自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谈体会时,有一生说从中可以看出詹天佑的爱国品质,这时邵老师给予了否定,我个人的看法是,学生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詹天佑所有一切的行为动力应该是来源于他那强烈的爱国心,也正应该是这强烈的爱国情感才支撑着他克服修筑铁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如果在这一段的教学中,老师能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更令自己感动,说说原因,可能学生能更好地在自己的心目中构筑詹天佑的真实形象,情感体验也能得到更主动地调动,这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令自己感动并受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学生肯定能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达到与文本内容的更好沟通,从而更真切地受到詹天佑人格魅力的感染。

  三、注重实践训练,体会创新品格。

  在教学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邵老师采用了画一画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笔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不过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这样会比老师让学生拿着自己画在纸上的示意图进行评议看得更清楚些。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也是在铁路修筑史上的首创,我觉得邵老师在教学时对这一点强调不够。教学时,邵老师让学生示范演示了“人字形”线路的行驶办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难点。这时候如果能对学生的演示进行更细致地指导,那会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让学生先站板画出“人”字形示意图,再用一支带有两个不同颜色的钢笔头的钢笔上台演示,效果可能会更好。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很明了地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感悟到詹天佑伟大创新品格。

  四、恰当使用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一堂离学生实际生活年代比较远的课堂中,老师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显得尤为重要。邵老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内容不多,但有节有序。如两种隧道的开凿办法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的动画课件展示,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这样的课件展示不仅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看得真切,感得真实,更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课文的难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合课堂拓展,升华情感体验。

  当邵老师教学到外国人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人”字形线路都赞叹不已时,让学生也来说说:你会怎么称赞詹天佑?不仅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注意了学科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得以学以致用。

  总之,邵老师所上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其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数不胜数,还是留待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学吧!

《詹天佑》的评课稿2

  我今天评的课文是由郭金蓉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文《詹天佑》,本文主要讲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郭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认为郭老师的课努力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朗读指导到位,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想,郭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郭老师上课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课堂伊始,课前谈话充分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学生看录象、大声读、细细读、入情入境读都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让学生更多参与。其次,郭老师让学生全程参与,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并不停留与一个时间段,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老师从“初读课文,整体认识詹天佑”到“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然后到“研读体验,深入认识詹天佑”,让学生在认识詹天佑的过程中,多次地读,多次地感悟,多次地提升自己的情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更在朗读与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最后,学生在文本内容的感悟中,郭老师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人”字形铁路的设计,郭老师请一位同学当工程师后,并没有自己直接地说,而是让学生交流回答这样设计的优点在哪里以及当时世界上有这样的设计吗?学生通过思考与寻找文本的内容,找到了答案,也体会到了詹天佑的精神,感动了学生。

  二、情感朗读指导到位。

  郭老师的朗读指导,体现了他的语文教学功底与语文教学的艺术。通过多次感性的朗读内化为学生的内心体验。如,教师在指导“詹天佑背着标杆……”这一部分的时候,当学生找到这一部分内容,让他的心里很有感触的时候,郭老师也随之说,老师每次读到这儿,心里总是很有感触,让我深深地感动,然后就是教师的范读,接下来让学生读,多次使用充满智慧的评价语,学生在郭老师不露痕迹的指导中,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加深了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思路新颖,引人入胜。

  郭老师以“感动中国”作为切入点,以这一条线索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探究、演示,走进詹天佑的内心世界。这是很吸引学生的,毕竟还是十一、二岁的孩子,老师选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作为他们本次阅读的话题,是很有吸引力的。《新课标》指出,语文要加强与实际的联系,要加强在语文具体的实践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郭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比较有特色。

  四、教学媒体使用妥当。

  在一堂离学生实际生活年代比较远的课堂中,老师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显得尤为重要。郭老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内容不多,但有节有序。如,三分钟的录像通过声音、画面立体地介绍了当时当地的情况,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这样的背景拓展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教师的友情提醒更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的“人”字形铁路,让学生做工程师,多媒体演示火车的行驶过程,学生能够看得真切,感得真实,更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

  五、评价合理及时。

  郭老师整堂课的评价语,语言优美,体现了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同时,教师的评价及时稳健,为接下来学生的学习做了铺垫,创设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六、板书井然有序。

  郭老师的板书就是他上课的思路,条理清晰,突破难点,让人一目了然,很值得我们学习。

  以下谈几点本人并不成熟的想法:

  一、郭老师的课,总觉得牵的成份太多,虽然有时候还是需要的,但我认为这种牵不能背离规律而强加于人,得是“有源之水”。郭老师在本课执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很多情感的表达是外显模仿的,不是孩子通过阅读中自发而生的,其实学生通过自己读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给合当时背景,可以将心目中的詹天佑一点一点累积。孩子们心中的詹天佑可能不一定都是激情奋亢,但一定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亲的,因为那是孩子们心中自己构筑起来的詹天佑。

  二、我觉得詹天佑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平实,就象詹天佑所说的话一样,课文的内容其实也不难理解,我觉得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否借鉴一些詹天佑平时的为人处事,与人说话的语句来作为铺垫,是否能让学生学得更加丰满一些呢?

  三、教师的导语是否有点过长,显得有冗长之感。能否有所选择,或者把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课前谈话内容,是否更加合适一些?要不然,在上课之前,说这么一大段煽情的话语,是不是把教师的情感强加于学生身上?

  四、课外知识的添加是不是少了点,教师是为学生打开一道学习知识的大门,这里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也没有提示学生课后学习的方向,好象对于《新课标》所提出的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是否显得苍白了一些?

【《詹天佑》的评课稿2篇】相关文章:

1.《詹天佑》评课稿

2.詹天佑评课稿

3.《詹天佑》的评课稿

4.关于《詹天佑》评课稿

5.《詹天佑》评课稿范文

6.《詹天佑》优秀评课稿

7.詹天佑的优秀评课稿

8.《詹天佑》的评课稿范文

9.《詹天佑》评课稿4篇

上一篇:《狐假虎威》的评课稿 下一篇:《雨点儿》语文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