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力量在于润物细无声,溪流的力量在于细水长流。林莘老师的这堂课——《咚咚咚是谁呀》我看了好几遍,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心中很是好奇,为什么这堂课会这么安静,一堂好课,尤其是公开课,不应该是学生教师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高潮迭起吗?后来我接着再看了几遍,才发现自己想法的浅薄。
林莘老师是“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先行者,而这堂课——《咚咚咚是谁呀》就是以“学习共同体”模式开展的。
1、课堂伊始,林老师就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讨论要很小声;第二:要很认真地倾听;第三:有两种讨论模式,分别是同桌两人和同桌四人。林莘老师将学生的位置安排成四人一小组,孩子们互为学习伙伴,共同完成思考和回答,而教师穿梭于孩子们之间授课,时不时俯下身子和孩子们交流。林莘老师和孩子们是如此的亲近,孩子们小声地讨论,这样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空间,不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干扰,学习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悄然发生。
2、当一个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如果有人再追问他:为什么呢?你还有什么理由吗?那么孩子的思考又加深了一步,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向前走了一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每一个孩子每一个问题都去这样问,但是放在小组学习当中,让学习伙伴去做这件事情,确实是可以有的!而此时作为教师应该去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中是否真正产生学习,用眼神、用肢体语言、用心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3、在林莘老师的课堂中,我注意到她从来都不会重复孩子的发言。而在我平时的教学之中,则会经常重复,因为担心别的孩子没听见。正是这种担心,让孩子并不能全神贯注去倾听,他们会依赖于老师的重复,林莘老师的这一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这么一堂安静的课堂,思考却在孩子们心中暗中涌动,有种热闹是浮于形式的,有种安静确是扎根于孩子学习当中的。
父母之于孩子,再想把他捧在手心也总得教他成长让他自由独立,教师之于学生,再希望他学有所成也得给他空间对他们予以信任。如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我想路还非常漫长,而对于林莘老师的“学习共同体模式”,仅仅这么一堂课的观摩也只是管中窥豹,让我们一起多学习,多思考,多行动!
【《咚咚咚是谁呀》评课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