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2022-10-13 稿件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评课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1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并熟记了1至4的乘法口诀,而且部分学生在家里就已经对5的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背诵下来。所以这节课李老师着重要求学生能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要求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两个数相乘的计算,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编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各种图形的含义,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1、李老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如通过让学生摆小棒,一把小伞要6根小棒,摆2把、3把、4把、5把小伞分别要用几根小棒,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并把学生由加法计算引导到简便的乘法计算,从而引出5的乘法的学习。

  2、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

  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或相互间发现,并及时纠正。同时,合作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情商。这节课李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独立填写乘法算式编完乘法口诀后,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诀,让学生自己发现编写过程中的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和改正错误。学生不仅学地积极主动,而且课堂气氛热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3、以多种形式巩固5的乘法口诀

  老师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巩固乘法口诀,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建议:李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如果能再多融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习数学也是为了应用于生活中,就更好。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2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会2——4的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授课的过程中,徐老师激励性的语言,也很多。比如:“棒极了”、“会倾听的孩子,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激励性语言,亲切自然、恰到好处,不仅让孩子的学习劲头更高,也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课堂中,老师要求学生用小棒摆成小雨伞,每个小雨伞用了5根小棒,2个小雨伞,3个小雨伞,4个小雨伞,5个小雨伞,各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马上动手操作,实践,总结。

  2、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

  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5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听这节课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疑问有:

  1.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的意图,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在“放”的度上不够大胆。

  2.上课伊始,老师若利用一把手有五个手指,让学生五个五个的数,很自然的导课。这样更好些。

  3. 课前预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现实的知识起点,而不是理想化。

  总而言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了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善于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入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快,才会觉得学有所用。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3

  看了xxx老师的公开课《5的乘法口诀》,受益匪浅,被宁老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

  首先,宁老师的课前手指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观看奥运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老师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巧妙的引入了奥运吉祥物福娃。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再次,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在听课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从板书、内容、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课堂上看不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4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数学课中,金老师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

  一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需要教师尊重“前数学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真正产生自己的思想。课前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了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有好多学生通过看书,知道一些“五的乘法口诀”,这对于本课知识的建构有着必要的意义。金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的知识起点,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编口诀,让学生把知道的说出来,充分尊重学生,使他们处于积极的乐于学习的状态,为后续新知的学习起到了孕伏作用。学生也许并不能说完全,说出来的都是零碎,一知半解的,但这就是学生真实的知识起点。通过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把“五的乘法口诀”都编出来了。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的体现。接下来,再来研究“五的乘法口诀”意义。

  二、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

  由于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教师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对乘法口诀的意义,老师先通过画圈来帮助学生理解“四五二十”,然后放手让学生来画,自己来说,乘法口诀的意义。又如将5的乘法口诀与自己的双手联系起来,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感到亲切,而且更加容易记忆。最后,老师让学生说说在实际生活中有那些地方用上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如数“正”字、数古诗的字数等。这些教学设计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金老师的这堂课课堂设计平实,上课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呈现的方式简约但不简单。就是以后在课堂上能更有激情,更加关注评价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新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特级教师吴正宪认为,小学数学学习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要把小学数学教育的中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来。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老师要真正读懂学生、教材、课堂。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让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学习“听得懂的”数学,学习“不太严格的”数学。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5

  前两天听了同教研组付老师的5的乘法口诀一课,感受颇深,我感觉那堂课上得很有意思,也很成功。

  在讲授五的乘法口诀进行课前预设时,付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一只手,数数有几根手指,列出乘法算式是5*1=5或1*5=5,因为孩子们已经有了整理口诀的经验,所以立刻就得出了五的第一句口诀“一五得五”;孩子们看到通过自己的手指居然也能学习口诀,情绪明显高涨了许多,又全身心地投入口诀的学习中了。同学们对“二五一十”这句口诀的总结也很迅速,基本上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指都能说出来。后来在总结三个五、四个五以及五个五的口诀以及算式时,付老师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小组,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活动、分析、思考、研究,最后得出答案。事实也证明她这种做法很合适,当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剩下的三句口诀时,都能主动地与小组同学合作,你帮我数一数,我借给你两只手用一用,把整个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在这节课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种新的教学理念:首先就是让学生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积极的创设条件帮学生融入他们熟悉而亲切的具体生活活动氛围,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身临其境,感受到数学知识就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经历;其次就是让学生体验“做数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最后一点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开放课堂。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6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数学课中,教师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教学方面上莫老师根据任教学生年龄特点,教材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收到预期教学效果。“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数学课中,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小组合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课前导入以学生每天都要做的眼保健操为切入点。整节课以可爱手娃娃带出,创设情境,让课前学生情绪轻松愉快,然后引出课题,围绕手娃娃的手指个数展开新课探究5的乘法口诀,切入课题,展开教学,顺理成章。

  二、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由于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计算乘法算式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手娃娃的手指个数这一具体形象,促使学生形成表象,接着让学生填表格,得出其他5的两句乘法口诀,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

  巩固练习环节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大量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消化了本节课知识点,充分体现有效课堂在教学中操作。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又很生活化,显得非常生动有趣,消除低年级学生学习枯燥数学的心理。有开火车对口令、有完成课本练习、有卡片练习。有反馈,师生互动很成功。将两位学生的表格展示出来,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错误,通过纠错,进一步巩固口诀。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7

  《2、3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课中,苗洁老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口诀的来源,并自己编口诀。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口诀的规律,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我学习的几个地方:

  1、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练习本、笔、橡皮等;上课坐姿要正确,听讲怎样坐,写作业怎样坐;学生书写非常干净、工整;小组交流时应该怎样做等等。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罗老师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先扶后放,根据乒乓球拍出示点子图,自己尝试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同样的方法教学3的乘法口诀,这之后,根据2、3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导学生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师适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思维的培养。

  罗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口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

  我想教学例题时能否抛开书上的情境图,设计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事例,比如2、3的乘法口诀能否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得来,学生不但动手操作了,也比较直观,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形成了知识技能,又促进了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8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李老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李老师以学生们感兴趣的七巧板引课,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李老师可谓是费了一番脑子的,先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记忆口诀,接着让学生谈谈那些口诀比较难记?那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教师再利用一些生动的素材(西游戏动画片段)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老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9

  听了张老师和李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之后,感觉耳目一新,两位老师运用不同的思路执教同一课,彰显了个性的教学风格。现将听后所感归纳如下:

  首先,李老师的教学以动画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再让学生编口诀,同桌互背口诀来巩固知识,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李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张老师的课,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在记忆口诀时,采用联想记忆法,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九九八十一难,还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亲自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的过程,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另外张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把乘法的含义提前渗透给学生,且学生掌握得很好,学得兴致很高,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吃得饱,还能吃得好。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10

  初识美丽的丛xx老师是在一次赛课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就被她的气质吸引住了,问了同事,才知道她是丛老师,以前也已听过她的名字,说她的课讲得很好,这次终于把脑海中的名字和人对号入座了,心想这么美丽、大气的老师当然讲课不一般了!也算有缘,今年丛老师就来我们学校任教了,我们成为了同事,这下学习的机会可多了!

  今天上午,听了她讲的《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下面就是我听课的具体感受:

  一、闪光点:

  1、复习口算环节设计巧妙

  口算练习在数学练习中已司空见惯,如果只是口答学生会没兴趣,而丛老师设计了“口算大王挑战赛”这一形式,老师手中共有34道乘法口算题,学生回答,老师计时在一分钟之内谁算对的口算题多,谁就是今天的“口算大王”。如果长此以往这样训练下去,就培养了学生的仔细看题的能力,快速口算的能力,使乘法口诀烂熟于胸,达到看到题目得数就脱口而出的程度。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过了2——6的乘法口诀,学生对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对乘法口诀的由来都已了解,所以这节课丛老师安排了半扶半放的教学步骤,当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后,后面的口诀就要求学生自己写出“4个7是多少——7个7是多少?”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等学生写完后,再全班集体订正。这样安排教学步骤,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又优化了课堂时间,做到有的放矢。

  3、练习题注意联系生活,具有趣味性、实用性

  ﹝1﹞小学生很喜欢孙悟空,出示一段孙悟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口诀,使学生在开心之余,加深了口诀的印象。

  ﹝2﹞教师有心地选了《小池》这首古诗,“因为这首古诗每句7个字,算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恰巧用到7的乘法口诀,使学生发现学数学有用处。

  ﹝3﹞教师出示钢琴键的图片,提示“一组白键有7个,3组白键一共多少个?”这道题使学生再次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注意挖掘知识点

  课件出示一张“月历图”,再出示填空题:1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天……7个星期有﹝﹞天,当填到4个星期有﹝﹞天的时候,丛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月最多有4个整星期,使学生建立对这一生活常识的印象,于教学细微处体现出了老师的教学功力。

  二、困惑之处:

  丛老师按说相当有教学经验,可听课时发现班里的学生听课习惯、课堂常规不大好,这也需要老师以后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大工夫,即使课讲得再好,如果学生不会听,那教学效果不就大打折扣了吗?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11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了1到8的乘法口诀以后的一节内容,对于编写9的乘法口诀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况且,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至少有50人已经会背乘法口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的经验来编制9的乘法口诀,探究9的乘法口规律及记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下面把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出现的问题来剖析自己的这节课

  首先以看算式说口诀的形式复习1到8的乘法口诀,开门见山说本节课学习9的乘法口诀,由剪纸引出本节课的一个问题:几个9是多少?通过让学生先交流再自主填表格的形式来解决。(争议:为什么自主而不扶持?)

  我的想法:学生有基础,一是孩子理解这个表格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学习7和8的口诀时也是这种形式,在基础训练及平时的练习中都有这样的填表格。孩子们知道优化的方法,要么一步一步推理,要么利用乘法口诀。二是大部分孩子会背口诀,即使不会背的也可以用推理。

  你是怎么算的?找学生说一说。

  第1个学生回答:乘法口诀。(和他一样的差不多60人举双手)

  第2个学生回答:依次加9。(和她一样的2人举手)

  第3个学生回答:乘法算式。(就他一人举手)

  还有其他方法吗?(没人举手)

  在这一环节,第3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小插曲:

  我的感受:虽然也有预设有学生要这样回答,但我没想到,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的问题?2X9是怎么算出来的?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心里只想着这是填表格的一种方法,除不知怎么得到2X9的答案。所以,对所有的听课老师来说可能就定格在了细节,可能导致出现这样的争议:

  (争议:根据表格先编写口诀再写乘法算式?还是根据表格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写口诀?还是编一句口诀写两个算式)

  哪种方法好呢?我说不上来。我的处理是学生自主先写口诀,为什么这么处理?

  我的处理原因:既然有差不多60个孩子运用了乘法口诀,接下来就应该写乘法口诀。为什么称“写”呢,其实大家都明白,孩子们都会背诵,何来“编”呢?所以让孩子动笔写口诀,随后让学生共读我板书。

  我感觉我这节课最失败的一笔就在这一环节里。

  1、学生写口诀太慢,我可以这样处理,同桌说一说,然后我板书。不会导致最后时间紧张。

  2、备课,不精细,语言表达不简练,驾驭课堂能力差。虽然是讲公开课,但还是以常态课的心态,常态课的时间,常态课的思路去准备。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不重视公开课,一是时间关系,二是想真实的展示平时的自己

  3、学生积极性不高。

  那么,接下来的环节学生看算式找规律、解决5X9的方法,我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手指记忆法是孩子预习的,课本43页上有,所以孩子们做起来熟练。

  对于练习这一环节,本来在课件上有三道题,一是把口诀填完整,二是计算题,三是解决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前两道题用口答的形式代替,解决问题变成了让孩子自己提有关9的数学问题,虽然有点难度,但孩子的表现还是很好的,这也是我在平时一直关注的重点。

  这是我对自己这节课的看法,请大家多提建议,谢谢!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12

  听了张老师上的《8的乘法口诀》,高老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那从容的教态,学生在复习了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主地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发现乘数是八的式子,自由的说出8的乘法口诀,但在各个环节的实施时总觉得好象蜻蜓点水却溅不起生成的浪花。建议: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从多层面上记忆、应用8的乘法口诀。

  张老师从容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了学生及听课的各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的设置为这节课增色不少。

  一是在新授部分让学生自己编口诀,学生在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主地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从学生汇报交流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了乘法口诀,而且对于口诀的意义也能表述清楚。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是张老师比较注重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张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

  新课完成后,张老师设计了许多习题,在习题的设计上别出心裁,很好的对本课内容作出巩固。

  本节课我的课堂特色如下:

  一、紧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中品味成功。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展示。

  一节课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中的纰漏:

  1、学案对于识记口诀设计得不够好,识记口诀有困难,有待改进。

  2、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13

  6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贾李洪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通过学生合作整理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感受探索知识的乐趣来克服这一教学难点。这堂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贾老师用带小朋友去上海水族馆游览,看见一条特别的鱼,出示课件,激起学生观察鱼身上有几个三角形的兴趣。随后又出示其他的五条鱼,让学生依次回答有几条鱼就有几个三角形,并逐一填表。在填表后观察、思考,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合作整理出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这堂课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的意图,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都是呈隐蔽式的,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并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渗透。这节课贾老师在让学生观察6的乘法口诀实物图并依图填写表格的过程,揭示了鱼的条数与三角形的对应关系,渗透了函数和对应关系,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时帮助学困生。

  由于中心本部班级里人数多,老师不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或相互间发现,并及时纠正。同时,合作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情商。这堂课贾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独立编完乘法口诀后,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诀,让生自己发现编写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有一部分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把二十四写成二四,及时改正了错误。在巩固口诀时,老师又让生同桌交流乘法口诀,课堂气氛很热烈,一看就知道老师平时很注意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间的合作。

  四、以多种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老师设计了对口令,开火车,摘萍果等游戏的形式巩固乘法口诀,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最后老师设计的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帮助老师买门票,既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开阔学生思路,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乘法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充分认识学习乘法知识的意义。

  贾老师这堂课思路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提问率面广,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同时,她教态亲切自然,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热烈,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14

  今天,我听了陈老师上的校级公开课,课题为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陈老师在课堂上从扶到放,引领学生去探索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点拨到位,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得扎实,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课的开始,利用学生喜爱的孙悟空卡通人物形象作为学习素材,引出3个7,学习“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其它7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基础,这里教师扶得好。

  2、当学生学会了“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后,采用开放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其它7的乘法口诀,教师巡逻课堂,适当点拨,及时监控学生编口诀的情况,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的新课标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教师注重对口诀意义的理解,让每一位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最后的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扩展,利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那教学效果会更佳。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 篇15

  于老师执教的《认识位置》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老师教态从容、大方,语言简练、又有亲和力,能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值得我们学习。

  这节课从游戏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于老师在自主练习环节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练习形式多样有趣,由易到难,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新知,而且潜移默化培养了了学生的观察、交流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在这节课的教学伊始,王老师用课件让学生欣赏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并提出在这首歌曲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当学生说到72和81时,张老师又提问:这两个数字相差多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自然出示情景图引出本课的教学。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利用,不但引起学生的热情,也让学生体会数学是无处不在的。9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的前面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了,应该说学生对于9的口诀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这里王老师也是让生自主编口诀,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加深对口诀的理解。

  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完全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在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王老师是因为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王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在帮助学生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王老师让学生学习用双手记忆9的乘法口诀,生动形象,学生学得愉快、扎实。

【二年级数学《5乘法口诀》评课稿】相关文章: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10-20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11-21

《5乘法口诀》评课稿08-29

数学《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11-06

数学评课稿:9的乘法口诀08-13

乘法口诀评课稿02-12

《5的乘法口诀》的评课稿范文11-17

小学数学《6的乘法口诀》评课稿11-12

有关7的乘法口诀的数学评课稿11-13

小学数学《6乘法口诀》评课稿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