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用她柔美的声音,优美的过渡语,为我们演绎了人世间的另一种爱——如茉莉般虽平淡无奇却沁人心脾、至纯至美的爱。
不难看出,为了上好这一课,张辉老师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有很多亮点,其中令我耳目一新的地方,便是张老师引导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与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教学的始终:一开始,妈妈说,真爱像茉莉,印儿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少数学生找出句子“这也叫爱”,老师板书时并没有将问号标出,而是在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表情和体验心理后,才在句末打上表示反问的问号,意思是“这不叫爱”。随后,张辉老师紧扣课文的关键词句,抓住文章的细节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感悟。最后,当印儿由衷地发出“哦,爱如茉莉!”的感慨时,张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问号换上了感叹号、句号、省略号,并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样,既彰显了多元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可谓匠心独运。
最后提一个小小的注意点,现在我们很多老师都喜欢说“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文字”,这样提,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尊重。那天,张老师也使用了,但当她发现学生大都使用默读时,连忙说“声音怎么这么小?”,这前后的指令似乎有些矛盾。但,瑕不掩瑜。
【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评课稿】相关文章:
1.《爱如茉莉》语文评课稿
2.《爱如茉莉》评课稿
3.爱如茉莉评课稿
4.爱如茉莉的评课稿
5.苏教版《爱如茉莉》评课稿
6.五年级语文《 爱如茉莉》评课稿
7.茉莉花的评课稿
8.语文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