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评课稿

2020-07-31 稿件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诗。该诗语言对仗工整,清晰明了,所蕴情感欢悦,舒心畅达,更难能可贵的是,诗歌营造的画面感极强,读罢,一幅成都草堂明媚的春光图跃然纸上,读诗者很容易感受到写诗人愉悦的心情,对和平的向往。

  一、激趣背诗,诱发热情

  课前,黄老师通过考一考,随机点诗请学生背诵的方式,既拉近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随着一首一首古诗的齐声高诵,学生们对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良好的学习氛围已然呈现。

  二、注重开口,方式多样。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比较低,“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课后的背诵要求,这首诗的教学应侧重于读,学生不仅要正音、读顺,更要读出韵律,读出感情,最后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黄老师重视读的训练,读书的形式较多,如全班读、男女生比赛读、发准字音读、划分节奏读、带着理解读等。特别在指导学生如何读出诗的节奏、抑扬顿挫方面,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标出的节奏自由练读,然后全班读、抽查学生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经过教师不停地点拨,学生很快掌握了节奏,读得“有板有眼”,有抑有扬,精彩非常。

  三、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黄老师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理解诗意。特别是在重点知识点的教学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理解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教师提出了几个针对性问题:前两句诗歌中表示颜色的字有哪些?回想以前的课文《古对今》,在这两句诗中,什么和什么对应等等,有问必有答,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及时进行解析释疑,师生互动热络。在教学诗歌的后两句时,黄老师请学生们往窗外眺望,从诗歌到现实,理解“窗含”的意思,而在解释“千秋”和“万里”时,老师则联系了李白的《赠汪伦》,让同学再次感受夸张手法的运用。后面,当课堂出示诗歌的描写画面时,教师佐以视觉的角度,告诉学生诗歌哪些地方是近景描写,哪里又是远景描写。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声有色,情景逼真,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就这样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获得视觉快感的同时又明白了诗歌的意思,于乐中学,于学中乐,可谓一举两得。

  四、忠于课堂,适度拓展。

  在学习完本诗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一首相关诗歌《绝句 迟日江山丽》,尝试让学生触类旁通,在本课的学习上趁热打铁,不止步于课本。这样的做法值得我思考和在后续的教学中学习、借鉴之。

  总之,黄老师的这堂课设计得很有梯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品质,也重视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这堂课不失为一堂高质量好课!

【《绝句》评课稿】相关文章:

1.《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

2.二年级绝句的语文评课稿

3.评课稿范文:《圆的认识》评课稿

4.讲信用评课材料评课稿

5.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

6.初中评课稿

7.《统计》评课稿

8.《乞巧》评课稿

上一篇:春季学期校长讲话稿 下一篇:《夜宿山寺》评课稿
《绝句》评课稿

《绝句》评课稿

2020-07-31 稿件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诗。该诗语言对仗工整,清晰明了,所蕴情感欢悦,舒心畅达,更难能可贵的是,诗歌营造的画面感极强,读罢,一幅成都草堂明媚的春光图跃然纸上,读诗者很容易感受到写诗人愉悦的心情,对和平的向往。

  一、激趣背诗,诱发热情

  课前,黄老师通过考一考,随机点诗请学生背诵的方式,既拉近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随着一首一首古诗的齐声高诵,学生们对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良好的学习氛围已然呈现。

  二、注重开口,方式多样。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比较低,“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课后的背诵要求,这首诗的教学应侧重于读,学生不仅要正音、读顺,更要读出韵律,读出感情,最后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黄老师重视读的训练,读书的形式较多,如全班读、男女生比赛读、发准字音读、划分节奏读、带着理解读等。特别在指导学生如何读出诗的节奏、抑扬顿挫方面,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标出的节奏自由练读,然后全班读、抽查学生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经过教师不停地点拨,学生很快掌握了节奏,读得“有板有眼”,有抑有扬,精彩非常。

  三、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黄老师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理解诗意。特别是在重点知识点的教学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理解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教师提出了几个针对性问题:前两句诗歌中表示颜色的字有哪些?回想以前的课文《古对今》,在这两句诗中,什么和什么对应等等,有问必有答,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及时进行解析释疑,师生互动热络。在教学诗歌的后两句时,黄老师请学生们往窗外眺望,从诗歌到现实,理解“窗含”的意思,而在解释“千秋”和“万里”时,老师则联系了李白的《赠汪伦》,让同学再次感受夸张手法的运用。后面,当课堂出示诗歌的描写画面时,教师佐以视觉的角度,告诉学生诗歌哪些地方是近景描写,哪里又是远景描写。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声有色,情景逼真,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就这样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获得视觉快感的同时又明白了诗歌的意思,于乐中学,于学中乐,可谓一举两得。

  四、忠于课堂,适度拓展。

  在学习完本诗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一首相关诗歌《绝句 迟日江山丽》,尝试让学生触类旁通,在本课的学习上趁热打铁,不止步于课本。这样的做法值得我思考和在后续的教学中学习、借鉴之。

  总之,黄老师的这堂课设计得很有梯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品质,也重视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这堂课不失为一堂高质量好课!

【《绝句》评课稿】相关文章:

1.《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

2.二年级绝句的语文评课稿

3.评课稿范文:《圆的认识》评课稿

4.讲信用评课材料评课稿

5.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

6.初中评课稿

7.《统计》评课稿

8.《乞巧》评课稿

上一篇:春季学期校长讲话稿 下一篇:《夜宿山寺》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