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橡皮泥是现代泥塑材料,可塑性强,色彩鲜艳,塑成的作品效果好,适合小学教学用。本课要求学生以橡泥作材料,以小刺猬为例,塑造出可爱的小动物。
《小刺猬》要求学生能抓住刺的剪法,探讨剪的技巧,并用此方法,学做其他小动物。同时注意先整体后局部的制作方法。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塑造各种小动物,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抒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颗爱心。
从教10年来,笔者一直在《劳动与技术》这块土地中耕耘,十分喜欢这门课程,几年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纵观平日的教学,学生仍然是“跟我学,跟我做”,并没有完全摆脱“你教我学”的学习方式,与新一轮课改中强调的“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显然是有差距的。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安排:
1.知识目标:学习剪的技法塑造小刺猬,并能用此方法做其他动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彩泥作品的兴趣。在小组的分工、讨论、评价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环境的创设,抒发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热爱。
4.本课的重点:通过探究,学会用剪的技法来塑造小动物。要始终牢记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二)说教法
劳动与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能力,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个体探究、全班讨论、实践交流、展示评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欢乐、紧张、和谐的气氛中,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技术素养的形成,也从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合作成功的愉悦。
(三)说学法
新课程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所以在“小刺猬”这一课中,可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实践、乐于体验的环境(小刺猬邀请动物朋友们到大森林里分享丰收的快乐)。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技术术养是“剪的技巧”,所以“剪”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有:①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②动手尝试的学习方法;③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展示用“剪“的技巧塑造的其他动物)、橡皮泥、森林的情境。学生动手、动脑,尝试、探索,由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并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美丽与创造的快乐,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发散技巧。“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好朋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把你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橡皮泥来塑造动物,要让橡皮泥听话,就得用基本操作方法。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接触橡皮泥时用到过哪能些技法?每个同学拿一小团橡皮泥,耳朵听老师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捏、揉、搓(听清要求,搓成一个象老师一样的近似圆稚的形体)。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觉得这个圆稚体有点像什么?预设(老鼠):如果请你把他制作成一只老鼠,尾巴要掉下来怎么办?胡须可用什么代替?);(刺猬),刺猬身上的刺你想到了哪些表现方法(剪刀、针、火柴、牙签来表现)。”讨论得出:为了使形象更加生动、逼真,除了用手捏制以外,可以使用技巧,巧妙地运用到橡皮泥的制作中,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本设计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直接用手来回忆橡皮泥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制作想象,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一些工具与辅助性材料在橡皮泥中造型中的作用。同时老师用语言渲染情境,激起了学生对制作的兴趣与冲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较大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2.突破难点,探究技巧。用剪刀剪小刺猬的刺是本堂课的重点。针对这一重点,做如下设计:
(1)自学课本内容。学生对刺猬的刺的表现方法有自己的想法,顺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自学书上的内容:小刺猬的制作分成几步;课本中小刺猬的刺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2)师生互动交流。以小刺猬的制作举一反三,明白橡皮泥造型的方法:先整体后局部。
(3)自主探究“剪”的技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着在刚才搓好的圆椎体上剪刺。老师巡视,把较好的作品与存在问题的作品收集起来。
(4)全班交流、讨论。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半成品,比一比,谁的刺剪得更形象?得出剪的技巧(翘;深度;角度)(要突破难点,此步骤是关键,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探究,表达,学生暂时表达不清,别急,耐心地引导,不要急于求成,轻易灌输。)
(5)再次实践“剪的技巧”。通过交流,学生对如何剪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趁热打铁,让学生再次尝试,用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角度剪刺,感受刺的效果。(这一步的实施,让讨论的结果得到实际意义上的体现。)
(6)完成作品。小刺猬的其他几个步骤比较简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掌握,所以老师没有一一加以示范,而是放手让学生实践。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3.发散思维,紧扣技巧。如何剪刺是难点,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一项技术。相信通过难点的突破,全班同学都能做一只刺猬,如果到此为止,那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那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养成善于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可做如下设计:
(1)看到刺猬身上的果子,最先跃入你脑海的是个什么情景?(这是秋天的森林,树叶已落了,果子都成熟了,你们看,小刺猥正忙着运果子呢。)这么美的森林,小刺猬很孤单,你有什么好办法?
(2)除了小刺猬的家人外,森林里还有小刺猬朋友,他的这些朋友,同样也用到了剪的技巧?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CAI出示橡皮泥作品(强调用剪刀“剪”的技巧)。
(3)这节课,我们要用刚刚学的“剪”的技巧来塑造小动物,然后把他送到这个美丽的森林中。
4.在动手前,老师应给予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学做小刺猬主人,一部分同学做小刺猬朋友;(如果塑造小刺猬朋友时,碰到困难,大家可以讨论、合作)
(2)制作时间15分钟,用上剪的技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实践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除了看到老师的组织与相关的引导外,基本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实践,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
(3)小组内评出最佳小主人和最佳好朋友。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制作小刺猬,老师提醒他们,制作的小刺猬能与众不同,可以在形态上、姿势上进行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尝试制作其他动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边巡视边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同时牵线搭桥,让制作同一种动物的同学互相交流。
本设计,既承上又启下,在书本制作小刺猬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散与拓展。设计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所收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与其实际水平相适应的方法,既照顾了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又激励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以整体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水平,解决“合格+特长”的问题。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目标,即“生成性目标。”学生有权利决定自己最想学做的,并且越来越深入地进行探究。
(五)创设情境,欣赏技巧
每一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评出了最佳小主人与最佳好朋友,老师从不同角度把作品一一拍摄下来。
1.欣赏最佳作品。
2.学生介绍作品的亮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同学互评(评优点、说建议)。课堂上不但有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教师最后的总结评价。互动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3.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有亮点,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小刺猬主人想把可爱的小动物们邀请到美丽的森林中。“同学们,在送别小动物的时候,轻轻地送上你真诚的祝福。我想采访几个同学,你送上了什么祝福?”这节课并不只是单纯地进行劳动技术的学习,而是把思想教育和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有机地渗透在劳动实践中。
4.是呀!小刺猬主人和他的朋友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快乐地生活着。这都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爱:朋友的爱、大自然的爱,大家的爱。同学们,爱动物,爱自然吧,在爱的怀抱中,会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
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充分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把“学会技术”变成“会学技术”。
- 相关推荐
【《小刺猬》说课稿件】相关文章:
刺猬婆婆的树活动方案设计10-20
说课稿07-26
观潮说课稿10-27
数轴说课稿10-18
英语说课稿09-25
生物说课稿09-14
中学体育说课稿09-21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10-01
正弦定理说课稿07-12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