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2024-08-30 稿件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数学公开课的评课稿,以供参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1

  今天听了朱xx老师和惠xx老师的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用列表和画图来解决问题,而对这两种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已经有了体验和认识, 而一一列举也是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时常用的策略之一,同时在列举的时候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两位老师精心设计教学,巧妙构思课堂,课上学生也积极配合,踊跃发言。现就以下几方面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在理解题意后明确列举的优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例题:如用22根1米长的小棒围长方形,有几种围怎样围面积最大法首先需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这一点两位老师做的比较到位,通过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有的答案重复了,有的答案遗漏了,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接着老师顺其自然的提到了一一列举法,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扰后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些。

  二.语言简练,但又充满引导性。

  整个新授过程,教师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来自己探索实践的,如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时“你想到了什么?”、“围成的是什么?”、“1米长的木条,你想到了什么?”……问题简练,但每个问题都能引导学生向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思考。

  三.清晰有效。

  两位老师制作的很清晰,能让人一看就明白表示的意思。在展示五种不同围法的长方形花圃时,两位老师的处理方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将5个长方形放在一起比较,非常容易就能看出长6米,宽5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充分发挥了PPT的优越性。

  两位老师的教学效果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很多的,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给予关注,及时、有效、科学地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2

  今天下午,特级教师朱xx工作室走进xx小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卫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学生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踊跃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一课给我的启示颇多。

  学生在学习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已经能够根据给定的两个已知条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具备了学习“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思想基础。

  卫老师的课堂从一包棒棒糖开始,这是给课中表现好的孩子的奖品。别以为这只是一个奖品,这里它也引发了一个数学问题,“猜一猜里面有多少根?”顿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有各的猜测。当卫老师再给了一个提示,“比他猜的24根少2根”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生活中的例子给了孩子们无穷的求知欲,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轻松愉悦的课堂就从这里开始了。

  例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初步获得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体会。

  小猴第一天摘30个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学生读题以后,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上面。教师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说说对这个条件的理解,把比较概括的已知条件尽量说具体、说详细。

  出于对已知条件“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的充分理解,多数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解题主张,很自然地依次计算第二天、第三天……各摘多少个桃。这些想法,不是教材或别人告诉学生的,而是他们根据条件向问题推理的结果,是分析数量关系的结果。卫老师适时引导孩子讨论:说一说先根据()和(),求出(),再根据()和()求出(),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学会自己分析问题。

  卫老师提供了教材中的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同时也鼓励孩子们能用自己的第三种解决这个问题。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解题的体会,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策略不可缺少的环节。“从条件想起,向问题一步步靠拢”应该是所有学生的共识。让孩子们体会自己是从条件“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得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感受像这样思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巩固练习安排的实际问题,都是应用本课教学的思考策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从条件向所求问题的推理。

  习题中有一题涉及到生活中球的反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落下高度的一半”这句话,卫老师精心设计了视频进行演示,让孩子们的理解更直观,更具体。根据演示,孩子们可以依次填出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高度。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恰到好处,让孩子们数学的学习不再抽象。

  小猴铺地砖的习题是对孩子们思维的提升。有170块地砖和50千克水泥,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求花地砖的块数。孩子们需要自己选择有用的条件来解决问题。这题有两种思路,既可以先求出白地砖的块数,再根据“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求出花地砖的块数;也可以先求出白地砖块数,再根据“有170块地砖”来求出花地砖的块数。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过程,是对问题情境里的数学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孩子们能够把比较复杂的问题化简,找到问题情境里有直接联系的已知条件,并利用它们得出新的数量。

  以上我只简单地说了卫老师的课堂安排让我深思,更还有精心制作的课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老师的教态自然亲切,和孩子的配合密切,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等,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3

  今天听了陈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首先感到陈老师的教学过程实实在在,没有花架子,虽然有点平淡,但整体教学结构合理,把握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主线”,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整理信息,使学生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探究新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陈老师能重视新旧知识的梳理,重建转化意识。如组织学生回顾“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那些问题?”,这一回顾,帮助学生把原先一些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点:“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有机地整合了起来,使学生看到了一个整体的数学知识链。新旧知识的梳理,不仅教会了学生数学学习要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还让他们更加领会了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转化——能帮助我们把新问题都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更方便我们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总之,本节课陈老师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想一想、自己说一说,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4

  1、本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设计逐步推进的教学进程,层层推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完整地递进地经历了:体验、探索、综合应用、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经历了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

  2、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者在教学例题1和例题2及相应的练习中做到有目的、有层次地设置疑问,耐心地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解疑,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直到掌握能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你认为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及时小结反思,学生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进一步深化了策略。

  4、课堂结束时主学生自己小结,给每个人提供了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的机会,并引入我国古代数学家编写的数学问题,既富有情趣,又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本节课的解决策略,继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5、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励性评价,有效关注了板书设计。

  建议

  1、对课中关于“一半还多一张”这一题可再深入地研究,可以和“一半还少一张”进行对比,进一步来突破这一难点的。

  2、课始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例1果汁容量教学也可采用实物,增强具体形象的感知。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5

  今天,聆听了陆君超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们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陆老师首先通过两个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让学生说说怎样列式以及这样列式的依据,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接着出示例1,让学生说说这题和前面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意识到原有的条件发生了改变,原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适用了,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运用原有的知识已无法解决,从而引导学生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例题相对来说难度不大,学生也能较准确的说出解决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检验以及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适时回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假设”这一策略。一节课下来,思路还是较清晰的,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板书设计也比较详细。

  下面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可以多放手让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多给他们一些思考和交流的机会。

  比如在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的时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说,没有必要去打断他们。还有在例题结束后小结和课堂最后总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讨论,再集体交流下。同时,可以抓住学生课堂中的有效生成,展开灵动的课堂教学,注入数学课堂以生命的活力。

  2、对策略的意识可以增强一些。

  策略的学习关键在“悟”,而不是单单用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陆老师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计算,也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为什么要假设”“假设有什么作用”可能花的篇幅较小。只有真正充分的感悟和体验,才能实现对于策略的“悟”和“萌生”。

  3、板书设计上可以再斟酌一下。

  陆老师基本上把计算方法都写在了黑板上了,我觉得可以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用一定的方式写出来,让同学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假设的策略,更突出一下“假设”这一策略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6

  一、引发冲突,突显学习必要性

  在戈老师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这一堂课上,一开始,老师出示了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了可以用以前学过的一种解题策略——列表来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好地对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与复习。在这之后,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这道题是否能用刚才的列表来解决,学生在观察之后,发现题目中出现了两个未知量,所以列表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老师很好地抓住这个机会,说“列表这个方法是很好,但是它不是万能的。”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既引发了学习冲突,又突显出了学习另外一种解题策略的必要性。

  二、课前导读,掌握学习方法

  闻老师的课上,在课前给学生设计了一张导读单,这张导读单设计地非常详细,给了学生学习新知很好地指导,比如遇到这个类型的解决问题,应该如何分析,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法,也给本课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板书详细清晰

  在闻老师的课上,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闻老师的板书设计。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只有几个小朋友能看懂线段图的'意思,在一个小朋友上台介绍之后,似乎听明白的人还是不多,但是这个时候闻老师还是不慌不忙的,通过慢慢地引导、讲解,通过线段图的变化,让学生的思路一下就找到了路口,很快在这个题目的基础之上,很多孩子马上迁移到了第二种方法,举起的小手也一下子变多了,我想越来越多的孩子对这类题目,慢慢掌握了方法,闻老师的板书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7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了解替换的策略不仅能解决数学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教学例1时,出示问题后,让学生“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或大杯”与“720毫升果汁倒入1个大杯和6个小杯”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从而感受到假设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接着让学生根据提供给他们提纲进行合作探究,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让学生上台用“大杯”替换成“小杯”或“小杯”替换“大杯”的过程,同时说说怎样求各种杯子的容量并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经历了整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在教学例1后增加了如下练习:课件出示学生经常看到的达能饼干的广告,在广告中得到了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这一数学信息,由此引入练习题,小明早晨吃了12块饼干和一杯牛奶的钙含量是500毫克,求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和每杯牛奶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这样,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顿时也活跃了起来,再加上有例1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很快地想到用“一杯牛奶”替换“8块饼干”的解题策略,这样,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层次内容之间有效的.联系与综合,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在教学设计时,对几个重要环节成功处理后,我深深感受到最大的难题是处理好各个板块之间的衔接。板书也非常的清晰,并且把几种替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让学生看的更清晰,因为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所以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不多,如果练习多些的话,会更好。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8

  10月29日上午,受学校领导指派参加“四校教学研修共同体”的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一上午学习了两节三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一因为是新教材,二因为我是任六年级的数学课,对教材的把握可能不够准确到位,所以说对两位上课教师的课,谈不上是评课,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这两节课各有所长,各有特点,王xx老师的课侧重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王奕老师的课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形成。王xx老师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探索一些事物隐含的规律,掌握一些找规律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由此而引申出来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知识打下基础。课堂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动起来,以学生为中心,如: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正方形和圆片,要做到一一间隔等),动笔圈一圈(一只小兔和一朵蘑菇圈成一组等),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等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这一点就很值得我学习,我平时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够好。但是我觉得这节课中教师讲的有点多,学生说的太少了,低年级的学生爱表现,学会了一点知识他们就爱炫耀,练习时就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把学到的内容向老师、学生好好显摆显摆,这样不就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了吗?

  王奕老师上的是“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段内容并不是给学生建空中楼阁,学生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从条件出发”的知识,而且在一年级的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中,已经渗透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例题是图中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又走来3个小朋友,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条件出发(又走来),只不过那时学生的思考还处于经验阶段,并不知道解决问题时隐藏在“背后”但又支撑着问题解决所应用的策略。而王奕老师在处理这段内容时,他把例题的条件一个一个的出示,每出示一个条件,就在下面划上红线做上标记并且写上条件一,给学生以适当的暗示,而且教师没有直接出示问题,而是问学生从这些条件当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向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地方不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学生的引领,都值得我学习,也许对于一些老师来说还不知道该怎么向学生讲明这是“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王老师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抓住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多么精彩的一次学习大餐哪!

  学习完这两节课我的最大感触是:教师怎么教可能只是一种形式,如何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内化吸收才是根本。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参与度究竟关注了多少?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9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是学生在学习了利用单幅线段图解决问题和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用画线段图收集和整理信息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复杂的问题。刘茜老师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虽然对整个教材的把握有待提高,但她准备充分,事先准备了多块小黑板。课始,她先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接着出示一道复习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宽6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样的设计,符合学情,学生既复习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也为新授打下了伏笔。接着,把复习题改为例题,例题的叙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但对学生而言毕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因此,部分学生读题后会处于似懂非懂、无从下手的状态,独立画图梳理信息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状态,针对学生困难进行指导。刘老师首先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并在巡视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半成品”:

  一是图没有画完整;

  二是对增加部分的长度没有敏感,不符合整幅图的大小比例。通过“对半成品加工”的方式,对画图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突破难点。

  几点建议:

  (1)教师语言要明确、有启发性。特别是本节课知识难度较大,所以问的`问题要明确,使学生得到信息后马上明白要考虑什么问题,使学生迅速理清解题思路。

  (2)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共享了资源,又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3)教师要充分利用示意图帮助每一个学生理解即长方形的宽是不变的,它既是现在长方形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10

  今天上午听了校级研究课卢老师的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感触很深。

  无论是卢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巧妙的课堂构思,还是学生的积极配合,踊跃发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下午的集体备课中,很多老师都提到了卢老师类似的优点,这里不再多说,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听完这堂课后的一些困惑和想法。

  1、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首先,我认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给学生的.几道例题:如用18跟栅栏围长方形,有几种围法?订阅3种书籍的不同订法……都需要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这一点卢老师做的比较到位,她通过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有的答案重复了,有的答案遗漏了,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接着卢老师顺其自然的提到了一一列举法,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扰后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些。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教孩子如何使用一一列举法?使用一一列举法书上主要是列表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但不实用。一、上课时孩子没有时间去画表格。二、这种方法相对来说不是最方便和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在教学例2时,订阅3种书籍有几种方法呢?卢老师让孩子放手自己去解决。结果让人惊喜,大部分孩子解决起来毫无困难,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想到了用字母或者数字来代替书籍的名字来列举。这种方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动脑思考的结果,不得不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为之惊叹。看来放手让孩子去做,有时确实能够获得意外的惊喜。听到这里,我不禁要问,既然孩子最易接受用符号来列举的方法,那书上介绍的列表法是否可以不讲或者略讲呢?

  3、例3是道关于投镖的问题。标靶上有3种情况,10环,8环和6环。投2次得到的总环数会有几种情况?在这里,卢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了4种情况:一、两次投中的环数相同。二、两次投中的环数不同。三、一次投中一次未投中。四、两次都未投中。我个人认为分为四类不太恰当,应该分成三类较清楚,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其实说的就是两次都投中的情况,只不过在这个前提下再细分为两类而已。这样分类讲起来可能才更加清楚点。

  4、投标的结果出现了重复。如8+8=16,10+6=16,这两种情况尽管答案相同,但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讲清楚。为了防止学生的答案写的不清楚,在答时也应建议学生将所有的答案有序排列,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以上是我听完课后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还望批评指正,共同学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11

  本周的数学教研活动是观看顾晓华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新内容,看似十分的简单,但确是引领学生们将之前的一些解题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听完顾老师的,可以感受到顾老师深入的分析了教材,才会有这样一节过程流畅、思路清晰的`课,真的收获颇多。

  情境一体化

  小动物学生们都很喜欢,教师选择例题的情境是小猴摘桃,接着将课后的练习与这个情境整合,先是小猴玩球,接着是小猴排队,最后是帮小猴解难题,整个过程非常的流畅自然,让学生思维持续发展,并层层深入。

  训练多样化

  一节数学课除了要将教材知识很好的落实到位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本节课中做的比较好的有:

  审题能力的训练:课始教师就对学生进行了审题能力的训练,具体的做法是先由学生齐读题目,接着将所有问题隐去,指名学生复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都比较的突出,说明教师平时一定是高要求的落实这一能力的培养,长此下去,学生审题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语言能力的训练:数学课有别于语文课,没有那么多练习说话的机会,所以教师就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要求他们完整的表达,特别是在过程回顾的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句式,先根据()和()求出(),再根据()和()求出(),这样一来学生们有了仿句回答问题更加的具体完整,也给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了范本。

  总结形象化

  一节课下来,教师帮助学生们总结出来5句3字的口诀,分别是读题目、想意思、顺着推、做标记、回头看,看似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确实老师将教学额重点一一融入其中,心思细腻,利用学生“消化”知识。

  以上仅限于个人对这节课的拙见,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有说的不到的地方,肯请各路诸葛指正,本人不胜感激。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篇12

  我听了韦老师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节课,感触颇深。本课书上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课,但韦主任通过改编题目,改成学生熟悉的学生在跳绳,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陆老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自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区理解题意,如“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张老师的'课件制作精美,讲解的很到位,在弄清条件含义和要求的问题后,一起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用列式计算和填表的方法求出问题的答案。王老师先是讲解题目的关键句,“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列表和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题后有何体会。

  后面大家都安排了5个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理清要求和问题之后再来解决问题。体会到用这种策略解题的好处。

  这节课本是学生熟悉的题目,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从条件出发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找到条件,利用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相关推荐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评课稿06-04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精选15篇)10-20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通用12篇)09-27

《解决问题》评课稿09-04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05-30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热门)08-17

《解决问题》评课稿(精选13篇)06-22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15篇08-30

《解决问题》评课稿(通用23篇)11-28

《解决问题》评课稿15篇(推荐)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