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的评课稿

2023-07-31 稿件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花雨》的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桂花雨》的评课稿 1

  一、语文的课堂首先要有语文的味道。

  不管从工具性一头还是人文性一头来说,我觉得这是语文课的第一要素。它不该是思想品德课,也不应该只是讲故事。那么如何体现语文味呢,一是语言一头要有文学性,教师的语言首先要优美起来,跟学生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要引领学生在课堂口语表达上向文学性靠拢。二是要落实对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属性应该要比人文性属性更强一些,因为这是最基础的'部分,设想错字别字连篇,课文读不好,话又不会说的学生怎么可能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呢,因此人文性必须于工具性为基础,语文课堂上不能只是一味的理解,还要有提升。

  二、课堂要有一个主题。

  我始终觉得,不管语文还是其他的课,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你这一课用什么主线来串连,如果把设计精当的环节比如一颗颗珍珠的话,那么这根主线就是串起这颗颗珍珠的丝线,没有它,课堂也是没有了整体感,全文的主题是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老师应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渗透,帮助学生感悟这种淡淡的哀愁。

  三、语文的课堂要有一个气场

  因为不知如何表达,借用了气功中的一个词语,不知是否贴切。记得有次听课,无锡一位女教师上《白鹭》一课,上的那种美让人觉得这样课堂真是一种享受,那才是诗意的语文课堂,这个诗意从何而来,就是教师用语言,音乐,用情感去努力的创设一个课堂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体会和感悟,也许这才是语文课堂人文性的最好体现吧。

  《桂花雨》的评课稿 2

  xx月xx日下午第一节课,xx小学的xx老师到我校上了一节示范课——五年级的语文《桂花雨》。拉开了泰丰学区送教下乡教研活动的序幕。

  对于语文学科,我是一个门外汉,因为自己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不过我也想,虽然学科不同,但很多地方应该相通的吧,所以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总的来说,今天xx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

  首先,xx老师对教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下午我们1:55是眼保健操时间,xx老师就走进教室,开始了上课前的准备。因为,第1节课是2点10分,这中间有10分钟的空挡,这时xx老师就与学生开始交流互动了,相互介绍介绍自己,不知不觉课堂环境变得宽松多了,不知不觉上课铃声响了,自然地进入到了教学。

  其次,xx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都比较到位,能抓住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非常简洁明了地进入课题。在教学中,xx老师通过“桂花香”、“摇花乐”的景和事,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逐渐上升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由“桂花香”唤起作者对儿时“摇桂花”的快乐的回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啊”从而引出母亲对故乡桂花和家乡的无比思念。

  第三,xx老师能抓住关键段、句、词,让学生深入理解,特别是通过创设情境——“摇桂花”、“桂花摇落像下雨”,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文本,一次再一次的读,读出作者小时候的兴奋与童趣,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了。

  第四,xx老师在教学中还注重了写作方法教学的渗透,文中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写的?对比、比喻……这也是xx老师教学的一大亮点。

  至于商榷的地方: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是否应该多放手让学生独立的去理解,去交流,去感悟,教师讲解的是不是要略些。

  2、整堂课学生读得不够。这篇文章并不长,在这节课中,老师和学生似乎读的很少,没有一次通读整篇课文,重点段落、句子学生读的也少,人们不是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吗?读的不多,读的不够,能理解文本吗?能体会深刻吗?学生的语文素养又从何来?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朗读水平整体都不好,在本节课中,能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学生很少,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

【《桂花雨》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桂花雨》评课稿04-09

桂花雨的评课稿12-30

《桂花雨》的评课11-02

桂花雨的评课11-02

故乡的桂花雨评课稿11-02

桂花雨评课稿(精选11篇)08-05

《桂花雨》评课稿5篇11-02

《桂花雨》评课稿(5篇)12-30

《桂花雨》评课稿(集锦5篇)12-30

五年级《桂花雨》评课稿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