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的评课稿

2024-10-19 稿件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人民服务》的评课稿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人民服务》的评课稿 篇1

  这几天在福州参加首届英才杯“智慧·互动·成长”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大赛。此行收获很大。大赛特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孙双金、孙建锋展示精品课,10位青年新秀开观摩课,尤其难得的是大会邀请名师于永正老师做专家评点。真正地与名师零距离的机会不多,一边聆听专家朴素、精到而又诙谐幽默的点评,一边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于永正老师对年轻教师的爱护和期待。

  15日晚7点,省语文学科带头人二三期培训班的学员集中在群众路小学,就林莘老师执教的《为人民服务》和洪丽玲老师执教的《草原》两课进行互动研讨。当然,和其它教研活动一样,气氛有点严肃,有积极发言的,也有沉默的。我个人以为,发言是一种认真,沉默也是一种认真。没有深思熟虑的在会上胡乱放炮,反而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你猜对了,我就是众多沉默者之一。其实,在林莘老师的课堂里,我一直有一种感觉,感觉自己和群众路小学六年七班的同学们一起在享受。刚拿到会议材料,看到《为人民服务》的课题,我很纳闷,林莘老师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论说文来上公开课,要想上得出彩──难!可结果却出人意料,一篇枯燥难懂的论说文,居然被演绎得如此声情并茂,如此激扬文字,如此富有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材选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本节课林莘老师把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例证”的论证方法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之一,是恰当的,也是明确的。我们一起来看以下片断:

  片断:

  师:“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主席用了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这叫引经据典。司马迁距离现在有多远?

  生:1000年。生:2000年。

  师: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距现在有两千多年了。主席为什么要引用司马迁的话?这么古老的久远的话?

  生:因为司马迁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了,说明主席说的话也是对的。

  生:因为司马迁说的话经过了历史的考验,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话。

  师:经典是古老的智慧,是被历史考验,被大家认可的。经典可以表达深刻的内涵,最具有说服力。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司马迁的话。)

  师:除了司马迁的这句话,还可以引用什么经典名言?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同学们,名言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限的。

  听到这里,我的热血似乎也和学生一起沸腾起来了。学生在学习引证法的同时,进一步积累了名言警句,进一步理解了名言警句,同时也深深地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又是无痕的。

  《为人民服务》的评课稿 篇2

  师:学完这篇课文,老师想起了一个人,想起了他的一句话。就是著名文学家臧克家的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张思德就是死了还活着的人,他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张思德的事迹,让他的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开花结果。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幸苦了!

  生:为人民服务!

  【教学反思:新课标一直强调“我们是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课本知识是呆板的,而且具有它一定的时间性和内容的.局限性。因此,每当我们学习一篇文章时,都要事先做好筛选工作,力求做到去伪存真,并加以升华,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受到思想教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为人民服务》点评

  关塘小学在我市小学教学教研中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这当然得力于杨锦刚校长对教研工作的支持和重视。近年来,在学校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关塘小学依然能分期分批地安排教师赴南京、滁州、定远、淮安等地外出学习,并给外出教师提要求,分任务,压担子。要求外出学习教师认真听,认真记,认真反思。我们也鼓励教师像吴迎春老师这样先“囫囵吞枣”,再“反刍”消化。今天,就是我们反复咀嚼、消化的过程。我们要透过吴老师带回的这个经典案例,透析每一个环节中所包含的教学新理念。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范畴。课文本身无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且说理性较强,大部分同学会觉得枯燥无味。同时,主席的这份演讲所反映的内容,距今已60多年,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知之甚少,对文中的一些话语不易理解,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课如何去上,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 相关推荐

【《为人民服务》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为人民服务》评课稿03-19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01-25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7篇)06-27

[经典]《认识人民币》评课稿13篇04-03

复习课评课稿04-08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4-23

《亡羊补牢》的评课稿06-24

《变阻器》的评课稿10-26

《 孔乙己》的评课稿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