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紫藤萝瀑布》评课稿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紫藤萝瀑布》评课稿 1
1.紫藤萝花是一种怎样的花,许多学生多没有感性的了解。教师能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对此种花有初步的感知,这是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的表现。
2.在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三个以花为中心的两字词语概括情节的环节,既明确了阅读的任务,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了阅读的指向性,加强了阅读的有效性。
3.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动词加以辨析,如看花、赏花两字的区别,及时板书总结内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
4.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花的大开大阖的多角度描写是学生欣赏与借鉴的重点。“观千剑然后知器,操千曲然后知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话都在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林老师抓住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妙处。学生在分析句子时,从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进行及时指导。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借景抒情,在观花的过程,不时加入作者的感受。全文从线索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作者的看花过程之线与她的情感变化之线交错在一起,要弄清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就是理清和理解作者结合生活而透露出来的情感。
5.教师能及时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手足情和生死谜”。让我们看到了呈现教学内容时机的重要性。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有许多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
听了此课后,值得大家商榷的:
①教师应善于运用评价性语言,尤其是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应给于及时的点评。
②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指向性,避免学生回答问题误入“歧途”?
《紫藤萝瀑布》评课稿 2
卢老师对《紫藤萝瀑布》这一课堂教学的评价使我恍然大悟,深刻的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使我对“教学评”一致性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
卢老师指出了我们老师现在的理论水平很高,但是没有转化到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去。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评价驱动学习”中我们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指向“学会”。我们在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开展我们的教学活动,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先要让学生“学”,怎么学呢?答案是自学,首先我们要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在自学阶段是学生提出疑问的环节,这一环节老师的主要作用是“解疑”,但是又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限制,我们老师在这一环节就还需要进行“质疑”,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者是学生还未能发现的问题进行质疑,老师的质疑是为了活着因为学生或许还没有质疑道关键。在这里质疑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思考,给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在这个环节中更为重要的就是我们不应该停留在提取信息上,而更应该“关注怎样分析”。卢老师也指出了一点,我们老师在这一环节不要介入的太多,因为这样过多的介入会牵制学生的思考。
学生自学这一环节之后就是“晒学习”的评价环节,“晒”的本意是发现学生是否达成了我们制定的学习目标,在“晒”这一环节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例如:表现性活动,描述性活动或者是交流性评价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老师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找出学生的“错”,并要归纳出“错类”,“晒”这一环节也要注意到我们要选取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晒,这样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总结归纳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们教师也要反思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清晰度,评价目标的清晰度,过程,方法的问题等。学生要反思的是自己有没有按照评价标准,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
在以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之上才到我们老师“教”这一环节上,在“教”这一环节我们老师可以给出一个“典范”,也就是老师给出按照标准而给出的标准事例,让学生和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
在卢老师整个评价过程中,能够很明确地知道我们的课堂活动要仅仅围绕“学生学会”这个终极目标。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们如果仅仅是得到“面对挫折我们要不退缩”这样的哲理,本课应该着重在“怎样分析原因”这个问题上,分析为什么会有心情的前后变化。在这节课中,老师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说到“性格”这个原因,其实在听课的时候我就觉得是不合理的,因为性格可以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不应该是主要原因,更为莫名其妙的是课文中我们也读不到作者性格特点,虽然老师也给学生提供了两段课外阅读文段来让学生去了解作者的性格特点,但不足以支撑这个观点,这样的解读就脱离了文本。卢老师提到分析本课中的这个心情变化的原因之后就要把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也就是说要告诉学生以后再遇见这样的问题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这样就解决了一类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
最后也是最有感触的一点就是卢老师所说的“教完之后,学生会做之前不会做的什么事”,这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我们在备课设计每一个环节的时候都要去反思学生学完之后会做什么,学会的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而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是能力的工具,我要牢牢的记住这一点,要经常用这句话来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离开教材和课堂这一特定情境,学生能带走的东西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才是我们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的。
【 《紫藤萝瀑布》评课稿】相关文章:
《紫藤萝瀑布》评课稿08-30
紫藤萝瀑布评课稿2篇11-16
壶口瀑布评课稿04-27
壶口瀑布评课稿05-25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11-29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3篇11-17
拼音课评课稿02-06
复习课评课稿04-08
课赛评课稿12-17
排球课评课稿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