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2023-02-24 稿件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1

  《认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使学生准确地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袁老师在整节课中,力求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整节课的亮点有:

  1、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起点。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能很流利地数出1100,但若让学生去数实物时,不是多数就是少数,常常手口不一致,同时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为此,在教学中,袁老师创设情境动物运动会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对教学重点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2、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整节课。老师能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做到充分信任学生,也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创设让学生数数、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2

  王老师上的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课前我认为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并在数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留下表象,这样的概念课枯燥、抽象,比较难教。可是听了之后我感到王老师的笑容和鼓励感染了学生,学生在这节课上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学得认真,学得开心,知识掌握得较好,是值得我学习的。

  课一开始王老师就用星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先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一数来验证,知道老师手中有10颗星,接下来让学生根据10颗星来估计老师盒子里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来验证并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要认识更大的数。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思考怎样摆让人一眼看出来,从而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中“几十九添1”是学生数数的难点,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了二十九添1是三十,体会了“十进制”。接着集中解决三十九添1、四十九添1、五十九添1……,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王老师教学一百时首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90,再从90数到99,思考九十九根小棒添上1根是多少根? 学生很快就说出“九十九添1是一百”,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99添1是100。接下来让学生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把10捆小棒扎成1扎,表示一百,让学生体会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从而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这里教师如果节奏放慢一点,可以反复进行10捆小棒扎成1扎,1扎小棒拆成10捆的演示或操作,加强“十”与“百”关系的教学就更好了。

  最后王老师让学生数生活中的物体,体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的方法,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内容,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王老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遵循直观到抽象的原则,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本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其他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3

  施老师在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知识学习方法的迁移

  课始施老师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感知新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上,出示情境图:小羊。让学生大胆的猜测,估计。怎样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呢?学生都会说去数。1—20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数数?肯定每个学生说到的方法。紧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数数,集体看图订正。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数数的熟练程度,我让10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个一个的往下数,学生很容易发现,满十个,十位就发生变化。利用小棒,让同桌互相监督数数,从具体到数字抽象,体会到数字和小棒的一一对应性。学生都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一个一个的数,放手让学生同桌进行比赛挑战,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的数数。

  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上,要求学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和同桌相互数数比赛,看谁数的又对又快。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在亲身参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情感,让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数数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小棒的扎捆、学生手指的掰动,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有什么规律?在29、39、49……后面的数到底是多少,怎么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在学生激烈的探讨交流中,找到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的规律,哪种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呀!使得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从而在把握数数规律的同事,体验到研究规律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建议:通过让学生摆20以内的数,沟通数和数的组成之间的联系。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4

  听了施老师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感觉这堂课主要特色是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本节课重视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学,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从整体上有比较深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教学引入巧妙、精彩。

  课一开始,施设计了让学生报数,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上课的角色,每个学生都参与积极的站起来报数,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报数中中,知道有26位学生,施老师问:26比我们以前学过的10大还是小?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比10大的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数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施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小羊数小羊的活动使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施老师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让学生在“用”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玉米粒,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在数数的过程中老师们都注意渗透了估计、猜测,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吴老师让学生猜一猜一把小棒有多少根、在后面也出现了小羊有几只,通过这些练习从而培养学生了估计意识。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本节课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自始自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进行数的组成教学,并进一步通过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来巩固数的组成,引导学生数数的多样化,比如,从21往后1个1个的'数,40以后2个2个的数,25以后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等等,从而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并突破数数的难度。整体教学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教学估计数的培养巧妙的穿插,使整节课给人感觉是既重点突出又丰富多彩。

  建议:

  1.教师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如教师在出示两群羊的图片后,直接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来,教师不用过多提示。

  2.学生在5个5个数数时和数出69、89、39这些数后面的数时,有些同学不能顺利的数出来,教师应在在此做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数出拐角处的数。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5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2个十是20,1捆和几根合起来是十几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宦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教参,较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有效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导入简洁、有效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20以内的数时均是借助于小棒来学习的,已经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1捆,表示1个十。宦老师能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从学生熟悉的小棒入手,既复习了相关知识,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简洁有效!

  二、新知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新授部分分三个层次教学。首先是通过摆二十几根小棒的操作,感知二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几,二十几里面有二个十和几个一,初步理解二十几的含义;接着继续通过小棒数数的活动,认识“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这个百以内数认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采用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在探究“二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操作直观看出结果,并让学生结合小棒图进行充分地说理,有效突破难点。在探究“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就直接让学生看图说结果和想法。然后脱离小棒让学生直接从“四十九添上1根是五十”说到“八十九添上1根是九十”,有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是认识“九十九添上1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是一百”,教师依然是充分运用小棒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观察、说理中主动完善知识结构,对100以内数的含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认识。本环节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认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得到完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得到发展。

  三、注重通过比较,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通过比较,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时,教师课件出示学生自主探索出的“二十几添上1是三十”一直到“八十九添上1是九十”,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比较、思考,能很快发现几十九添上1得到的都是整十数。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二十九添上1得到的几十比二十九前面的几十多一个十?学生充分说理后,教师顺势让学生观察每一排都有这样的规律,继而让学生用找到的规律进行对口令练习,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数感得到进一步培养,也初步体会到探索规律的价值。

  四、练习形式多样,逐步发展数感

  学生对百以内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又通过多种形式的数数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的含义的`理解,不断发展数感。教师以“送礼物”串联整个练习环节,过渡自然,形成整体。数数过程中,教师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深化学生对数的含义的认识。如在讲到羽毛球时,教师提问:二十五和五十二表示的数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比较、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前后(即数字)颠倒后所表示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较上节课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层次更清晰,教师的语言也更加规范,问题指向明确,引导也比较到位。个人觉得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加强:

  1.部分细节处理不够到位。如“添小棒数到二十九”时,应让学生说说二十九的含义,为理解后面的三十是怎么得到的做铺垫;“为什么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学生说理不到位,应让学生结合小棒多说一说,更深刻地理解“10个十是一百”。

  2.说理不够规范。如“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应强调“三十九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而不是直接说“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

  3.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需进一步锤炼;评价语言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6

  今天听了施老师的100以内的认识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利用各种学具实物,让学生人人参与,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

  2、练习设计形式多样,也有梯度。如:个别数数、师生合作数数、一条龙数、 数形结合的练习数的组成、巧数方格中各种颜色方块的个数的练习,猜数、寻找数学日记中的错误等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了学生数数的能力。拐弯处的数数是一个难点,教师很清楚学生的学情,因此口头出了较多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一条龙接着数,很有针对性。

  3、在认识计数单位这个难点的处理上,教师采用让学生很快摆出要求根数小棒的'方法,图形结合,让学生体验到了一和十这两个计数单位。

  有几处疑惑:设计在数草原上的羊的只数时,教师采取的是够十只圈起来的方法,是否也想让学生在数玉米豆时运用这种方法?如果是可以加以提示,好多学生还是一个一个数的。在认识计数单位十时可以演示从一堆小棒中数数时一不留神忘记数到哪了,所以葽十根十根捆起来。同时也能练习数的组成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计数单位十。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7

  《100以内数的顺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顺序”的基础上展开的,将认数的范围不断扩大。本节课卢老师注重在整体让学生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1、充分利用数表,多方面研究,增强学生的数感和对数的整体把握。

  教师由20以内的数表开始,让学生按照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填写空着的格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后一个数比前一数多1。紧接着出示一张百数表,让学生先把百数表填写完整,写生可以横着填,也可以竖着填,在填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横着填时:后面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竖着填时: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10。横着、竖着看完,再对角线看,感受个位、十位上数的变化。

  2、结合游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与数的联系。

  教师设计了“幸运大抽奖”的活动:每个孩子手里有一个写着学号的纸条,教师出示条件,如比69大1的数是多少?学号符合条件的`孩子获奖。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3、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加强对数感的培养。

  在利用百数表探究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时,要充分要学生表达横排、竖排相邻数的关系,尽可能让每个孩子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如:横排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竖排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帮助学生在完成后面的填数打下基础。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8

  今天听了王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王老师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此加深理解并系统化为主要任务的课,它应包括知识分类、整理、能力上的提高等方面,首先应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然后进行相关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使知识温故知新、查漏补缺,达到融会贯通,以此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并组成有机整体。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分类、整理能力薄弱的特点,教师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教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并可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分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值得商讨的地方:

  1.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的,是很有趣的一节复习课,但由于激励学生的语句较少,致使这节课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2.在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区别与算理上,应该让学生说出一道类似的题型,就可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却每道题都给学生进行了分析,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却没有达到复习课的标准。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9

  今天有幸欣赏了阮老师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课堂。感慨颇多。

  这堂课开始于学生对于一杯水能赚多少盐的猜测。让学生面对一杯100毫升的水,直面实验材料,让猜测富有意义。

  在猜测后,让学生思考有什么方法最快速便捷的知道一杯水能溶解食盐的数量。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做实验,这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固化掉了。其实很多时候有更简便的方法。阮老师直接就点出,其实去网上查阅一下,比你辛辛苦苦做的更快。让学生明白要知道一些知识性的知识是容易的。难的是去获取事实的`过程。接下来调动班级学生试着去获取食盐溶解的事实。让学生讨论寻找水中溶解食盐的方法。在不断的辩证中找到更贴切自己的方法。不过有个学生提出先称取50克食盐,然后不断的往水里加,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称称剩下的,相减就是溶解食盐的重量了。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阮老师也当堂给以赞扬。可是对于其他小组的学生,似乎阮老师一直想要引导学生得出,前面可以多加,后面可以少加。让这一组的学生最终放弃了自己原先设计的方法,改为讨论的方法。

  在随后的汇报交流过程中,阮老师先示范学生如何对于台上学生提问,然后自己站在旁边,让舞台真正属于学生,做到了学生间的倾听和交流。在有了这个实验的基础上,阮老师让学生思考,如果现在让你再做一次,你会如何去做?这种前后的改进,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成长。有学生就能提出前面先加30克食盐,然后1克1克的加。充分体现了这节课学生的发展。这对于将四年级的课单独的拎出来在三年级上,可想阮老师水平的强大。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10

  100以内数的顺序是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张老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给数宝宝找房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100以内数的顺序规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概括的能力。

  亮点:

  1.教师的语言富有儿童趣味,课堂常规落实到位。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天真、朴实,教师的语言符合学生特点,富有童趣,通过给数宝宝找房子,学生感觉非常地亲切、自然。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强化课堂教学常规,比如:静静地翻书,书写时既要写的数字要漂亮、规范,还要写得快一些,让学生在有组织、有纪律约束的情况下认真听课,并能跟随老师的指令完成课堂任务。

  2.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独立填写百数表,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够从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不同角度发现100以内数的顺序规律,在发现中共享集体的智慧。

  建议:

  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学生在独立填写100以内数的顺序时占用了很多的时间,教师在讲解规律时时间上感觉节奏过快,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口算的方式填写百数表,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2.练习难度较大,学生没有切实掌握好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规律去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填写出错。对于发现的规律是否越多越好,还是应凸显主要规律,需要认真揣摩、认真思考。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11

  沈老师执教的《100以内数的读写》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和100以内数的计算以及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重要基础。听了这节课,沈老师大方自如的课堂驾驭能力、富有儿童化的语言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节课重视学生用小棒去数数,用计数器去拨数,从而读、写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再让学生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思来帮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纵观整节课,我认为呈现以下几大亮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语言完整性的`培养是我校梁校长工作坊的课题项目,这节课我侧重观察了沈老师在这方面的落实情况。一是富有儿童化的语言和巧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而儿童化的语言和体态"语言"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适度使用儿童语言和体态语言,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的突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这一节课中,沈老师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和体态语言,如: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次信任或鼓励的眼神。这些都能征服、激励了学生。学生在鼓励、关怀下,伴随着和蔼、亲切、热情的学习氛围,对学习的求知欲无疑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二是教师用规范、简洁的语言对学生适时的引导。如:在复习阶段,比较11和20时,老师问“同样都是用两颗珠子,为什么两个数表示的不一样呢?”、在教学40的读写时,“40在计数器上怎么拨珠子,十位上拨4颗珠子表示什么?怎样写?个位上的0能不能不写?”等;三是在老师适时地引导下,学生语言的表达也趋于逐渐完整。如在认识100时,一位学生说“前面写一个1,后面写两个0”,一位学生立马反驳说“不完整,应该先在百位写一个1,然后在十位和个位分别写上0”等。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相信在沈老师的长期引导下,孩子数学语音的完整性、严谨性一定有一个质的提高。

  二、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课堂学生反应情况来看,学生已经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100以内的数了,教学目标达成。

  三、课堂板书整洁、美观。

  四、提出问题和授课老师交流。

  1、沈老师,你觉得这节课你上得累吗?您觉得累是什么原因?

  2、这节课时间分配不是太合理,复习7分钟、新授环节30分钟、练习3分钟。你觉得可以怎样改进?

  3、在要学生自己合作探究读数、写数方法的过程中,您觉得有没有需要优化的地方?

  最后我要说,通过相约课堂活动,让我们共同在探究中体验,在合作中交流,在反思中成长。我们经历着观点的碰撞、思想的启迪,收获多多。再次感谢两位授课老师,谢谢大家!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1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

  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但学生在实际做题中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看题不够仔细造成的,有的是计算方法还未完全掌握造成的。在进行总复习时,一直在思考要怎么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尝试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想着或许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说,周老师的“知识整理——查漏补缺——练习提升”的复习教学模式层次十分清楚。周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整堂课进行一个数学知识竞赛,“比赛将以以小组为单位,比比哪个小组更出色,你们有没有信心赢得这次比赛。”周老师画了9个气球,代表九个小组,那组学生答对,就给那组画一个星。 哪组的`星星最多,哪组就获胜。

  由于周老师采取及时评价,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郁。看到自己这组星星落后了,马上追上去。还有周老师采取了每个学生做两道题目,而题目跟学生的位置一一对应起来,这样我们老师及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让学生说说自己做错的原因或者是很快算对的原因,一方面:让学生有成就感,二方面:自己及时纠正自己出错的地方。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 篇13

  听了赵老师这节课,我不由得由衷的赞叹:赵老师这节课是一节高效率的常规课。因为她虽然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但她能大胆突破教材,另辟奚径,勇于创新,将一节传统的新授课变成了一节活动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数学课堂的生命力。

  老师把游戏式的有趣的教学方式贯穿始终。首先设计了一个抽签的游戏:

  a.宣布游戏规则:

  将学生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每队派一名代表抽签,先抽个位,再派一名代表抽十位,最后哪个两位数大哪个队就赢。

  b.先比个位。

  抽签,问数字大的'队为什么这么高兴?为什么数字小的队有同学说没关系?(关键看十位。)

  c.再比十位。

  先请一队的学生抽,问另一队你希望抽几?为什么?再问先抽的队,你们希望对方抽几?为什么?

  同时,设计这种游戏来完成新授课的任务,需要老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生成的能力。预设与生成的和谐是教学的追求。本节课力求体现二者的完美结合,在预设中体现教师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在生成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怎样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不是单纯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方法,老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100以内的数》评课稿】相关文章: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04-08

《10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04-21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12-26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08-09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02-23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集锦02-16

【精】《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10-14

《10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集合04-26

《10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通用04-27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通用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