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 1
我听了一节数学公开课:等腰三角形性质,任课教师对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定位是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教学从复习提问开始:等腰三角形有哪些重要性质?教师指出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和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研究等腰三角形底边上重要线段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引入新课.问题:等腰三角形中两腰有哪些 线段我们还没有研究?将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探索之中,教师要学生动手画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底角平分线,并探究它们的关系.当学生发现"相等"关系后,教师将 课堂教学引入重点程序,并以问题的形式层层展现,要求学生将上述发现表述成文字命题,并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再用符号语言改写成已知和求证.学生不难证 明命题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归纳文字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是什么.这样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已初步达到了.接着教师再次要求学生探 究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中线各有什么关系.重复上述性质发现与证明的过程,节奏也加快了.当学生还处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教师又抛出一个挑战性的问 题:两腰上还有没有相等的线段?学生讨论无果,教师只好提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在两腰AB、AC上,任取D、E两点,只要AD=AE,就可以得到 BE=CD,回顾这堂课发现的性质,教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结论: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对应线段相等。(这时时间已过了30分钟)
话锋一转,教师给出例题,"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围绕教学重点按文字命题的教学要求,师生合作,再作示范.接着教师给出了新 的问题:将"中点"沿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上下移动后,它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吗?还可以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这时课堂活跃,新的结论又多了几个。
课堂小结阶段,教师在强调文字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后,特别肯定了同学们敢于创新的意识.在师生共探索和归纳知识的乐趣中,一节公开课也就结束了。
前面近乎单调的回述,显然没法呈现课堂教学的精彩.尽管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吹尽黄沙始现金.一位入职才两年多的青年教师,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教材,经过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以可贵的真实,留给了大家回味和思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 2
颜老师在初一五班上的一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概念课。利用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种等腰三角形来导入到课堂中来,顺畅、贴切。然后颜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三角形的知识,结合学生对书本的预习,来认识等腰三角形的`角和边,达到了知识的迁移。然后运用一个设问,等腰三角形的边与边,角和角以及对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样学生就在老师的带领下思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颜老师在表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后,就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全等知识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样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了充分的认识。随后的巩固联系紧密结合性质,使得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性质。
在课堂联系的设计上,始终围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设立,科学合理,其中判断题目,说理题目让学生很好的运用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在课堂上颜老师表达精练、板书布局合理、书写公正。有利于在视觉上、听觉上讲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
颜老师这堂课如果能在证明性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探讨,引起学生争鸣,则能使课堂更加活跃起来,学生也可以更好的激发探索兴趣,促进对数学的热情。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 3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具有一般三角形所具有的性质之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因此它比一般三角形的应用更广泛。听了王老师的课后。
1.本节课中,性质的引入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以自制的实物引出课题,使学生去猜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折叠等腰三角形”这一实践中,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小组内归纳”这一过程,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各种性质(现象),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对知识的探究也深入了,印象也比较深刻,明显比教师讲解有更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有深厚的学科功底,对教材的理解非常深刻,是在“用课本教”而不是在“教课本”。
2.本节课的容量非常大,教师对知识的运用和引申非常熟练,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能够及时进行解释。同时又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老师对例题的变形处理,“特殊→一般”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和生活实例的联系等方面的'教学安排,值得借鉴。
下面提一点我不成熟的意见:
1.加强证题前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探究解题思路,此时可能有多种途径选择,最好结合所要求证的结论一起考虑,按需择取。
2.加强学生的书写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学生书写板演基本没有,比较欠缺,可能学生能说不会写,或者写不好。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 4
本周三下午第三节,我们全体数学组成员及教研处王主任共同学习了由数学教研组长X老师执教的《等腰三角形》一课。听后,颇受启发及教育。
首先,我觉得X老师很用心的在准备这节课,讲这节课。因为是上学期小组汇报课讲过的“熟课”,不仅学生学过,而且老师们都听过。如果没有新意,很容易使学生及听课老师产生感官疲劳。但X老师匠心独具的是,在课堂导入的环节,巧妙地安排了一场“爱因斯坦的智商”智力游戏,使学生“惊喜”的`发现,自己居然和爱因斯坦的智商同样高,自信心无比高涨,后又借机对学生进行具备了爱因斯坦的智商,还要有勤奋学习不说空话的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课堂教学中,X老师始终面带微笑,语速不急不缓,使学生如沐春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整堂课教学。另外,在课堂练习的环节,设计了积分制的回答方式,调动了学生认真思考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效果甚好。
整堂课的设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既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勇于探索的能力。
美中稍显不足的是,课件有些简单,背景色调有点刺眼,可以做些改进。课堂习题学生已在上次听课时做过,对答案很熟悉,新鲜感稍差。可在习题设计上做些改动,变换方式和数据,效果会更好的。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课。也使我体会到要想讲好一堂课,必须要以无比敬业的态度认真去准备,多方搜索,积极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改进。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 5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整节课紧紧围绕着目标来进行,语言清晰,学生参与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利用多种证明方法证明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做题能力,教案中设计了形成性变式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巩固。
建议
1、适当增加生生互动。
2、练习设计适当分层,练习小试牛刀中适当减少同一类型的题量,增加一道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综合性证明题。
3、语速要适当减慢,每个环节中要有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消化题日。
4、要注重点明命题证明的步骤:审题、画图、写已知、写求证、证明。
4、要注重点明命题证明的步骤:审题、画图、写已知、写求证、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 6
第一节,江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关注有加,努力用各种有效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二节,姚老师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节课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用小组合作交流和学生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
这两节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成功,结合比较这两节课的特点,我想若我来上这节课会怎样呢?
首先:课前读书我会改成课前练习。如:
在△ABC中,AB=AC,AD是中线,求证:AD是△ABC的高。
对于数学,读书只是文字在头脑里过一遍,大部分学生是没什么作用的,既然这样,还不如给与本节课有关的简单题给学生做,让学生更快的投入这节课中。
然后,把等腰三角形折叠,让学生找到相等的角和边,发现“等边对等角”,再用抢答的形式回答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如求图中的角)。我发现抢答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般3-5题较合适。抢答后再做练习的.效果会好很多。
对于课本的例1,除了像张主任说的用铺垫在化解难度,还要讲方法和变式,设角一般设最小的角。否则,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学生无从下手;不做变式,学生很快会忘了这种方法和思路。
第四,课后用5分钟小测,是本节课练习的一些变式,题目简单,不能难。这是学生的收获,得100分比任何语言更好,这样,下节课他会继续认真。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 7
听了李老师的一节《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课。李老师从学生已知掌握的知识出发,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切身经历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具体感受如下:
1、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做到温故而知新,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巧妙引导,自主探究,尽展数学证明美。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拓展教学资源,一题多解,加强学生“图形语言”、“数学语言”、“文字语言”三种语言的意义。
4、及时、精炼地评价和点拨,教学中李老师通过平易近人的语言不断地鼓励着学生、及时地点拨着学生、评价着学生,给学生以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上的点拨和引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结合实践,加强新知的应用,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
6、板书规范完整,形象直观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 8
在第七周五我们参听了仙村中学江老师和增城市实验中学姚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意见。
江老师的课在内容上条理性较好,从桥梁导入简单直接;能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猜想,且用例题及习题巩固知识运用。但是习题设计难道较低,层次性不够,导致优生吃不饱。在引出“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这一猜想时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而是由老师直接得出思考的过程,学生并没有思考过程的经历,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三线合一性质运用的习题并没有涉及到,对优生的培养也没有特别的'体现,还有对例题的处理过于简单,没有引导学生怎样思考解题的切入点,且例题对等边对等角性质的运用较灵活,学生初学应该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也没有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姚老师能复习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课堂练习设计能运用等边对等角,学生完成较好,最大的亮点是课堂气氛好,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较好,还有在课堂练习一第三道题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道题,是对等边对等角性质的较高运用。但是对例题的处理同样过于简单,没有引导学生怎样思考解题的切入点,且例题对等边对等角性质的运用较灵活,学生初学应该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也没有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还有对于例题的解法,为什么一定要设∠A为x0,当设∠C为x0时,又出现什么情况呢?两位老师都没有提及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相关文章:
氧气的性质评课稿02-09
小数的性质评课稿09-25
《小数性质》评课稿04-28
《小数的性质》评课稿范文03-30
《比的基本性质》评课稿10-04
比的基本性质评课稿04-18
等腰三角形性质评课稿(通用10篇)10-17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04-06
《平行线的性质》评课稿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