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很荣幸能在如此隆重的盛会上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获奖教师感谢教体局,搭建这样一个可以突显我们一线教师魅力的平台。我想,这份荣耀不应该是属于我个人的,应是属于所有长年累月、默默战斗在一线上的教师们。
其次,我要感谢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这个优秀的团队。我们学校是2014年刚恢复小学办学,我们敬爱的万成政校长深深地意识到打造一支深钻业务、工作勤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他的口头禅就是“见红旗就抢,见荣誉就争!”我当然明白那是让老师们摆正心态,鼓励老师们要敢于亮剑、勇于亮剑、善于亮剑!
学校特别注重培养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每个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与分组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扎实推进。在这样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里,老师们勤于学习,乐于分享,不甘人后,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我记得在第一次业务比赛中,一年级组的四位语文老师因没取得好名次而倍感失落,她们积极主动收集资料,并集中在办公室里进行学习,很长一段时间,最后离开学校的,我看到的是她们四个人的身影。如此的勤奋、刻苦、敬业,注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在这次大赛上,付冰冰、代蓉、刘立群三位老师均获得了一等奖,彭凤娥老师也获得了二等奖。这样团结协作的优秀事迹,我不能一一枚举,只是在想:胜利不属于这样的团队,还会属于谁呢?
在今天的颁奖会上,对于我个人而言,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只是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共勉。
我想说的内容有关一句名言、一部电影和一个故事。
先说一句名言。
“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这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始终觉得,在温饱之后,评价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根本准则应该是:在心灵上、精神上是否充实与幸福,这与人的财富、名望、地位是无关的。记得读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我们不必说西湖雪景是多么的令人赏心悦目,也不必说在湖心亭赏雪煮酒是何等的惬意,单单说大雪奇寒,专拣更定后拥毳衣炉火独往的“痴举”就足以令人折服。那份淡淡的高洁情怀,那份淡淡的孤芳自赏,能不让人觉得那是一种诗意吗?的确,生活不止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而能够引领我们奔向诗和远方的便是我们的常态生活——阅读。
我永远感谢我的母校——永顺民师,她让我学会了该追求什么,该轻视什么。我永远记得第一次在校刊《野渡》文学报上发表了一首小诗,文学社给我的稿酬是一个袖珍笔记本,墨绿色,我视它为珍宝,一直保存在现在;而去年在湖南文学上发表了几千字散文的不菲稿酬我至今记不起来是多少数目。我也记得第一次读书征文大赛得了个二等奖,母校发给我的奖品是一本《鲁迅选集》,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的润物细无声,我爱上了写作,爱上了阅读。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在这个文化不得不向世俗低头的年代,我却引导着我的学生爱上阅读,我想把阅读的习惯传承下去。也许有时会觉得孤独,但那么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无怨无悔。
再说一部电影。
《孔子》是一部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一直未曾放弃过的礼义仁和。那是对中国传统的诠释和致敬。
多数人看到的必然是如潮如涛的千军万马,统领了一个时代。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文化的痛苦之旅。春秋割据,天下大乱。孔子带着他的一群弟子,就这样穿行在这样的乱世中。不管身处何处,答疑解惑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是都敬师爱师,遵循着孔子的精神。当我看见颜回为了数九寒天掉进冰窟窿的一车竹简,一次次地潜下水去;子路的“君子死、冠不免”;孔子的破屋抚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你能看出谁是师谁是徒?
其实,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在教育的行进中,同样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斗胆把“老师”这个传自春秋的称呼,给予一个新的定义:一个需要永远学习、永远和大家一起孜孜以求的探索者。
最后讲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一个人经过建筑工地,看见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在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心态决定一切。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你有时候会看到一个又一个人超越了自己,看到自己孑然一身,充满孤独与绝望……然而,只要你坚定信念,享受这个过程,仍然在奔跑,你所经历的一切,幸福也好,痛苦也罢,都将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你的力量源泉。
感谢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了比赛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有比较才有差距,有差距才有学习的动力。更明白了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心胸!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