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班会课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班会课评课稿 篇1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尊师长,爱同学。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讲文明,懂礼貌,把文明落实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我组织我班学生开展了一次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队会,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以礼仪知识问答为开头引入主题
首先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仪让学生判断正误,让全体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日常生活学习中应注意哪些礼仪,然后以小记者的采访来肯定同学门对礼仪的见解和做法。
二、以具体的礼仪内容分组展示礼仪风采1、人人参与
全班同学以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为小主题分成三组,每人都参加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以身作则,培养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2、形式多样
用舞蹈、唱歌、相声、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学会讲文明,懂礼仪,以情景剧重现各个场景,如学校、医院、书店、电影院、公园、商店等,再现公共场合中对不同的人或处理不同的事时如何讲文明懂礼貌,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领悟讲文明懂礼仪是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形式新颖
为了提高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孩子既学到有关礼仪知识,又让孩子感到其中的乐趣,不至于使主题队会枯燥无味,本次主题队会构思精巧,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新颖形式,使课堂气氛快乐而不是严肃,紧张而又活泼,因此,孩子们在快乐中就轻松学到了礼仪知识,并受到家长和老师们的好评。
三、以角色的转换来推动文明礼仪的开展
本次主题队会不仅让学生自己学到了礼仪知识,做到了讲文明,懂礼仪,而且每个孩子还要做个文明礼仪的宣传员,让大家都来讲文明,树新风,增强全民素质。
总之,本次主题队会开得很成功,收效很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班会课评课稿 篇2
上周有幸听了奚的一堂《学会感恩》的专题德育活动课。在这堂课上,教者睿智地开发德育资源、利用德育资源,再用情感的线穿插其中,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很多的,我仅德育资源开发方面谈谈我粗浅的体会:
一、重视资源的开发。
在这堂课中,教者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素材性资源;又拓展延伸,利用家庭性资源;还嫁接了社会性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这堂课中也艺术地成为了德育资源。在这堂课中,德育资源既是丰富的,又是贴近学生生活的。
二、注重资源的整合。
这四种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怎样将这四种资源巧妙地筛选、组合?首先,学生是德育的主体,班级生活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所以,设计者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到班级的日常琐事中,到与同学相处的朝朝暮暮中寻找闪光的细节。其次,家庭性资源不可忽视,它和教师资源成为这堂课中位于次要而不可忽略的并蒂。再者,社会性资源值得应用,但何其丰富?教者只艺术地用“田世国换肾给母的事”作为这堂课的引子,为这堂课奏出一曲优美的序曲。
总之,设计者将四种资源精心筛选,巧妙搭配,将这些资源串成一个完美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温情脉脉中感受到真情的可贵和世界的美好。
三、优化资源,使之再生。
在这节课中,资源不是静止不动的。在学生回忆、捕捉闪光瞬间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学的情谊。在师生心与心的交流中,学生感受到师者的真情。在长辈的殷切告白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当那个腿有残疾的孩子在母亲地搀扶下走到前面的时候,使人想起,这十多年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且还要这样走下去。学生会在不自觉中反思自己的言行、体态,从而对自己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而最佳的教育方式就是自我教育。
由此我想到我平常的德育工作,是否重复地说教太多?是否象奚老师那样能从生活中的小事挖掘到德育的资源?是否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整合成一个最佳的组合来开发、利用?
总之,这堂课留给我的反思
学习了陈老师的主题班会课《心怀感恩立足行动》后,感受颇深。
本节课的主题主要是围绕感恩教师进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延伸到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朋友、社会及一切感激之事。以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课前问卷调查及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导入主题,导入方法多样化,让学生们进入角色,去理解、感受幻灯片中的张老师从教30多年的故事,乃至去体会全校教师为教育事业而辛勤工作的感人事迹,尤其是准妈妈的马老师,那么辛苦仍然坚持认真的给我们学生授课,足以打动我们的学生,使他们产生共鸣。本堂课最具特色的要数他所制作的课件,切合学生实际,取材来自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真实感人事件;在授课时,很具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教学激情的黄老师很轻松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的积极性;而且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临场反应能力较强,就是因为如此,他使课堂灵活、教学方法多样化。在师生互动坏接也处理得非常完美,在学生与听课教师的一个小互动,师生之间的话语、行动显得真实、亲切。整个课堂,黄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通过讲故事、创设情景等为学生们营造了参与讨论、大胆发言的气氛;听着这堂课,倍感轻松愉悦。
当然,人无完人。一堂课无论准备多么充分,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显露它的缺陷。在这过程中,我发现黄老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很熟练,辅助教学的幻灯片顺序总是出现问题。其次,课中有冷场现象,但时间不长;组织教学的语言出现断续、不连贯等现象,感觉上一环节做了,下一环节不知道要做什么。加之,在课快结束之前,黄老师有点赶课的表现。
尽管如此,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且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对之处,请批评。
在班主任工作中,班队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一项常规的工作,繁琐而又重要,它对促进班集体建设,落实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有幸听取了xx老师的《献爱心》主题班会课,受益匪浅,整堂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主题突出,主线分明。目的性很明确,教育性具有实效性。
本节课围绕“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为主线,采用《爱的奉献》这首音乐作为开场白。接着杨老师用真情讲述了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女孩蒲海妮的故事。学生听完故事,纷纷表示了自己的心声,有给以精神鼓励的,有得给予物质帮助。杨老师通过组建爱心团体的形式为蒲海妮同学现在募捐活动让整个氛围达到高潮,最后在《爱的奉献》中结束了班会。环节非常连贯,井然有序开展着各项活动。
二、内容丰富,有针对性,有层次。
有人说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课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当屏幕上出现着一张张相片,看着原本活泼开朗的蒲海妮被病魔折磨得苍白的脸庞,深深触动着师生们的心灵。现场的募捐活动不仅带动师生互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孩子们的爱心升华的过程。
三、教师自身素质好,稳重亲和力强。
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在他的层层深入引导下,音乐,故事,相片,倡议书,组建爱心团体,现场募捐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听着这堂课,让我感受到病魔的无情,人间处处有真情。正如梵高所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我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蒲海妮同学一定可以战胜病魔,重返校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杨老师这堂课在设计过程中,“倡议书”如果能让学生分组完成,让本班的学生利用学校、家庭及社会资源来募集更多的资金给蒲海妮同学,可能这样效果更好。其次在“志同道合,共同献爱心”环节中爱心团体的组建,成员的安排,若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推荐,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以上仅表示我个人见解,如有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班会课评课稿 篇3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协办方,感谢你们的精心策划,合理安排,让我们欣赏到了六堂各具特色、形式活泼的中队班会课;同时也非常感谢我们的承办单位——实验小学,感谢你们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我们领略到了少先队员们的多才多艺、率性真诚,以及我们可爱的中队辅导员们的别样风采,他们或亲切温婉,课娓娓道来;他们或匠心独运,课行云流水。
今天,宋校长和周书记让我来点评一下两堂课。说真的,我有点感动,感动他们对我的信任,在这样的场合评课,还是第一次。
下面,我就重点说说第一堂崔老师的课和第二堂黄老师的课。
先说崔老师的课。我们这次班会的主题是“感动”,崔老师的选题是“感悟亲情,学会感恩”,这个选题十分恰当,也容易把握。的确,感恩教育永远是一个不过时的话题,感恩教育更是一种以人为本、人情化的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虽然我们大人都明白这一点,可我们的学生未必都明白,他们往往以为父母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就是应该把好吃的留给他们,父母就是应该以他们为中心,而他们自己,只要读好书就行了。针对这种现象,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始的那个小品《爸爸的味道》,给予了很好诠释,而那个女孩子,演得特别投入、到位,一下子揪住了在场同学的心,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情感引起了共鸣,一部分同学自然而然就悄然落泪了。接着,崔老师又抓住动情点,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了一个感悟式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产生了一种真切的体会,真的是情理共生又意犹未尽。然后,崔老师由表及里,自然而然地把学生拉出故事,拉回身边。让学生以一颗善感的心,在点滴中去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去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这里,崔老师预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去寻找一样物品,这样物品具有特殊的含义,里面蕴藏着浓浓的爱意。正因为受前面这个小品的感染,使得我们的孩子在述说自己的故事时,就显得很激动,有的甚至泣不成声。这里,我想跟崔老师商量一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及时地给学生一个安慰,可以是拍拍肩的动作,也可以是抱抱她,老师的这份理解和同感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真切的感动。另外,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可能平时看似普通的事情,在这样的课上,在这样的氛围中说出来,似乎就有了一种不同,不同的心境。这应该说是本堂课最大的亮点。亮就亮在,我们的孩子已慢慢读懂了父母为他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感动,已如此真实地围绕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其实,我们的孩子不是不知道父母对他们的好,不是不懂得父母对他们的爱,只是他们常常在父母的唠叨中遗忘了亲情这个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只是常常羞于表达抑或忘了表达。可喜的是,今天,我们的孩子大胆地说了,说出了心中的感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记往了这珍贵的美好时刻。
既然我们已经读懂了父母的爱,就要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们,时刻以一颗感恩的心,在今后的生活中对父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着想,多一份关爱。这一点,崔老师也处理得水到渠成,意在告诉我们的孩子感动不是在嘴上,而是在心中,而是要化为实际行动。在课上,同学们也说了,用各种行动来回报,但说得最多的是要以优良的成绩来回报。这时,老师是否引导一下,回报不仅是用成绩,应该有各种方式。比如做一个正直的人,比拥有优异的成绩更可贵。正所谓,好好做人,天天向上。
下面,再来说说黄老师的课。黄老师的课跟崔老师的课完全不同。崔老师的班会课是师生互动,情感共鸣,而黄老师的课完全让学生当主角,足见他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走到台前。所以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白马小学学生的良好素质和饱满精神。无论是响亮的歌声,还是流利的主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这份认真,这份干练,真的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的孩子实在太棒了!其实也给我们一点启发,我们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只要让他们历练,他们就会有不俗的表现。
另外,我还想说说黄老师的选题,他的选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通过学生收集的大量事实和材料,揭示目前环境污染的现状,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从而唤起大家的忧患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善待生命,善待自然。
保护环境,应该是对自然的感恩和热爱,是人类最朴素也最难得的情感。在这里,我想跟黄老师商讨一下:整堂班会课的后半部分怎样处理,才能与主题“感动”联系得更加紧密?我想,主要的不是一味呈现严峻的现实,而是呈现我们国家、集体和个人该怎么做,如何有效地付之于行动。所以可不可以在倡议前设计一个环节——人们在行动。强调的是行动,是在感受后的行动,是行动中的感动。
总之,两堂课,我个人觉得,是各放异彩,崔老师的课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有暖暖的亲情,有柔柔的感动,让我们的孩子有了思索,有了体验,有了共鸣。而黄老师的课则站在一定的高度,另僻蹊径,让我们的孩子在自编自导自演中,得到了锻炼,并进而去了解环保,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未来。
班会课评课稿 篇4
我曾经看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他认为主题班会课,主字打头,主就是主体、主动、主导。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让孩子能主动学习。教师要发挥好主导性,看准关键点,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指导孩子学习。既然是班会,班会全班同学都要参与,学生的参与面与教学效果正比的。当然,这里的参与面不仅仅指的是身体的参与,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和思想的参与,多让学生动脑。主题班会课,他是一门课程,我们就要看重课的目的性和教育性。我看了以后觉得非常有共鸣,所以,我就以下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孙老师的课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给了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这节班会课把生活的一些实例引入了课堂,贴近生活。我们看到了孙老师给我们呈现的例子都是在我们家庭生活中或学校较常见的,如踩踏事件、火灾、……给了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在班会课上,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充分交流。你们看孩子的发言不仅精彩,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共鸣。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从课前调查,到课中的交流,到课后的延伸去“寻找周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以班级的名义向校长室反映,这样就课堂不仅仅是课堂了,有着更广大的学习场所:校园、家园。
教师的主导性体现更是不言而喻。班队课借班上课本来就很难,孙老师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激发起内心的感悟,他找到了典型的又震撼人心的一些图片,挖掘出孩子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面对勒索》等事例与孩子探讨。
二、学生的参与面很广
从课前的学生问卷调查——这样的危险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办?到书写“我的收获卡”,到最后的全体孩子握拳宣誓,他都尽量的做到让全体学生参与,这些不仅仅是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精神层面的提升。当然,孙老师还采用了小组讨论再到交流反馈这些方式,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提升思想方面的参与,我想从孩子的回答中,如……我们能感觉到
三、教育的目的性很明确,教育性很有实效
三月,是安全教育月,因此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很好切入了本月的主题。当然安全也是永恒的教育主题。孙老师的这堂班会课的目标很明确,导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着各种隐患;明理:多种危险是可防的、可控的,生命是要呵护的;践行:引导孩子在危机中要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孙老师每个教学资源的选择都是有针对性和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也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从朗朗上口的故诗《草》引入生命,在引到安全这个话题,通过惨不忍睹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据引导孩子感受生命是脆弱的,存在着各种隐患,同时也是可控的;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身边的危险有哪些?该怎样预防”再到情景剧表演《面对勒索》该怎么解决?由面到点让孩子明白遇到危险要冷静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最后用书写收获卡和宣誓从来进一步的升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总的'来说,我认为孙老师的这堂课是较成功的一节借班上课的班会课。
当然,我想:如果不是借班上课,我们选择的切入点可否再“小”一些,如专门讲校园安全,能否再让孩子……
毛老师指导的这次班会从环节和内容上看,主题定位富有意义、内容表现富有形式、活动开展富有秩序,并充分发挥本班学生的优势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例如:本班学生的才能还是多方面,毛老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设计了诗歌朗诵《妈妈的爱》、小品《爸爸、妈妈我错了》、快板《夸老师》、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这四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温暖,有关心,我们要学会感恩。
毛老师的这节班会课,她大胆地放手于学生自己,让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这节课通过快板、小品、朗诵、合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感恩的重要,培养学生将心中的爱释放并实践到具体的生活之中,做真正懂得感恩而又踏实的人。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感恩的重要,尤其是对母爱的回报。但是,在观赏完小品后谈感受的环节中,让同学们谈谈感受时,老师和主持人都期待着精彩的生成,可同学们似乎很犹豫。还有快板夸老师之后,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是时,学生向老师说了之后,老师这时可以参与进来,这样效果更好。就这一点,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设计过程中的考虑不周。我有2个不成熟的看法:一、主持人的过渡语可以更明确些。当时的主持人过渡:此时此刻大家最想说什么呢?是否指明说话的对象(妈妈,爸爸,老师,同学)。二、班会的教育内容较多:感恩,孝顺,沟通,母爱。活动形式丰富,可是在重点内容(即:在生活中学会感恩)的设计上没有为学生搭好“脚手架”,让学生感到无话可说,因为学生毕竟还是普通班的学生。我想在班会过程可否穿插一个环节“感恩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身边的,也可以是国内的或者国外的,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和表达。也许这样我们可能就会倾听到更多的“心语心愿”,以把爱的践行落到实处。
班会课评课稿 篇5
5月22日,XX学校组织并举办了一次主题班会研讨活动。活动中,本部的XX老师执教了一节主题为“努力才有收获”的班会课,区教研室X主任就如何上好班会课做了精彩发言。
聆听了X主任的指导和X老师的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我认为,主题班会不同于其他课,它的教学流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都必须紧紧围绕主题而展开。如何让“主题”突出而明了,结合研讨,我觉得媒体的巧用能突显并明了班会的“主题”。
一、网络资源的巧妙引用,轻松导入“主题”。
以X老师的课为例:课前热身,课件出示从网络上搜集的动画片《小蜜蜂在采蜜》,大意是一群蜜蜂在辛勤地采蜜,一只蜜蜂在睡大觉,结果冬天到了,睡觉的懒蜜蜂没吃没喝真可怜;接着课前导入,课件出示从网络上搜集的刘翔再度夺冠的视频,还有经老师整理加工的关于刘翔的简介。于是,老师带领学生成功导入主题“努力才有收获”。尽管这些资源的使用在内容上的选择还有待商榷,但这种形式,我是非常赞同的。其一,动画富有童趣,能引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其二,对偶像的关注符合现代学生的时代特征――关注偶像、追星,偶像刘翔的事迹能激发他们关注的热情。其三,作为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视野不够开阔,了解不够多,网络资源的的使用,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能增长他们的见识。鉴于此,网络资源我们应乐而用之!
二、传统媒体的.恰当使用,深化拓展“主题”。
还以X老师的课为例:导入主题后,老师组织学生模拟表演《冬冬成功的秘密》,随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活动――画一画,拼一拼,做一做。进而提炼出主题并利用小黑板强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有秋天的收获。”其实传统媒体(如皮球、跳绳、彩笔、剪刀、粉笔、小黑板等)有传统媒体的优势:(一)、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被学生接受。(二)、它简单易操作,便于学生掌握。(三)、在农村小学,它占据着主打地位……可以说这些传统媒体的使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如果说学生由刚才网络资源的导入对班会主题有了的感性上的认识,那么传统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对班会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进而内化,形成自己的感悟与体会。所以说,在农村课堂上还真不应该忽视传统媒体的功劳!
三、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整合,凸显强化“主题”。
X老师的班会课由网络资源的使用所带给学生对于“主题”的感性认识,到利用传统媒体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所带给学生对于“主题”的拓展延伸,无疑是睿智的,但教学中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整合,更加凸显和强化了班会“主题”。仍以汪老师的课为例:如,情境导入后,小黑板及时出示主题;实践活动后,课件出示相关格言……如果说传统媒体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那么现代媒体的穿插使用便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可能在专家的眼里,这节主题班会还存在很多瑕疵,但作为活动课的主要载体――媒体的使用,我认为X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班会课评课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区和潮基学校给我们在座各位辅导员创造了这样好的一个学习机会,为我队会一开始,主持人让队员听新闻,并谈谈心中有何感想,一下子就让队员进入了今天的活动情境。接下来看小品,那诙谐的对白,精彩的表演,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要珍惜生命,遵守交规。紧接着是看标志,学知识,和交通标志竞答,就更让队员意识到要认识基本的交通标志,提高交通安全防范意识,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这样顺理成章到了三句半表演,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和创造空间。结束时,全体队员写标语,记知识,共同唱起交通安全进行曲,使主题得到了深化并提炼,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鲜明的“痕迹”,那就是要遵守交规,珍惜生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整个活动创设的氛围使每个队员全身心投入,有目的地参与各小队的活动,参与意识强,兴致高。此外,我们还看到,队员的.表演能力和组织能力强,特别是小品妙趣横生,更是逗得在座老师的哈哈大笑;当然两个小主持人,组织和协调能力特别好,表现出色,整场活动组织得非常紧凑有序,当然这离不开林老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
总之,林老师的这次主题活动在形式丰富多彩的同时,紧扣一个主题,不乏主题队会的六个性,即思想性、针对性、全面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本次的主题活动是一次成功的主题队会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点滴思考,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班会课评课稿 篇7
《感恩的心》主题班会,围绕“感恩”设计、安排整个活动过程,全程体现了对学生心灵、情感的点拨和对学生爱的培养和教育。
一、主题选择有针对性、实效性。
感恩教育永远是一个不过时的话题,感恩教育更是一种以人为本、人情化的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亲情较为麻木,不懂得珍视亲情,对师长、集体就更不会有情有义了,这样的孩子将是危险的。基于此,牛老师选择了“感恩的心”这一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二、情境设置真实、有效。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多个真实、有效的情境:感受母爱、感恩故事、感恩调查、唱感恩歌曲、回报恩情等,让学生体验情感,体验亲情,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层次性。
本次班会活动表现形式丰富:讲故事、现场调查、手语歌曲演唱、小品、做游戏等,而且在过程的安排上有层次性。如通过讲感恩故事、唱《感恩的心》、感恩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后,再实施感恩大回报,水到渠成。
四、充分放手给学生,活动开展规范、有序。
这节班会活动安排有序,一环紧扣一环,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倾听者,点拨者,学生是主体。整个过程是学生主持、全员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真实的思想内化与生成的过程。
建议:这节班会课是教我们学生的学会感恩的刚刚开始,前期的教育工作(准备过程)和即时过程后,不能忽视班会课的后续的教育过程,它是班级教育(德育)的进一步延续与发展。
班会课评课稿 篇8
大家好,今天非常有幸来到徐市中心小学,观摩了一次非常精彩的班会活动——《校园因文明》而美丽。
“文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华几千年的教育,就是围绕一个“礼”字。同时,“文明”又是一个永远说不厌的话题。我们的学生,这些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尚的发型;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所以,徐市小学举行“做文明少年,我能行”系列活动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文明礼仪培养关乎民族声誉,从青少年时期就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培养是形势所趋。
我觉得今天的这次班会,对我们在场的班主任,尤其是我,今后上好班会带来了很多启示:
1、好的班会应该是一个系列的主题活动,而不应该是孤立的、单一的一节课。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一节《校园应文明而美丽》的班会,它是徐市小学“做文明少年,我能行”中的一个环节。在观摩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前期已经开展了“语言因文明而动听”的班会活动。而在今天的班会之后,还会有一系列围绕“文明”所开展的活动。这是非常符合学生的行为养成规律的,因为文明行为的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一种良好的文明习惯的养成不是轻而易举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长时间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那么,这样一个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做文明少年,我能行”活动,就在学校和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导行,并通过不断的小结、评价来强化教育效果,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2、好的班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今天的班会课,这些六年级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学习三字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貌用语等,沐浴在深厚的“礼仪”文化中。他们深入剖析校园生活,调查早读文明、课间文明、课堂文明、午间文明……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文明对自己成长的力量,也发现了身边一些文明缺失的现象,对“文明”这一老话题有了自己全新的认识。我们看到,学生重视主题当中的活动内容,积极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和见解等。学生通过该堂课使知识体验、情感体验、道德体验、审美体验都得到了丰富,在某些方面能够有所改善。课堂气氛适宜,全体学生参与班会的积极性高,班会主题能渗透到学生内心,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样的班会形式有别于以往的训诫式、表演式,是一种现在普遍得到赞同的、有实效的班会形式。
3、在班会开展过程中,及时、正确的评价非常重要。今天的班会中,对学生采取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班主任和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我特别欣赏刚才班干部在对班中同学的文明行为作总结时,说的是“***同学,我欣赏你……如果我是你……?”当时,被欣赏到的学生虽然有一丝羞涩,但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对自己的文明行为能够得到同学这样的认同和赞扬,是非常得意的。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以做一个“文明少年”为荣,班级也会形成崇尚文明的氛围。一两句简短的话语,饱含深情,意蕴丰富,并富有感染性和鼓舞性,强化了学生的“文明”意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今天的观摩,让我收获很多。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的是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的是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的是命运。”我深信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育人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播下“责任”的种子,让文明之花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班会课评课稿 篇9
一、主题鲜活,触发思考
现代社会,孩子们的节假日很多,因此如何有意义的安排假日,让孩子们快乐享受假期,是家长及孩子最需智慧与理性的话题。今天我们三五班选择《缤纷假日我做主》作为班队活动的主题,富有时代气息,德育导向明确,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课堂开放,提升素养
本节班队课向大家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开放课堂。课前,通过调查,将孩子们的度假方式大致分为“蜗居一族”、“学习狂人”、“活动达人”三大类,课中,让孩子们通过演小品、敲快板、讲故事等方式,一起再现回眸生活中的真实;课后,再让孩子们去关注节假日期间那些不和谐的现象,引发孩子们的思考。三个环节,让我们看到了活动设计思路上的开阔与深远,活动的终级目标不停留在课堂内容的获得,而是借主题活动这个平台让孩子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吸取心灵成长的正能量,升腾起对生活的热爱。
除此之外,课堂的开放还体现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上。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多维目标,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才艺、表达、合作等能力。在整个活动思路上,我们看到活动的组织、评价、反馈、交流、讨论、总结,很多时候都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虽是活动中的一员,但角色定位也仅仅是参与者。这样的课堂,我们看到了交流的互动,看到了思维的碰撞,看到了情感的共鸣,看到了素养的提升。
三、情境真实,体验自由
班队活动,最终的落脚点是队员心灵的体验和感悟。在本次班队活动中,就设计了一个很有情境的讨论活动:六一端午节快到了,我们该如何来安排活动呢?有了前面环节的学习,孩子们有了明晰的认知目标,不再盲目,知道学习与娱乐健身结合,因此,我们看到每个小队上的答案既合理,又多元,有旅游、有爬山,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巧妙,既是对前一环节学习的检测,又是一个很好的情境体验,最真实的考验。
其实,整个活动还有很多亮点,如小小观察员角色的'安排,将思维的触角引向了纵深,还如张老师讲述的故事,简单却有深意。如果还要说点自己的想法与思考的话,我以为,还有以下两点与大家商榷:
1、尊重全员,更应尊重个体。
教育,没有最好,只有合适。虽然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达成了共识,我们的节假日的安排要丰富、科学、有情趣。其实,每个个体不一样,我们尊重全员的同时,还应让孩子们有所侧重,知道因人而异,因事而为。体质弱的孩子可能更需要身体方面的锻炼,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可能暂时需要放弃一些玩耍的机会,而有某些天赋而又有特殊的兴趣爱好的话,当然可以在某些特长培养上多花时间与精力。
2、创设情境,更应关注特性。
在创设情境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好的课堂生长点,孩子们跃跃欲试,将自己的体验与想法展示在黑板上,但我关注了一个细节,既然是六一儿童节与端午节,为什么在板报上没有看到任何与这两个节日相关的活动呢?如果孩子们没有想到,那么中队辅导员老师可以在活动的最后稍作提示:六一儿童节,我们可以以快乐主题设计活动,那么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我们是否可以设计一些与端午文化有关的活动呢?我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活动才更有实效性。
总之,我以为,这堂班队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这堂课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尊重了学生的心灵,丰盈了孩子的生命,为孩子将来理性而快乐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班会课评课稿 篇10
《习惯养成,你我同行》主题班会,围绕“习惯养成”设计、安排整个活动过程,全程体现了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的培养和教育。
一、主题选择有针对性、实效性。
“习惯养成”永远是一个不过时的话题,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更是一种以人为本、人情化的教育。“习惯养成”更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的教育。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应该的,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将是危险的。基于此,胡老师选择了“习惯养成,你我同行”这一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二、情境设置真实、有效。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多个真实、有效的情境:生活卫生故事、饮食卫生故事、卫生习惯调查、学习习惯养成故事,习惯养成儿歌等,让学生的习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层次性。
本次班会活动表现形式丰富:看视屏、讲故事、现场调查、唱儿歌、做游戏等,而且在过程的安排上有层次性。如通过讲习惯养成的故事、唱《习惯养成儿歌》、卫生习惯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惯,水到渠成。
四、充分放手给学生,活动开展规范、有序。
这节班会活动安排有序,一环紧扣一环,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倾听者,点拨者,学生是主体。整个过程是学生主持、全员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真实的思想内化与生成的过程。
建议:这节班会课是教我们学生的学会养成良好习惯的刚刚开始,前期的教育工作(准备过程)和即时过程后,不能忽视班会课的后续的教育过程,它是班级教育的进一步延续与发展。
班会课评课稿 篇11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在4月19日有幸观摩了初一10班的“感谢有你”主题班会,现将我的观摩心得向各位汇报。
一、设计巧妙,构思独特
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设计在网上有很多,我听了不少这样的主题班会,我也不止一次地亲自开设过这样的主题班会,但这一节班会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才明老师引用今年第6期《读者》上的一篇文章《民工老李的数字化生活》作为开篇和导入,引出本节班会课的话题“爸爸妈妈一天的数字化生活”。这个开头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一下子激活了学生沉睡的记忆,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学生们从“数字化生活”这个全新的角度去观察自己的父母,认识自己的父母,感受自己的父母,这个切入点选得好,选得巧,选得独特,不入俗套。通过这个角度,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感受到了父母爱子女的无私与奉献。
二、参与主动,展示积极
我想这一节班会课给各位听课老师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有学生参与主动,展示积极。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我校“333”高效课堂模式的特点。“我展示,我精彩”,“我参与,我快乐”。从班会课开始前的女主持人的才艺展示,到围绕主话题“说说爸爸妈妈的数字化生活”的讨论、交流、展示,初一10班的孩子们充分地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他们的展示做到了“三大”,即“大声”“大方”“大胆”。
他们或叙述父母一天工作的艰辛,或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的'细节;他们或抒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或表达好好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决心。这一节班会课,几乎全班同学都参与了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正如我自己上课一样,这节班会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觉得学生的展示形式单一了一些,缺乏必要的变化。台上展示的学生和台下的学生也缺少互动、对话。另外,教师的点评缺失。我觉得一节班会课,班主任的参与不可缺少,班主任不应该完全退居幕后,应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应对学生的展示进行适时地点评,以提升学生展示的质量。
总之,我觉得这一节班会课主题鲜明,设计独特,效果显著,感谢毛老师,感谢初一10班的孩子们。
班会课评课稿 篇12
聆听了两节常规性主题班队活动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第一节是殷老师上的《生命中的感动》,整节课以“感动”为主线把一个个环节串联起来,感动了在场的学生、家长和听课的老师。殷老师首先出示了班里一位学生成长经历的照片,让全班同学猜一猜她是谁?然后展示了她妈妈给她写的一封信,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爱。还有一个很感人的环节是班里有一个孩子为妈妈过生日,妈妈因为工作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愧疚之情无以言表,她当场对孩子说了一段很感人的话,整个过程没有经过彩排,非常自然,效果很好。唯一觉得不足的.地方就是每个环节之后,教师的评价语言不是很精彩,有待改进。
第二节是干老师执教的一节心理辅导课,这节课从“小红为什么事情和父母闹矛盾?”这样一个小故事的情境引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回到童年时光,回忆生活中是谁为你做的点点滴滴。倾斜的“情感天平”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父母为孩子所做的远远多于孩子为父母所做的。小潘子的故事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了,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教师的板书也别具匠心,评价语言也很丰富感人。
第一次听关于心理辅导的课,感触比较深,收获也颇多。
班会课评课稿 篇13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诗。该诗语言对仗工整,清晰明了,所蕴情感欢悦,舒心畅达,更难能可贵的是,诗歌营造的画面感极强,读罢,一幅成都草堂明媚的春光图跃然纸上,读诗者很容易感受到写诗人愉悦的心情,对和平的向往。
一、激趣背诗,诱发热情。
课前,黄老师通过考一考,随机点诗请学生背诵的方式,既拉近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随着一首一首古诗的齐声高诵,学生们对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良好的学习氛围已然呈现。
二、注重开口,方式多样。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比较低,“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课后的背诵要求,这首诗的教学应侧重于读,学生不仅要正音、读顺,更要读出韵律,读出感情,最后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黄老师重视读的训练,读书的形式较多,如全班读、男女生比赛读、发准字音读、划分节奏读、带着理解读等。特别在指导学生如何读出诗的节奏、抑扬顿挫方面,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标出的节奏自由练读,然后全班读、抽查学生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经过教师不停地点拨,学生很快掌握了节奏,读得“有板有眼”,有抑有扬,精彩非常。
三、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黄老师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理解诗意。特别是在重点知识点的教学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理解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教师提出了几个针对性问题:前两句诗歌中表示颜色的字有哪些?回想以前的课文《古对今》,在这两句诗中,什么和什么对应等等,有问必有答,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及时进行解析释疑,师生互动热络。在教学诗歌的后两句时,黄老师请学生们往窗外眺望,从诗歌到现实,理解“窗含”的意思,而在解释“千秋”和“万里”时,老师则联系了李白的《赠汪伦》,让同学再次感受夸张手法的运用。后面,当课堂出示诗歌的描写画面时,教师佐以视觉的角度,告诉学生诗歌哪些地方是近景描写,哪里又是远景描写。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声有色,情景逼真,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就这样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获得视觉快感的同时又明白了诗歌的意思,于乐中学,于学中乐,可谓一举两得。
四、忠于课堂,适度拓展。
在学习完本诗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一首相关诗歌《绝句 迟日江山丽》,尝试让学生触类旁通,在本课的学习上趁热打铁,不止步于课本。这样的做法值得我思考和在后续的教学中学习、借鉴之。
总之,黄老师的这堂课设计得很有梯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品质,也重视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这堂课不失为一堂高质量好课!
班会课评课稿 篇14
今天听了杨老师的《溶液》复习课,深受启发,结合平时的实际,我感觉要上好复习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确定复习内容
杨老师将溶液的内容与海水晒盐的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提高了复习效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为了提高效率,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通常在讲完新课后不进行单元复习。而是将初四内容整体划分为几个主题比较鲜明的专题进行复习。一、认识混合物:主要包括溶液(溶液的形成、组成、性质、用途等);合金(合金的形成,性质,用途复合材料(形成,性质,用途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相关内容的学习,形成认识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形成混合可以改变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改变物质的性质的认识,树立人类可以通过混合来更好的应用物质的观点。二、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酸(盐酸,硫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金属等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反应实质。让学生能通过此专题的复习,掌握常见的这些物质间的变化规律,做到做题时有规律可依。三、学会物质的制备(提纯)方法。包括海水制镁,海水制碱,海水晒盐,粗盐的纯化,金属治炼(湿法,还原法,电解法)。玻璃、塑料等的制备。通过这一专题的复习,让学生了解工业及实验室制备物质的思路及注意事项,形成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备所需物质的观点。四、定量研究:包括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化肥含氮量以及含氮量与纯度间的换算等,通过该专题主要是提高学生解答计算题的能力。五、科学探究。主要结合习题进行复习
二、准确定位复习目标
我认为,复习目标比新授目标应该有所提高。目标要尽量精而突出,切忌一节课目标太多,导致课堂教学时重点不突出。目标难达成。杨老师本节的目标确定就非常科学。
三、目标和学习任务要一致
为了让学习任务更加明确,避免脱离目标的无效任务。我开发了《目标活动对应表》,用表格形式规范学习任务的确定,杜绝脱离目标盲目确定学习任务的现象。以更好的促成复习课目标的达成。
依据课标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应目标确定的学习任务
目标11
目标22
目标33
四、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杨老师采用了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的.形式,我除了运用这种形式,还经常让学生课后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利用课堂进行展示,以提高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五、运用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复习效率
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复习效率,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复习课中。可以将一些重点的知识,技能、典型例题,科学方法等内容制成微课,或通过微课再现一些实验事实,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这样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一些科学方法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没有专门的时间来外显,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却经常需要用到,如果将其做成微课,让学生观看学习,掌握了这些方法,无疑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本节的疑难解析环节,要求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掌握化学概念。就是一个很好的微课素材,教师可以运用一些丰富的图片,实验等素材,重现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概念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在课前反复观看更好的理解概念,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班会课评课稿 篇15
今天,有幸听了吴老师带来的《寒号鸟》一课,受益匪浅。作为一节课题研讨课,吴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在上课前吴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做了充足的准备,还特地制作了喜鹊和寒号鸟的板贴,足见其用心程度。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细节也是细细揣摩,多次修改,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寒号鸟》是一篇童话故事,文中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结果,说明了懒惰没有好结果,勤劳才能创造幸福。整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无华,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吴老师在教学中时刻抓住低年级教学重心,教学目标明确,板块清晰,环环相扣。
一、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吴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朗读,不仅朗读的形式多样化,如: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而且循循善诱指导学生读出情感。比如:在读小喜鹊的话时,吴老师提问:“谁来做一做担心的喜鹊,读读它的话?”学生踊跃举手朗读,但学生朗读时的语气略显缓慢,无法读出喜鹊的担心,这时,吴老师引导“如果能够再着急一点,会更好。”进而,引导学生在朗读时体会角色的心情。在读寒号鸟的话时,提醒学生“读的时候就应该懒洋洋地读,尽量慢一点。”“如果能够拖长一点,慢一点,懒洋洋一点会更好。”进而,引导学生一遍想象画面,一遍朗读,读出情感。低年级的小朋友,虽然有意识要读出情感,但是由于其刚开始接受系统性教育,自身的基础相对较弱,知识储备也相对不足,想要真正读出感情还是存在一定困难。但吴老师带有明确指向性的引导,让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令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
二、随文识字,理解字义。
随着精读课文的`展开,在学习第一段对话的教学中,学生找出的喜鹊做窝的句子,在细读品味的过程中了解到喜鹊一大早飞出去是去找枯草的。这时,吴老师展开对生字“枯”的教学。首先,让孩子读准字音,接着由“枯草是什么草?”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枯”字的含义,最后指导书写,加深记忆。
三、适当拓展,关注表达。
在教学时,吴老师不仅关注了课文内容,也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地提升。比如:在讲到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时,除了让学生理解“冻得直打哆嗦”,同时也引导学生还可以怎么说,感受同样意思的句子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引导他们今后也可以这样去写,从而学以致用。
在课堂最后,吴老师提问:“小朋友故事讲到这儿结束了,你知道寒号鸟为什么会冻死的?”并要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这不仅是对课文的回顾与总结,更是教会学生“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的使用,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的亮点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
班会课评课稿 篇16
几天前的名片课展示很有幸地听到了伟丽姐的课,这一次她选择的是杜甫的古诗《绝句》。
伟丽姐从古诗题目入手,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绝”字,并和同学们一起回忆了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文中的其他几个生字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忆。然后,拓展绝句是:古时诗人一时没想好诗的题目叫什么,就用绝句来命名。而杜甫的绝句多以写劳动人民的生活现实为主。然后引出古诗的作者,以及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及感情基调。介绍自然,详略分明。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地方。
紧接着,刘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识字并反复读古诗,然后让孩子们讨论交流试着画古诗,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古诗,这就在无形中加深了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例如,有的小组画出了古诗所描写的每一处景物,而有的小组还用不同颜色标识了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这说明孩子们已经读懂了诗里的文字。后来,刘老师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和辅助句式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大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表现出极大的探索欲。这也是本节课的精彩所在。最后,刘老师在孩子们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背景和诗人所表达的喜悦感情,一切顺其自然,而又极为精妙。
在课尾刘老师带领孩子们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从题目入手,了解作者,体会诗意,分析写作的,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这一方法指导将会使孩子们受益终身,适合孩子们学习任何一首古诗。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最后,老师和学生在反复读古诗中如痴如醉地结束。刘老师的这节课充实饱满,实实在在。唯一觉得不足之处,是结尾对照目标学习其他生字时的拖沓重复导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结课。
总之,听完这节课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教学也是一次很好的指导和帮助!
【班会课评课稿】相关文章:
班会课评课稿10-10
班会课评课稿(精选6篇)03-28
班会课评课稿(通用8篇)04-14
主题班会课评课稿(精选7篇)05-12
《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11-17
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10-27
讲信用评课材料评课稿11-22
课赛评课稿12-17
排球课评课稿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