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评课稿

2022-09-27 稿件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

  一、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x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x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x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x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x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x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x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

  曹xx老师的这堂信息技术理论课,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讲解透彻,教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

  1、巧设教学情境。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

  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3

  今天我评的是小学信息技术三下第13课《宣传海报》,本课执教老师通过让学生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在情感上深化了学生环保的意识。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丽之处:

  一、教学目的轻松实现,重点较为突出,难点精彩突破。按照教参上的三个教学目的:一是认识‘画图’中的文字工具的使用。二是学会运用‘画图’中的文字工具。三是进一步熟练汉字输入法。这几个教学目的在本节课中都是学生操作过程中通过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中逐步实现和让学生掌握的。按照教参上本节课的重点是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节课执教都是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想环保宣传语然后用‘画图’里的文字工具输入,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先思考后行动;又着重让学生练习了本课的重点技能。本课的难点是合理的评价自己制作好的宣传海报,在这部分执教老师花了好多时间和心思,先利用普通化的点评,然后在通过利用网络上传海报的方式,提高了评价的水平和面,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评价更有高度。

  二、教学方式来看,执教老师采用了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导入部分利用了学生一年级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过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方式,逐渐把学生带入到本课情景中来,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海报组成部分时,执教老师还是利用问答方式,先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总结归纳,出示一份完整海报要包含的内容。在海报制作部分,执教老师通过学生遇到的问题,用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方法,既自然的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又教授了本课的技能目标,还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展示,通过这种师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感觉老师把他们当成了朋友,接近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执教老师也很会捕捉和利用课堂中的小细节,比如在强调打字姿式和指法时,他不是刻意拿出时间来指导,而是在学生不经意的时候,通过夸奖个别学生起到让全体都注意的效果。还有当因为电脑故障,给学生换座位的时候,看见有一位学生把座位放好这一细小的跟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举动,他确并没有忽视掉,他提高嗓门向全体同学表扬了这位学生。我想老师的这个表扬对学生来说肯定会印象很深刻,他这种好习惯也会继续保持下去的。执教老师这种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很是让人欣赏。最后的拓展部分算是本课点睛之处,通过把宣传海报上传,然后浏览评介,使课堂评价上升到另一个境界,既让学生认识了网络的魅力,又使学生能更全面、完整的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

  三、从教学效果看,执教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符合主题、美观完整有质量的作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的技能知识掌握得都很扎实,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对技能的再次巩固和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应该也算是本课能大放光彩的硬件基础之一吧。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本堂课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不明显。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

  二、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看书。在制作宣传海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己看课本学习,虽然本课操作技能比较简单,但看书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技能,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我认为这堂课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4

  一、在任务中学习

  “在任务中学习”是这堂课设计的核心。从一开始的“比较自己作品与教师作品的异同”探索如何利用剪贴画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到“观察教师作品的播放,小结教师作品的特点”激起学生为自己的作品设置动画的强烈欲望,以及后来的“调整动画的次序”这些环节,始终将操作方法简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始终坚持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己找任务的理念,这种设计理论,对课堂的动态生成体现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师的预设为主,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主,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无从下手的。

  上述任务的设立,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实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求知和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在进行“动画设计”这个环节,当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也能动起来时,那此起彼伏地响起在教室里的欢呼声,那满脸惊讶、欣喜、兴奋、激动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如果这些问题不是靠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去解决,学生会有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吗?学生会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吗?他们的探索欲望会强烈吗?

  二、教师成为任务学习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

  在这节课任务设计时教师精心准备了每个环节,课堂上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孩子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冷静应变。学生在“自主反馈”这一环节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组织学生交流和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这方面教师的能力还显得不足,引领学生展开讨论的面不够宽,深度还不够深,学生思维卷入不够。在这一点上尚需磨练!

  另外,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时,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从上课时播放屏幕广播时要求学生不能抱有埋怨的态度到完成任务时碰到问题该如何请教老师和同学的方法上,都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一新课程理念。下课时要求学生将各自的机器整理好再离开教室的做法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纵观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层次清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如果在课堂组织、参与上多下功夫,再锤炼锤炼教学语言,多看看教育书籍,从各方面不断充实相信会更出色!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5

  下面就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想法。

  1、美味的课前餐

  由于朱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已经11点多了,同学们都有点儿肚子饿了,可为了上课我们只好忍着。没想到朱老师尽然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家乡特产——美味的酥饼,让我们在上课前填饱了肚子,有更好的精神来上课了,真是太感谢朱老师了,还没上课,我们便有了一个好心情。

  2、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画面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耳熟能详,我们都知道,可今天朱老师带来的故事中,乌鸦却喝不到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我们知道了原来乌鸦喝不到水的罪魁祸首尽然是我们人类,看到这些我真得深感惭愧。我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努力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3、快乐的操作

  在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宣传海报》的制作,怎么通过画图软件打开文件、怎么样才能更快地输入文字、怎么修改文字格式、怎么输入“绿”……朱老师都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快乐地进行操作与学习。

  4、不断的肯定

  “讲得真好,朱老师记下了。”“感人的图画,让人深思的宣传语。”“多么感人啊!”“好美,太棒了!”……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会不断地听到优美的赞美声,让我们感觉自己个个都是能干的电脑小能手,特别得开心。

  5、丰富幽默的语言

  “确定下来了,还能不能修改?”紧接着朱老师说道:“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慎重和仔细,要不然一旦做错了,就好像我们的环境一样,一旦破坏了,再想恢复的原来的样子就很难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在信息技术中可以采用撤销命令来补救。”让我们不仅了解了撤销命令,再一次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在讲解另存为的时候,老师说“图片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了,我们要想让他保存到新的家,就要选择另存为命令了”,多么形象的比喻,我们一听就懂了。课堂上朱老师还不时的提醒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姿势和正确的指法,让我们听了心里暖暖的。

  朱老师的课,让我们从吃酥饼开始,伴随着乌鸦喝水的故事,与它一起体验着口渴的感觉(吃了酥饼),到最终乌鸦喝到了水,我们也得到了水,并一起思索了如何使用它而结束。整堂课是一节快乐的课,我真希望每节信息课都能有如此快乐的体验。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6

  首先谈一下李飞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李飞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李飞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李飞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李飞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李飞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莫文骅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莫文骅红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 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以上仅个人观点,有无不成熟地方请指正。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7

  今天我们学习了刘老师的《用事实说话—表格数据加工与数理统计》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对这节课作一些简单的点评。

  一、教学目标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是使学生了解数据统计的一般过程,二是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通过即时调查获得到班级上网情况调查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由于这些数据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虽然教学容量较大,但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还是比较充分的。

  2、刘老师一开始用“xxxx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引入新课,在调查报告时“通过我对…的了解,我觉得…”到“通过数据统计,我发现…”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从而帮助学生生成学习数理统计动机,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3、在介绍分类汇总时候,由于数据来源生动真实,与自已相关,学生兴趣很高,在评价自已的统计数据时,学生思维明显活跃,而且在分析过程中,不时传来其他同学的认同的笑声,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师生之间交流充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培养了师生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刘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学生引领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通过现场即时采集数据,然后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地学习,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四、教学素养

  刘老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显示出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刘老师能够尝试将Excel抽象至一般的数理统计分析工具,再将数理统计与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并深深体验到数理统计之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最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8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材主要结合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安排活动。张兰兰老师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设计。

  一、简洁明快的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看到1你想到什么?”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中,揭示出1可以表示数量。在教师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揭示1还可以表示顺序。那10呢?可以表示数量吗?表示数量怎么说?那表示顺序又怎么说呢?这是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在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中,一个数字或者一个数是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的。紧接着,张老师出了110这一特殊电话号码。这位学生现在你又想到了什么?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学生不难理解,它不表示数量也不表示顺序,它表示一个电话特定的号码。在这一连串的数字呈现中,考验着学生的树杆丰富着学生的想象,加上张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问,进而概括出一个或一组数字可以表示数量、顺序、还有编码。揭示课题如行云流水般水到渠成。

  二、体现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在学生的实践,重在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提升。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张老师注重了课堂向课外延伸。课前,张老师安排学生收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身份证号以及出生日期,并将每个人的出生日期与身份证号进行研究,看看有什么发现。为课内对身份证号码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经验。课堂结束了,可是对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并没有结束,张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编码,通过上网查询或了解相关部门的途径,对其进行研究,并写出一篇数学小论文。这不仅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巩固和检测,同时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探究与活动,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精彩有效的课堂应当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应当以探究的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过程。本课中,张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活动的机会,探究的空间。比如:运动员的号码为什么用0开头?从011这个号码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让学生初步体会编码的特点和科学性。再如:对身份证号码的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探究空间和合作交流的多姿舞台。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等方式,探索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信息以及编码的含义。以小组的形式对身份证号码的组成数字的排列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等进行研究,使学生体会到身份证号码的编写方法和特点,表达信息的惟一性和简洁性。最后通过入住某宾馆的客人对自己所住房间的描述,让学生体会语言描述的繁琐,进而产生为宾馆编写房间号的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编制号码的交流与评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编码的优越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得学生对编码认识如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编码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但是他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熟悉是因为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编码,孩子们经常看到,听到。陌生是因为十岁左右的孩子对编码所表达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甚至是根本不懂的。课堂上,张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运动员的号码,身份证号码,宾馆房间的号码,作为研究的素材。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张老师还为学生呈现了,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车牌号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码,商品条形码等等。通过对编码的介绍,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更为深切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想,张老师的这节课,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由于本人认识水平和领悟能力有限,张老师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闪耀之处不能一一与大家进行分享。希望张老师和同事们多多包涵。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9

  王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清晰,内容层层递进,表现出了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可以控制得当的良好局面。同时能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整节课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尝试教学法,在精讲多练上面下功夫,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个人认为,投掷是两脚前后和左右站立都是正确,但一节课主要强调一个方法,另一个只要略作介绍即可。从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来看,王老师的这节课是相当成功的,90%以上的学生都能比较正确的掌握实心球的前掷技术。并根据老师的要求安全有序的进行练习。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是一节有效的课,值得我好好学习。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0

  龙老师执教的《画线》,画图程序中有两种线条,直线和曲线,直线的画法是比较简单的。在教学中,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先让学生在工具栏中找到直线的工具,让学生进行任意的画。学生的操作完成情况都不错。在直线的操作中,怎样把线条变粗,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把线条变粗些。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发现了线条变粗的方法,效果较好。

  曲线工具先拖出来的是一条直线,接着鼠标放在直线的上方按住向上拉,那么这条线就变弯曲了,并且你还可以拖动一次,曲线可以拖两次。讲清楚要点之后,让学生来操作,在巡视辅导中发现,多数学生的问题在于拖动过程中没有到位鼠标左键就松开,接着再按左键曲线就乱了。

  曲线呈现三种图形,单曲线、双曲线、封闭性曲线。看到一个案例,用曲线来画鱼,用单曲线绘制鱼身,用双曲线绘制鱼身上的花纹,封闭性曲线来画水滴,只要用鼠标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各点一下,就会形成一个水滴形图形。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1

  教师整体素质较好,教学态度也非常认真。

  ①能够做好充分的上课前准备,准备好上课时需要用的电子材料及纸质图片;

  ②教师教态自然,始终面带微笑,语言清晰,语句表述准确,对学生很有耐心,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完成课堂教学。这些都说明执教者在课前下了不少功夫。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节课中有些环节还值得商榷。

  一、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没有及时注意到学生是否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发现有少数同学没能完成某部分的教学任务时,没有进行恰当的引导或讲解,而是直接在该学生机上替该同学完成。在讲解某些操作时,只是教师一人在上面导演,直接讲解操作步骤,没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二、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尽管采用了分组合作用,但是没有充分体现分组合作的优越性。建议在分组的同时,再采用小组竞赛机制激励学生,使学生合作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不是很好,教学达成率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时间安排上有些不合理,比如:“制作不同表情的水果”只有3分钟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突发性的生成问题,比如,教师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展示“学生作品”时,发现有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时,没有很好的处理,学生只是一笑了之。

【信息技术评课稿】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的评课稿范文11-20

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11-20

最新信息技术评课稿09-20

小学信息技术评课稿09-20

荐信息技术评课稿08-09

小学信息技术的评课稿范文11-20

信息技术的评课稿(精选6篇)03-23

信息技术《水果表情》评课稿09-20

信息技术评课稿(15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