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评课稿1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在教学中,黄老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利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言语形象的感知、言语情感的感受、言语内涵的感悟,去领悟作者怎样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合技能,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把屋言语内涵,更真切地感受言语情感。从而使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课文精妙、典型的言语现象和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技能和技巧一起凸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为学生正确、生动、得体地运用语言,做好铺垫。
今天聆听了许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我对小班化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受。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在许老师的.课堂上已经基本成熟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风气已在课堂上蔚然成风。许老师的“快乐学习导航”单设置的很科学实用。它分为“我会学”、“我发现”、“我探究”、“我质疑”和多元化评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上课之前,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快乐学习导航”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将预习落实到实处,带着知识和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时,我发现这些发言的同学,各各都训练有素,他们的发言礼貌得体,有理有据。其他同学则耐心倾听,适时补充观点、给予他人评价。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地引导和点评,在小组讨论时加以启发点拨。整个课堂活泼而严谨,学生的讨论收放自如。
评课时,陈老师建议对文中“饱经风霜”这个词还要挖掘,比如可以在学习导航单后面出示一些有关资料,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词语。在争当小导游介绍三大奇松的奇美环节,陈老师建议要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结合课文和收集到的资料,多角度地介绍,而不能一味地读书中的语句。我也想给出自己的一点点小建议。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没有思考到本文的一些写作手法,比如课文中详写抓典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表达特色。当学生没有思考到这些层面时,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擦出思考的火花。
《黄山奇松》评课稿2
《黄山奇松》是一篇描写黄山秀美风光的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黄山松树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字里行间流露着各种美感,语言美、姿态美、情感美。所以老师训练朗读,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迎客松的“奇”,并且读好句子,进行感受,最后能够积累下来。
雷老师很认真,花了很大功夫来准备,今天给我们呈现的课堂很不错,有不少亮点。
首先,雷老师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导入后,让学生初步谈了对三大名松的印象,之后围绕我们组《让品词析句在教学中闪光》的教研主题,在教学课文时,有意设计了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充分接触文本、品读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体悟丰富的内涵,发展语文素养。比如在讲到: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郁郁苍苍”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
第二,老师教第一棵松树后,总结出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第二棵松树,交流后汇报学习体会,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棵松树,教师来个小结。这样,学生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授之以渔”。
第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图片、视屏的恰当运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饱经风霜”以及各种松树的奇特之处。画面与文本结合,更增加了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一方面雷老师太依赖于教案,还没有学会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另一方面,整个课时安排有点前松后紧,如果能合理安排时间,会更完美。
《黄山奇松》评课稿3
《黄山奇松》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卢南老师合理设计主问“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奇松的关键词语,从哪里感受黄山松之奇呢?边读边写下你的感受。”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认为本课中卢老师这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以读书为主线。
人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由读,然后让学生深入学习迎客松,通过课文插图感悟文中“枝干遒劲”的意思,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二、重视图文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 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并巧妙运用。1、 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等词语的意思。 2、 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自己搜集到的黄山奇松的集锦图,理解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三、注重迁移运用。
教学最后,在学生掌握本课作者的写作技巧“详略得当”“总——分”“比喻”之后,老师播放“黄山奇石”,教师设计这样一项作业“介绍黄山奇石。”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人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第一、二环节可以整合为一个环节“品读全文,找出描写奇松的关键词语,从哪里感受黄山松之奇呢?边读边写下你的感受。”这样更整合些。
【《黄山奇松》评课稿】相关文章:
黄山奇松评课稿11-02
黄山奇松评课稿范文11-04
黄山奇松评课稿2篇01-10
《黄山奇石》评课稿10-20
黄山奇石评课稿12-10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评课稿11-15
黄山奇石评课稿(精选4篇)12-06
黄山奇石评课稿7篇12-1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关于《黄山奇松》的评课稿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