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江雪》评课稿1
这节课它贴近古诗教学要领,符合低年级年龄特点的这样一节教学课。在这一节课上张老师教的情趣十分浓厚,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好的古诗教学。
在这节课上张老师首先是以学生进入雪景,通过让学生见过了雪景把学生引入洁白的,白茫茫的,厚厚的非常美的、充满情景的这样的雪景中,在教学当中张红老师为了让学生进入诗境创设了许多条件和情景。如:猜一猜课题是什么意思?到引入学生读古诗,同时在这里张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字词的学习和识字的要求。她让学生找出了课文当中的生字,让学生从前往后读,再从后往前读。这样学生看到有拼音的古诗的内容认识了这些字,又让学生再读一读没有拼音的古诗。这样学生就突破了识字这一关,很快的把古诗通顺的、流畅的读下来。
在引学生进入诗境的时候,张老师非常重视低年级的学习特点,特别符合低年级课程标准当中学生识字的要求。这一点在低年级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引入学生进入诗境的当中,张老师还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学生读完了这首诗以后是不是就算学会了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学生自己提出了还要读一读诗的内容。这样,使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学生在自读之后,老师特别指导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就实际上再鼓励学生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比如:她让学生提出了“孤舟”“蓑笠”“万径”“翁”是什么意思?其中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提交给老师和同学,实际上这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当学生理解了“孤舟”“蓑笠”“万径”“翁”的意思之后,老师就让学生试着理解是的意思。张老师在这里处理的非常巧妙,她应用媒体教学,出现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挑毛病,学生挑出了山上有人,路上有羊的.毛病,也就理解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意。又挑出了钓鱼的两个人、两只船的毛病,也就理解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
我觉得在学习古诗中要领是要学生去大量的积累,读书不求胜意。张老师处理的非常到位,学生才能有激情走入课堂,逐渐进入到课文当中去。张老师在学生读的时候还不是给与鼓励,说明孩子已经理解诗意,要把诗境读出来。老师让学生背出来、唱出来让学生读古诗重在感知上,还让学生把学过的生字写出来,教学生怎样记字。
张老师这节古诗教学不仅有声有色,还扎扎实实是我以后教学当中要学的。
四年级语文《江雪》评课稿2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字数虽少,却语言凝练,意境高远。在学习古诗时,让老师们感到为难的是,古诗中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学生的年龄与阅历又制约着他们与诗人之间沟通。《江雪》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黄老师由旧知导入,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虽然黄老师整个教学依然按照:“揭题—诗情—释义—悟情—吟诗—拓展”这样的模式展开,但黄老师对诗句首字“千万孤独”的'解读与引导让我眼前一亮。时空不可跨越,阅历不可复制,但情感是相通的。
黄老师抓住了“千万孤独”,设置语言情境结合“图资源”引导学生读诗。黄老师对情感引导的处理非常到位,学生带着激情走入课堂,黄老师在学生读的时候还不时给与鼓励,鼓励学生读出是的诗境来,这是一种不谈体会的一种深入学生心灵的体会。
感情激发的正浓时,一段画外音“渔翁背后的故事”一步步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拉近,再拉近,直至作者的那种“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学生由教师的语境,江雪图,故事引领着,感同身受。
我想黄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学,是教而无痕,找对了学生与诗作的契合点—情感,教学将事半功倍,受益一生的是学生。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江雪》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雪孩子》评课稿01-10
看雪评课稿10-13
语文评课稿11-09
语文评课稿01-08
雪孩子评课稿(精选15篇)12-07
《比尾巴》语文评课稿10-26
小学语文评课稿06-20
语文坐井观天的评课稿07-30
小学语文评课稿[经典]12-10
守株待兔语文评课稿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