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2024-08-30 稿件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那么问题来了,评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1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回首整堂课,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朱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语言温雅理性,与课文的语言风格很契合,同时也极好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文本,表达感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二、抓心理变化,感悟人物情感。本课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虽然写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老师在处理文本时,线索理得非常清晰,把文章分成钓鱼、放鱼、感悟三部分。从课的'一开始就帮学生理清了思路,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找“我”不肯放鱼的句子,思考“我”为什么不肯放鱼,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无奈和依依不舍,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感悟的。另外,又让孩子通过对“父亲”心里的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遵守的。

  三、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悟理。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分角色朗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那就会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体会“我”放掉大鱼的情感时,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我”说的话,如:“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朗读,一边读,一边引导学生感受鱼的来之不易、作者内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四、语文教学中注意到了文道结合,渗透了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谈体会,结合实际谈感受。引导学生明白这短短的两小时很重要,因为它代表的是道德和诚信,代表的是规则,必须严格遵守。

  纵观整节课,朱老师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来促进孩子在朗读中去体会,去感悟,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和积极的思维。这就是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简约而不简单,着实让我好好学习了一番。

  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2

  利用暑期这段闲暇时间,我观看了一些语文教学视频,冯玉兰老师关于《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视频至今仍印象深刻。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观看过程中,我一直非常认真地观察着冯老师上课的每一个动作,聆听着每一句话。听了冯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回首整堂课,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语言温雅理性,与课文的语言风格很契合,同时也极好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文本,表达感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二、冯老师对《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设计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冯老师不但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还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在词语的基础教学中,冯老师先后分别渗透了三种学习方法:辨别区分法(钓—钩);找近义词法(如诱惑—迷惑,告诫—劝诫),联系上下文法(如小心翼翼,不容争辩)。在人文素养上,冯老师不论是从导语上还是在结束语中,都是娓娓道来,贯穿始终。

  三、细节处理巧妙。比如冯老师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出示关于禁止捕捞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用心,原来放鱼是要让我遵守道德规则。引用俗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作者虽然舍了鱼,却获得了更大的道德收获。

  四、在多媒体教学中,在色彩运用上,冯老师选择了蓝色的令人宁静的ppt背景,显得沉着而广阔,重点句的出示有序、合理。在初读之后,还运用多媒体展台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检查,做到一课一练,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笔时间。

  纵观整节课,这是非常容易使人的心沉下去的人文课堂,在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已经跟着冯老师走进文本,体味语文的味道。人文的`课堂即是美的课堂!相信这堂充满人文性的课堂,已经在许多教者心中泛起了美的涟漪,并将在不断进步的道路上,让人文性的课堂更加彰显美的色彩!

  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3

  听了徐老师的这节习作课,我感慨颇多。面对习作,我们总感觉要给予学生很多训练要点,但点一多又无法做到一一落实。徐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可谓是“一课一得”,紧紧围绕“启示”来选择材料,一条线贯穿到底。习作的指导思路层层推进,分为四大块展开:一、直接揭题,明确习作要求;二、回顾旧知,兼顾实际生活;三、围绕启示,选取材料详略;四、操刀练笔,师生合作探讨。整堂课展现了两大特色,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一、熟悉事物,深入浅出。

  徐老师不紧不慢、耐人寻味的教学态度,让人感觉十分亲切自然。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内容出发,拉近学生距离,降低难度,在教学时从本单元刚学过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依据“从……(事)中,得到的启示是……”句式来回顾课文,在引导学生说话是切实关注学生,当学生说的不够贴切时,一点也不焦躁,而是耐心地加以引导,扎实落实每一个环节。有了课文内容的铺垫,再顺势回到实际生活,采用四人小组的`形式再次明确生活中得到的启示。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这几篇课文内容和写法的记忆,也为下面的习作教学打下基础。

  二、循序渐进,抛砖引玉。

  “围绕中心,详略安排”一直是学生习作的一个重难点,反观学生平时的习作,不难发现记叙一件事时“流水账”现象严重,重点不明。徐老师采用正面引导,反面列举的方式,双管齐下。在正面引导时,有课文顺势过渡到学生生活,自然有效。反面列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习作,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授予学生判断辨别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得出结论。如在指导选材时,借助课文《钓鱼的启示》来指导选取材料,课文的经典毋庸置疑,但学生的写才是关键,徐老师恰恰考虑到了这一点。她引导学生大胆说说如果自己写会写些什么,学生一一列举,与课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发现得出:与启示无关的不写,与启示紧密相关的详写,其次略写。以此类推到800米的习作中,先陈列出可涉及的内容,再围绕“启示”进行筛选、强调、练笔,一气呵成。

  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4

  刚刚听了朱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颇有几分回味。教师能站在人生的高度、道德启迪的角度去解读课文,能够从阅读的本质规律入手、在大语文观的引领下去思考教学,整堂课抓住了一情、一理,以读带讲、以读促思,情理交融、深入浅出,紧扣人物的情感变化,实现了心与心的交汇碰撞,上得真实、扎实。不仅是学生受到教育,我们也受益匪浅,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借事喻理”的文章,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关注两个重点:一是把握事件,二是领悟道理。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就非常睿智,恰恰就抓住了这个文体的特点设计教学,通过“检查预习,初知文意→再读课文,走进不舍→追溯原因,理解不舍→遵守规则,体会父爱”这样层次带着学生一步步走进课文,展开思考。作为第一课时阅读,朱老师很好的把握住语文阅读的核心,就是学生的阅读兴趣。整堂课抓住一个“读”字,以“情”为纽带、以“读”为突破口、品词析句,激情悟理。并在读文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激活文字,让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有形的画面,引发他们独特的思考,层层剥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逐步升华主旨。

  朱老师在处理文本时,以詹姆斯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找到“我”不舍放鱼的句子,接着思考“我”为什么不舍放鱼。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句子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的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心痛和无奈,特别是朱老师设计了“追溯原因,理解不舍”这一环节,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性,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为下节课真正理解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打下坚实情感基础。另外,朱老师又抓住父亲的态度,推想父亲心理,想让学生通过父亲的心里犹豫到最后的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遵守规则。

  总言而之,这次活动受益匪浅,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收获之旅!

  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5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学的教学方法,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赵老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收获颇丰。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老师抓住“启示”一词,说清“启示”的含义,然后回峰转到“钓鱼”,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读悟结合,相辅相成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节课中老师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1)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

  (2)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

  (3)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思中求得,说中求悟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1)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2)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3)“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6

  这是一篇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做人的哲理性文章。课文讲述“我”十一岁时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因为不到捕捞时间,父亲命令“我”把鱼放回湖中。这件事和父亲告诫的话使“我”一生受用。

  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林丽老师直奔主题,切入中心“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是个比较深奥的道理,学生比较难懂。如果一开始就把起点定得很高,随着难度的提升,就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所以越是深奥的课文,起点越应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拔高要求,即“低起点,高要求”,这样学生学习才能比较顺利。

  下面就本节谈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上课伊始,林老师就从中心入手,并让学生根据学法“品词句,悟情理”从中提炼出关键词“是”与“非”,并让学生结合课文解决怎么做是“是”。紧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关注“钓鱼”体会“钓鱼”之不易,放鱼之艰难。这时老师就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放鱼难的原因是:鱼很大很美,钓鱼到这条实在不容易,是几十年不遇的,而且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要“我”把这条鱼放掉实在是舍不得。而后,老师又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态度,体会父亲抉择的困难。最后再来让学生感悟得到的启示及父亲的告诫对我人生的影响,“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人的‘鱼’”,这里的“鱼”指什么理解。这样就遵循了从戌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规律。

  二、以读为主,读中体会。

  对深奥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整节课,林老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做到自读自悟,读悟结合。首先是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找出“我”放鱼难的原因的句子,并作旁注;还有师生合作读父子的对话;有引读“面对我的委屈,父亲还是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面对我的乞求,父亲还是说……另外还有指名读、齐读等。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分析作者心情的变化,读中揣摩人物的心理。

  三、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感悟哲理,老师抓住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难在哪?”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展开体会放鱼难的三大原因。首先感悟鱼之大,鱼之美,体会放鱼舍不得;而后了解钓鱼之辛苦,又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之下,体会不愿意放鱼的心理。接着,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怎样?”让学生感受父亲也在思想斗争,体会父亲的不舍。最后老师又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人的‘鱼’”,这里的“鱼”指什么?引导体会父亲的告诫使我受用一生的真正意义。

  四、语言提炼的精妙。

  这节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味和浓浓的名人气息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对语言的提炼。为了使学生加深感悟,老师引用古诗《江上渔者》,格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以辅助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再如在学生充分感悟了放鱼难的原因后,老师让学生用“既……又……并且……还……”梳理课文的思路,又用“尽管……还是……”梳理放鱼的无奈心情。这样使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更精炼的把握。最后又引用孟德斯鸠的话“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什么”辅助理解课文告诫我的哲理。同时老师又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感受设计成一句经典的话,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这个环节中老师的示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的感悟也很深刻。

  五、自己的看法。

  对哲理的感悟,如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你的生活中是否遇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如何处理的?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这样让学生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更能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7

  今天有幸,能聆听孙主任的《钓鱼的启示》,对于高年级语文课,本是毫无经验的我怀着非常想要学习的心情去听课,果然收获颇丰。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听课的感受。

  在读中感悟,分析作者的心情变化。在揣摩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然后联系生活,教育学生做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走进课文,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认识生活中的是非曲直。

  朗读是高年级语文课文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朗读每读一遍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作为老师孙主任把我的非常准确,根据学生理解情况,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学生由浅及深,逐步提高。强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增强朗读的效果。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能显现朗读效果。

  本课孙主任主要由四个大部分组成,即引入课题、详解课文、提取道理、布置作业这四个部分来进行。我深刻的记得“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个中心思想,孙主任全程直击主题,举生活中的简单明了的例子,来突出中心思想,不仅学生听得懂,也更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听课的过程我把自己当成学生,身临其境,思路清晰,并且积极的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是真实的体会又是心灵的洗礼,非常值得和有意义。

  •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评课稿】相关文章:

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评课稿10-13

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评课10-13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评课稿09-29

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评课稿4篇10-13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评课稿精选2篇09-30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评课稿(2篇)09-09

五年级上《慈母情深》评课稿10-08

小学语文评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评课稿10-19

五年级评课稿10-01

九年级上《孤独之旅》评课稿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