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柳宗元的《江雪》一诗,也喜欢通xx班黄老师执教的《江雪》一课。在她的课中,让我领略到情境教学的独特魅力——课堂像磁石一般,将儿童的关注力牢牢地吸引,择美造境的语言,以美启智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使他们自始至终地美美地去想,乐乐地去做……
现仅从以下三个板块分享我对这节课的学习所得:
在释题解意中渐进画面
课堂里学生的朗读、思考、交流在黄老师如春风般的柔和发问中徐徐拉开序幕:“知道诗题的意思吗?知道蓑笠是什么意思吗?你看到诗中的画面,心里是什么感觉?”这些极富思考空间的问题,使学生在黄老师“小步子”的引导下,孩子们在静静地思考,画面在静静地延展,语言便水到渠成地流淌出来。不管是描述所见画面,还是表达内心真情,都是那般自然,那样丰富。
在“景寒人孤”中渐入佳境
古代诗歌中有“言——象”的过程,只是重要的第一步,由“象——意”的第二步,则是古诗最能摄人心魄的魅力所在了。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柳宗元在《江雪》一诗中寥廓寂静、超然于世的意境呢?
黄老师也是“润物无声”地巧妙设问:“这寒冷的感觉因什么而起呢?”
“千山鸟飞,万径人踪。是什么样的情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又是怎样一番情景?”
“原本前两句写出了空阔、寂寥的无限空间,却无一人,而此时却又有人,前后矛盾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听了渔翁背后的故事,你心里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在黄老师“一阶一阶”阶梯式的思维之梯的搭建下,孩子们渐渐地悟到了“景的寒”,悟到了“人的孤”。古诗所呈现的战风斗雪的.“孤”、孑然独立的“孤”的意象,渐渐地占据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隐约看见“遗世独立”的诗人柳宗元。
在同题拓展中更显立意
最后,黄老师还进行了同一内容的拓展阅读——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在老师入情入境地朗读中,对“渔翁”见象的情感与认知共同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粉粉谈出了自己从诗中独特的发现和有见地的品析。使得这一超拔一悠然的两个鲜明的渔翁形象跃然纸上、立于心中。孩子们尽兴地品着,黄老师由衷地赞着,我们用心的赏着……
此外,还想谈两点对黄老师的欣赏——
欣赏黄老师的“让疑”
“诗中有哪些你不明白的地方?”
“谁来猜猜黄老师为什么要让大家解释蓑和笠?”
“学到这里,你会有什么问题想问渔翁?渔翁啊,渔翁。”
这样用于尝试开放的教学,让教学前的预设成为动态的方案,愿意随着学生的“疑惑”而有指向的教学发生。学生才能进入安全地、放松地、乐乐地想的境界。
欣赏黄老师的“引思”
好的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问题,还要能引导学生动脑解决问题。请学生放胆猜测渔翁为什么要在这大雪弥漫、空无一人的江面上独自垂钓?引发学生种种的猜想:
“因郁闷孤独而垂钓。”
“因穷苦潦倒而垂钓。”
“因举目无亲而垂钓。”
“因政治失意而垂钓。”
这种种猜想自然而然地将诗与诗人心境、诗与创作背景、诗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诗人高旷静远的立意。
总之,《江雪》的学习,是融“读——想——说”于语文本色一体的课堂,真学习,就在这样的课堂,真发生!
【《江雪》评课稿】相关文章:
江雪评课稿01-13
江雪评课稿3篇01-13
小学语文《江雪》评课稿11-24
《雪孩子》评课稿12-08
雪孩子评课稿01-27
看雪评课稿01-31
四年级语文《江雪》评课稿11-24
三年级语文《江雪》评课稿09-16
雪孩子评课稿3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