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2023-02-26 书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书信打过交道吧,书信是向亲人、朋友、同志问候、谈话、联系事宜的一种应用文书。那要怎么写好一封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袁隆平的一封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这句话来自于袁隆平爷爷写给妈妈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在20xx年湖南卫视为袁隆平院士的80华诞举办了一场文艺晚会,晚会上袁隆平爷爷写给妈妈的信感到了在场的所有人员,字里行间都饱含着袁隆平爷爷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和愧疚之感。

  袁隆平爷爷在信中写道,母亲才是那个影响他一生的人,自己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水稻杂交科研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妈妈,是他永远的遗憾,袁隆平爷爷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精神依然传递着,在此祝袁爷爷一路走好。

  人民日报整理出了袁隆平爷爷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妈妈,稻子熟了》,很多网友留言说看到一半就泪流满面了,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上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多么朴实而又真实的'一句话,却像打翻了五味瓶心里难受至极。

  袁隆平院士的妈妈是一位伟大的妈妈,给全国人民培养出这么优秀的一个院士,袁隆平的一生可以说是奉献给了祖国,国士无双这个词就是说的袁隆平爷爷这种人。

  下面就请大家欣赏袁隆平爷爷写给妈妈的信《妈妈,稻子熟了》。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

敬爱的的袁隆平先生:

  您好!

  在那个严重饥荒与极度贫困的年代,您不但没有随大众般一味抱怨,反而转身立志:为人民解决饥饱温存。在繁杂的劳作之余,还能刻苦学习坚持梦想,为研发科技水稻构造蓝图策划方案,奋发图强呕心沥血直至今日,在此,我真诚地代表人民向您说:袁爷爷,您辛苦了!人民永远感谢您、记得您!您是时代的开拓者、先驱者。

  奋斗,体现在执着的坚守中。创造了人们丰衣足食。

  我知道您出生于一个动荡的年代,人民生活难以安定,填饱肚子成了一个大问题,而正是这样的艰苦让您的梦想变得更加坚定。您放弃父亲为你铺好的平坦大道,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农学,自此倾心倾情,将一生都放在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上,用一辈子守护中国饭碗。而我们这一代,更需要拥有像您一样勇于坚守的品质。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下,忠于自己的梦想,以执着为帆,以奋斗为桨,实现人生价值。我们青年人当以您为榜样。

  奋斗,是不拘于时的一往无前。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当您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发表演讲时,我们除了震惊,便是佩服。我知道这与您的好学品质息息相关。奋斗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品,而是这个大时代每个人都必领具备的品性。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会落后。唯奋斗者能与时俱进,唯奋斗者能脱颖而出。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舞台,少年时要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勇于圆梦,不是杰出者才有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以梦为马,以奋斗为桨,才能披波斩浪,成己志。

  奋斗,在于将平凡的事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像您一样的奋斗者们,每一位都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创造奇迹的人。您将种水稻这件事变为禾下乘凉梦的“惊天事”,为“中国饭碗”筑牢较坚实的“底座”。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奋斗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迎着光,朝着美,向前进。努力学习,这是一种奋斗;认真工作,这也是一种奋斗。只要是保持奋斗的姿态,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便是奋斗。前辈如此,后辈怎敢不紧紧跟随。

  桥梁茅以升说:“人生不过百余年,已走过十之八九。这一路有坦途,有洪流,幸赖桥梁以渡。桥曰何名?曰‘奋斗’。”奋斗的青春较美,奋斗的强盛。

  袁爷爷,我向您学习,将奋斗融入生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3

袁隆平爷爷:

  您好!

  您真是一个伟大的人!您让人们远离饥荒,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饥荒时,您沉着冷静,认真地研究杂交水稻,别人劝您放弃时,您选择了坚持。您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仍是人们奋斗的'目标。

  您还是一个孝顺的人!首先,您孝顺父母。我们在听您写的《稻子熟了,妈妈》的时候,都情绪失控哭了起来。其次,您孝顺祖国,孝顺人民。因为您为了能让人们吃上饱饭,您不知疲倦地研究杂交水稻,一研究就是几十年。这些年,您辛苦了!

  感谢您为我们贡献了这么多,我要铭记您!我还要向您学习,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祝:袁爷爷,一路走好!

xx

xxxxx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4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六年级七班的陈文娜。我们在这次的暑假里,和同学们一起种植了海水稻。种海水稻的第一天我们把它们泡在了水里浸泡发芽,在把种海水稻的田地耕好。隔了两到三天后,小稻粒发芽了,我们一起来到田地,把发了芽的稻粒撒进田里。隔了一天,稻粒发了一个两厘米长的小芽,开始了浇水。又隔了几天,稻苗长的有五厘米长了,我们需要给稻苗换位置了,还在一起插了秧,后来有麻雀还给他们做了好多稻草人,分别插在了四块小稻田里。

  经过以后多周每天都来,稻苗已经长了,有十多厘米长!我们特别开心。不知不觉,我们开学了,我们没有办法,每天都来所以既然家长替我们浇水。我们周六周天来看到稻苗们,那天我们来到学校的.海水稻田里,已经有几株到苗开了花。又隔了一个周,我们给大苗盖上了网。这次大苗全开花了,但是另有一些还未开花。花要开始授粉了,这次我们拿出了家里大镜。观察了它们授粉时的样子,不知不觉我们就要丰收了,可是现在还有。刚刚开花的但是天气已经降霜了。

  我从老师和网络等途径听到的关于您和海水稻的故事。您有个追梦路,分别是禾下乘凉梦和交杂水稻覆盖全球梦。您经过九年的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又在1996年。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四年后,700公斤的目标实现,20xx年800公斤20xx年900公斤20xx年1000公斤。您的办公室有成堆的资料在办公桌上。还有眼镜以及放大镜。您说过“首先是眼睛,眼镜不行就放大镜。”您下不了田了但仍然会去到田边去看。

  全球一共有40多个国家以及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万公顷。您和杂交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青岛约有50万亩的盐碱地。还拥胶州湾。在20xx年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所。您为稻苗付出了一辈子,您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谢谢您!

  祝爷爷身体健康!

您的崇拜者:陈文娜

  20xx年10月30日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5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第一次写信给像您这样,对中国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所以我会有一些紧张,现在心一直怦怦跳个不停,拿笔的手还微微有些颤抖。如果我有什么地方没有写好的,希望您能对我指出,谢谢!

  在我们班教室正对的柱子上就贴着您的故事,所以我每天都能看到您的故事。您是中国的“杂家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人口—粮食”极度不平衡的问题,被农民伯伯亲切的称为“米神”。我知道您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经历了一些风吹雨打的。您为了培育出杂交水稻竟然花了6年的时间去找一种名叫不育系的野生水稻,您每天到各种地方去寻找这种水稻,风餐露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您成功的'培育除了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亩产量大量提高。您的这种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我在班上是个不起眼、默默无闻的小女孩,不像班上、副班长那么打眼,但是自从读了您的故事以后,才知道原来您也是普通的农夫,但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了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种植专家。我也要和您一样,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一株小草到一朵在人们眼中耀眼的红花,从一只雏鹰到一只在蓝天中自由翱翔的鹰。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许多伤心的事,但是只要想起袁隆平爷爷您,我又有了信心!如果我要成为天鹅,就要付出比常人多七、八倍的努力!即使困难重重,我也一定会努力到底!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XXX

  20xx年XX月XX日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6

袁隆平爷爷:

  您好!

  您真是一个伟大的人!您让人们远离饥荒,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饥荒时,您沉着冷静,认真地研究杂交水稻,别人劝您放弃时,您选择了坚持。您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仍是人们奋斗的目标。

  您还是一个孝顺的人!首先,您孝顺父母。我们在听您写的.《稻子熟了,妈妈》的时候,都情绪失控哭了起来。其次,您孝顺祖国,孝顺人民。因为您为了能让人们吃上饱饭,您不知疲倦地研究杂交水稻,一研究就是几十年。这些年,您辛苦了!

  感谢您为我们贡献了这么多,我要铭记您!我还要向您学习,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祝:

  袁爷爷,一路走好!

 xxx

日期: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7

袁隆平爷爷:

  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我第一次知道您的名字是在品德与社会的课本上。

  袁隆平爷爷,您发明了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我为祖国能有您这样的`大科学家而感到自豪!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物,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总有许多人饿肚子。而您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在实验中,您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您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出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您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

  袁隆平爷爷,您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日本等国也引进了您的成果。您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您为世界做了巨大的贡献,我一定会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此致

敬礼!

  东明二实小六六班王敖齐

  二零xx年元月一号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8

尊敬的袁爷爷:

  您好!您发明了杂交水稻,妈妈总是提起您。我也想发明,您说可以吗?

  上课哭了,她说忘了削铅笔没笔用了。我赶紧把笔给她,妈妈帮我削了一整盒笔,生怕我没笔用,能不能发明会自动削笔的笔盒呢?用粗的笔放进笔盒,就自动吸进去,另外一支削好的笔吐出来,而且削笔装置还能静音,上课不能有干扰,再装上超速吸尘装置,把笔屑快速吸干净且真空压缩……

  爷爷,您用过自动铅笔吗?有没有发现笔芯易断且不好装,等我们装好,老师的课都讲了一大段,我想发明能自动换笔芯的笔,笔的上部能同时装六根备用笔芯,用完底部的'笔芯,上部的备用笔芯转到中间下滑,轻按出孔。妈妈经常告诉我:有志者事竟成,您也是这样坚持实验,才发明了杂交水稻的,我也会坚持,你支持我吗?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9

尊敬的袁隆平院士:

  您好!小时候拿起画笔,最喜欢画的是蓝天白云下一眼看不到边的田野;小时候关于秋天的作文,总是描写成“沉甸甸的稻穗缀弯了头,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小时候最喜欢唱的歌谣,“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依然清晰记得书本上对您的介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年以来,您坚守初心和使命,让全国人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您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基本每天都去田地里,风雨无阻。您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到北京参加完“共和国勋章”授勋仪式回到家乡后,第一时间就跑到试验田查看水稻生长情况;“90后”的您,在摔倒之前依然坚持到三亚南繁基地工作。实干出真知,苦干结硕果,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您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践为我们青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技爱国奉献”课。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老您常说的一句话,您也用毕生在认真的注释。您先后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20余项国内外大奖,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学习教育中,更需要深入学习掌握博大精深的党建工作理论、法律法规和现代科学知识,夯实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真正用丰厚的'知识底蕴,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家中长辈经历过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成为一生的习惯;您见证过国家和人民遭受的磨难,一路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解决了温饱问题,扎根大地,矢志不渝。吾辈当自强,听着您故事的孩童长大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定将“榜样精神”厚植于心,外植于具体工作,始终不忘初心,胸怀赤子之心,脚踏实地,一心为民,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继承和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挥洒满腔热血,奉献无悔人生。

  先生之风,山高稻长。何其有幸,与您在同一世界同一时间的分分秒秒。从此以后,碗中有米,脑中有你,心中有国,不辱使命,不负人民。您去往了星辰,化作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将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行……

 xxx

  日期: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0

  亲爱的袁隆平爷爷:您好!

  我是北师青附六年级的一名小学生,我叫杨天怡。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我们班组织的,海水稻种植活动。从7月份到10月份,4个多月的时间,老师、同学、家长一起参与关注海水稻的成长。从浸泡种子,看种子发芽,育苗,插秧,浇灌,捉虫,到现在的抽穗,开花,期待着最终的收获。通过参加这项活动,我学会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实际知识;我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的参与一件事情,坚持,记录,思考;我第一次这么亲近大自然,亲近泥土,脚踩进泥土里插秧,这些经历我一定会终生难忘。通过自己亲自劳动,也更有“粒粒皆辛苦”的体会,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情,要面对各种困难,很需要坚持不懈。“实践出真知”不平凡的四个月,让我受益匪浅。

  袁爷爷,我知道您是“杂交水稻之父”。一生与农结缘、与农相伴。从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起,你大半辈子的精力和心血无怨无悔地一心扑在稻田。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您创造了奇迹,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1100多公斤。您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农民伯伯都亲切的称呼您为“米菩萨”,您当之无愧。

  青岛是我的家乡,这里也是国家海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里有着约50万亩的盐碱地,如果这50万亩地全种上海水稻,一定会对中国的粮食生产提供更多的`帮助。我愿接过袁爷爷手中的旗帜,传承海水稻种植,做一名“中华小稻农”。

  我知道袁爷爷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一个“覆盖全球梦”我愿继承袁爷爷的梦想。大师终将老去,手握历史接力棒的我们,理当责无旁贷的扛起使命,不负青春年华,追梦的路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袁爷爷,您是一位真正值得所有人铭记于心的英雄。所以,请允许我在此表达对您真心的祝福与敬仰!

  祝您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您的粉丝:杨天怡

  20xx年10月25日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1

尊敬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英才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您获得“最美奋斗者”的我认为是实至名归。在您身上,我们新时代青年看到了“何为奋斗”“用一辈子守护中国饭碗”。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学习您的宝贵品质。为此,我想与您谈谈我对于“奋斗”二字的理解。

  奋斗,持之可以正己身,行大道。

  您曾经生活在一个饥不择食的年代,您为了改变当下的状况,为了让每一位百姓都能吃上一口饱饭,用自己的一生奋斗于田野之中,用自己的一辈子来守护中国饭碗。如今时代滚滚向前,吾辈青年更应学习这种奋斗的精神,紧跟时代潮流,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当中去。持以奋斗精神可以正己身生,行大道。

  奋斗,持之可以馈乡梓,强大国。

  马化腾曾说过“不太相信弯道超车,更欣赏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您目睹了严酷的现实,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让农业科学战胜饥饿的痛苦。终在1967年杂交水稻的问世改变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现如今,您每天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于杂交水稻的事业之上,只为实现那“禾下乘凉梦”的理想。在您身上体现的那份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我们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应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持以脚踏实地的奋斗努力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奋斗,持之可以兴炎黄,照四方。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予世界,以自己的奋斗成果造福四方,您这种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直具有的精神特征,您以自己的脚踏实地照亮了炎黄精神,更为开辟民族更美好的未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年作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必须要以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之气魄,知匹夫有责,任重道远之现实。要意识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前进的道路中,应持以奋斗之精神,放眼未来去学习,脚踏实地去奋斗,为新时代去拼搏!

  袁隆平爷爷,我定将您的奋斗精神彻入我的生命中去,以拼搏精神,书写人生新篇章!

  祝身体健康,一切顺意!

李华

  20xx年5月1日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2

袁隆平爷爷:

  5月22日13点07分,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看到这条消息时,我正在乡间田坝边同村干部查看耕地抛荒和中稻种植情况。看到眼前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感到内心无比沉重悲痛,不愿相信那个手捧稻穗憨笑的老人真的离开了。

  读中学时,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说您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于是我就在电影《袁隆平》和有关书籍中了解您的一点一滴。

  您在幼年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和悲惨景象,就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中学阶段您就对花草、果木和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便毅然地跳进了“农门”。在上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影响下,看到一个个脸色蜡黄的百姓倒下,您就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在“下田实践”的信条指引下,您迈开了双腿、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立下了要把“饭碗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的大志。请您放心,我们这些深耕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会用您在培育“南优2号”的实践苦干精神,坚决打好遏制耕地抛荒这场硬仗,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这一主业,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南优二号”推广后,您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又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您以超出世人想象的速度、超出常人理解的执着,完成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其中遭受的无数艰辛、挫折和冷眼都没有战胜您超常的那股气、那股劲,一个个创世界纪录的数字,书写着您传奇的一生。可以说,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端着您给的“饭碗”。记得西南大学学生向您请教“成功的秘诀”时,您写下了“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的“8字口诀”,鼓励我们年轻人要吃苦实践,超越自我。我们新时代青年定会牢记您的殷殷期盼和谆谆嘱托,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遇事不避难、奋勇向前,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勇气把汗水和热血洒在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书写青春篇章。

  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您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90岁高龄依然每天去试验田边“打卡”,还说要从“九零”后工作到“百零后”继续向高产潜力发起冲击,甚至在病危弥留之际还关心水稻长势。而现在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化作了春风、夏雨和秋露守护着您的“孩子们”。我总在想,为何您到这个年纪还有如此高的工作热情,为何在拥有如此伟大的成就之后还一次又一次给自己定下艰巨的目标?翻看了您平生事迹得出一个答案:那就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我们这些从小听着你的故事长大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党员干部、人民公仆,我们会以您为榜样,矢志不渝地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永恒的价值追求。

  “一捧白米,九州人民无饥馑,十里稻香,五月金风送功臣。”后辈必将承国士之志向、担民族之脊梁、念物力之维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英雄,一路走好!

  xxx

  日期: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3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

  从饿死人的大饥荒到如今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这盛世终如您所愿。

  一个强大富足的国家要有独立自主的精神,然而那时的中国却连大米都要从国外进口,还闹着大饥荒,充斥着战火。您生于1930年,那样苦难多灾的年代,不知您是否是面对着漫天硝烟,亦或是脚下森森白骨,忍受着饥寒,立下了“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吃上饱饭”的宏伟理想。您从重庆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乡村,在那里,您开始了研究。当您意识到天然雄性不孕株水稻在研究中的重要性,您领着妻子,三个学生组成了五人小队,拿着放大镜,在田野里一株一株地寻找。面对茫茫稻田,五个人不懈的地毯式搜寻,终于找到了十几株。我想您当时也是兴奋的像个孩子一般吧?您将这些水稻精心研究,栽培,当发现这种水稻的颗粒饱满率高达80%-90%,您立刻上书给国家,却不料这时,的脚步逼进了。您遭到了自己学生的迫害,上面发下来的通知书几乎起不到一点作用,场面已经失控了,您带着妻子和仅剩的两个学生好不容易抢救出几株珍贵的水稻迁到别处去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您发现了一株野生雄性不孕株,推动了您新一轮的研究,您又开始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研究,这其间的研究过程必然是曲折不易的,但终于有一天,您成功了,当您意识到您的梦想要实现了,那是一种怎样激动的,难以抑制的.兴奋,中国人能养活中国人。

  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更推动了世界上许多人多地少的地方的发展,您更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您瞧哪!小到大米的价格平衡,人人都能吃上饱饭,大到国泰民安,山河锦绣,这盛世终如您所愿。

  愿您安息!

  爱您的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