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2023-09-21 书信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书信吧,书信是人们是人们传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交际工具。那么你知道一封好的书信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1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电信诈骗受害者重灾区,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短信和网络等手段实施电信诈骗是属于犯罪行为,针对学生及家长群体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也屡有发生,使许多家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为保障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防止大家落入诈骗团伙精心布置的陷阱,阜南实验中学特别提醒家长及同学学习防诈骗相关知识:

  一、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1、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分别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医保”工作人员,用网络电话虚拟上述单位电话号码,以“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或涉嫌洗钱、贩毒罪等”为名,要求受害人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诈骗,或让受害人登陆虚假的公、检、法网站查看通缉令,后再实施诈骗。

  2、家长群收费诈骗。在学生家长群里面,以老师名义群发交资料费、二维码或者向家长借钱等都是诈骗,利用新冠肺炎,以销售口罩、新冠肺炎疫苗、特效药都是诈骗。

  3、补贴退税类诈骗。骗子冒充“财政、税务、卫生、残联、教育”等部门,谎称事主享受“购房退税、购车退税、新生儿补贴、残疾补贴、教育补贴”,向事主提供所谓的相关部门咨询电话,通过电话诱骗事主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后通过利用被害人对ATM操作不熟悉将钱款转走。

  4、网络兼职刷信誉诈骗。骗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刷信誉,给予高额报酬”的虚假广告,先要求事主购买首笔订单,并进行少量返利,后以赚取更多提成为诱饵,诱骗受害人购买多笔订单,从而实施诈骗。

  5、刷卡消费诈骗。骗子通过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商场、酒店刷卡消费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号码咨询。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卡内的款项转到骗子指定的账户。

  二、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三、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要”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记住六个一律: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要求汇款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挂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挂掉;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谨记不转账、不汇款、多核实,提高防骗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再次提醒同学及家长们,遇到涉及转钱等不确定情况,及时跟老师、家人、朋友确认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警。

  xxx中学

  20xx年xx月xx日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2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行为活动频发,有的学生及家长被骗。为了您和家人的财产安全,要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希望您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同事、邻居,以此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堡垒,切实杜绝受害被骗。

  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1、网络贷款诈骗

  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贷”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就是诈骗。

  2、冒充公检法诈骗

  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医保局、银行等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就是诈骗。

  3、冒充老师诈骗

  凡是自称老师通过QQ或者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纳费用的,就是诈骗。

  4、冒充亲友诈骗

  凡是自称亲友通过QQ或者微信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又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让电话核实确认的,就是诈骗。

  5、网络交友诈骗

  凡是网上认识的陌生人,通过一段时间熟悉后推荐的网络赌博、网络投资等平台,均是以骗取本金为目的'的诈骗。

  6、虚拟物品交易诈骗(游戏账号)

  凡是要求私下交易、使用对方推荐的网站或者APP进行交易的网络游戏充值、网络账号交易,就是诈骗。

  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1、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点击、不扫码、不转账的原则,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电视、新闻、公众号的防诈、反诈知识,多接触、掌握一些防骗信息和技巧。

  2、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不要有盲目自信,自己一定不会被骗的心理。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密码、验证码),更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4、遇事不要着急,可以通过拨打110或者到就近的派出所进行咨询求助,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5、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和“金钟罩”进行拦截,实名注册,并开通预警设置。

  xxx

  20xx年xx月xx日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3

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互联网经济和电信产业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案例也迅猛上升,目前已成为发案率第一的刑事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在校学生由于涉世未深、防范意识薄弱,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人群之一,甚至一些不法分子,用一些看似成本低,回报高的项目作为诱饵,诱使在校学生参与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这些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正处花季的你们,未来可期,电信诈骗不该成为你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为此,岫岩县公安局提醒你们,切勿参与电信诈骗等犯罪活动。

  一些不法分子,会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购买、租用在校学生实名办理的银行卡、电话卡或通讯账号,用于实施电信诈骗;还有的.不法分子用高额回报项目诱使在校学生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为电信诈骗窝点提供引流服务,这些学生往往存在攀比心理,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赚些小钱”,伙同身边同学朋友团伙式作案,最终都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参与到上述涉诈违法犯罪活动的学生,将被采取信用惩戒措施,即将违法犯罪行为纳入征信,同时暂停被惩戒人员五年内银行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相当于未来五年都不能用手机银行转账、不能用网银、不能刷卡购物、不能快捷支付,不能用ATM机取款,在生活上寸步难行。

  此外,岫岩县公安局提醒你们,不参与涉诈违法犯罪同时,更要提防以下电信诈骗手段:

  1、刷单诈骗。诈骗分子先通过做任务得佣金的方式取得信任,随后诱骗当事人进行刷单,先刷小单得到返利,后加大刷单金额,当事人垫付大额资金后无法返现。

  3、买卖游戏账号诈骗。诈骗分子以高价收购游戏账号、低价充值游戏点券为名,诱使当事人登陆钓鱼网站或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从而获取银行卡信息,或诱骗转账。

  4、贷款诈骗。诈骗分子谎称可以提供贷款,手续简单放款快,随后诱骗下载诈骗app,再以银行卡号填写错误收取“解冻费”等理由,诱骗当事人转账。

  同学们,电信网络诈骗曾让很多家庭家破人亡,让一些青年人走上不归路,承受惨重的代价和教训,我们不希望在你们身上重演。因此,我们希望你们能提高防范电信诈骗意识,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同时拒绝参与电信诈骗的犯罪活动,以免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希望你们携手家人、亲友一道,共同学习反诈知识,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最后,愿您学业有成、健康成长

xxx

  20xx年xx月xx日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4

尊敬的学生家长:

  电信诈骗的犯罪行为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短信和网络实施电信诈骗,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您认真阅读此信并将此信转告您的家人以及亲友,增强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避免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请家长们重点防范以下几类诈骗手段:

  一、QQ、微信冒充熟人诈骗:骗子会冒充您的'孩子,在上课时间,通过QQ和微信,以需要缴纳培训费等为由诈骗你的钱财。此外,骗子还会混入班级群,冒充教师以缴纳各种费用为由实施诈骗。

  二、冒充公检法诈骗:通过电话恐吓的方式,说您涉及某个案件,必须配合调查,协助资金核查为由实施诈骗。

  三、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网络兼职刷单均为诈骗,任何兼职刷单的信息请不要相信,以防上当受骗。

  四、冒充购物客服诈骗:购物退款退货请走官方渠道,不轻信电话里所说的高额理赔,有疑问应及时拨打官方客服电话。

  五、贷款类诈骗:贷款请走正规渠道,网贷过程中提到缴纳手续费、保证金、刷流水等,均为诈骗,不要轻信。

  温馨提示: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谨记不转账、不汇款、多核实,防骗反诈,保护好自身和家庭的和谐平安。

  xxx

  20xx年xx月xx日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5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目前电信诈骗事件频发,为切实保障您和家人的财产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提升识诈防骗能力,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假期针对学生群体的常见作案形式和手段

  1、冒充好友诈骗:通过QQ或者微信以各种紧急的理由向你借钱,提供假的银行转账截图引诱受害人转账。

  2、游戏诈骗:通过抖音或者游戏公屏等发布低价游戏商品的信息,诱导当事人前往所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账号交易,待受害人提现时,以解冻费等借口要求转账,或是要求在没有三方保证的平台直接转账,待交易完成追回游戏账号并将受害人拉黑。

  3、红包返利诈骗:在社交平台发布类似“转账888返1888”的信息,待转账后引诱其加大转账或直接拉黑。

  4、网络购物诈骗:在网络平台发布低价商品信息引诱受害人购买,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线下直接交易,待收到货款后将受害人拉黑。

  二、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常见作案形式和手段

  1、冒充子女缴纳培训费诈骗:在QQ或者微信上冒充受害人子女QQ,以报培训班急需缴费为由,诱使受害人往所谓的学校银行账户转账。

  2、冒充老师收费诈骗:在学校班级家长微信群或者QQ群里,冒充班主任头像、昵称,以缴纳学杂费、学习资料费等为由发送收款二维码实施诈骗。

  3、网络贷款诈骗:声称需要先交手续费、会员费才能贷款,或是银行卡号填写错误导致账号冻结需要交解冻费、保证金等。

  4、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帐户”的,就是诈骗。

  5、投资平台诈骗:通过QQ、微信等添加受害人为好友,随后将受害人拉入所谓的“股票交流群”等,通过群里“老师”的推荐吹嘘,以“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等为诱饵,诱使受害人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各种名称的投资APP进行转账投资,从而达到诈骗钱财目的。

  6、购物退款诈骗:声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主动提出退款,要求在指定链接内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账号、验证码或者声称将退款打入支付宝备付金,后以多退款需退还为由诱导受害人前往各大贷款平台贷款后转钱到对方账户。

  三、在此提醒广大师生和家长朋友:

  1、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坚信无端的返利都是骗局。

  2、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点击、不转账的原则,平时多关注电视、报纸、网络的防诈反诈知识,多接触、掌握一些防骗信息和技巧。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更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

  4、遇到‘中奖’、‘电话欠费’、‘退税’、‘涉嫌违法犯罪’等内容的电话、信息时,不要相信,不要理睬,不回复信息,不轻易打开不明链接、下载软件,不轻易用手机扫二维码。

  5、家长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或网络支付端的密码,不要随意泄露,特别是家里的孩子。

  6、如遇班主任在QQ、微信群收费情况,应先向学校或班主任电话确认,避免被骗。

  四、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

  当您接到此类电话或信息,请勿轻信。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提高警惕,预防各路诈骗!其实,识别骗术并不难,同您分享几点防范方法:

  (一)及时下载、启用国家反诈中心APP

  1、下载方式:在应用商店搜索“国家反诈中心”并下载。

  2、该款app集合报案助手、举报线索、诈骗预警、反诈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二)记住一个电话“96110”

  1、“96110”是全国公安机关反诈骗预警劝阻专线,专门用于对群众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等工作。当你接到96110拨打的电话时,一定要及时接听,耐心听取劝阻员的劝阻,避免上当受骗。

  2、“96110”来电一定要接听,这说明您或您身边的人可能正在遭遇诈骗。

  (三)借款、转账核实身份

  如果是熟人、朋友发来的,务必要先电话核实;若不小心上当受骗,及时向公安机关(可拨打110))咨询或报案。

  (四)防电信诈骗“五不一打”

  1、不点:不明短信链接不要点。

  2、不怕:冒充公检法诈骗。

  3、不信:转账指令不轻信。

  4、不贪:积分兑换现金不要贪。

  5、不转:不核实清楚,千万别转账。

  (五)防电信诈骗“六个一律”

  1、接电话,遇到陌生人,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XX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挂掉。

  4、但凡让我点击链接的所有短信,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挂掉。

  (六)防电信诈骗“八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骗子。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骗子。

  3、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都是骗子。

  4、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都是骗子。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都是骗子。

  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骗子。

  7、凡是叫你宾馆开房接受调查的,都是骗子。

  8、凡是叫你登陆网站查看通缉令的,都是骗子。

  请家长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以上内容,家校携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xxxx

  20xx年xx月xx日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6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当下电信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幼儿园防诈骗安全教育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师幼与家长的防诈骗意识,掌握防诈骗的技能,嵩阳幼儿园进行防诈宣传,帮助全体师幼与家长了解更多的诈骗形式、特点和危害,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

  一、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络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二、常见诈骗手段

  1、上刷单诈骗:凡是打着“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

  2、络贷款诈骗: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的。

  3、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帐户”的。

  4、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诈骗:凡是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的。

  5、冒充领导要求下属向其汇款

  6、红包返利诈骗:凡是声称发红包就返利的。

  三、如何防诈骗?

  电信诈骗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大家应该怎样学会去了解、认识诈骗方式并规避被骗风险呢?

  1、观看防诈骗宣传视频

  2、保持冷静,确定损失

  当遭遇了络诈骗,我们需要尽量保持冷静,切莫慌张。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的损失,如:钱财、物品等,可以的话,可以列出损失清单,供报案所用。

  3、报警,防止二次受骗

  确定了损失之后,我们必须尽快报警,切不可再联系络诈骗者,防止二次受骗,有的`受害者损失心切,未经报案便私下联系络诈骗者,并且轻信了其提供的退款、退物的谎言,二次受骗,使损失进一步扩大。

  4、想尽办法,及时止损

  报警之后,我们可以想办法进行止损,如尽快联系银行或快递公司等。若为银诈骗,且有保存诈骗者开户及账号信息的话,可立即登录对方开户行的银和电话银行,输入对方的账号后,故意输错三次登录密码,这样对方的银转账跟电话银行转账功能就会被暂时冻结24小时,为我们联系银行、报警,进一步止损工作争取宝贵时间。

xxxx

  20xx年xx月xx日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7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当前电信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已逐渐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不少群众上当受骗。为增强家长防范电信络诈骗意识,提升识骗防骗能力,嵩阳幼儿园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做到“不贪不信”。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飞来好事要当心,他人要钱不要给、不实之财不能取”,思想上戒除贪念,避免掉入诈骗陷阱。

  二、要做到“不慌不怕”。当遇到冒充公检法等政府工作人员行骗时,要头脑清楚、不要忙乱,诈骗分子最终的目的是让你汇款、开通银等,要保持高度警惕。

  三、要牢记十个“凡是”。“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叫您刷单扫码转账的、凡是恋带您投资赚钱的、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凡是自称店客服办理双倍退款的、凡是办理或取消贷款要先交钱的、凡是群内‘老师’带您上投资理财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您先交钱的`、凡是陌生链接、二维码,叫您点开查看或者填写个人信息的”都是诈骗,不要轻易上当。

  四、要做好个人隐私保护。切勿为了蝇头小利将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出售、转借他人使用,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的犯罪。

  五、遭遇诈骗及时报案。遭遇电信络诈骗时不要慌张,要第一时间做好四件事:一是准确记录骗子信息,被骗时间及次数;二是马上拨打110或到最近公安机关报案;三是准确将被骗账号和账户姓名提供给警方,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四是按照程序及时到公安机关接受询问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六、当好反诈宣传员。电信诈骗关系千万家,防诈反诈你我一起抓。请全园家长积极宣传,让身边的亲人、朋友都了解防诈骗相关知识,让电信络诈骗无机可乘。

  xxx幼儿园

  20xx年xx月xx日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8

各位家长、学生:

  公安机关10条温馨提示,让您和家人远离电信络诈骗:

  1、刷单就是诈骗(上兼职,购物充值返利等活动都是诈骗)。

  2、上投资理财就是一场空,最终血本无归。

  3上贷款前收取任何费用(包装费,流水费,手续费),100%的都是诈骗。

  4、上购物,客服打电话说要退款的都是诈骗。

  5、亲朋好友用QQ或微信等通讯软件发信息要求汇款一定要电话或是视频核实。

  6、领导用微信、QQ等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见面核实。

  7、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交资料费,二维码,或者向您借钱的都是诈骗。

  8、非官方网站买卖游戏装备或者游戏币的都是诈骗。

  9、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您入群,让您下载或者点击链接进行投资、赌博的.都是诈骗。

  10、冒充公检法要求汇款或者让您转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不贪、不信、不转账,转账汇款、透露个人信息前,请拨打反诈骗热线“96110”进行咨询。

  xxx镇下沈幼儿园

  20xx年xx月xx日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9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电信诈骗的犯罪形式层出不穷,校园师生、家长已成了电信诈骗的犯罪的主要侵害群体。我园呼吁各位家长、老师加强自我防护,时刻拉响警钟,防范电信诈骗。让我们家园共同携手,让安全与我们同行。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罝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络诈骗的`手段

  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往往以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为噱头,引诱被害人登录或下载虚假贷款站或App,然后仿冒正规贷款平台流程,要求受害人填写相关个人信息,最后再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为由,骗取被害人转账汇款。

  防骗提醒:凡是上贷款需要先交钱的不要相信。

  兼职刷单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各种QQ群、微信群、招聘站或短信息中发布兼职信息,声称招募络兼职刷单,以高额佣金为诱饵吸引当事人上钩,要求事主执行刷单。第一次小额的返利佣金往往会兑现,待当事人刷单金额较大时,就会以系统卡单、错误等理由不予退还本金,以达到诈骗的目的。防骗提醒:凡是上兼职刷单刷信誉的不要相信防骗提醒:凡是退款退税需要先打钱的不要相信。

  冒充交友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QQ、微信等软件,以交友为名骗取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后,骗子谎称需要购物、投资、借款等理由,骗取被害人钱财。一旦成功后便“销声匿迹”。防骗提醒:凡是上交友需要汇钱的不要相信。

  十原则要谨记

  1、手机短信内的链接都别点;

  2、凡是索要“短信验证码”的是骗子;

  3、凡是无显示电话来电的是骗子;

  4、闭口不谈卡号、密码;

  5、不信“接的”,相信“打的;

  6、钱财只进不出,“做貔貅”;

  7、陌生证据莫轻信;

  8、钓鱼站要提防;

  9、新鲜事要注意;

  10、一旦难分假和真,拨打110最放心。

  “五不要"要注意

  不要轻信不明对象及可疑信息;

  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违法短信息的诱惑;

  不要拨打短信息中的陌生电话;

  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

  安全教育要幼儿园、家庭共同努力,在引导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提高防范意识,让孩子明白对待陌生人的来电要做到:不理睬、不偏听、不轻信。从小培养孩子的通讯络防范意识。时刻谨记“天下不会掉馅饼,馅饼下面是陷阱!"

  最后,再次提醒家长朋友们,遇到涉及转钱等不确定情况,及时跟老师、家人、朋友确认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xxx幼儿园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10

亲爱的老师、家长、同学们:

  当前,电信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猖獗,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为了您的财产安全和家庭幸福,请认真阅读此信,并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和同事、邻居,防止上当受骗。下列这些骗术会掏空我们的钱包:

  冒充游戏福利。骗子以免费领取皮肤,游戏道具,代肝诱惑,来骗取家长银行卡密码。

  冒充老师诈骗。骗子混入家长群中,仿冒老师身份,以交学费、班费、疫苗费等为借口,诱骗家长扫码支付或者转账。

  冒充子女诈骗。骗子伪造子女微信或QQ,以报培训班为由要父母转账,并假装正在上课不方便接电话,制造报名最后期限等紧急情况阻止父母核实。

  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制作虚假站、通缉令、逮捕证,声称受害人涉嫌犯罪,诱骗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购物退款诈骗。骗子以购商品质量问题或快递丢失为由要给受害人退款,诱骗受害人登录钓鱼站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进行盗刷。

  冒充领导诈骗。骗子冒充领导,添加下属或企业老板社交账号,伪造转账凭证,要求帮忙转账;或者冒充企业老板,骗财务人员转账。

  “杀猪盘”诈骗。骗子伪造身份与受害人恋,声称掌握平台漏洞,以不方便为由让受害人帮忙管理投资账户,以高收益引诱受害人投资,提现时又以违规操作导致账号冻结为由诱骗受害人交钱解冻。

  贷诈骗。骗子假冒各大贷款平台制作虚假APP,以“低息高额易下款”引诱受害人贷款,在提现时以解冻费、保证金、保险费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

  刷单诈骗。骗子发布兼职刷单信息,先以刷小单返还本金和佣金获取受害人信任,后加大刷单金额,且要求连续刷完多单才返款,诱骗受害人垫付大额资金后失联。

  请大家一定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贪不惧,主动了解诈骗,不要轻信不明对象及可疑信息;不要轻信不明对象及可疑信息;不要拨打短信息中的陌生电话;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

  另外,警方提示:请老师、家长注意,并提醒学生和身边的人,购买、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或手机卡”,还有“微信和支付宝”等软件账号,会沦为诈骗“帮凶”,涉嫌犯罪。

  同时,请一定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打开来电和短信预警功能,保护你的手机和财产安全。

xxxx

  20xx年xx月xx日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相关文章: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11-04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12篇11-05

学校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通用15篇)03-10

防电信诈骗致家长一封信(精选9篇)10-09

幼儿园防电信诈骗致家长一封信11-07

防电信诈骗给家长的一封信11-04

防电信诈骗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精选6篇)10-09

预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11-25

防电信诈骗至家长一封信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