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

2024-01-04 建议书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建议书,建议书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建议书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 1

  一、项目背景

  1、市场分析

  根据项目现实情况撰写本食品项目。

  2、业主介绍

  xx市符xx肉食品加工厂地处符xx镇,该企业多年来专业从事烧鸡、肉食品产品生产加工,在全国各大城市如南京、天津、上海、武汉建立起了完整的销售网络,是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该企业吸引了一大批肉鸡养殖户团结在其周围,有稳固的优质货源保障,年加工销售肉食品5000吨,厂区占地10亩(还拟征地扩建),冻库容量260吨,并于20xx年通过国家无公害肉鸡基地和产品认证。

  由于该企业信誉高、技术强、善经营、会管理,外销产品的生产成本全国最低,产品竞争力强,效益高,其300万元固定资产属优质资产,资产回报率高,可以接纳外方200万元以上的'资金或加工设备、技术等合作投资。

  3、政策优势

  该项目符合蚌埠市肉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方向,是蚌埠市鼓励投资的领域,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在土地、资金、技术、规费、 人才等方面给予项目扶持。

  二、投资概算

  共计约需总投入1500万元

  1、第一期建年400万只肉鸡自动加工线需300万元。

  2、冻库改造扩能至500吨容量需200万元。

  三、建设规模、经济效益分析及投资方式

  1、建设规模:年加工量为400万只,折合成品600万吨。

  2、销售收入:满负荷运行年销售收入可达1200万元。

  3、税利:年实现税利100万元

  4、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

  5、投资利润率:投资利润率约为18%,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0.5%

  6、投资形式:合作、股份均可

  四、项目前期工作

  目前已初拟生产量扩建计划,并积极物色合作伙伴,引进全自动家禽加工线项目正在洽谈中,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正在撰写中,近期即可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立项。

  五、项目建议书结论

  该项目符合xx市肉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各种条件初步具备,在xx县实施切实可行。

  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 2

  一、项目名称:

  荞麦系列食品加工项目

  二、筹办单位:

  阿鲁科尔沁旗经济贸易局

  三、建设地点:

  阿鲁科尔沁旗工业园区

  四、项目前期工作:

  已完成主项批复和项目建议书,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五、项目建设条件:

  (一)生产现状和市场前景分析

  荞麦又名乌麦、花麦、三角麦,属典型的黑色食品。

  我国荞麦种植资源丰富,尤其对富含硒元素的苦荞的研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一些新的品种如黑丰1号、F228等苦荞品种每亩产量达450—600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保健食品的.需求,作为黑色食品的荞麦食品将会异军突起。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消费健康食品、绿色食品、保健用品已成为时尚和主流。

  荞麦以其独特的保健功效早已受到消费者的青眯,方便食品既体现了现代生活节奏,又调剂了餐桌的多样性。

  荞麦副产品麸皮制作的枕头具有防潮、隔热、通风、透气、无异味特点,是中华传统的生活消费品,其良好的特性可充分保证人们的休息,市场久盛不衰。

  (二)资源情况

  阿旗现有耕地155万亩,80%的旱坡耕地的自然条件、生长环境都具备天然的绿色食品基地的生态条件,阿旗年种植荞麦面积基本稳定在20万亩左右,年产量3000万斤—4000万斤,由于荞麦生长期短,可作为两季作物种植(收割小麦后播种),既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又提高了耕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如有龙头企业带动,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建设条件

  阿鲁科尔沁旗地处东北与华北的连接地带,东连环渤海经济圈,西接中西部地区,具备强有力的辐射功能。

  项目建设地点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镇阿旗工业园区。

  阿鲁科尔沁旗工业园区位于集通铁路查布嘎火车站以北,铁北大街以东,天宝线公路以南,园区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首期占地500亩,现园区的水、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已具备。

  六、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一)产品方案

  拟开发荞麦系列食品富硒黑荞麦醋、方便食品(挂面、方便面、速冻水饺),副产品生产荞麦保健枕。

  (二)建设规模

  年加工荞麦5000吨,年产富硒荞麦醋2000吨,方便食品3000吨,(挂面1.5吨、方便面1000吨、速冻水饺500吨),年产10万对荞麦保健枕。

  七、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1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流动资金350万元。

  荞麦食品车间及设备投资550万元。

  保健枕车间及设备投资80万元。

  库房、场地等基础设施投资100万元。

  水电运等其它投资70万元。

  八、效益分析

  项目投产后,按设计规模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600万元,年实现利润400万元。

  投资利润率34.8%

  项目返本期3年

  此项目投产后,社会效益巨大,通过订单种植扶持一部分农户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同时可安排200人就业。

  企业可通过扩大再生产创立绿色食品名牌。

  九、经济效益预测

  项目投产后,按设计规模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600万元,年实现利润400万元。

  投资利润率34.8%,项目返本期3年。

  同时可安排200人就业。

  十、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或其它。

  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 3

  一、总论

  1、项目名称:昭觉县绿色鲜薯食品加工项目。

  2、项目单位:昭觉县政府。

  3、项目联系单位:昭觉县投资促进局。

  4、项目拟建地点:昭觉县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区。

  5、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计划占地50亩,建设现代化的薯片、薯条自动生产线,年产值达5000万元。

  6、项目建设年限:三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随着快餐店在国内的快速发展,薯条及其它小食品在市场上的销量剧增,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全国几家公司年生产的薯条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马铃薯由于其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价格便宜且储存期长,便于用不同方法制作加工成多种马铃薯食品或作蔬菜直接食用,其需求及销量急速上升,其中国内市场约占15%,而大部分销往我国的香港及日本、韩国,还有东南亚地区,市场前景广阔。

  2、项目建设的条件分析:昭觉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是原凉山州府所在地,县城位于东经102°51′,北纬28°01′,距西昌100公里。东临美姑、雷波两县,南连金阳、布拖、普格三县,西接西昌、喜德两县市,北靠越西县,省道泸盐公路(s307)和乌金公路(s208)贯穿全境,距成昆铁路西昌火车站100公里、普雄火车站75公里,距西昌青山机场110公里。是凉山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规划中的西(昌)昭(通)、乐(山)西(昌)高速公路在县城附近交汇。

  3、项目建设的资源条件评价:农业部“马铃薯良种繁育”、“马铃薯高产创建”,省农业厅“新增100亿斤粮食能力建设”、“马铃薯产业扶贫项目”4个项目落户昭觉县,20xx年,我县按照“建基地、抓品改、重统防、育龙头、攻市场”的产业发展思路,完成种植马铃薯23.14万亩,收获鲜薯43.83万吨,建有3000亩原种基地和种薯繁育基地1代3000亩、2代2万亩、3代3万亩,设立6个马铃薯早晚疫病监测点。

  三、投资估算及合作方式

  1、投资估算: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引进资金1.8亿元。

  2、合作方式:独资

  四、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年经营收入将在5000万元、年利润2000万元以上,该项目建成5年内有望全部收回成本。

  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加工鲜薯15万吨,产精淀粉3万吨、薯渣饲料7万吨、生物肥料6万吨。一条加工10吨鲜薯的生产线,能够有效解决全县的马铃薯销路问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马铃薯的产业化进程,使上万户农民直接受益。

  五、结论

  马铃薯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加大。我县马铃薯现有21.2万亩种植面积,据了解有30%的马铃薯被鲜食,转化加工成淀粉及深加工的仅占40%左右。目前看,马铃薯在食品深加工产业利润大,市场潜力大,在医药,化工等行业消费量也在不断扩大,所以,该项目是可行的。

  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 4

  一、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标准与内容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石油农业提出的概念,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以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要求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并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标准规定:

  ①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

  ②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③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

  ④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中国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中的有关规定。绿色食品的标志为绿色正圆形图案,上方为太阳,下方为叶片与蓓蕾,标志的寓意为保护。

  在我国发展绿色食品有3个预期目的:

  一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探索和推广新的可持续食物生产方式,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在生活水准提高的基础上对高质量食物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是密切农业与食品制造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创造新的机会和途径。

  二、绿色食品对人体的好处

  绿色食品具有农药残留少、安全、矿物质、维生素含量高,营养均衡全面等特点。

  常吃绿色食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1、绿色食品对于我们的视力有很好的缓解疲劳作用,可以舒缓我们易怒、焦虑的紧张情绪,另外,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也比较适合多吃一些绿色食品。比如在新鲜的绿色的水果和蔬菜里面就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可以增强人们的免疫系统功能。

  2、多吃绿色食物,有利于肝脏造血,帮助细胞再生,预防细胞老化,同时,还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对于爱喝酒的人来说,如果能够坚持吃绿色食物,则有利于维护肝功能。绿色食物有助于取出肺中的废弃物,清洁肠胃,能为吸烟者的肺细胞提供氧气和养分。

  3、绿色食物我们时常见到,如所喝的绿茶,所吃的青菜。

  新鲜的绿色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缓解疲劳,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中医认为,绿色食物和肝脏的健康相对应。

  4、绿色食品能够,有利于人类的视力,缓解压力,增强自身免疫力。另外,绝大多数绿色食品,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因此他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相当重要。

  5、绿色食品能够大幅度延长人类寿命,减少得病可能。

  三、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项目实施方案

  城乡各种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有机物高温高压水解生产出来的纯生态高效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总养分高、有机质含量高、无病虫害虫卵的优点,是改良土壤、生产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的必用肥料。

  方案计划在当地领导、协调下,通过土地入股或租用方式取得“LJ”五化垃圾处理厂周边的农用耕地3000至5000亩,其经营权限30年(与垃圾处理厂经营权同期),建设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基地项目,按每亩地投资1万元进行基础配套,对水源、周边环境进行优化,以达到生态农业技术规范要求,并向有机农业技术规范要求靠拢。

  园区设有养殖基地、种植基地,严禁使用化肥、农药,彻底恢复传统农、牧业,按生态农业标准管理运行,所产食品全面按绿色食品标准进行认证,销售进入各大超市、高档宾馆、饭店;同时利用网络电商销售,在网上建立专营渠道,进入青年白领的消费范畴,让当地人民吃上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前的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冬天利用垃圾处理厂多余的热能供应暖棚,确保四季常青,常年有新鲜蔬菜、水果供应。尽最大限度吸收耕地所有者及周边农民为员工,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以免舍家离子外出打工,为当地和谐社会、为经济做贡献。

  四、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园建设的意义

  1,可自己消化利用生产的纯生态有机肥,一个垃圾处理厂按日处理200吨计算可生产近50吨纯生态有机肥,年产1.8万吨,如果进入市场销售一是要开发市场消耗人力财力,二是得不到应有的价值认可,这种生态有机肥,肥份高,无病菌杂质,可农民没有应用经历,会很慢才能打开市场。而如果自己建立生态农业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园,自己开发3000亩地,按每亩6吨施用,

  一是不愁利用,二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探索和推广新的可持续食物生产方式,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在生活水准提高的基础上对高质量食物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是密切农业与食品制造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创造新的机会和途径。

  2,可安排1200多人就业,按一年二季,春、夏为日光农业,秋、冬为暖棚精细种植业,用垃圾处理厂多余的热能为暖棚供热,每3亩地用一个常年人工算需要1000人,再加上加工业,销售、后勤及管理人员共需1200人左右,按每人每年收入6万元算共提供7200万元居民收入,此居民收入再带动当地餐饮业、商业、房地产业发展,形成撒一粒种子长出一片森林的效果,其最后循环经济不会低于1.5亿元。

  3,可为当地贡献GDP及税收,生态农业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园坚持精品路线,严禁使用化肥、农药,施用纯生态有机肥,暖棚农业以生产高附加值的.四季蔬菜、水果为主,日光农业重点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养殖,面向各地高档消费群体定位产品,亩均年产出不能低于4万元,按3000亩地计算可贡献GDP1.2个亿,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财税字[1995]52号)按13%征缴增值税,因为抵扣很少,此税款可大部分抵消垃圾处理费。

  4,可为当产业升级提供新平台,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行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它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包含种植、养殖、加工、包装等全套产业链,基地完全可以在种植、养殖的基础上发展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同时增加包装、印刷行业需求,还可以发展休闲度假产业,观光、采摘项目,在当地形成一业带百业的书面。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有4个显著特征:

  一是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价值的良性循环,追求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二是重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是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四是注重结合我国国情。

  而这最重要一环是纯生态有机肥,没有有机肥不可能打造出生态农业,只有先抓住了有机肥这个龙头建设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再向下游延伸产业。

  5,抑制土壤退化,加强土壤改良和配合修复保护好祖国的青山绿水,由于长期的开发必然会造成水土流失类型的土壤退化,同时现代化学农业依赖化肥、农药必然会造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水田土壤大多在1%~3%,而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水田还低,此外,其它形式的土壤退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如酸化沙化;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上升,地下水污染不断加剧,因此国务院于2016年5月28日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这一计划的发布可以说是土壤修复及改良产业的里程碑事件。采用上海季明LJ”五化综合处理垃圾工艺从根本上为土壤改良提供了得力工具,纯生态有机肥完全取代化肥,

  恢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过三至五年的施用把已经失去地力板结的土地恢复为富饶的黑土地,使农产品的营养、口感及产量有大的提高,通过逐步扩大产业园轮换使用耕地使土地得到改良。

  五、方案结论

  “LJ”五化垃圾处理厂与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互为支持,垃圾处理产生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时生产出优质的纯生态有机肥;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需要纯生态有机肥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带动经济发展,产生GDP和税收,补助垃圾项目的财政支出;两个项目相辅相承,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良性互动,在治理好环境的同时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基础是立项建设垃圾处理厂后的应配套首选项目。

  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 5

  一、总论

  1、项目名称:枸杞酒及饮品加工项目

  2、拟建地点:都兰县

  3、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枸杞果酒、枸杞发酵酒、枸杞饮料、枸杞果晶、多维鲜果冻、复合果汁、枸杞白刺果汁等加工生产线,年加工枸杞5000吨。

  4、概算投资:总投资2亿元

  二、建设必要性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中国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中产阶级的成熟,对品质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开始觉醒,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枸杞干果制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健康诉求。面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浪潮,枸杞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正如枸杞果酒、枸杞果汁等这样深加工健康产品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枸杞果酒既不是白酒、也不是葡萄酒、更不是保健酒,而是独树一帜的枸杞健康果酒,具备了白酒的豪爽,葡萄酒的时尚,保健酒的价值的特性,枸杞果酒制造工艺保留了枸杞的营养成分,使枸杞90%的营养精华成份释放在酒体,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枸杞果酒色泽诱人、口感独特、功效卓越,在当今饮酒低度化、健康化的趋势下,枸杞果酒找准健康、时尚的产品定位,以消费者诉求为起点,不断研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释放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枸杞含有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以枸杞为原料的枸杞果酒和枸杞果汁等饮品主打健康招牌,不仅口感醇厚,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有降血压、降血糖、血脂、养肝明目、润肺止咳、延缓衰老、抗疲劳,提高睡眠质量等功效。

  (2)建设条件分析

  都兰现已形成枸杞种植面积14.3万亩,亩产200公斤干果,预计产量达2.9万吨,完全满足枸杞果酒加工需求。

  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情况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城察汗乌苏镇东距省会西宁市427公里。水资源:都兰县境内有香日德河、察苏河、诺木洪河、沙柳河等水资源以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8.317亿立方米,可供利用的地下水资源3.326亿立方米。光照:都兰海拔高,空气稀薄,干燥少云,日照充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光能资源。太阳辐射157.7—177.7千焦/平方厘米。

  三、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及来源

  主要原料:枸杞

  主要原料来源:海西枸杞种植达42.2万亩,其中都兰县种植14.3万亩、乌兰县种植4.9万亩、德令哈种植11.7万亩、格尔木种植11.3万亩。

  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 6

尊敬的领导: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真正解决当前问题。

  (一)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

  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反应灵敏、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乡镇政府、各监管职能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围,确保监管到位。

  (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历史做法的同时,更要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家学习,使监管体制相对协调集中,逐渐开创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第一,可以考虑在现行的部际食品安全联席协调会议的管理架构上有所突破,如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统一协调、管理涉及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部门,彻底改变目前相关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协调不力、重复管理、执法软弱的局面。

  第二,进一步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将对品种的'管理和"划段"管理结合起来,对能够集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可由一、二部门管理起来。

  对于需要"划段"的管理,要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职能上尽可能避免交叉。

  (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目前,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

  因此,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四)加强宣传和社会舆论监督。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同时,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

  (五)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治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由食品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主要厂商组成的行业协会可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行业协会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成员置身食品行业中间,对于食品安全拥有较政府和消费者更多的信息。行业协会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行业自律,向消费者推荐优质食品,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曝光,从而减少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的作用在于对行业协会进行必要的治理,对其推荐的产品进行突击检查和必要的抽查等措施,对行业协会进行资信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布,取缔信誉差的行业协会,改变目前国内评奖过程混乱的局面。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 7

  一、当前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都呈日益上升的趋势。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且这一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约为20—40万人。据全国消费者协会投诉热点分析,20xx年全国消协系统共受理食品方面投诉60740件,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有1621件,比20xx年增长24.1%。

  (一)食品原料污染问题突出。农产品、禽类产品的种植、养殖环节污染问题突出。

  1、在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违规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3、农、禽产品中含有超标超量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物质。

  (二)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比较严重。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生产企业多数规模较小,表现为多、小、散、乱。集约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技术和装备落后、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保证设施。

  (三)不法企业为了利益,忽视食品质量安全,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超量使用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在食品制造的过程中:

  1、使用劣质原料加工食品,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经常发生,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2、超量使用和随意添加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添加剂;

  3、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造成食品有效成份含量不达标准,食品含有致癌物质等;

  4、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

  (四)食品流通环节污染严重。食品流通企业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包装储运过程中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五)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乘虚而入,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部分市场开办者受利益驱动,对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工作配合不积极。

  (六)大部份消费者识别能力较差,维权意识不强。

  (七)食品安全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职能权限界定不清,导致出现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重复检查,资源浪费,制度推行不力。当前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包括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城管等多个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开展监督执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重复检查现象。食品监管职能、责任被多个部门分解,形成分散的监测系统,缺乏统一协调监管,资源浪费,制度推行不力。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法规重复等问题,整合食品安全管理职能至关重要。

  (八)工商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效能不高,执法监督资源不足。

  1、执法依据不足、手段偏软。目前工商部门用于监管流通领域的食品行业的法律相对滞后,不能跟上新形势的要求,只能借助于地方性法规进行行政处罚,在执法过程中常常出现执法依据不足,打击不力的情况。

  2、食品安全监测车的法定资质未确定。食品质量检测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从未有过的职能,目前食品安全监测车还没有通过ISO/IEC17025实验室认可条例,食品监测车出具的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快速检测工作单的合法性仍然有待商榷。由于监测车出具的检测报告没有法律效力,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只能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先封存不合格的食品,再将不合格的食品样品送至有合法资质的检测机构申请复检。这就出现两个问题:

  一是食品是特殊的商品,涉及保鲜、保质期问题,特别是保鲜食品,极易出现腐烂的情况,而封存的食品存放点往往不具备恒温环境;

  二是出现初检结果不合格,而复检结果合格的情况,对腐烂损耗的食品进行行政赔偿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3、信息来源不足。食品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涉及的种类繁多,单靠食品监测车的例行抽查,很难全面控制当前市场的所有食品质量。社会举报和投诉是一个信息来源的途径,但是当前食品类的举报和投诉较少。所投诉和举报的'问题多数已成后果、造成危害,只能事后算账,难以做到事前把关。

  (九)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1、《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已经出现不适应当前实际的情况,有待于完善和强化。

  2、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化工作亟待加强。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究其根本是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有效率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有不小的差距;我国食品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化、合理化。

  3、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中存在界定问题。如食品安全体系中“角色不清”,职能部门既制定和解释法规、标准,又行使执法功能,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又如不同安全等级的食品“定义不清”,如保健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建议书范文级,对食品安全的建议书范文对食品安全的建议书范文级)等名词繁多,增加了消费者识别食品安全等级的难度和市场的不透明度。

  二、对策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关键环节是从源头抓起,构建食品安全防护体系,建立统一完善,具有统领能力的长效监管机制。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和食品消费各环节全程中的监管作用。强化对食品的准入、食品市场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

  (一)从农产品生产环节上“防”。保证食用农产品和生产食品的原材料质量,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

  1、加强对农资、农药的监管。

  2、加大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管。

  3、加大对食品原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

  (二)从食品加工环节上“审”。

  1、严把食品生产企业准入关。对食品生产企业涉及前置审批条件的,依法进行审批、登记,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一律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2、严格监管。对消费投诉的食品质量问题,要追根溯源,会同质监部门追究生产企业的责任,堵住违法食品的生产源头。

  (三)从食品流通环节上“查”。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主战场,也是食品进入消费环节的最后一道防线。

  1、清查。摸清食品经营企业的底数,实施分级管理,对重点商品实行重点监管,对重点环节实行重点监控。

  2、检查。实施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严把食品入市关口,建立完善的不合格食品退出制度。充分发挥工商检测中心、检测车的检测作用。

  3、巡查。通过日常巡查,加大检查力度,对重点对象实行重点巡查。通过举报投诉系统,加大对投诉率高且相对集中的经营主体的督查力度。

  4、备查。在涉及食品的所有经营主体中实行商品购进、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索要执照、许可证和相关证明,保证食品的“来路透明、渠道正规、货真价实”,杜绝销售“三无”产品。要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和承诺制度、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招回制度。提高企业入市门槛以确保食品安全。

  (四)从消费环节上“挡”。工商部门从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提高行业自律的部门行为,向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伪劣食品的公众行为上拓展,以求最大的监管效能。开展舆论宣传,营造抵制伪劣食品的良好氛围;注重发挥社会公众舆论作用,注重消费引导,形成抵制伪劣食品的强劲趋势;加大处罚力度,净化食品安全环境。

  (五)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建立联动机制,构筑食品安全维权监督网络。加强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网络建设;加强信息沟通,确定商品质量监测的重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对食品企业实施质量信誉分类监管。全面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

  三、建议:

  (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必须按照法律程序依法行政,需要健全打击制售劣质和有毒有害食品的基本法律制度,在立法层面上严格规范和界定执法权限和内容,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范围、处罚依据、强制措施、强制力的保障等都要有明确而又具体的法律规定,从而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执法依据更充分,职责更明确,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强制手段,补充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如赋予工商部门对疑似劣质或有毒有害食品适当的扣押权、封存权等,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劣质和有毒有害食品继续销售和漫延。

  (二)明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检测职能。明确对流通领域食品进行检测的职能归属,确立工商部门依法检测结果的法律权威性。解决检测结果能够作为执法依据的问题。加快监测车ISO/IEC17025认可体系的建设,使监测车获得法定检测资质,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车的检测功能,使监测工作得到保障。同时,努力解决用于食品检测的装备和费用。

  (三)整合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成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统一协调机构,使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以职责分工明确的行政机构来实施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战略,协调各方力量加强统一监管,发挥多个部门的执法合力,构建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建立标准和法规,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协调、监管信息通报和督察督办制度,达到长效监管效果。

  (四)发展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理论、方法和管理模式。

  2、纠正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速建立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原则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3、加大推行食品安全管理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体系(H对食品安全的建议书范文CCP体系)的力度。

  4、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

  5、建立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和食品安全预警制度。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严谨的技术支撑。

  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 8

尊敬的领导: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食品安全绝对不容忽视。在过去几年发生了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每当发生之后,引起了市民们对政府有关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的强烈不满。市民们在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担忧的同时,心中也充满了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忧

  以下是我对食品安全认知方面的建议:

  1.政府和媒体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教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意识;比如在人口较密集的大型超市等食品购买场所,设置食品安全宣传栏、发放小册子、利用超市广播以及小型实物宣传展览等多种形式。

  2.媒体传播借助特有的宣传和披露方式,对有关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销售等事实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披露,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积极向大众传播有关的食品安全和维权知识,深化市民认识,号召政府、市民参与其中,严厉打击不法行为。

  3.应加强宣传辨别安全食品的技能、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等科普知识,增强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关注食品安全标识以及相关检验证明的意识,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辨别能力。

  4.信息公开化及时曝光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不法企业,创建企业诚信评比系统,消费者应该坚决抵制购买违法、不诚信企业的食品,从根本上树立企业的责任心。

  5.政府应当对安全食品的生产与经营进行适当的补贴,鼓励安全食品的生产,并引导安全食品进超市,尽快形成安全食品消费。

  6.政府、企业及消费者都应该接受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

  (1)对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食品营养知识、食品卫生知识、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意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职业技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2)对企业中负责食品质黾监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即食品质量监控技术、企业管理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舰方面的培训。

  (3)对政府部门从事食品检验、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监管意识及监管技能的培训。

  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 9

尊敬的校领导: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生时期是人体发育的关键期,需要充足的食物和合理安全的饮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工作的越来越忙碌,中小学生在家就餐已越来越少,特别是早中餐,在学校或者外面就餐的比例已越来越高,甚至大量的学生到校外餐饮店以及流动摊贩就餐,这就给我们学生的饮食安全带来隐患越来越大。

  一、基本情况

  一是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卫生条件差,这些店大部分为小餐饮店,以饮品、面食、小吃、快餐等为主,经营面积小,卫生条件差,设施设备简陋,操作不规范,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低。

  二是校园周边流动摊贩多。每天上下午放学期间,食品流动摊贩聚集在各中小学校门口,数量可观。流动摊贩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防鼠、防蝇、防尘等"三防"设施和消毒、清洗等设备,主要经营饭团、面食、土豆条、豆腐、油炸食品等小吃,这些小吃基本上属油炸、烟熏、腌制、膨化等食品,食品安全隐患严重。

  三是经营业主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小餐饮店的从业人员,特别是流动摊贩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外来人口和低学历人员,人员素质相对较差,食品安全知识缺乏。为增加效益,原料采购仅考虑价格因素,质量安全往往不能保证。在食品存放、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存在操作不规范、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等。同时为迎合学生口味而不考虑食品营养和安全,存在滥用调味素、色素等食品添加剂。如早餐的`豆浆,添加了甜味素和增稠剂;油条和包子里的泡打粉严重超量使用,即重金属铝含量超标;果汁饮料添加了色素和甜味素;油炸类食品的油质量不可靠,且反复高温煎炸,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长期使用该类食品会影响青少年的骨骼生长,智力发育,甚至会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和慢性中毒。

  现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性早熟、肥胖症等疾病都是由于饮食不健康而造成的。

  根据教育部门10月份对全县113家中小学校的校园周边环保、交通、食品安全、文化娱乐等情况进行的调查,其中有73家校门口有大量流动摊贩,而其余40家很少有流动摊贩的学校基本在山区和一些农村小学。

  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学校餐饮供应能力严重不足。全县145所中小学校只有60所学校有食堂,占41.4%。共11.57万中小学生,食堂供应能力只有2.64万位,供应能力仅仅只有22.8%,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也是大量学生到校外就餐的最主要原因。

  2、学校食堂菜质量不好,且不和学生胃口,甚至有些价格偏高。全县大部分的学校食堂承包给校外人员或托管给有关公司经营,承包者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其采购的菜、食用油、大米等食品原料往往都是比较便宜的,那么质量一般就比较差。另外在周一的时候,由于周末没有经营的原因,上周留下来的一些已经过期或变质的食品原料往往没有被丢弃而被使用,食品质量安全就难以保证。同时,由于学校食堂缺乏竞争,食品品种比较单一,口味比较单调,不能满足学生的胃口需要。

  3、学生缺乏食品安全知识。部分学生认为校外的食品,好吃、便宜、方便。他们缺乏合理饮食概念和缺乏食品安全鉴别能力,饮食时不注意餐饮单位的卫生条件和食品营养,仅考虑"色香味",随意购买流动摊贩的食品,其中膨化、油炸、深加工等垃圾食品更是深受欢迎。

  4、家庭父母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父母忙于工作,大部分的家庭没有给孩子提供早中餐,同时又由于对孩子的溺爱,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也就给学生校外就餐提供了便利。同时家长同样也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没有给予孩子相应的引导和制止。

  三、解决办法:建议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

  1、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学校食堂。政府应该加大对学校食堂的投入,有一定就餐需求的学校都应该建有食堂,而且要根据在校就餐学生的多少,建设相应规模的食堂,配备相应的厨具、餐具、清洗、消毒等设备,保证满足学生就餐。食堂的建设和布局等要严格按照餐饮监管部门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2、完善食堂经营模式,改承包经营为自主经营。学校食堂应以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食堂物资采购由学校自主采购,粮、油、豆制品、肉、冷冻食品(水产品)、调味品等大宗物品,必须由大型的、声誉度好的供应单位统一配送,如菜篮子集团等。这样,即保证了菜的质量,又减少了承包者的利润,让利给了学生(学校食堂经营盈余应反馈给学生)。餐饮加工制作过程等管理服务可以交给一定规模的、声誉度高的和有相应资质的餐饮企业托管服务,即包工不包料。托管企业应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实行准入和退出机制。

  3、成立膳管会,加强监督。成立由教育管理部门、餐饮监督部门、当地政府、学校等部门的相关人员以及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学生餐饮安全监督委员会,对学校食堂的原料采购、营养搭配、餐饮加工、卫生安全、财务管理等等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和食堂的经费合理开支。

  4、加强家长、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应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课,通过课堂教育等各种形式和方法,真正把食品安全知识灌输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懂得合理膳食、正确选择安全食品,拒绝购买流动摊贩及不健康的食品。同时,要加大社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家长和老师懂得食品安全知识,来引导学生的消费行为。

  5、加大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餐饮经营。要加大对校园周围餐饮店的监督管理,提高餐饮食品安全,对不符合餐饮经营相关标准要求的和无证餐饮店,要坚决给予关闭取缔。

  • 相关推荐

【食品工业项目建议书】相关文章:

食品工业报告02-09

项目建议书06-05

项目建议书07-21

食品工业报告4篇02-11

食品工业报告(4篇)02-11

规划项目建议书06-06

项目建议书集合05-12

精品项目建议书03-23

建设的项目建议书[经典]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