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

2022-11-28 简报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简报,简报是单位领导对一些问题做出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也是单位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什么样的简报才是好的简报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1

  “您捐助的钱我已如数收到,衷心感谢您在我困难之时向我伸出援手,将来我一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把您给我的爱传递下去……”这是今年8月团省委收到的一封孩子手写的感谢信,稚嫩的文字饱含真诚。

  党史教育开展以来,团省委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成为青年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

  结合工作职能,团省委以“我为青年做件事”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第一时间联合省青基会发起“教育扶贫”助学计划,开展一对一“定制”公益项目。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与困难青少年家庭结对子,解决省内贫困地区困境儿童生活和学业上的困难事、烦心事。

  一对一“定制”公益项目以“4+X点对点帮扶困难群体儿童”为工作模式,通过建立的实名立档个案服务申请制度、实地考察标准与实地考察志愿服务机制、全过程实时评估机制等服务流程进行定制帮扶。

  自今年6月项目启动以来,团省委开展了多项针对省内困境儿童的助学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已帮扶困境儿童23名,募集捐款金额52853元,有效解决了困境儿童的学业难题。

  此外,对于身体原因无法回归学校学习的学生,团省委通过“红领巾心向党与你‘童’行云端相伴”成长陪伴计划,对接沈阳高校大学生,为他们进行线上课业辅导与陪伴。

  团省委将继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持续完善一对一“定制”公益项目,并结合“情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项目和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青少年群体面临的困难。

  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2

  “谢谢你们的帮助,我能放心地去上班了。”龙华街道玉翠社区接听到辖区黄女士的求助电话,得知黄女士家中有特殊儿童无人照顾,便联系有照顾过特殊群体经验的玉翠青志愿者郭姐帮助黄女士照顾孩子。这一暖心行动得到了居民的感谢与认可。

  黄女士家中有一名7岁的特殊儿童,平日里,都由黄女士和其婆婆照看,但婆婆临时有事已经返回老家。黄女士的下班时间也不固定,往往11点多才能回到家,孩子无人照顾。焦虑之际,黄女士看到了玉翠社区的暖心热线,主动寻求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

  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在辖区义工群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由于黄女士的孩子年纪较小,且腿脚不便,工作人员了解到在册玉翠青志愿者郭姐有过照顾特殊群体的丰富经验,便电话询问郭姐是否有时间帮忙照看这名特殊儿童。“没想到郭姐一下子就答应了,每天都到黄女士家中帮忙照顾小孩。”工作人员说道。

  于是,郭姐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照看孩子吃饭、洗澡,细心帮助孩子按摩放松腿部肌肉。等黄女士回家后,她才放心离开。黄女士连连表示感谢,郭姐却说:“大家都住在附近,能帮上忙我也很开心。”

  “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只要需要帮忙,我们都会尽力帮助。”玉翠社区像这样的志愿者还有370余名,针对社区高龄长者、特殊群体,玉翠青志愿者都会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并将志愿服务板块内容进行更精准地聚焦,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3

  近日,在共青团河北省委举办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青春守护点对点”行动培训班上,对全省62个贫困县、38个易地搬迁县进行了农村留守儿童电子信息系统专题培训,1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有了电子档案,其中农村贫困留守儿童6000多人。这是河北共青团组织加快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全方位关爱体系的举措之一。

  团河北省委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于今年4月启动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青春守护点对点”行动,重点以全省62个贫困县、38个易地搬迁县、7366个贫困户的留守儿童作为帮扶对象,逐步向全省农村留守儿童覆盖。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积极行动,并动员辖区内社会力量帮扶贫困县留守儿童3.5万人次,结对8000多个,实施帮扶项目204个,开展活动近千次。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一盘棋”工作格局

  3月,团河北省委一行赴张家口、保定等地的贫困县集中地区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需求等广泛调研制定实施方案;4月,召开专题会议,启动“青春守护点对点”行动;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团河北省委加强顶层设计,确定了以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青年联合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青年社会组织等为帮扶主体,列出了贫困救助、医疗救助、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假期照料、创业帮扶7项菜单式服务,推出了贫困留守儿童助学行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暖心行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法律护航”行动等多个专项行动,全省各级团组织一个方案、一个步调、一个声音,形成了“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目前,河北省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62个贫困县中设立专职公益岗位,专门负责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摸底调研、建档立卡、帮扶对接等相关工作;结合全省共青团“破题攻坚”调研大赛,征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相关调研报告65篇,经过专家评定20篇入围决赛并获奖;依托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关爱和救助农村留守儿童基金,吸引社会捐款。

  加强资源整合,突出精准帮扶

  派工作队到各市开展结对活动,直接帮扶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72户;开办关爱留守儿童大型电视公益助学活动“我想上学去”,帮助贫困儿童291名……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团河北省委坚持以上率下,整合优势资源向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倾斜。

  在石家庄市灵寿县驻点的团省委机关干部,争取团石家庄市委、爱心企业的支持,为灵寿县留守少年儿童相对集中的青铜镇中学送去了价值10万元的图书及文体用品。多方聚力,联合省青基会争取中国青基会“希望之星”项目资金支持,对全省62个贫困县的300名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进行了帮扶,每名孩子给予了900元生活补贴。

  在共青团组织的动员下,全省各级社会组织、青年组织也纷纷参与到帮扶农村留守儿童中来。河北省山东商会对口资助100名贫困农村留守儿童,每人给予500元生活补贴。同时,向省外延伸积极争取支持。团张家口市委联合北京青基会开展“糖果福袋——青春守护点对点”行动,组织京张两地50余名爱心小天使,为赤城贫困留守儿童捐赠“糖果福袋”、LED护眼灯、羽绒服和助学金等。

  关爱帮扶项目化,打造团青工作品牌

  在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团河北省委以“青春守护点对点”行动为载体,项目化运作,突出“点对点”“一对一”精准帮扶要求,大力开展以“7项菜单式服务+N个专行动+3项工作保障+3项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团青工作品牌。

  团河北省委发挥希望工程等传统品牌优势,实施了“小积分 大梦想”“希望之星”“京东众筹”项目,总金额达31.34万元,资助贫困农村留守儿童355名;实施资助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暨先心病公益救助项目,给予帮扶对象1万~3万元的医疗救助金,对在校患儿按照小学每学年500元、初中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进行资助,形成救病助学一体化爱心链条。

  各级基层团组织也纷纷推出了一批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团石家庄市委联合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河北源达证券投资公司启动“青春扶贫同步小康”公益助学项目,按照初中生1000元/学年、小学生500元/学年的标准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救助。团邯郸市委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化”运作模式,在全市18个县(市区)投资100余万元建成“春雨乐园”25家。团邢台市委开展“笑脸计划”公益项目,免费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拍摄制作全家福,惠及1100人。在灵寿县,团组织实施了“互联网+合作社+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项目,动员帮助创业青年从网上卖小米、卖核桃的收入中拿出资金为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建设活动场地。

  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4

  为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各项职能,更好地为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今年以来灵寿团县委以“青春守护点对点”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抓手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一是摸清底数,制定具体帮扶政策。团县委对全县符合帮扶条件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截至目前,已对491名贫困留守儿童建立了电子信息工作台账,切实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并将留守儿童信息向社会进行公布,为贫困儿童争取精神上的抚慰,经济上的支持。

  二是开展志愿服务,组织亲情陪护。团县委积极动员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一对一”结对关爱活动。六一期间,组织志愿者和留守儿童到动物园、省科技馆、万达影院参观游玩;邀请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灵寿,通过与留守儿童面对面交谈、共同生活、与家长交流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定向帮扶。截止目前共开展各类帮扶活动11次,争取帮扶资金15.5万元用于170名贫困留守儿童救助,争取爱心图书室2个价值4万元、电脑6台价值2万元及文体、学习用品价值5万元。

  下一步,团县委将继续发挥团组织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跑办争取对留守儿童实现关爱全覆盖,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化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奉献爱心的行列当中,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体会到关爱。

  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5

  1月10日上午,城阳区团区委书记聂欣、青岛心海公益城阳中心、东升明阳家政公司负责人一行看望了黄家庄社区困难学生,为其送去了过冬衣服、书包、地图等用品,详细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爱心企业还就帮助孩子父母就业问题达成了初步意向。

  临近春节,为帮助处在困境的.青少年度过一个“充满温情”的寒冬,棘洪滩街道团工委决定发起“冬日暖阳 温情滩里”——困境青少年帮扶计划。据悉,在2020年10月,棘洪滩街道团工委便联合爱心企业动投集团,出资帮助孩子打造了棘洪滩街道首处“阳光希望小屋”,帮助其营造了独立、干净、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搭建起通往无限可能的希望桥梁。

  据了解,本次帮扶计划的帮扶方式为由棘洪滩街道团工委牵头搭台,组织爱心企业、个人与困境青少年进行点对点走访帮扶,帮扶标准为建议500元以内的衣物、学习用品、现金等,具体数额或物品以本人意愿为准。欢迎广大企业、人士献出爱心,让这个寒冷的冬天在棘洪滩不再寒冷。

  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6

  为积极响应山东师范大学团委“青苗计划”号召,6月24日至7月7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春风化雨润桃李”乡村青少年爱心支教团的10名成员借建团百年契机,深入乡村基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支教团以“1234”方针为指引,即“把握一条主脉,开拓两条路线,守住三大阵地,打造四大板块”。一条主脉,即乡村青少年教育爱心帮扶。两条路线,即团队分设山东省和福建省两个基地,实现地域多元化,并在各实践基地之间建立线上联系和纽带。三大阵地,即“沉浸式”教育阵地、“全方位”服务阵地和“多元化”宣传阵地,致力于乡村青少年的教育、帮扶工作,扩大团队影响力。四大板块,即“国学”课堂、“乡土”课堂、“书香”课堂、“青年”课堂的课程设计,分别针对传统文化传承、乡土文化认同、阅读习惯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四个维度展开,让教育火种埋入乡村青少年的心田,最终打造“心灵”课堂。

  知礼明行,把经典讲透——打造“国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铸造精神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团队成员将国学教育带入课堂,从“圣贤之道”“经典之颂”“非遗之习”“礼仪之教”四个方面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国学之美,传承传统文化。

  7月4日上午,支教团来到济南市历城区神武小学,迎来了与同学们的第一次见面。团队成员结合《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文献记载,为同学们带来一节别开生面的“孔子课堂”,构建孔子形象,弘扬儒者精神。在学习“孔子学琴”典故的过程中,同学们探究了孔子的治学智慧;在学习儒家思想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仁”的本质。紧接着是“经典之颂”模块,团队成员通过对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关雎》的讲解,让同学们在唱诵中领会古诗文的韵律美,朗朗读书声中传递的是对经典的珍重与爱护。

  在“非遗之习”模块中,团队成员选取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民间手工艺——剪纸进行详细介绍,从折法、画法到剪法,手把手教同学们剪窗花,一朵朵精巧的窗花在孩子们手中盛放开来。最后,团队成员围绕“传礼”“承礼”“践礼”开展“礼仪之教”模块,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鼓励同学们尊老爱幼,将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国学”课堂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出发,探索思政教育与传统艺能融合的新模式,旨在培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青少年,以传统国学点亮文化自信。

  一方水土,令文化复活——打造“乡土”课堂

  乡土认同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是维系人们世代延续和谐共生、善待苍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心灵托付。支教团带领同学们学习家乡的语言、历史、地理等文化,增进他们对乡土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6月24日,团队成员奔赴山东省和福建省两个基地,分别在济南市历城区神武小学和厦门市翔安区逸夫小学开展“对话南北”课堂。团队成员从气候、饮食、文化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南北方各自的文化特色。在接下来的“纸飞机信箱”环节中,逸夫小学的孩子和神武小学的孩子互相写信,在信中写下自己成长的烦恼或者对彼此文化想要深入了解之处,遥隔两地的祝福在半个中国的距离和孩子们稚嫩的笔触中绵绵传递。部分同学还录制视频邀请对方来自己家乡游玩,用方言朗诵家乡的民谣,闽南语和济南话两种方言相碰撞,让同学们感受到汉民族共同语的丰富多彩。

  7月4日下午,支教团立足济南市阵地,从方言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泉水文化四个方面对同学们进行了济南本土教育。从亲切朴实的济南方言,到济南惨案的历史启示,从奔腾不息、连绵古今的壮阔黄河,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在团队成员的带领下,同学们第一次真正了解了这片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将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济南文化深深埋入心底。在“乡土”课堂中,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南北方不同地域的乡土文化,形成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提升了对家乡的归属感。

  赓续文脉,让阅读整合——打造“书香”课堂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全民阅读”活动的贯彻落实,“整本书阅读”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关注的热点。支教团着力打造“书香”课堂,开展“整本书阅读”教育,帮助同学们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神武小学校委会联合“春风化雨润桃李”乡村青少年爱心支教团共同举办“师生阅读共成长,读书点亮童年梦”第七届校园读书节活动,努力营造师生共读的良好读书氛围。校园读书节分为建设家庭书房、开展“中华传统经典美文整篇背诵”风采展、开展命题作文大赛、“好书推介卡”制作大赛、“诗配画”比赛五个活动。团队成员重点负责活动的评审工作,在命题作文大赛中,各年级都涌现出了一批情感真挚、语言生动的优秀作品。团队成员将各年级优秀作品结集成册,并为优秀学生颁发“校园小作家”证书。

  7月5日上午,团队成员带领同学们来到神武小学图书馆,在书香氤氲中走进《窗边的小豆豆》和《小王子》。课堂分为“导入阅读,轻松入话”“精细阅读,整体把握”“总结归纳,发挥想象”三个环节。在情节串讲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将精讲与略讲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书籍的整体脉络。“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团队成员重视孩子们的多感官阅读教育,开展“美段朗诵”“小剧场表演”等活动,让同学们在朗朗的读书声里感受文学的魅力,在对话中触摸书中角色的灵魂,与书籍建立起“情感的桥梁”。

  践行初心,将使命落实——打造“青年”课堂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为赓续红色血脉、传递时代精神,支教团以建团百年为契机,以共青团团史为载体,为孩子们带来了“青年使命”爱国主义教育特色课程,分为“五四薪火”“冬奥乐章”“疫路同行”三部分内容。

  7月5日下午,团队成员带领同学们来到神武小学多功能厅,为同学们播放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并耐心而细致地教同学们学唱《红星歌》。“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同学们卖力地学习,动情地演唱,最后走上讲台排好队形,带来了整齐有力的《红星歌》合唱展示。随后,团队成员将五四精神与冬奥会热点相结合,通过讲述冬奥会中涌现出的武大靖、徐梦桃等人物事迹,让同学们真正理解“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奏出一曲气势磅礴的“冬奥乐章”。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团队成员通过“疫路同行”模块,引导同学们认识病毒、敬畏生命、保护自己。课堂伊始,团队成员向同学们科普了酒精消毒剂的基本用法、七步洗手法等知识,减少同学们面对病毒的恐慌,并向同学们讲述了钟南山、李兰娟等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学习最美“逆行者”身上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紧接着,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画笔,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一款款独一无二、满载美好祝愿的“口罩”,传递抗疫正能量。在“青年”课堂中,团队成员紧密结合时代热点,寓教于乐,传承五四薪火,弘扬冬奥精神,凝聚抗疫力量。

  携手共育,向未来启航——打造“心灵”课堂

  7月5日晚,团队成员与神武小学的同学们欢聚一堂,举办文艺汇报演出。舞蹈《祖国的花朵》跳出了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萨克斯演奏《孤勇者》表达了对平凡英雄的崇高敬意,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微微》《踏山河》一度将气氛推向高潮。最后,一首大合唱《红星歌》赞颂了五四爱国青年的一腔热血,展现了当代青年的青春风采,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为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7月7日上午,团队成员启程前往泰安第十九中学,召开“春风化雨润桃李——心灵课堂”宣讲会和报告会,为高中生送来一份“心灵关怀”。团队成员围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展开宣讲,针对拖延症、亲子关系、考试焦虑、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实施一对一、一对多的心理疏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为了加强对乡村青少年的帮扶工作,团队成员设计“乡村青少年教育帮扶”调查问卷并广泛发布,了解乡村青少年教育帮扶的现状及人们对支教的认识。在支教过程中,设计“桃李”特色印章等文创产品,分发给实践地的居民、孩子,为孩子们留下宝贵的纪念。团队成员对乡村学校教职工进行访谈,了解其工作性质和工作感想,进一步加深对乡村教育的认识。实地支教结束后,支教团还与各中小学进行对接,录制相关课程内容的公益微课分享至学生群体中,并发放至公众平台,服务大众,获得了热烈反响。

  春风化雨润桃李,一片丹心育英才。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爱心支教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服务态度,通过打磨优质课堂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点对点”精准帮扶促进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师生共聚一堂,品悟中华文化,讴歌崭新时代,在继往开来中砥砺前行。

【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相关文章:

结对帮扶简报09-05

帮扶单位帮扶简报(精选7篇)11-28

社区就业帮扶简报11-05

结对帮扶活动简报11-13

帮扶单位帮扶亮点简报(通用6篇)11-28

帮扶干部开展帮扶活动简报(精选14篇)11-28

结对帮扶工作简报11-11

帮扶困难群众简报11-07

就业帮扶简报(精选18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