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1-07-27 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总结:

  (一)社会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社会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社会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因此,对社会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另外,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社会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围绕社会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中,我也采用作文的方法,把论述题改为“社会小作文”,或写读后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实践证明,社会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二)社会课上的辩论赛

  课堂讨论一直是社会教学的难点,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各自陈述意见,再自由争论,最后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顺境逆境孰利孰弊”,正方的观点是“顺境利于成长”,反方的观点是“逆境利于成长”,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三)社会课的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不公布),记入平时成绩。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作书面回答和写在黑板上,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社会课上的热点问题

  社会与政治部分家,教学内容还涉及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要启发学生从社会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社会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社会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观和教学实践已经开始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堂好课的标准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在这期学生评教活动中我看到学生说:“我们犯错误了老师不打骂、不讽剌,而是耐心地教导我们。”“我们感觉到与老师之间似乎建立了一份真挚的友谊,学生也不再惧怕老师了。”课堂上,我们经常与同学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不仅学会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合作能力,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集体荣誉感”;“新的课程上课地点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社会调查也多了。”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采取鼓励而不是用训斥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老师们说的是鼓励性的话,比以前和蔼可亲了”。这让我很欣慰,至少,在教学理念上我的做法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的学生认可了我的教学。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一些做法,有一些还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是十分粗浅的。教海无涯,学无止境,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以上的几个方法是我在教学海洋边拾到的几个贝壳。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刚接八年级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观念方法方式方面都有了新的挑战,教学感到有些吃力。我不敢放松自己,每天都要花费两个小时以上时间去备课,钻研新课标、新课改,以尽快适应新形势的历史教学。通过本学期的新教学模式,从学生的配合和表现来看,还算是不错的,不过问题总是有的。我在本学年是边学边教、边做边适应地走进新课标、新教学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的工作重点。下面具体谈谈我半年来的一些收获及不足。

  一、重视教学交流。

  1、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做到课前与备课组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和具体的教学进度;交流我们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历史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备课组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组内自主预习、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关系等等。

  2、把好上课关,实施高效课堂。新课改课通常采用“预习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知识反馈”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进行,以提高课堂效率。

  3、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备课组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学教方式,以便让自己能吸取经验,及时反思,弥补不足,以更好地把握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我和备课组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他们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老师们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历史、主动学习历史,但仍有个别学生有些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小学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历史学科是新增学科,以前知识接触不多,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历史知识,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课改。这是我们身为教师工作者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己执教多节公开课,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圆满结束了,在校领导的帮助下,同行的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现将历史组在这个学期中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期主要所做工作

  .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20xx字左右。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寒假积极组织同科教师进行备课,课前进行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累计集体备课30节左右。

  4、围绕县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30节左右。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本年级历史教师精心设计单元,期中练习题。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会诊,查漏补诎。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9、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备课电子化要求,全力推进电子备课,并身先士卒在组内开展备课,受到领导的好评。此外,我们还在平时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掌握基本的制作课件的知识,以适应学校的发展。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组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响应学校提出的备课电子化要求,力求从格式到内容上都下大力气去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前十周的电子备课检查中我组取得一档的好成绩。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多媒体技术得到加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辅助工具,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落实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和科学精神。

  三、存在的不足:

  1、集体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总之,我们历史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老师的努力,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但是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我们历史组在新的一年里将再接再励,更创辉煌。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时光荏苒,转眼20xx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20xx年xx省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和20xx年xx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及文科综合命题解析。

  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基本框架、考核目标与要求以及考试范围,是指导20xx年高考的风向标。而且考试说明中还提供了20xx年高考样卷,以及20xx年高考真题卷。我还找来了20xx年的高考考试说明,把20xx年考试范围和20xx年考试范围进行比对,发现在范围上变化不大,增加了必修三“睁眼看世界”的内容,删减了选修四“恩格斯”这一板块。对于新增加的部分在教学中适当的关注。

  另外样卷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把两年的样卷进行比对,发现参考试卷更换了四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择题。情况如下:

  1、选择题:新出现的试题分别是第12题(“论文关键词”、14题()“理学家辩论”、17题()“孙中山言论”、23题()“局部战争”,这四个试题均为前三年浙)江省高考试题。

  2、非选择题:第39题(“美国制度创新”——前三年均为“两次世界大战”。

  3、39题与20xx年相比,第从将选修1A和必修模块结合命题变化为必修不同模块内的整合。

  4、调整后的五个试题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这样变化令我震惊,是否意味着20xx年高考历史会比较简单,比较注重基础?是否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上多花时间?我无法确定,也无处询问。所以就借助《20xx年文科综合命题解析》这本书,试图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本书来寻找20xx年高考历史复习的突破口。在我仔细阅读《命题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及《新课程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构成及特点》后,还是担心:毕竟是高考,毕竟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在新课程改革的第四年高考会来个大转折的可能性大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郑老师商讨,也多方请教各个学校的复习方法。

  二、依据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制定复习计划,确定复习方法。

  带着这样的想法,参照了其他学校高三历史老师的做法,我制定了详密的高三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

  但是计划和方法只是提供了大致的参考,在各种考试和实际教学面前不可能一层不变,更何况我的想法也随着实际教学效率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在整个高三教学中我相当关注课堂效率,尽管教书已经多年,但是一节课上下来如果感觉学生学习状态差,或者因为自己的讲解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会非常自责,也会因此不快乐。所以我总在追寻课堂的快乐,追求课堂的高效。因为是班主任的缘故,常常会听到学生反映高三课堂太无趣,老师的教学太过程式化——当然不是所有科目。

  所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感觉。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如何换一种新鲜的面目呈现给学生,如何在试题讲解中吸引学生的兴趣都是我非常关注的,因为实践证明学生在新课讲解中接受的知识记得更牢,以后的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唤醒学生原有的记忆,并且在多轮次的复习中不断地重负。

  三、复习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复习的目标却是固定的。

  1、高三历史备课组制定的一轮复习目标是稳抓稳打,夯实基础。从微观角度理清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也适度放慢一轮复习的进度,力求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比较细密的知识体系。由于受了黄牧杭老师的影响,我在一轮复习的时候非常注重知识的深入挖掘,比如在《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相当熟悉,所以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我以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情结为线索,把分散在必修乃至选修中的相关知识以大历史的形式全面铺开,课堂反馈很好。再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我则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把历史知识串起来,并通过有价值的设问,挑战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

  而这些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思想不是源于网络,而是源于平常的阅读。所以我的备课时间特别长,有时候找到好的资料,我会把它一字一字输入我的电脑。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会闪现出教学的灵感与火花。高三一年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成熟。

  2、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纵横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注意扩展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宏观角度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在进一步渗透答题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历史如浩瀚海洋,上达天文地理,下通人间百态,内含古今人文,外联世界文明,正因为历史纷繁复杂,加上记忆具有遗忘性,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理不清线索,尤其是进入第二轮复习后,因为第一轮复习时间较长,学生复习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识点模棱两可,体系没有,有如“雾里看花”。

  所以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仍然注重基础知识,但是绝对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负。可是说来简单做来难,为了避免给学生重负之感,我从11月份就着手思考如何进行二轮复习,在参考了很多学校和老师的经验后,我决定突破上一届高三的做法,换一种知识整合形式,我打算把历史知识按照通史的形式进行重组,因为针对两个文科班的实际情况,两个班有20来个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把握得相当好,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在历史这门课上取得大的突破是关键,而且高考是精英教育,所以我把关注点放在了这部分学生身上,在和这些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做出了我的选择。在各方参考下,及时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方法是按照xx新课改高考卷的出题顺序进行通史复习,但不是大串联,而是以小专题的形式,构建主题脉络,以历史主题展开教学。在主题教学中我通过板书把知识网络化,力求通过构建网络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而每一个主题的织网过程都是我思想的记录。由于时间的有限,我没办法把它整到电脑里,都留在纸上。有时候为了织一个知识网络翻遍了手头所有的教学资料。

  有时候教学资料中根本找不出相关知识网络,我就顺着教材和自己的思路织网。我想网上的那些资料就是这么来的。所以高三这一年也是我开始原创的一年。

  把握高考方向,认真出题、批改作业和答疑有了前面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和高考样卷的思考,我在给学生的练习中尽量采用基础题。尤其是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备课量大,所以我自己整题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用的作业也是统一订购的《新坐标》,但是对于这些试题并非每题都做,而是在做之前精心删选过的。删除了那些难题怪题,以及干扰学生思维且无法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

  在复习选修四和选修三以及后来的二轮复习和考前复习是没有征订资料的,除了十二套文综试卷(由于时间的限制后面的六套文综试卷只做了三套,而且只是前三套的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在做之前就把答案印给学生了)其余的资料都是网上查找山西省各地的一模二模和月考试卷等进行整编的。

  在挑题选题的过程中每一道交给学生做的题目都是我自己事先做过的。我秉着这样一个原则:进入二轮复习后,时间非常有限,绝不能拿烂题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这样到高考前总共做了40套题目,题目的形式都是12+2。在给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即高三历史教学绝对不是题海战术,如果学生在做题后不去巩固,平常不去看书,做再多的题目也是白搭。所以我非常强调学生看书,并且在课堂有意引导学生回归书本。

  我的作业量不多,基本上是两天一套。但是在后来的一个月则变为三天一套甚至四天一套,目的只是保持学生做题的状态,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看教材,所以在没有书面作业的那些日子就给学生预留看书的作业。

  另外但凡笔头作业一率批改,而且批改后基本上每份都统计,我付出了很大的艰辛,尤其是对不起我的眼睛,但是我对得起我的学生,在批改中培养了我和学生的感情。并且在我的强调之下形成了一支小型队伍:就是做完作业后总有一些学生及时拿来叫我当面批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答题能力,而且在师生交流中有利于教学相长。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我逐渐地明白了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教与学,而这部分都不是由老师单独来完成的。如果只是老师单纯地教,而没有学生参与互动,这样的教学是僵化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师生情感的互动,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无从谈起。同样学也是由师生两部分组成的,这个学表现在课堂上是学生学,同时也是老师学,如果老师在课堂中缺乏调度能力,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无法从学生身上学,而一旦老师丧失从学生身上学习的能力,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及时生成都将非常有限。

  表现在课后同样也是两个方面,有能力的老师能够做到把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延伸到课后,也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课后进一步去探究;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自身在课后的学习。如果教师不注重这个工作,那么长此以往教学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缺乏后劲,教学的质量会下降。

  记得刚教学时一个老师讲过一句话,教师水平的提高很简单,“就是多做题。”多年来我顺着这个老师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答题能力。但是如今在一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我又悟出一理,即光会做题顶多是个教书匠,而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学会研究题目,出题目。我现在处于第一个阶段,我将朝着第二个阶段努力。而要想学会出题,出好题,前提就是广泛的阅读,我相信在广泛阅读中我的教学能力会提升。

【【精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四篇】相关文章:

1.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精选7篇)

2.【精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3.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6篇)

4.精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篇

5.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5篇)

6.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7.历史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8.历史教学课堂工作总结范文

上一篇:幼儿教学教育工作总结 下一篇:副校长教学工作总结
【精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1-07-27 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总结:

  (一)社会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社会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社会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因此,对社会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另外,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社会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围绕社会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中,我也采用作文的方法,把论述题改为“社会小作文”,或写读后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实践证明,社会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二)社会课上的辩论赛

  课堂讨论一直是社会教学的难点,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各自陈述意见,再自由争论,最后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顺境逆境孰利孰弊”,正方的观点是“顺境利于成长”,反方的观点是“逆境利于成长”,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三)社会课的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不公布),记入平时成绩。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作书面回答和写在黑板上,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社会课上的热点问题

  社会与政治部分家,教学内容还涉及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要启发学生从社会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社会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社会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观和教学实践已经开始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堂好课的标准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在这期学生评教活动中我看到学生说:“我们犯错误了老师不打骂、不讽剌,而是耐心地教导我们。”“我们感觉到与老师之间似乎建立了一份真挚的友谊,学生也不再惧怕老师了。”课堂上,我们经常与同学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不仅学会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合作能力,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集体荣誉感”;“新的课程上课地点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社会调查也多了。”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采取鼓励而不是用训斥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老师们说的是鼓励性的话,比以前和蔼可亲了”。这让我很欣慰,至少,在教学理念上我的做法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的学生认可了我的教学。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一些做法,有一些还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是十分粗浅的。教海无涯,学无止境,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以上的几个方法是我在教学海洋边拾到的几个贝壳。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刚接八年级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观念方法方式方面都有了新的挑战,教学感到有些吃力。我不敢放松自己,每天都要花费两个小时以上时间去备课,钻研新课标、新课改,以尽快适应新形势的历史教学。通过本学期的新教学模式,从学生的配合和表现来看,还算是不错的,不过问题总是有的。我在本学年是边学边教、边做边适应地走进新课标、新教学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的工作重点。下面具体谈谈我半年来的一些收获及不足。

  一、重视教学交流。

  1、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做到课前与备课组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和具体的教学进度;交流我们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历史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备课组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组内自主预习、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关系等等。

  2、把好上课关,实施高效课堂。新课改课通常采用“预习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知识反馈”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进行,以提高课堂效率。

  3、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备课组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学教方式,以便让自己能吸取经验,及时反思,弥补不足,以更好地把握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我和备课组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他们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老师们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历史、主动学习历史,但仍有个别学生有些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小学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历史学科是新增学科,以前知识接触不多,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历史知识,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课改。这是我们身为教师工作者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己执教多节公开课,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圆满结束了,在校领导的帮助下,同行的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现将历史组在这个学期中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期主要所做工作

  .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20xx字左右。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寒假积极组织同科教师进行备课,课前进行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累计集体备课30节左右。

  4、围绕县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30节左右。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本年级历史教师精心设计单元,期中练习题。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会诊,查漏补诎。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9、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备课电子化要求,全力推进电子备课,并身先士卒在组内开展备课,受到领导的好评。此外,我们还在平时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掌握基本的制作课件的知识,以适应学校的发展。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组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响应学校提出的备课电子化要求,力求从格式到内容上都下大力气去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前十周的电子备课检查中我组取得一档的好成绩。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多媒体技术得到加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辅助工具,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落实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和科学精神。

  三、存在的不足:

  1、集体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总之,我们历史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老师的努力,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但是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我们历史组在新的一年里将再接再励,更创辉煌。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时光荏苒,转眼20xx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20xx年xx省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和20xx年xx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及文科综合命题解析。

  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基本框架、考核目标与要求以及考试范围,是指导20xx年高考的风向标。而且考试说明中还提供了20xx年高考样卷,以及20xx年高考真题卷。我还找来了20xx年的高考考试说明,把20xx年考试范围和20xx年考试范围进行比对,发现在范围上变化不大,增加了必修三“睁眼看世界”的内容,删减了选修四“恩格斯”这一板块。对于新增加的部分在教学中适当的关注。

  另外样卷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把两年的样卷进行比对,发现参考试卷更换了四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择题。情况如下:

  1、选择题:新出现的试题分别是第12题(“论文关键词”、14题()“理学家辩论”、17题()“孙中山言论”、23题()“局部战争”,这四个试题均为前三年浙)江省高考试题。

  2、非选择题:第39题(“美国制度创新”——前三年均为“两次世界大战”。

  3、39题与20xx年相比,第从将选修1A和必修模块结合命题变化为必修不同模块内的整合。

  4、调整后的五个试题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这样变化令我震惊,是否意味着20xx年高考历史会比较简单,比较注重基础?是否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上多花时间?我无法确定,也无处询问。所以就借助《20xx年文科综合命题解析》这本书,试图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本书来寻找20xx年高考历史复习的突破口。在我仔细阅读《命题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及《新课程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构成及特点》后,还是担心:毕竟是高考,毕竟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在新课程改革的第四年高考会来个大转折的可能性大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郑老师商讨,也多方请教各个学校的复习方法。

  二、依据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制定复习计划,确定复习方法。

  带着这样的想法,参照了其他学校高三历史老师的做法,我制定了详密的高三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

  但是计划和方法只是提供了大致的参考,在各种考试和实际教学面前不可能一层不变,更何况我的想法也随着实际教学效率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在整个高三教学中我相当关注课堂效率,尽管教书已经多年,但是一节课上下来如果感觉学生学习状态差,或者因为自己的讲解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会非常自责,也会因此不快乐。所以我总在追寻课堂的快乐,追求课堂的高效。因为是班主任的缘故,常常会听到学生反映高三课堂太无趣,老师的教学太过程式化——当然不是所有科目。

  所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感觉。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如何换一种新鲜的面目呈现给学生,如何在试题讲解中吸引学生的兴趣都是我非常关注的,因为实践证明学生在新课讲解中接受的知识记得更牢,以后的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唤醒学生原有的记忆,并且在多轮次的复习中不断地重负。

  三、复习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复习的目标却是固定的。

  1、高三历史备课组制定的一轮复习目标是稳抓稳打,夯实基础。从微观角度理清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也适度放慢一轮复习的进度,力求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比较细密的知识体系。由于受了黄牧杭老师的影响,我在一轮复习的时候非常注重知识的深入挖掘,比如在《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相当熟悉,所以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我以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情结为线索,把分散在必修乃至选修中的相关知识以大历史的形式全面铺开,课堂反馈很好。再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我则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把历史知识串起来,并通过有价值的设问,挑战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

  而这些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思想不是源于网络,而是源于平常的阅读。所以我的备课时间特别长,有时候找到好的资料,我会把它一字一字输入我的电脑。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会闪现出教学的灵感与火花。高三一年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成熟。

  2、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纵横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注意扩展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宏观角度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在进一步渗透答题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历史如浩瀚海洋,上达天文地理,下通人间百态,内含古今人文,外联世界文明,正因为历史纷繁复杂,加上记忆具有遗忘性,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理不清线索,尤其是进入第二轮复习后,因为第一轮复习时间较长,学生复习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识点模棱两可,体系没有,有如“雾里看花”。

  所以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仍然注重基础知识,但是绝对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负。可是说来简单做来难,为了避免给学生重负之感,我从11月份就着手思考如何进行二轮复习,在参考了很多学校和老师的经验后,我决定突破上一届高三的做法,换一种知识整合形式,我打算把历史知识按照通史的形式进行重组,因为针对两个文科班的实际情况,两个班有20来个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把握得相当好,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在历史这门课上取得大的突破是关键,而且高考是精英教育,所以我把关注点放在了这部分学生身上,在和这些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做出了我的选择。在各方参考下,及时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方法是按照xx新课改高考卷的出题顺序进行通史复习,但不是大串联,而是以小专题的形式,构建主题脉络,以历史主题展开教学。在主题教学中我通过板书把知识网络化,力求通过构建网络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而每一个主题的织网过程都是我思想的记录。由于时间的有限,我没办法把它整到电脑里,都留在纸上。有时候为了织一个知识网络翻遍了手头所有的教学资料。

  有时候教学资料中根本找不出相关知识网络,我就顺着教材和自己的思路织网。我想网上的那些资料就是这么来的。所以高三这一年也是我开始原创的一年。

  把握高考方向,认真出题、批改作业和答疑有了前面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和高考样卷的思考,我在给学生的练习中尽量采用基础题。尤其是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备课量大,所以我自己整题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用的作业也是统一订购的《新坐标》,但是对于这些试题并非每题都做,而是在做之前精心删选过的。删除了那些难题怪题,以及干扰学生思维且无法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

  在复习选修四和选修三以及后来的二轮复习和考前复习是没有征订资料的,除了十二套文综试卷(由于时间的限制后面的六套文综试卷只做了三套,而且只是前三套的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在做之前就把答案印给学生了)其余的资料都是网上查找山西省各地的一模二模和月考试卷等进行整编的。

  在挑题选题的过程中每一道交给学生做的题目都是我自己事先做过的。我秉着这样一个原则:进入二轮复习后,时间非常有限,绝不能拿烂题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这样到高考前总共做了40套题目,题目的形式都是12+2。在给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即高三历史教学绝对不是题海战术,如果学生在做题后不去巩固,平常不去看书,做再多的题目也是白搭。所以我非常强调学生看书,并且在课堂有意引导学生回归书本。

  我的作业量不多,基本上是两天一套。但是在后来的一个月则变为三天一套甚至四天一套,目的只是保持学生做题的状态,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看教材,所以在没有书面作业的那些日子就给学生预留看书的作业。

  另外但凡笔头作业一率批改,而且批改后基本上每份都统计,我付出了很大的艰辛,尤其是对不起我的眼睛,但是我对得起我的学生,在批改中培养了我和学生的感情。并且在我的强调之下形成了一支小型队伍:就是做完作业后总有一些学生及时拿来叫我当面批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答题能力,而且在师生交流中有利于教学相长。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我逐渐地明白了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教与学,而这部分都不是由老师单独来完成的。如果只是老师单纯地教,而没有学生参与互动,这样的教学是僵化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师生情感的互动,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无从谈起。同样学也是由师生两部分组成的,这个学表现在课堂上是学生学,同时也是老师学,如果老师在课堂中缺乏调度能力,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无法从学生身上学,而一旦老师丧失从学生身上学习的能力,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及时生成都将非常有限。

  表现在课后同样也是两个方面,有能力的老师能够做到把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延伸到课后,也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课后进一步去探究;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自身在课后的学习。如果教师不注重这个工作,那么长此以往教学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缺乏后劲,教学的质量会下降。

  记得刚教学时一个老师讲过一句话,教师水平的提高很简单,“就是多做题。”多年来我顺着这个老师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答题能力。但是如今在一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我又悟出一理,即光会做题顶多是个教书匠,而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学会研究题目,出题目。我现在处于第一个阶段,我将朝着第二个阶段努力。而要想学会出题,出好题,前提就是广泛的阅读,我相信在广泛阅读中我的教学能力会提升。

【【精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四篇】相关文章:

1.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精选7篇)

2.【精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3.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6篇)

4.精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篇

5.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5篇)

6.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7.历史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8.历史教学课堂工作总结范文

上一篇:幼儿教学教育工作总结 下一篇:副校长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