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

2021-07-26 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1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些认识。

  第一、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是适应新课改的前提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创新手段实施的根本。没有新理念、新定位、新角色,只有新课标、新教材、新知识,还是旧课程,没有新成效。为此,应该重点转变三个方面观念:一是转变对新课程的认识,即用新思维、新方法,不能守着旧框框、老套套;二是转变自身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启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精心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三是转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历史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能充分发展,把历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因为: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有思考、参与的机会。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有兴趣,也未免有疲劳之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在备课时,要心中有数。准备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检查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得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有画龙点睛、回味无穷之作用,让学生淡化紧张疲劳,在愉快、欢笑观念和习惯的转变。重结果轻过程,只看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丰富感受和体验,将不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过程评价可以体现在课堂讨论、剧情表演、主题辩论、学生问答、提纲展示、课堂演讲、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评价的及时性将给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添注了积极动力,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效能。

  (3)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这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又一重要体现。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需要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交流。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培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的评价。拓展评价标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4)强化德育、全面发展是贯彻新课改教学的目标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适时地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各种手段“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社会主义等德育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包括意志、理想、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培养,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知识等综合素质,真正发挥历史学科在学生全面教育中应有的、潜在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学会立品、做人、做事。

  (5)、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面对新课程,历史教师要以“博”、“精”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当今新形势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地理学和文学。二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

  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起来,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

  因此,要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交互渗透和互相补充。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看清问题,才能坚定前进的方向,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只能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出路,用智慧去化解难题,用机智去逾越障碍,用改革去实现目标!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2

  我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新教师,自从20xx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历史教研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下,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专业也得到了成长。这学期我担任高一3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教学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不易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

  一方面,学生初中不重视历史学习,而且考试是开卷考试,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较弱,到了高中学生还有些不适应,初中的观念加上高中课程很多以及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想学生投入学历史的确有些难度;另一方面,有些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讲得太深,较多同学接受不了,所以说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较少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有时不太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经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认认真真地备课,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罗马法的起源》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罗马法”,概念抽象深奥难懂且枯燥,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故事性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当回法官来审理案件,随着学生审理同一个案件或新案件所依据的法律,进而阐述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当讲课之前,我拿出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也特别用功,所以这堂课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就很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业余时间,看一些有关师德方面的书,拓宽自己的业余知识。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教学生会学,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给学生爱和鼓励,让学生在爱的沐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步步提高。

  二、教研情况:

  本人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教研活动,在本学期主动和前辈学习,各尽所能,共同探讨新教材。本人坚持听课并做好记录,写好教案。积极参加学校为新教师组织的培训活动,并且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学习,收获不少。在向本学科及其它学科和班主任的请教中钻研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管理,教学组织等等,这些都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平时还注意在网上搜寻与教学相关的资料课件,听网络课程,努力充实课堂。在给学生讲解练习之前先就自己不是很明白的问题向组内老师请教或上网查资料解决,就知识,方法,技巧,思维等给学生予以指导。

  最后,本学期还有一项的挑战--期末考试。为此,本人和全体学生进行了共同努力,加强复习引考工作,并有针对性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在最后阶段的全力冲刺,希望能取得好成绩。

  本人深知“学习无止境”,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本人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多的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挑战。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

  班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这学期是我担任历史教学的第一个学期。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首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一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向学科的前辈教师请教,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第二,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的结合新课标并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曾经对我们说:“一堂课的内容对老师来说可能要讲几遍甚至几十遍,可是对学生来说可能他这辈子就听这一次。”所以我深刻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听老教师的课,跟随老前辈学习经验也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结合着老前辈们的间接经验加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我的收获很多。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我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第三,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鼓励他们学习靠努力更靠兴趣,掌握方法历史很好学。

  第四,认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如认真听老教师讲课,认真写教案,教学反思。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有系统的带领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迎接阶段性考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第五,加强和各班主任的沟通交流,把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汇报给班主任最终取得他们的帮助共同为学生成绩的提高做努力。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一名新老师,经验不足是我面临的问题。我深知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谦虚谨慎”是校长告诉我的真理。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是:

  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第二,针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阶段性复习课,力争通过阶段性复习巩固充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第三,认真的进行试题测试研究,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做到为战而练。第四进一步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学有效的统一。

  在教学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突出历史教学的目的和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感悟到教和学之间的互动性的重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相长”,“我与学生共成长”,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4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如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

  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定位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事实上高一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转换问题情境,将问题进行类化

  这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问题情境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转换。

  1、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如,20xx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长城题中的一问:“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请参照材料(略)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这里面的“所学知识”即是在平时学习中的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教科书中却没有关于魏晋时期经营河西地区的内容,也没有关于汉长城促进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容,这样,本题便无法纳入所建立的知识结构中。

  因此,需要将本题的呈现情境进行转换,以接近或适应所构建的知识结构的情境。如,根据材料所知修筑长城是西汉开拓河西地区(西北地区)的一个举措,代表了西汉经营西北地区的努力和活动,因此可以将此题变换为“分析西汉、东汉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及影响”,便可将该题纳入到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中了,可以顺利地迁移“西汉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入侵、设置西域都护、使者校尉”等内容进行分析和回答。

  2、依据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将问题进行“类化”。“类化”是指将问题纳入相应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并从这个结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如上题,问题的情境进行转化后,便将该题“类化”到学生已构建的关于“西汉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和意义”的认知结构中,在这个结构中易于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三、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普及高中教育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

  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总之,新教材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我们在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5

  我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历史教研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下,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专业也得到了成长。这学期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教学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不易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

  一方面,学生初中不重视历史学习,而且是开卷考试,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较弱,到了高中学生还有些不适应,初中的观念加上高中课程很多以及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想学生投入学历史的确有些难度;另一方面,有些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讲得太深,较多同学接受不了,所以说没有照顾到整体。

  我备课时也较少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有时不太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经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认认真真地备课,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业余时间,看一些有关师德方面的书,拓宽自己的业余知识。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教学生会学,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给学生爱和鼓励,让学生在爱的沐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步步提高。

  二、教研情况:

  本人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教研活动,主动和前辈学习,各尽所能,共同探讨新教材。本人坚持听课并做好记录,写好教案。积极参加学校为新教师组织的培训活动,并且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学习,收获不少。

  在向本学科及其它学科和班主任的请教中钻研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管理,教学组织等等,这些都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平时还注意在网上搜寻与教学相关的资料课件,听网络课程,努力充实课堂。在给学生讲解练习之前先就自己不是很明白的问题向组内老师请教或上网查资料解决,就知识,方法,技巧,思维等给学生予以指导。

  本人深知“学习无止境”,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本人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多的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挑战。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1.高一历史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2.高一历史教学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3.高一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4.高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5.高一历史教师个人期末工作总结

6.高一历史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7.最新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8.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

上一篇:上半年机关妇联工作总结 下一篇:民营经济上半年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

2021-07-26 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1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些认识。

  第一、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是适应新课改的前提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创新手段实施的根本。没有新理念、新定位、新角色,只有新课标、新教材、新知识,还是旧课程,没有新成效。为此,应该重点转变三个方面观念:一是转变对新课程的认识,即用新思维、新方法,不能守着旧框框、老套套;二是转变自身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启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精心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三是转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历史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能充分发展,把历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因为: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有思考、参与的机会。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有兴趣,也未免有疲劳之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在备课时,要心中有数。准备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检查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得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有画龙点睛、回味无穷之作用,让学生淡化紧张疲劳,在愉快、欢笑观念和习惯的转变。重结果轻过程,只看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丰富感受和体验,将不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过程评价可以体现在课堂讨论、剧情表演、主题辩论、学生问答、提纲展示、课堂演讲、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评价的及时性将给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添注了积极动力,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效能。

  (3)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这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又一重要体现。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需要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交流。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培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的评价。拓展评价标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4)强化德育、全面发展是贯彻新课改教学的目标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适时地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各种手段“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社会主义等德育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包括意志、理想、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培养,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知识等综合素质,真正发挥历史学科在学生全面教育中应有的、潜在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学会立品、做人、做事。

  (5)、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面对新课程,历史教师要以“博”、“精”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当今新形势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地理学和文学。二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

  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起来,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

  因此,要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交互渗透和互相补充。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看清问题,才能坚定前进的方向,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只能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出路,用智慧去化解难题,用机智去逾越障碍,用改革去实现目标!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2

  我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新教师,自从20xx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历史教研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下,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专业也得到了成长。这学期我担任高一3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教学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不易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

  一方面,学生初中不重视历史学习,而且考试是开卷考试,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较弱,到了高中学生还有些不适应,初中的观念加上高中课程很多以及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想学生投入学历史的确有些难度;另一方面,有些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讲得太深,较多同学接受不了,所以说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较少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有时不太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经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认认真真地备课,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罗马法的起源》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罗马法”,概念抽象深奥难懂且枯燥,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故事性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当回法官来审理案件,随着学生审理同一个案件或新案件所依据的法律,进而阐述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当讲课之前,我拿出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也特别用功,所以这堂课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就很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业余时间,看一些有关师德方面的书,拓宽自己的业余知识。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教学生会学,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给学生爱和鼓励,让学生在爱的沐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步步提高。

  二、教研情况:

  本人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教研活动,在本学期主动和前辈学习,各尽所能,共同探讨新教材。本人坚持听课并做好记录,写好教案。积极参加学校为新教师组织的培训活动,并且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学习,收获不少。在向本学科及其它学科和班主任的请教中钻研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管理,教学组织等等,这些都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平时还注意在网上搜寻与教学相关的资料课件,听网络课程,努力充实课堂。在给学生讲解练习之前先就自己不是很明白的问题向组内老师请教或上网查资料解决,就知识,方法,技巧,思维等给学生予以指导。

  最后,本学期还有一项的挑战--期末考试。为此,本人和全体学生进行了共同努力,加强复习引考工作,并有针对性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在最后阶段的全力冲刺,希望能取得好成绩。

  本人深知“学习无止境”,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本人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多的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挑战。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

  班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这学期是我担任历史教学的第一个学期。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首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一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向学科的前辈教师请教,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第二,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的结合新课标并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曾经对我们说:“一堂课的内容对老师来说可能要讲几遍甚至几十遍,可是对学生来说可能他这辈子就听这一次。”所以我深刻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听老教师的课,跟随老前辈学习经验也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结合着老前辈们的间接经验加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我的收获很多。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我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第三,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鼓励他们学习靠努力更靠兴趣,掌握方法历史很好学。

  第四,认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如认真听老教师讲课,认真写教案,教学反思。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有系统的带领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迎接阶段性考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第五,加强和各班主任的沟通交流,把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汇报给班主任最终取得他们的帮助共同为学生成绩的提高做努力。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一名新老师,经验不足是我面临的问题。我深知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谦虚谨慎”是校长告诉我的真理。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是:

  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第二,针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阶段性复习课,力争通过阶段性复习巩固充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第三,认真的进行试题测试研究,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做到为战而练。第四进一步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学有效的统一。

  在教学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突出历史教学的目的和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感悟到教和学之间的互动性的重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相长”,“我与学生共成长”,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4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如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

  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定位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事实上高一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转换问题情境,将问题进行类化

  这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问题情境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转换。

  1、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如,20xx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长城题中的一问:“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请参照材料(略)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这里面的“所学知识”即是在平时学习中的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教科书中却没有关于魏晋时期经营河西地区的内容,也没有关于汉长城促进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容,这样,本题便无法纳入所建立的知识结构中。

  因此,需要将本题的呈现情境进行转换,以接近或适应所构建的知识结构的情境。如,根据材料所知修筑长城是西汉开拓河西地区(西北地区)的一个举措,代表了西汉经营西北地区的努力和活动,因此可以将此题变换为“分析西汉、东汉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及影响”,便可将该题纳入到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中了,可以顺利地迁移“西汉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入侵、设置西域都护、使者校尉”等内容进行分析和回答。

  2、依据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将问题进行“类化”。“类化”是指将问题纳入相应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并从这个结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如上题,问题的情境进行转化后,便将该题“类化”到学生已构建的关于“西汉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和意义”的认知结构中,在这个结构中易于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三、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普及高中教育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

  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总之,新教材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我们在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5

  我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历史教研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下,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专业也得到了成长。这学期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教学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不易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

  一方面,学生初中不重视历史学习,而且是开卷考试,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较弱,到了高中学生还有些不适应,初中的观念加上高中课程很多以及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想学生投入学历史的确有些难度;另一方面,有些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讲得太深,较多同学接受不了,所以说没有照顾到整体。

  我备课时也较少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有时不太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经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认认真真地备课,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业余时间,看一些有关师德方面的书,拓宽自己的业余知识。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教学生会学,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给学生爱和鼓励,让学生在爱的沐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步步提高。

  二、教研情况:

  本人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教研活动,主动和前辈学习,各尽所能,共同探讨新教材。本人坚持听课并做好记录,写好教案。积极参加学校为新教师组织的培训活动,并且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学习,收获不少。

  在向本学科及其它学科和班主任的请教中钻研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管理,教学组织等等,这些都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平时还注意在网上搜寻与教学相关的资料课件,听网络课程,努力充实课堂。在给学生讲解练习之前先就自己不是很明白的问题向组内老师请教或上网查资料解决,就知识,方法,技巧,思维等给学生予以指导。

  本人深知“学习无止境”,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本人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多的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挑战。

【高一历史新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1.高一历史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2.高一历史教学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3.高一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4.高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5.高一历史教师个人期末工作总结

6.高一历史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7.最新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8.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

上一篇:上半年机关妇联工作总结 下一篇:民营经济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