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1-07-06 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期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启导·活动教学法","启导·活动教学法"是在区教科所卢仕国老师的主持领导下的一项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学生学习思维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项实验教学法。该项实验,已在涪陵搞过多年,实验证明,"启导·活动教学法"在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及能力迁移等诸多方面是有成效的,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我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二轮实验,五年来的具体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实验不仅以它进行研究的时间长,较好地将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原理应用于编写教材和教法之中而著称,而且继承了现行班集体授课制中好的方面,同时还吸收了"程序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中的优点。它既未全盘否定现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同时又未完全照搬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和凯勒的"个别化教学",而是成功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就能更好地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这是实验取得成效的原因之一。

  下面对我本期的教学工作作一个比较细致的总结:

  (一)学生初上路阶段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要使学生逐渐习惯自学方法,除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先要做好"领读工作",通过示范性的领读,要逐渐教会学生按"三读"的要求去阅读,理解,掌握教材,在教材上作眉批,教会学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的方法和要求,并作出示范,在这一阶段中,我尽快认识,了解学生,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逐步进入正常后的阶段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启导·活动教学法"按学生思维类型的二个方面敏捷和踏实,将学生分成敏捷而踏实,敏捷而不踏实,不敏捷而踏实,不敏捷而不踏实四种类型的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特别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当然学生类型有它稳定的一面,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 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并拟定指导读书的读书提纲。

  2,课堂工作

  (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

  数学"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地,初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启导·活动教学法",由于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采用"启"(启发引导),"活"(学生活动),"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并且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指导贯穿全过程,因此,它的组织教学,就有新的内容,就应根据上述教学环节,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根据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

  在实验的初期,教师组织教学的注意力应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上,以后逐渐落实在每个环节中(特别是学生自学活动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具体指导,辅导,加强个别要求。例如: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求,自学课文,完成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在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个别地,具体地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并且常通过教学机智,采用暗示的手法去达到目的。

  在"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起作用,达到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威信将起到较大作用。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

  (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布置学习内容,出示读书提纲,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可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

  (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先按要求"三读"即粗,细,精读教材,概括段意并眉批,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活动了,教师做什么呢 我们说自学,并不是不要教师,自学从来都不是无师自通的。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

  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我们的"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特色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还体现在"辅导"上,因此,我们提倡主动地"辅导",积极的"辅导",而反对那种等待学生举手,提问,教师帮助回答这种被动消极的"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

  在教师主动积极的辅导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 怎佯理解的 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西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教师关心他,从未放弃他,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深信,对于差生的事,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是会有所收获的,这一点是传统的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难以做到的。

  本期我制作了很多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利用视觉,听觉等分析器官交替进行学习,接受信息,思维始终处于一种进取的积极状态。

  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五官对知识的吸收率,用眼睛看(视觉)所接收的信息占83%,用耳朵听(听觉)所接收的信息占11%,以上两项共占94%。很明显,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单调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效果不佳。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如果长时间经受刺激,处于兴奋状态,大脑自身就会出现保护性抑制,从而降低学习效果,产生疲劳,正是为了克服这个因素,本期我制作了很多多媒体课件。

  我们还知道,人的视觉是主动的分析器,它主动地接受吸收外界信息,效果较好,而听觉是被动的分析器,它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效果不佳,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视觉的对象大多不会随时间,空间而消失,可以重复,而听觉的对象很容易随空间,时间而消失,一次未听懂,不可能再重复多次。基于上述原理,"启导·活动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使刺激多样化,并且以视觉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从不同分析器传入的信息到达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引起反映,轮换地兴奋与抑制,学生自始至终能处于一种积极进取状态,因此,能很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

  要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比如,《应用题打折销售》这一节,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假若我们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学生一定会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需要学生巩固、提高的知识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图形认识初步”这节课中,有一道题问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有几个不同的展开面,我想,如果直接给学生答案有11种基本图形,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也想象不出来这11种基本图形会是怎样形成的,于是我让同学们从家带来正方体图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剪,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文认为,现在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来,由于小学旧教材的编排体系及教师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习惯于教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缺少主动参与、探索,缺少合作交流。本文试图在新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教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等方面给予初步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1、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学习化”社会成为时代的需要,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把知识嚼烂了喂学生,告诉学生现成答案,而在于指点方向,开阔思路,化解难点,提供典范。

  2、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问题能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学,在情景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索的理念,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终身有用之才。

  二、学生现状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过来,在小学学习阶段,旧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及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等因素,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学生被动回答教师的提问,已经习惯于教师提要求,学生按要求去记、去背,平时缺少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相互合作交流,学习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沉闷,多数学生形同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缺少了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培养发展。

  根据学习情况大致上可分为三大类:

  一些学生脑子很聪明,只要教师认真教,书本上的知识很快就学会,如果只考教师教过的、书本上的知识,成绩是非常优秀的,但离开课本,加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往往产生了学了无法用,学了怎样用等困感。

  一些学生平时由于贪玩,但往往不知道怎样去玩,书本上的知识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这些学生虽然有开拓进取精神,但由于上课不能长时间听教师讲,长时间重复做一些习题,时间长了常常做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成为教师心目中的“眼中钉”,考试成绩也不可能好了。

  一些学生本身脑子使唤起来不够灵活,记性差,很多东西没有经过自己的摸索、别人的指点,只靠教师讲,内容多了,今天听了,明天忘了,一点也记不住所学的知识,考试当然也成问题。

  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现实社会需要发展很快,知识更新日新月异,需要会终身学习的人材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仅靠现有书本上的知识,根本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因此,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需能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主动探索,有开拓进取、创造能力的人才。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标准》还提出给学生终身发展的有用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过程需遵守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经过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解决问题,逐步上升到理论,通过知识的应用,实现理论指导实践。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3、主动、探究、合作的原则。经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或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经过相互合作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主动探究,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形成新的知识。

  四、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策略与实践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需要一个同成年人平等交流的情感的空间和时间,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节中,本人放手让学生说说哪些物体类似于长方体、正方体?哪些物体类似于圆柱、圆锥?说出一种也可以,二种也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

  在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学习、讨论、研究。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人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多鼓励少训斥,多指点少包办。如作业中有一道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如果截一个角,那么⑴截面是什么图形?⑵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分析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使学生能敢说、爱说,勇于提出不同想法,在讨论思考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互相问答,实现多向信息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过来,有一定的新鲜感。在教学中,本人充分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充分利用书上每节开头部分,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激励成功,电教运用等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1.4从不同方向看开头部分设置问题:水杯在哪里?乒乓球哪里去了?等等,使学生在思考时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

  其次,在上课时充分发扬民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真正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耳。例如书上P20例1,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体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就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自己搭模型,自己去看、去想、去合作讨论,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逐步形成积极探索、勤于思考、求异创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冲突是同一性形成与角色混乱的冲突矛盾。所谓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着强烈的自我同一感的青少年,往往把自己看成是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因此,本人在教学中注意培养群体意识与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团体意识、责任感,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投入,自我探索,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实现多向信息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在信息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别人,在小组交流讨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期初新教材刚开始用,本人采用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每个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对一些有一定难度和解决方案较多的问题,例随堂练习中:一辆汽车从小明的面前经过,小明拍摄了一组照片,请按照汽车被摄入镜头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照片编号,就采用前后座位四个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对一些互查、互练问题采用同桌二人讨论。对一些比较简单、量较多的计算题,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有理数加、减、乘、除,采用多人参与进行竞赛活动、抢答活动,尽量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鼓励学生探新求异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学贵有疑。”学生的学习中有疑,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大脑在积极地思考,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本人非常重视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都能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极力营造一个民主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开始质疑往往缺乏周密思考,如果所提出的问题简单,给予肯定;所提出的问题有创新意识给予表扬。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多数学生能够发现一些富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逐步提到点子上来。

  另外,在回答问题、解题练习时,注重一问多答、一题多解,激励学生提出新见解、新方法,让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5、突出学习策略指导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形成学会学习的习惯。本人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经常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如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怎样听老师讲解分析题目,如何进行复习等等,使所教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和一些学习规律,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能力。其次重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成自然。再次,经常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所教班级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学习气氛,数学中涉及到的问题能够相互进行合作交流,自觉主动进行探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有了普遍的提高,过去所谓的“差生”,也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特别是需动手实验的题,他们兴趣很高,做得也很快,通过几次单元测验,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尤其能力题的.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思想。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任初一七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入学初在学校组织的摸底测试中,不及格的学生有16人,占26%,最低分只有18分,60—79分的有23人,占37%,90分以上只有3人,可见此班的中、下面的学生较多,基础比较差,有的学生学习的习惯也很差,上课注意力集中不了,作业不能独立按时的完成,针对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认真备课,备教材教法备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教案,每一堂课都要做到有准备。

  二、做到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讲解概念及其应用力求清淅,有条理,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意精讲多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尽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作业的布置有针对性,有层次,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小结,一些小问题将其批改解决,错误较多的问题,上课时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些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失。

  四,做好课后辅导,注重单元测试。单元测试不仅是学生对本单元中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通过检测情况注意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维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懂,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注意克服不足,发扬长处,争取后面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七年级数学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七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入学后,我对所带班级进行了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大致分为:

  (1)学习无目的、无兴趣,应付家长占52.8%

  (2)学习目的明确、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占20.2%

  (3)学习为个人前途,为家长争光占2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除了加强正常的正面教育,还可利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又如代数第二章有理数的引入,我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从讲台走向门(向南)走3米,从门走回讲台(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问学生两个问题:

  (1)我的位置变了没有?

  (2)我走了几米?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对于这个具体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变,可实际走了6米,怎么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感到茫然了。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胃口,趁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了有理数。”

  此外,我还利用学生每天的作业反馈和单元测验成绩的反馈,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叫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平衡。

  四、寓数学思想于课堂教学中

  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课本中没有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a与a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结论,从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

  其实,数学思想渗透到概念的定义、法则的推导,定理的问题证明和具体解答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不出的奇珍异宝,讲出决策和创造的方法,精心提炼,着意渗透,经常运用。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初一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总之,初一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年来我对初一数学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学习目的性

  初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入学初,我对班级进行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大致分为:学习无目的,无兴趣,应付家长占52。8%学习为个人前途,为家长争光占20。2%学习为国家,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占27%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除了加强正常的正面教育,还可利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又如代数第二章有理数的引入,我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从讲台走向门(向南)走3米,从门走回讲台(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问学生两个问题:(1)我的位置变了没有(2)我走了几米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对于这个具体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变,可实际走了6米,怎么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感到茫然了。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胃口,趁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此外,还利用学生每天的作业反馈和单元测验成绩的反馈,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叫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平衡。

  四、寓数学思想于课堂教学中

  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课本中没有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a与a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结论,从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其实,数学思想渗透到概念的定义,法则的推导,定理的问题证明和具体解答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不出的奇珍异宝,讲出决策和创造的方法,精心提炼,着意渗透,经常运用。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7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由小学升入中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第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

  措施非常适合后进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

  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就会有收获。不过,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合集7篇】相关文章:

1.初一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2.初一数学教学个人的工作总结范文

3.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4.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5.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6.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十篇

7.初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8.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上一篇:高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九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合集7篇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1-07-06 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期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启导·活动教学法","启导·活动教学法"是在区教科所卢仕国老师的主持领导下的一项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学生学习思维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项实验教学法。该项实验,已在涪陵搞过多年,实验证明,"启导·活动教学法"在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及能力迁移等诸多方面是有成效的,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我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二轮实验,五年来的具体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实验不仅以它进行研究的时间长,较好地将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原理应用于编写教材和教法之中而著称,而且继承了现行班集体授课制中好的方面,同时还吸收了"程序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中的优点。它既未全盘否定现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同时又未完全照搬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和凯勒的"个别化教学",而是成功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就能更好地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这是实验取得成效的原因之一。

  下面对我本期的教学工作作一个比较细致的总结:

  (一)学生初上路阶段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要使学生逐渐习惯自学方法,除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先要做好"领读工作",通过示范性的领读,要逐渐教会学生按"三读"的要求去阅读,理解,掌握教材,在教材上作眉批,教会学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的方法和要求,并作出示范,在这一阶段中,我尽快认识,了解学生,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逐步进入正常后的阶段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启导·活动教学法"按学生思维类型的二个方面敏捷和踏实,将学生分成敏捷而踏实,敏捷而不踏实,不敏捷而踏实,不敏捷而不踏实四种类型的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特别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当然学生类型有它稳定的一面,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 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并拟定指导读书的读书提纲。

  2,课堂工作

  (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

  数学"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地,初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启导·活动教学法",由于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采用"启"(启发引导),"活"(学生活动),"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并且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指导贯穿全过程,因此,它的组织教学,就有新的内容,就应根据上述教学环节,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根据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

  在实验的初期,教师组织教学的注意力应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上,以后逐渐落实在每个环节中(特别是学生自学活动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具体指导,辅导,加强个别要求。例如: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求,自学课文,完成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在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个别地,具体地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并且常通过教学机智,采用暗示的手法去达到目的。

  在"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起作用,达到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威信将起到较大作用。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

  (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布置学习内容,出示读书提纲,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可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

  (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先按要求"三读"即粗,细,精读教材,概括段意并眉批,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活动了,教师做什么呢 我们说自学,并不是不要教师,自学从来都不是无师自通的。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

  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我们的"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特色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还体现在"辅导"上,因此,我们提倡主动地"辅导",积极的"辅导",而反对那种等待学生举手,提问,教师帮助回答这种被动消极的"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

  在教师主动积极的辅导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 怎佯理解的 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西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教师关心他,从未放弃他,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深信,对于差生的事,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是会有所收获的,这一点是传统的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难以做到的。

  本期我制作了很多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利用视觉,听觉等分析器官交替进行学习,接受信息,思维始终处于一种进取的积极状态。

  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五官对知识的吸收率,用眼睛看(视觉)所接收的信息占83%,用耳朵听(听觉)所接收的信息占11%,以上两项共占94%。很明显,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单调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效果不佳。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如果长时间经受刺激,处于兴奋状态,大脑自身就会出现保护性抑制,从而降低学习效果,产生疲劳,正是为了克服这个因素,本期我制作了很多多媒体课件。

  我们还知道,人的视觉是主动的分析器,它主动地接受吸收外界信息,效果较好,而听觉是被动的分析器,它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效果不佳,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视觉的对象大多不会随时间,空间而消失,可以重复,而听觉的对象很容易随空间,时间而消失,一次未听懂,不可能再重复多次。基于上述原理,"启导·活动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使刺激多样化,并且以视觉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从不同分析器传入的信息到达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引起反映,轮换地兴奋与抑制,学生自始至终能处于一种积极进取状态,因此,能很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

  要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比如,《应用题打折销售》这一节,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假若我们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学生一定会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需要学生巩固、提高的知识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图形认识初步”这节课中,有一道题问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有几个不同的展开面,我想,如果直接给学生答案有11种基本图形,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也想象不出来这11种基本图形会是怎样形成的,于是我让同学们从家带来正方体图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剪,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文认为,现在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来,由于小学旧教材的编排体系及教师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习惯于教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缺少主动参与、探索,缺少合作交流。本文试图在新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教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等方面给予初步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1、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学习化”社会成为时代的需要,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把知识嚼烂了喂学生,告诉学生现成答案,而在于指点方向,开阔思路,化解难点,提供典范。

  2、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问题能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学,在情景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索的理念,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终身有用之才。

  二、学生现状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过来,在小学学习阶段,旧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及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等因素,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学生被动回答教师的提问,已经习惯于教师提要求,学生按要求去记、去背,平时缺少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相互合作交流,学习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沉闷,多数学生形同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缺少了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培养发展。

  根据学习情况大致上可分为三大类:

  一些学生脑子很聪明,只要教师认真教,书本上的知识很快就学会,如果只考教师教过的、书本上的知识,成绩是非常优秀的,但离开课本,加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往往产生了学了无法用,学了怎样用等困感。

  一些学生平时由于贪玩,但往往不知道怎样去玩,书本上的知识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这些学生虽然有开拓进取精神,但由于上课不能长时间听教师讲,长时间重复做一些习题,时间长了常常做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成为教师心目中的“眼中钉”,考试成绩也不可能好了。

  一些学生本身脑子使唤起来不够灵活,记性差,很多东西没有经过自己的摸索、别人的指点,只靠教师讲,内容多了,今天听了,明天忘了,一点也记不住所学的知识,考试当然也成问题。

  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现实社会需要发展很快,知识更新日新月异,需要会终身学习的人材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仅靠现有书本上的知识,根本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因此,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需能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主动探索,有开拓进取、创造能力的人才。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标准》还提出给学生终身发展的有用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过程需遵守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经过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解决问题,逐步上升到理论,通过知识的应用,实现理论指导实践。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3、主动、探究、合作的原则。经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或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经过相互合作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主动探究,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形成新的知识。

  四、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策略与实践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需要一个同成年人平等交流的情感的空间和时间,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节中,本人放手让学生说说哪些物体类似于长方体、正方体?哪些物体类似于圆柱、圆锥?说出一种也可以,二种也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

  在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学习、讨论、研究。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人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多鼓励少训斥,多指点少包办。如作业中有一道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如果截一个角,那么⑴截面是什么图形?⑵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分析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使学生能敢说、爱说,勇于提出不同想法,在讨论思考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互相问答,实现多向信息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过来,有一定的新鲜感。在教学中,本人充分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充分利用书上每节开头部分,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激励成功,电教运用等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1.4从不同方向看开头部分设置问题:水杯在哪里?乒乓球哪里去了?等等,使学生在思考时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

  其次,在上课时充分发扬民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真正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耳。例如书上P20例1,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体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就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自己搭模型,自己去看、去想、去合作讨论,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逐步形成积极探索、勤于思考、求异创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冲突是同一性形成与角色混乱的冲突矛盾。所谓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着强烈的自我同一感的青少年,往往把自己看成是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因此,本人在教学中注意培养群体意识与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团体意识、责任感,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投入,自我探索,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实现多向信息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在信息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别人,在小组交流讨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期初新教材刚开始用,本人采用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每个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对一些有一定难度和解决方案较多的问题,例随堂练习中:一辆汽车从小明的面前经过,小明拍摄了一组照片,请按照汽车被摄入镜头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照片编号,就采用前后座位四个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对一些互查、互练问题采用同桌二人讨论。对一些比较简单、量较多的计算题,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有理数加、减、乘、除,采用多人参与进行竞赛活动、抢答活动,尽量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鼓励学生探新求异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学贵有疑。”学生的学习中有疑,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大脑在积极地思考,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本人非常重视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都能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极力营造一个民主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开始质疑往往缺乏周密思考,如果所提出的问题简单,给予肯定;所提出的问题有创新意识给予表扬。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多数学生能够发现一些富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逐步提到点子上来。

  另外,在回答问题、解题练习时,注重一问多答、一题多解,激励学生提出新见解、新方法,让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5、突出学习策略指导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形成学会学习的习惯。本人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经常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如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怎样听老师讲解分析题目,如何进行复习等等,使所教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和一些学习规律,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能力。其次重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成自然。再次,经常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所教班级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学习气氛,数学中涉及到的问题能够相互进行合作交流,自觉主动进行探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有了普遍的提高,过去所谓的“差生”,也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特别是需动手实验的题,他们兴趣很高,做得也很快,通过几次单元测验,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尤其能力题的.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思想。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任初一七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入学初在学校组织的摸底测试中,不及格的学生有16人,占26%,最低分只有18分,60—79分的有23人,占37%,90分以上只有3人,可见此班的中、下面的学生较多,基础比较差,有的学生学习的习惯也很差,上课注意力集中不了,作业不能独立按时的完成,针对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认真备课,备教材教法备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教案,每一堂课都要做到有准备。

  二、做到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讲解概念及其应用力求清淅,有条理,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意精讲多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尽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作业的布置有针对性,有层次,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小结,一些小问题将其批改解决,错误较多的问题,上课时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些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失。

  四,做好课后辅导,注重单元测试。单元测试不仅是学生对本单元中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通过检测情况注意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维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懂,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注意克服不足,发扬长处,争取后面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七年级数学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七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入学后,我对所带班级进行了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大致分为:

  (1)学习无目的、无兴趣,应付家长占52.8%

  (2)学习目的明确、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占20.2%

  (3)学习为个人前途,为家长争光占2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除了加强正常的正面教育,还可利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又如代数第二章有理数的引入,我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从讲台走向门(向南)走3米,从门走回讲台(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问学生两个问题:

  (1)我的位置变了没有?

  (2)我走了几米?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对于这个具体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变,可实际走了6米,怎么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感到茫然了。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胃口,趁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了有理数。”

  此外,我还利用学生每天的作业反馈和单元测验成绩的反馈,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叫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平衡。

  四、寓数学思想于课堂教学中

  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课本中没有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a与a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结论,从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

  其实,数学思想渗透到概念的定义、法则的推导,定理的问题证明和具体解答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不出的奇珍异宝,讲出决策和创造的方法,精心提炼,着意渗透,经常运用。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初一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总之,初一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年来我对初一数学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学习目的性

  初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入学初,我对班级进行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大致分为:学习无目的,无兴趣,应付家长占52。8%学习为个人前途,为家长争光占20。2%学习为国家,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占27%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除了加强正常的正面教育,还可利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又如代数第二章有理数的引入,我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从讲台走向门(向南)走3米,从门走回讲台(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问学生两个问题:(1)我的位置变了没有(2)我走了几米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对于这个具体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变,可实际走了6米,怎么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感到茫然了。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胃口,趁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此外,还利用学生每天的作业反馈和单元测验成绩的反馈,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叫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平衡。

  四、寓数学思想于课堂教学中

  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课本中没有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a与a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结论,从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其实,数学思想渗透到概念的定义,法则的推导,定理的问题证明和具体解答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不出的奇珍异宝,讲出决策和创造的方法,精心提炼,着意渗透,经常运用。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7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由小学升入中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第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

  措施非常适合后进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

  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就会有收获。不过,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合集7篇】相关文章:

1.初一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2.初一数学教学个人的工作总结范文

3.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4.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5.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6.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十篇

7.初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8.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上一篇:高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九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