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1-05-23 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时光荏苒,转眼20xx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20xx年xx省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和20xx年xx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及文科综合命题解析。

  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基本框架、考核目标与要求以及考试范围,是指导20xx年高考的风向标。而且考试说明中还提供了20xx年高考样卷,以及20xx年高考真题卷。我还找来了20xx年的高考考试说明,把20xx年考试范围和20xx年考试范围进行比对,发现在范围上变化不大,增加了必修三“睁眼看世界”的内容,删减了选修四“恩格斯”这一板块。对于新增加的部分在教学中适当的关注。

  另外样卷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把两年的样卷进行比对,发现参考试卷更换了四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择题。情况如下:

  1、选择题:新出现的试题分别是第12题(“论文关键词”、14题()“理学家辩论”、17题()“孙中山言论”、23题()“局部战争”,这四个试题均为前三年浙)江省高考试题。

  2、非选择题:第39题(“美国制度创新”——前三年均为“两次世界大战”。

  3、39题与20xx年相比,第从将选修1A和必修模块结合命题变化为必修不同模块内的整合。

  4、调整后的五个试题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这样变化令我震惊,是否意味着20xx年高考历史会比较简单,比较注重基础?是否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上多花时间?我无法确定,也无处询问。所以就借助《20xx年文科综合命题解析》这本书,试图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本书来寻找20xx年高考历史复习的突破口。在我仔细阅读《命题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及《新课程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构成及特点》后,还是担心:毕竟是高考,毕竟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在新课程改革的第四年高考会来个大转折的可能性大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郑老师商讨,也多方请教各个学校的复习方法。

  二、依据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制定复习计划,确定复习方法。

  带着这样的想法,参照了其他学校高三历史老师的做法,我制定了详密的高三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

  但是计划和方法只是提供了大致的参考,在各种考试和实际教学面前不可能一层不变,更何况我的想法也随着实际教学效率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在整个高三教学中我相当关注课堂效率,尽管教书已经多年,但是一节课上下来如果感觉学生学习状态差,或者因为自己的讲解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会非常自责,也会因此不快乐。所以我总在追寻课堂的快乐,追求课堂的高效。因为是班主任的缘故,常常会听到学生反映高三课堂太无趣,老师的教学太过程式化——当然不是所有科目。

  所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感觉。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如何换一种新鲜的面目呈现给学生,如何在试题讲解中吸引学生的兴趣都是我非常关注的,因为实践证明学生在新课讲解中接受的知识记得更牢,以后的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唤醒学生原有的记忆,并且在多轮次的复习中不断地重负。

  三、复习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复习的目标却是固定的。

  1、高三历史备课组制定的一轮复习目标是稳抓稳打,夯实基础。从微观角度理清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也适度放慢一轮复习的进度,力求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比较细密的知识体系。由于受了黄牧杭老师的影响,我在一轮复习的时候非常注重知识的深入挖掘,比如在《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相当熟悉,所以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我以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情结为线索,把分散在必修乃至选修中的相关知识以大历史的形式全面铺开,课堂反馈很好。再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我则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把历史知识串起来,并通过有价值的设问,挑战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

  而这些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思想不是源于网络,而是源于平常的阅读。所以我的备课时间特别长,有时候找到好的资料,我会把它一字一字输入我的电脑。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会闪现出教学的灵感与火花。高三一年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成熟。

  2、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纵横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注意扩展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宏观角度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在进一步渗透答题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历史如浩瀚海洋,上达天文地理,下通人间百态,内含古今人文,外联世界文明,正因为历史纷繁复杂,加上记忆具有遗忘性,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理不清线索,尤其是进入第二轮复习后,因为第一轮复习时间较长,学生复习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识点模棱两可,体系没有,有如“雾里看花”。

  所以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仍然注重基础知识,但是绝对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负。可是说来简单做来难,为了避免给学生重负之感,我从11月份就着手思考如何进行二轮复习,在参考了很多学校和老师的经验后,我决定突破上一届高三的做法,换一种知识整合形式,我打算把历史知识按照通史的形式进行重组,因为针对两个文科班的实际情况,两个班有20来个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把握得相当好,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在历史这门课上取得大的突破是关键,而且高考是精英教育,所以我把关注点放在了这部分学生身上,在和这些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做出了我的选择。在各方参考下,及时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方法是按照xx新课改高考卷的出题顺序进行通史复习,但不是大串联,而是以小专题的形式,构建主题脉络,以历史主题展开教学。在主题教学中我通过板书把知识网络化,力求通过构建网络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而每一个主题的织网过程都是我思想的记录。由于时间的有限,我没办法把它整到电脑里,都留在纸上。有时候为了织一个知识网络翻遍了手头所有的教学资料。

  有时候教学资料中根本找不出相关知识网络,我就顺着教材和自己的思路织网。我想网上的那些资料就是这么来的。所以高三这一年也是我开始原创的一年。

  把握高考方向,认真出题、批改作业和答疑有了前面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和高考样卷的思考,我在给学生的练习中尽量采用基础题。尤其是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备课量大,所以我自己整题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用的作业也是统一订购的《新坐标》,但是对于这些试题并非每题都做,而是在做之前精心删选过的。删除了那些难题怪题,以及干扰学生思维且无法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

  在复习选修四和选修三以及后来的二轮复习和考前复习是没有征订资料的,除了十二套文综试卷(由于时间的限制后面的六套文综试卷只做了三套,而且只是前三套的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在做之前就把答案印给学生了)其余的资料都是网上查找山西省各地的一模二模和月考试卷等进行整编的。

  在挑题选题的过程中每一道交给学生做的题目都是我自己事先做过的。我秉着这样一个原则:进入二轮复习后,时间非常有限,绝不能拿烂题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这样到高考前总共做了40套题目,题目的形式都是12+2。在给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即高三历史教学绝对不是题海战术,如果学生在做题后不去巩固,平常不去看书,做再多的题目也是白搭。所以我非常强调学生看书,并且在课堂有意引导学生回归书本。

  我的作业量不多,基本上是两天一套。但是在后来的一个月则变为三天一套甚至四天一套,目的只是保持学生做题的状态,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看教材,所以在没有书面作业的那些日子就给学生预留看书的作业。

  另外但凡笔头作业一率批改,而且批改后基本上每份都统计,我付出了很大的艰辛,尤其是对不起我的眼睛,但是我对得起我的学生,在批改中培养了我和学生的感情。并且在我的强调之下形成了一支小型队伍:就是做完作业后总有一些学生及时拿来叫我当面批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答题能力,而且在师生交流中有利于教学相长。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我逐渐地明白了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教与学,而这部分都不是由老师单独来完成的。如果只是老师单纯地教,而没有学生参与互动,这样的教学是僵化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师生情感的互动,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无从谈起。同样学也是由师生两部分组成的,这个学表现在课堂上是学生学,同时也是老师学,如果老师在课堂中缺乏调度能力,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无法从学生身上学,而一旦老师丧失从学生身上学习的能力,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及时生成都将非常有限。

  表现在课后同样也是两个方面,有能力的老师能够做到把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延伸到课后,也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课后进一步去探究;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自身在课后的学习。如果教师不注重这个工作,那么长此以往教学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缺乏后劲,教学的质量会下降。

  记得刚教学时一个老师讲过一句话,教师水平的提高很简单,“就是多做题。”多年来我顺着这个老师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答题能力。但是如今在一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我又悟出一理,即光会做题顶多是个教书匠,而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学会研究题目,出题目。我现在处于第一个阶段,我将朝着第二个阶段努力。而要想学会出题,出好题,前提就是广泛的阅读,我相信在广泛阅读中我的教学能力会提升。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转眼间,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已经八个年头,对于历史教学工作,我仍旧不敢怠慢。回首点点滴滴,桩桩件件,思古而忆今,追忆以求自励。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虚心与同行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二、上课——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月考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测试,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优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对每一次月考进行认真剖析,并做好备案工作

  在每一次月考的评卷过程中,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我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并根据评卷记录认真做剖析。本人认为对月考进行剖析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从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上发现自己授课中哪些知识点挖掘得不够。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为教学服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还将参加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我作为一名青年历史教师,自从20xx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历史教研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下,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专业也得到了成长。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以及高一6、7、8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对我参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推动教师的发展与教学理念的转变。

  1、在学习实践中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撰写学习笔记和总结。通过学习培训,历史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养有明显提高。同时学校和历史教研组利用校本培训、公开课、集体备课讨论、自主学习等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历史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目标、理念、教学要求。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我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能力,专业素养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

  2、历史教师新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理念的转变和实践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新课程阐明了课程的六个方面的理念,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和要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我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化的课堂是新课程教学成功的基础;良性的、多元化的、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历史教学的主体功能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学中运用多样化手段和方法,力求三维目标的统一;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同程度地在教学当中加以运用,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历史感悟、情景体验、学生主体、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等为特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氛围。

  二、课程教学实践

  1、以集体备课和课程整合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材,习惯于传统教材和课堂的我,起初是惶恐不安的。设计一堂什么样的课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备感困惑的我和教研组其他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商量讨论,互相发现优点和不足,共同设计课堂教学。集体的智慧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推动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

  2、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打造精品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抛弃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再把传

  递书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以教材为载体,让他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学到更广泛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方法,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多地体现民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体验。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我在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一切对学生有益的历史教学资源,运用情景设置、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辩论、合作学习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开发教学课件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推动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3、课堂和课外想结合,以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历史习作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我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注重探索学生历史习作的改革。在传统的习题练习之外,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本地实际,在课堂和课外适当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多元化、个性化的历史习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巩固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4、以良性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为动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追求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

  通过一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其实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全局。?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所以,我特将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做一总结如下。

  1、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学中的内容,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形式是指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高中历史有别于初中历史的最大地方,就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事物脉络的掌握,如果只知道事件的发生而不知道事件背后的深刻背景,是不符合历史教学的目的的,但是,传授历史理论,分析事物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难顺利完成的内容,因为学生一般只对具体的事件感兴趣,一遇到史学理论,则开始表现出畏难的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先会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或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一个问题发散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再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逐步深化和升华主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既看到了树木,也不会忽视森林,完成了由浅入深的学习。

  2、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不仅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也使教师忽视了教学的反溃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似懂非懂。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既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一个细化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萌发了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困惑"留给学生 轻易得到的,人们往往不会珍惜。在教学过程中,这个现象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按部就班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着讲授,但教学成绩总是不见提高,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课都失去了兴趣,这一度让我很迷茫。在新课改精神的影响下,我逐渐开始改变这种授课模式,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而是首先给学生展示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我首先向学生列举了很多史实,告诉他们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一些具体表现,学生在对历史发出感慨的时候,都产生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下,学生们的答案越来越接近我想听到的答案,当答案最后揭晓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脸上表现出的是喜悦满足的表情,这让我感觉到了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虽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如果能在其中体会到成就感,也就接近了教学的实质。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5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扎实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重视学情分析,是上好历史课的着眼点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须在拨动学生心弦上下功夫。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于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二、认真详实备课,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点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我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我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经常查阅相关学科书籍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网上搜索寻找资料,借鉴教法。

  利用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摆脱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我充分利用我们学校在网络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探索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如将PPT制作的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活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可谓声色并茂、图文并举。目前我正在积极探索网络型课件制作,使校园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网络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可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是很必要的。此外,学生课堂活动也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历史辩论、历史小短剧等。总之,无论是课件制作还是学生活动,都需要教师甚至是学生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详实的备课,才能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善于课后反思,是上好历史课的落实点

  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这一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

  在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说到当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让他们展示课前搜集的粮票、布票、钱币等。这项活动一开始备课时并未考虑到,是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时才设计的,再次试教后效果非常好。通过课后反思活动,我由此而悟到一点:拓展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设计好拓展练习,如何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多元的思维训练,是以后的备课中应该值得关注的。可见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反馈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众所周知,在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有时学生的一个简单提问、课堂的一次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喜欢突发奇想妙想,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这个遗憾。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注重专业素养,是上好历史课的支撑点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养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融入新教材中。所以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自20xx年秋季宁夏普通高中进入全国新课程首批实验省区,我校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三年多了。新课程体系以全新的理念,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所作的全方位变革,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全面深远的影响。以下对我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推动教师的发展与教学理念的转变

  1、教师在学习实践中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专职历史教师共参加区、市、县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12

  场次18人次,撰写学习总结18篇。通过学习培训,历史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养有明显提高。同时学校和本学科组利用校本培训、公开课、集体备课讨论、自主学习、校际之间的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历史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目标、理念、教学要求。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我校专职历史教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能力,专业素养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

  2、历史教师新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理念的转变和实践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新课程阐明了课程的六个方面的理念,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和要求。在三年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历史教师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化的课堂是新课程教学成功的基础;良性的、多元化的、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历史教学的主体功能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学中运用多样化手段和方法,力求三维目标的统一;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同程度地在教学当中加以运用,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历史感悟、情景体验、学生主体、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等为特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由于种种因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二、新课程教材的选用、认识和课程安排

  1、教材的选用

  必修教材:按照统一安排,我校课改以来始终选用人民版教材。

  选修教材:三年课改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先将六个选修模块向学生做简单介绍,广泛征求学生建议的基础上作出选择。一界学生选修两个模块,三年来,先后选修的模块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上教材均为入教版。

  2、对教材的认识

  新课程教材编写原则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教材”,这给了历史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但由于新课程标准不够具体,编写者的理解认识不同,各种版本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各有千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之作为教学工具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同时,不断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

  3、课程安排

  我校安排在高一年级完成历史学科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及学分认定,每周三课时。必修模块学习完成后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分科后文科班每周四课时,在第一学期内完成两个历史选修模块学习,之后进入全面复习。实践中,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新课程教学实践

  1、以集体备课和课程整合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材,习惯于传统教材和课堂的我们,起初是惶恐不安的。设计一堂什么样的课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备感困惑的我们只能聚集在一起共同商量、讨论,互相发现优点和不足,共同设计课堂教学。随着课改过程的深入,这种不自觉的商量、讨论,成为自觉的、定时定点的集体备课。集体的智慧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推动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各有优缺点,同时新课程高考方案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课程内容,对比新老教材、各种不同版本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整合。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2、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师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打造精品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抛弃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再把传递书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以教材为载体,让他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学到更广泛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方法,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多地体现民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体验。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我们在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一切对学生有益的历史教学资源,运用情景设置、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辩论、合作学习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开发教学课件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推动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3、课堂和课外想结合,以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历史习作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我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注重探索学生历史习作的改革。在传统的习题练习之外,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青铜峡本地实际,在课堂和课外适当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多元化、个性化的历史习作,如:历史小论文,历史小报,历史漫画,研究性课题,历史遗迹的参观,本地历史的考察研究等。这些历史习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巩固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4、以良性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为动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追求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原来的一份试卷来判定学生优劣的评价机制已不能适用。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1)每一节课都对学生的发言次数做统计,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性等第评价(占20%);

  (2)对每位学生的独到见解做统计(与教材课文不完全一致,但又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占30%);

  (3)对每位同学做的历史习作做统计(篇数和质量,有较高质量的小习作,还要班级、年级展示、交流,(占20%);

  (4)完成有适当容量和难度的历史基础知识试题测试(平时学校统一要求完成的练习、作业或考试)(占30%)。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7

  本学期开学以来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紧张有序的进行, 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将本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还不成熟的做法反思如下:

  一、认真、细致的研读考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

  1 、通过研读 20xx 年考纲预测今年历史科的命题趋向。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我们采用高考试题,同时也研读最新的考纲,了解高考试卷的分布。

  2 、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 , 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加强对学生的督促 , 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最后 , 加强落实、检测,每天的材料题训练要做到检查,督促,评语,给分,最后修改至答案符合高考要求。

  二、注重知识整合。

  高考受考试形式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后,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认识,将知识升华。同时可以将相应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专题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就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

  三、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以及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环,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

  1 、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2 、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3 、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四、关注课改,了解学术前沿。

  命题专家大多是学术界的名流学者,他们常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成果渗入命题中。

  五、关注社会热点。

  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 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结束也就是在强化训练结束之后,一定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在这个阶段里,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内化教材知识,通过自主训练将知识能力化,最终构建备考系统。回归课本首先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由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必然形成与其他知识点的“互动”。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1.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九篇

3.详细版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4.高中历史教学年度工作总结

5.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篇

6.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7.高中历史教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8.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3篇

上一篇:初中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物业公司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集合七篇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1-05-23 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时光荏苒,转眼20xx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20xx年xx省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和20xx年xx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及文科综合命题解析。

  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基本框架、考核目标与要求以及考试范围,是指导20xx年高考的风向标。而且考试说明中还提供了20xx年高考样卷,以及20xx年高考真题卷。我还找来了20xx年的高考考试说明,把20xx年考试范围和20xx年考试范围进行比对,发现在范围上变化不大,增加了必修三“睁眼看世界”的内容,删减了选修四“恩格斯”这一板块。对于新增加的部分在教学中适当的关注。

  另外样卷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把两年的样卷进行比对,发现参考试卷更换了四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择题。情况如下:

  1、选择题:新出现的试题分别是第12题(“论文关键词”、14题()“理学家辩论”、17题()“孙中山言论”、23题()“局部战争”,这四个试题均为前三年浙)江省高考试题。

  2、非选择题:第39题(“美国制度创新”——前三年均为“两次世界大战”。

  3、39题与20xx年相比,第从将选修1A和必修模块结合命题变化为必修不同模块内的整合。

  4、调整后的五个试题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这样变化令我震惊,是否意味着20xx年高考历史会比较简单,比较注重基础?是否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上多花时间?我无法确定,也无处询问。所以就借助《20xx年文科综合命题解析》这本书,试图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本书来寻找20xx年高考历史复习的突破口。在我仔细阅读《命题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及《新课程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构成及特点》后,还是担心:毕竟是高考,毕竟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在新课程改革的第四年高考会来个大转折的可能性大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郑老师商讨,也多方请教各个学校的复习方法。

  二、依据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制定复习计划,确定复习方法。

  带着这样的想法,参照了其他学校高三历史老师的做法,我制定了详密的高三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

  但是计划和方法只是提供了大致的参考,在各种考试和实际教学面前不可能一层不变,更何况我的想法也随着实际教学效率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在整个高三教学中我相当关注课堂效率,尽管教书已经多年,但是一节课上下来如果感觉学生学习状态差,或者因为自己的讲解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会非常自责,也会因此不快乐。所以我总在追寻课堂的快乐,追求课堂的高效。因为是班主任的缘故,常常会听到学生反映高三课堂太无趣,老师的教学太过程式化——当然不是所有科目。

  所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感觉。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如何换一种新鲜的面目呈现给学生,如何在试题讲解中吸引学生的兴趣都是我非常关注的,因为实践证明学生在新课讲解中接受的知识记得更牢,以后的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唤醒学生原有的记忆,并且在多轮次的复习中不断地重负。

  三、复习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复习的目标却是固定的。

  1、高三历史备课组制定的一轮复习目标是稳抓稳打,夯实基础。从微观角度理清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也适度放慢一轮复习的进度,力求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比较细密的知识体系。由于受了黄牧杭老师的影响,我在一轮复习的时候非常注重知识的深入挖掘,比如在《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相当熟悉,所以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我以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情结为线索,把分散在必修乃至选修中的相关知识以大历史的形式全面铺开,课堂反馈很好。再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我则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把历史知识串起来,并通过有价值的设问,挑战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

  而这些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思想不是源于网络,而是源于平常的阅读。所以我的备课时间特别长,有时候找到好的资料,我会把它一字一字输入我的电脑。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会闪现出教学的灵感与火花。高三一年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成熟。

  2、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纵横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注意扩展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宏观角度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在进一步渗透答题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历史如浩瀚海洋,上达天文地理,下通人间百态,内含古今人文,外联世界文明,正因为历史纷繁复杂,加上记忆具有遗忘性,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理不清线索,尤其是进入第二轮复习后,因为第一轮复习时间较长,学生复习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识点模棱两可,体系没有,有如“雾里看花”。

  所以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仍然注重基础知识,但是绝对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负。可是说来简单做来难,为了避免给学生重负之感,我从11月份就着手思考如何进行二轮复习,在参考了很多学校和老师的经验后,我决定突破上一届高三的做法,换一种知识整合形式,我打算把历史知识按照通史的形式进行重组,因为针对两个文科班的实际情况,两个班有20来个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把握得相当好,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在历史这门课上取得大的突破是关键,而且高考是精英教育,所以我把关注点放在了这部分学生身上,在和这些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做出了我的选择。在各方参考下,及时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方法是按照xx新课改高考卷的出题顺序进行通史复习,但不是大串联,而是以小专题的形式,构建主题脉络,以历史主题展开教学。在主题教学中我通过板书把知识网络化,力求通过构建网络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而每一个主题的织网过程都是我思想的记录。由于时间的有限,我没办法把它整到电脑里,都留在纸上。有时候为了织一个知识网络翻遍了手头所有的教学资料。

  有时候教学资料中根本找不出相关知识网络,我就顺着教材和自己的思路织网。我想网上的那些资料就是这么来的。所以高三这一年也是我开始原创的一年。

  把握高考方向,认真出题、批改作业和答疑有了前面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和高考样卷的思考,我在给学生的练习中尽量采用基础题。尤其是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备课量大,所以我自己整题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用的作业也是统一订购的《新坐标》,但是对于这些试题并非每题都做,而是在做之前精心删选过的。删除了那些难题怪题,以及干扰学生思维且无法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

  在复习选修四和选修三以及后来的二轮复习和考前复习是没有征订资料的,除了十二套文综试卷(由于时间的限制后面的六套文综试卷只做了三套,而且只是前三套的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在做之前就把答案印给学生了)其余的资料都是网上查找山西省各地的一模二模和月考试卷等进行整编的。

  在挑题选题的过程中每一道交给学生做的题目都是我自己事先做过的。我秉着这样一个原则:进入二轮复习后,时间非常有限,绝不能拿烂题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这样到高考前总共做了40套题目,题目的形式都是12+2。在给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即高三历史教学绝对不是题海战术,如果学生在做题后不去巩固,平常不去看书,做再多的题目也是白搭。所以我非常强调学生看书,并且在课堂有意引导学生回归书本。

  我的作业量不多,基本上是两天一套。但是在后来的一个月则变为三天一套甚至四天一套,目的只是保持学生做题的状态,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看教材,所以在没有书面作业的那些日子就给学生预留看书的作业。

  另外但凡笔头作业一率批改,而且批改后基本上每份都统计,我付出了很大的艰辛,尤其是对不起我的眼睛,但是我对得起我的学生,在批改中培养了我和学生的感情。并且在我的强调之下形成了一支小型队伍:就是做完作业后总有一些学生及时拿来叫我当面批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答题能力,而且在师生交流中有利于教学相长。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我逐渐地明白了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教与学,而这部分都不是由老师单独来完成的。如果只是老师单纯地教,而没有学生参与互动,这样的教学是僵化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师生情感的互动,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无从谈起。同样学也是由师生两部分组成的,这个学表现在课堂上是学生学,同时也是老师学,如果老师在课堂中缺乏调度能力,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无法从学生身上学,而一旦老师丧失从学生身上学习的能力,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及时生成都将非常有限。

  表现在课后同样也是两个方面,有能力的老师能够做到把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延伸到课后,也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课后进一步去探究;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自身在课后的学习。如果教师不注重这个工作,那么长此以往教学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缺乏后劲,教学的质量会下降。

  记得刚教学时一个老师讲过一句话,教师水平的提高很简单,“就是多做题。”多年来我顺着这个老师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答题能力。但是如今在一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我又悟出一理,即光会做题顶多是个教书匠,而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学会研究题目,出题目。我现在处于第一个阶段,我将朝着第二个阶段努力。而要想学会出题,出好题,前提就是广泛的阅读,我相信在广泛阅读中我的教学能力会提升。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转眼间,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已经八个年头,对于历史教学工作,我仍旧不敢怠慢。回首点点滴滴,桩桩件件,思古而忆今,追忆以求自励。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虚心与同行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二、上课——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月考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测试,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优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对每一次月考进行认真剖析,并做好备案工作

  在每一次月考的评卷过程中,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我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并根据评卷记录认真做剖析。本人认为对月考进行剖析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从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上发现自己授课中哪些知识点挖掘得不够。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为教学服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还将参加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我作为一名青年历史教师,自从20xx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历史教研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下,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专业也得到了成长。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以及高一6、7、8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对我参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推动教师的发展与教学理念的转变。

  1、在学习实践中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撰写学习笔记和总结。通过学习培训,历史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养有明显提高。同时学校和历史教研组利用校本培训、公开课、集体备课讨论、自主学习等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历史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目标、理念、教学要求。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我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能力,专业素养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

  2、历史教师新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理念的转变和实践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新课程阐明了课程的六个方面的理念,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和要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我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化的课堂是新课程教学成功的基础;良性的、多元化的、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历史教学的主体功能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学中运用多样化手段和方法,力求三维目标的统一;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同程度地在教学当中加以运用,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历史感悟、情景体验、学生主体、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等为特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氛围。

  二、课程教学实践

  1、以集体备课和课程整合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材,习惯于传统教材和课堂的我,起初是惶恐不安的。设计一堂什么样的课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备感困惑的我和教研组其他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商量讨论,互相发现优点和不足,共同设计课堂教学。集体的智慧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推动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

  2、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打造精品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抛弃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再把传

  递书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以教材为载体,让他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学到更广泛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方法,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多地体现民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体验。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我在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一切对学生有益的历史教学资源,运用情景设置、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辩论、合作学习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开发教学课件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推动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3、课堂和课外想结合,以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历史习作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我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注重探索学生历史习作的改革。在传统的习题练习之外,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本地实际,在课堂和课外适当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多元化、个性化的历史习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巩固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4、以良性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为动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追求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

  通过一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其实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全局。?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所以,我特将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做一总结如下。

  1、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学中的内容,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形式是指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高中历史有别于初中历史的最大地方,就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事物脉络的掌握,如果只知道事件的发生而不知道事件背后的深刻背景,是不符合历史教学的目的的,但是,传授历史理论,分析事物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难顺利完成的内容,因为学生一般只对具体的事件感兴趣,一遇到史学理论,则开始表现出畏难的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先会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或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一个问题发散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再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逐步深化和升华主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既看到了树木,也不会忽视森林,完成了由浅入深的学习。

  2、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不仅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也使教师忽视了教学的反溃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似懂非懂。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既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一个细化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萌发了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困惑"留给学生 轻易得到的,人们往往不会珍惜。在教学过程中,这个现象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按部就班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着讲授,但教学成绩总是不见提高,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课都失去了兴趣,这一度让我很迷茫。在新课改精神的影响下,我逐渐开始改变这种授课模式,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而是首先给学生展示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我首先向学生列举了很多史实,告诉他们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一些具体表现,学生在对历史发出感慨的时候,都产生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下,学生们的答案越来越接近我想听到的答案,当答案最后揭晓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脸上表现出的是喜悦满足的表情,这让我感觉到了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虽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如果能在其中体会到成就感,也就接近了教学的实质。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5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扎实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重视学情分析,是上好历史课的着眼点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须在拨动学生心弦上下功夫。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于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二、认真详实备课,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点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我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我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经常查阅相关学科书籍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网上搜索寻找资料,借鉴教法。

  利用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摆脱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我充分利用我们学校在网络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探索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如将PPT制作的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活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可谓声色并茂、图文并举。目前我正在积极探索网络型课件制作,使校园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网络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可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是很必要的。此外,学生课堂活动也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历史辩论、历史小短剧等。总之,无论是课件制作还是学生活动,都需要教师甚至是学生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详实的备课,才能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善于课后反思,是上好历史课的落实点

  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这一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

  在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说到当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让他们展示课前搜集的粮票、布票、钱币等。这项活动一开始备课时并未考虑到,是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时才设计的,再次试教后效果非常好。通过课后反思活动,我由此而悟到一点:拓展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设计好拓展练习,如何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多元的思维训练,是以后的备课中应该值得关注的。可见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反馈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众所周知,在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有时学生的一个简单提问、课堂的一次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喜欢突发奇想妙想,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这个遗憾。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注重专业素养,是上好历史课的支撑点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养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融入新教材中。所以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自20xx年秋季宁夏普通高中进入全国新课程首批实验省区,我校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三年多了。新课程体系以全新的理念,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所作的全方位变革,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全面深远的影响。以下对我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推动教师的发展与教学理念的转变

  1、教师在学习实践中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专职历史教师共参加区、市、县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12

  场次18人次,撰写学习总结18篇。通过学习培训,历史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养有明显提高。同时学校和本学科组利用校本培训、公开课、集体备课讨论、自主学习、校际之间的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历史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目标、理念、教学要求。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我校专职历史教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能力,专业素养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

  2、历史教师新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理念的转变和实践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新课程阐明了课程的六个方面的理念,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和要求。在三年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历史教师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化的课堂是新课程教学成功的基础;良性的、多元化的、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历史教学的主体功能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学中运用多样化手段和方法,力求三维目标的统一;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同程度地在教学当中加以运用,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历史感悟、情景体验、学生主体、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等为特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由于种种因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二、新课程教材的选用、认识和课程安排

  1、教材的选用

  必修教材:按照统一安排,我校课改以来始终选用人民版教材。

  选修教材:三年课改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先将六个选修模块向学生做简单介绍,广泛征求学生建议的基础上作出选择。一界学生选修两个模块,三年来,先后选修的模块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上教材均为入教版。

  2、对教材的认识

  新课程教材编写原则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教材”,这给了历史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但由于新课程标准不够具体,编写者的理解认识不同,各种版本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各有千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之作为教学工具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同时,不断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

  3、课程安排

  我校安排在高一年级完成历史学科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及学分认定,每周三课时。必修模块学习完成后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分科后文科班每周四课时,在第一学期内完成两个历史选修模块学习,之后进入全面复习。实践中,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新课程教学实践

  1、以集体备课和课程整合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材,习惯于传统教材和课堂的我们,起初是惶恐不安的。设计一堂什么样的课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备感困惑的我们只能聚集在一起共同商量、讨论,互相发现优点和不足,共同设计课堂教学。随着课改过程的深入,这种不自觉的商量、讨论,成为自觉的、定时定点的集体备课。集体的智慧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推动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各有优缺点,同时新课程高考方案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课程内容,对比新老教材、各种不同版本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整合。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2、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师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打造精品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抛弃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再把传递书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以教材为载体,让他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学到更广泛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方法,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多地体现民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体验。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我们在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一切对学生有益的历史教学资源,运用情景设置、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辩论、合作学习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开发教学课件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推动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3、课堂和课外想结合,以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历史习作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我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注重探索学生历史习作的改革。在传统的习题练习之外,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青铜峡本地实际,在课堂和课外适当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多元化、个性化的历史习作,如:历史小论文,历史小报,历史漫画,研究性课题,历史遗迹的参观,本地历史的考察研究等。这些历史习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巩固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4、以良性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为动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追求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原来的一份试卷来判定学生优劣的评价机制已不能适用。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1)每一节课都对学生的发言次数做统计,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性等第评价(占20%);

  (2)对每位学生的独到见解做统计(与教材课文不完全一致,但又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占30%);

  (3)对每位同学做的历史习作做统计(篇数和质量,有较高质量的小习作,还要班级、年级展示、交流,(占20%);

  (4)完成有适当容量和难度的历史基础知识试题测试(平时学校统一要求完成的练习、作业或考试)(占30%)。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7

  本学期开学以来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紧张有序的进行, 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将本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还不成熟的做法反思如下:

  一、认真、细致的研读考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

  1 、通过研读 20xx 年考纲预测今年历史科的命题趋向。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我们采用高考试题,同时也研读最新的考纲,了解高考试卷的分布。

  2 、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 , 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加强对学生的督促 , 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最后 , 加强落实、检测,每天的材料题训练要做到检查,督促,评语,给分,最后修改至答案符合高考要求。

  二、注重知识整合。

  高考受考试形式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后,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认识,将知识升华。同时可以将相应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专题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就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

  三、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以及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环,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

  1 、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2 、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3 、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四、关注课改,了解学术前沿。

  命题专家大多是学术界的名流学者,他们常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成果渗入命题中。

  五、关注社会热点。

  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 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结束也就是在强化训练结束之后,一定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在这个阶段里,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内化教材知识,通过自主训练将知识能力化,最终构建备考系统。回归课本首先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由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必然形成与其他知识点的“互动”。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1.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九篇

3.详细版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4.高中历史教学年度工作总结

5.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篇

6.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7.高中历史教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8.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3篇

上一篇:初中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物业公司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