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1-05-10 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本人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一周一研”活动,本人一直认真对待,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山东高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是研究全国及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山东的试卷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4、认真尝试撰写论文:在《考试报》有所突破,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历史教学》上投稿较少,在这方面以后有加大力度,要多尝试、不怕失败。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能力,效果很好。

  2、认真批改学案和每周一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形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测,及时统一改卷,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通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21班成绩稳步上升。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学案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后来随着各科发放学案,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有时“基础概述”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能力需提高。

  7、五联班学生卷面普遍比五中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五联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通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自己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周密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文科综合测试,放在周六下午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通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轻松应考。

  5、每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积极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回顾高三一年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班主任工作都比较繁琐。作为一名第一次带高三的老师,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进行了一些新尝试,当然也暴露出不少的新问题。以下分别就这两方面作简要阐述。

  1、对教材的处理。个人觉得近几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充分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实效,落实考点,在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同时,注意打破章节顺序,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时代特征,理清知识构建体系,活化了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提升了最终的解题能力。

  2、对方法的指导。我的理解是除了回归课本外,近几年来常见的另一种现象是逐渐脱离了死记硬背型的知识考查,转而充分利用新颖材料来设置思考问题的情景,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用意显而易见。要想短期内实现突破读题解题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进行常规教学外,我比较注重练习部分的讲解和交流。针对学生在审题时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表达时的语言粗糙、不到位、不严谨等问题,我们反复练习讲解,让学生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3、还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研究高考方向努力还不是很够。没有注意好对各种信息来源的鉴别和甄选,“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和鉴别。其次,在时间分配上还不够不合理,授课有前松后紧的现象。有点知识容量过大的盲目和仓促之嫌。再次,引导学生落实基础方面,没有做好让学生将已学知识和技巧很好的转化为自身知识和能力工作。在最后的冲刺中也没有注意好教会学生在时间紧,作业多的环境中如何调整复习节奏合理安排学科的方法。

  综上,这一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一年的高三教学,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锻炼和一次提高。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从思维特征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历史室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教材提供了七幅图。《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告诉我们,我国不少地区在汉朝就懂得造纸。彩图《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证明了“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彩图《居延出土的汉代简册》我们看到没有纸之前人们用竹木简作书写材料。竹木简很笨重,《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书写材料还有帛,但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发明了造纸术。《蔡伦》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造纸的过程是复杂的,《汉代造纸图》以静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而教学录像“造纸术”片断,则以动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浸泡——蒸煮——碓料——打浆——抄纸——烘干。《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我们看到,造纸术从我国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书写材料的面貌,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从而认识造纸术的发明是了不起的科学大事,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 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20xx年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xx年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1、回答问题。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4、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教学总结 王海虹 这一个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组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高三第一期的初轮复习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较好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现就一期来本人对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感触做一回顾,敬请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一、搞好第一轮复习,贵在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根据本人所带这届高三文科班20班的学情实况,早在暑期补课前制订了较周密的教学计划。由于本届高三学生历史学科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为了提高复习效率,保证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的进度,我针对各班学生不同的学情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教案学案,做到有重点有分别地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具体学习要求和任务。根据本届高三历史教学组的复习规划,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每一章都有针对近年高考题型特点和要求的相应的检测训练,做到学以致用,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有机的统一起来;在注重学科内知识系统归纳、综合的同时,随时加强文科综合知识的相关连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为第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作好铺垫。

  二、充分利用课外辅导,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个体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基础薄弱,根本上说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缺乏正确的方法——具体的表现为缺乏适合个性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企求将课堂上所介绍的普遍方法都能自动的转变为适合每个学生的特殊方法,是不明智的,当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是稳步提升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主要方法。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特别注重个体学生在巩固知识和答题方法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要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反复讲解答题思路和规律;是特殊性的问题,要及时针对个性特征加强具体指导,并举出相关的题型,帮助认识掌握好具体的答题规律。

  三、加强交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教学质效,实现高考目标最大化。

  质效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追求目标,教学质量的竞争实质是学校整体教学资源整合优势的竞争。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加强教学交流与合作,是整合教学资源、挖掘潜力、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过去性、综合性、阶段性和规律性,学生对历史学科既感到有兴趣,更觉得难学,正是与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有关。因此,我们

  高三历史教学组针对本届高三学情的普遍特点,经常交流教学经验和学情特点,加强第一轮历史复习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方法,共同印制辅导方案和有关训练资料,做到经验共有,资源共享,整体提升高三历史复习效果,稳步推向高考目标最大化。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与政治、地理教师的交流,将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知识有机地连接,把文科综合题型训练分解到具体的学科知识中,培养学生综合答题能力。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目前,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已将要结束(预计20xx年2月底结束),复习的任务仍然很重,尤其是专业生因专业训练和考试耽误了很多时间,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一大块补救上来,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我有信心有能力一定会找准切实的方案,会把今后的复习工作做好。

【【必备】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四篇】相关文章:

1.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3.高三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4.有关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5.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6.高三历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7.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九篇

8.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0篇

上一篇:班主任下学期工作总结 下一篇: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必备】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1-05-10 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本人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一周一研”活动,本人一直认真对待,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山东高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是研究全国及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山东的试卷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4、认真尝试撰写论文:在《考试报》有所突破,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历史教学》上投稿较少,在这方面以后有加大力度,要多尝试、不怕失败。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能力,效果很好。

  2、认真批改学案和每周一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形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测,及时统一改卷,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通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21班成绩稳步上升。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学案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后来随着各科发放学案,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有时“基础概述”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能力需提高。

  7、五联班学生卷面普遍比五中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五联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通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自己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周密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文科综合测试,放在周六下午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通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轻松应考。

  5、每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积极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回顾高三一年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班主任工作都比较繁琐。作为一名第一次带高三的老师,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进行了一些新尝试,当然也暴露出不少的新问题。以下分别就这两方面作简要阐述。

  1、对教材的处理。个人觉得近几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充分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实效,落实考点,在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同时,注意打破章节顺序,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时代特征,理清知识构建体系,活化了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提升了最终的解题能力。

  2、对方法的指导。我的理解是除了回归课本外,近几年来常见的另一种现象是逐渐脱离了死记硬背型的知识考查,转而充分利用新颖材料来设置思考问题的情景,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用意显而易见。要想短期内实现突破读题解题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进行常规教学外,我比较注重练习部分的讲解和交流。针对学生在审题时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表达时的语言粗糙、不到位、不严谨等问题,我们反复练习讲解,让学生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3、还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研究高考方向努力还不是很够。没有注意好对各种信息来源的鉴别和甄选,“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和鉴别。其次,在时间分配上还不够不合理,授课有前松后紧的现象。有点知识容量过大的盲目和仓促之嫌。再次,引导学生落实基础方面,没有做好让学生将已学知识和技巧很好的转化为自身知识和能力工作。在最后的冲刺中也没有注意好教会学生在时间紧,作业多的环境中如何调整复习节奏合理安排学科的方法。

  综上,这一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一年的高三教学,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锻炼和一次提高。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从思维特征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历史室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教材提供了七幅图。《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告诉我们,我国不少地区在汉朝就懂得造纸。彩图《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证明了“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彩图《居延出土的汉代简册》我们看到没有纸之前人们用竹木简作书写材料。竹木简很笨重,《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书写材料还有帛,但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发明了造纸术。《蔡伦》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造纸的过程是复杂的,《汉代造纸图》以静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而教学录像“造纸术”片断,则以动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浸泡——蒸煮——碓料——打浆——抄纸——烘干。《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我们看到,造纸术从我国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书写材料的面貌,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从而认识造纸术的发明是了不起的科学大事,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 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20xx年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xx年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1、回答问题。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4、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教学总结 王海虹 这一个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组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高三第一期的初轮复习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较好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现就一期来本人对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感触做一回顾,敬请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一、搞好第一轮复习,贵在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根据本人所带这届高三文科班20班的学情实况,早在暑期补课前制订了较周密的教学计划。由于本届高三学生历史学科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为了提高复习效率,保证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的进度,我针对各班学生不同的学情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教案学案,做到有重点有分别地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具体学习要求和任务。根据本届高三历史教学组的复习规划,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每一章都有针对近年高考题型特点和要求的相应的检测训练,做到学以致用,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有机的统一起来;在注重学科内知识系统归纳、综合的同时,随时加强文科综合知识的相关连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为第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作好铺垫。

  二、充分利用课外辅导,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个体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基础薄弱,根本上说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缺乏正确的方法——具体的表现为缺乏适合个性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企求将课堂上所介绍的普遍方法都能自动的转变为适合每个学生的特殊方法,是不明智的,当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是稳步提升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主要方法。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特别注重个体学生在巩固知识和答题方法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要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反复讲解答题思路和规律;是特殊性的问题,要及时针对个性特征加强具体指导,并举出相关的题型,帮助认识掌握好具体的答题规律。

  三、加强交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教学质效,实现高考目标最大化。

  质效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追求目标,教学质量的竞争实质是学校整体教学资源整合优势的竞争。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加强教学交流与合作,是整合教学资源、挖掘潜力、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过去性、综合性、阶段性和规律性,学生对历史学科既感到有兴趣,更觉得难学,正是与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有关。因此,我们

  高三历史教学组针对本届高三学情的普遍特点,经常交流教学经验和学情特点,加强第一轮历史复习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方法,共同印制辅导方案和有关训练资料,做到经验共有,资源共享,整体提升高三历史复习效果,稳步推向高考目标最大化。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与政治、地理教师的交流,将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知识有机地连接,把文科综合题型训练分解到具体的学科知识中,培养学生综合答题能力。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目前,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已将要结束(预计20xx年2月底结束),复习的任务仍然很重,尤其是专业生因专业训练和考试耽误了很多时间,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一大块补救上来,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我有信心有能力一定会找准切实的方案,会把今后的复习工作做好。

【【必备】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四篇】相关文章:

1.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3.高三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4.有关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5.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6.高三历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7.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九篇

8.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0篇

上一篇:班主任下学期工作总结 下一篇: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