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1-05-10 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二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

  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较理想。但也有学生基础薄弱,作业杂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前半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只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的学习。”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以下尝试: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胸中有壑。其次,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最后,每节课新授课都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的积极性。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新授课知识都会在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三、坚持自我反思。总之,经过前半学期的学习与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定和新课改同行,用新课标来指引前行。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大班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关心幼儿,爱护幼儿,坚持正面教育,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根据教改的新要求,按照新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符合幼儿接受能力的主题教学计划,认真上好、备好每一节课,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也不放松对幼儿的常规及品德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针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的情况,重点就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完成任务意识、能力,做事情的坚持性,能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等诸多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养。

  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观念

  1、教育思想的转变。

  通过认真学习、学习瑞吉欧教育的经验和许多幼教专家的教育理论及教研学习,我们对瑞吉欧教育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边学习边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的观念又有了很大的转变,意识到做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因为教师的发展与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只有教师不断发展,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只有老师具有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幼儿。

  因此,我们对教师的角色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不仅要做幼儿的倾听者、合作者、伙伴、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激励者等角色,而且还要做一名研究者和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对实践进行反思,从而来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

  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在参加XX市素质教育研讨会的观摩活动时,从中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观念、方法,如:通过参观改进大班早操的队列练习、放松活动、创设了低幼衔接心灵相约信箱、在音乐活动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让幼儿认识简谱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等。

  2、教师驾驭的思想转变。

  本着"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前提,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活动为媒介,以时代的需要为标准,以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主动建构、主动发展为核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方案精神,我们注重了给幼儿提供创造性发展的空间,尊重了孩子离奇的念头与怪异的行为。

  在教学中,能注重从幼儿"最近的发展区”确定教学目标。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根据主题、兴趣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环境中感知、体验、操作、发现、交往等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结合教育目标及幼儿需要形成新的主题网络,鼓励幼儿创设情景,自由选择,大胆探索,在组织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发挥主导作用,与幼儿一起协商,提出建议,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游戏及其材料的运用,及时调整环境思路,因材施教。

  通过隐形指导鼓励幼儿的创造与表现。能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能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创设环境、提供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的指导。并认真记录幼儿活动的过程,及时进行反思。

  二、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坚持向教研要质量

  本学期的教研子课题,我班采取以下有效的教育措施:

  1、调整扩大活动区域,使其与美工区有机结合,从而扩展幼儿对结构材料的认识。

  2、加大了同领域的观摩交流次数,增加同领域观摩学习的比例,互相学习好的经验与做法,提高教研实效。

  3、认真学习两个及等对结构游戏的定位,拓宽思维,了解结构材料的种类。

  4、期初对本班幼儿结构材料的使用情况做出前测分析。分析每月统计资料并进行结果分析,对幼儿做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期末撰写综合报告。

  5、在活动中注意保留幼儿参与活动的足迹——即积累幼儿的作品资料。

  6、制定了家长信,请全园家长共同参与搜集材料活动。

  三、教学形式的宽泛

  1、探讨游戏教学一体化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充分用一日活动各环节来落实教育目标,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坚持树立"启发”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断探讨"启发”教学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幼儿的思维探索,如游戏法、表演法、课件法等。

  此外,我们还注重了一日各个活动环节的联系性,做到相互配合补充、渗透、而不是孤立的进行,如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等,我们即提前让幼儿在活动区接触教学中的有关内容,又在活动后引导幼儿反复练习,巩固知识技能,促进更深入探究,自身素质、教育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注重多种形式的有机渗透。

  本学期,我们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社区及家长资源,不断拓宽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孩子在搜集信息、探索实践、表征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丰富其感性经验。

  在创设、更换区域时,我们先观察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和需求点,然后与幼儿共同商量、出主意,进行游戏,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在区角设置上注重区域感,动静区分开,本学期结合教研子课题,组织幼儿搜集易拉罐、薯片桶、奶盒等废旧材料,与幼儿共同搭建"小栅栏”当活动区的隔断,增加了活动区的区域感,幼儿活动时非常有序,同时利用废旧纸箱搭建了美工区"展示台”既可以当隔断又可以展示幼儿的作品,体现多个教育功能,体现了"游戏教学一体化”的内涵,受到参观老师的好评。为激发幼儿自由创造的欲望和合作的意识,我们设立自由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大胆创作,幼儿兴趣特别高涨。

  在活动中我们注意保留幼儿参与活动的足迹。美术作品和小制作按主题分别放到纸盒进行保管,对于大型作品通过照片形式进行保存。语言区的资料按主题分袋存放,有顺序张贴,便于幼儿查阅复习。结构游戏幼儿搭建的大型主题通过录像和照片进行保留。并创设大班主题活动资料库,为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

  本学期注重自然角与种植角的创设与管理。在种植区的创设及种植种类方面教师将与幼儿一起讨论确定。师幼共同种植大蒜,洋葱、郁金香等,制作了种植区的标志。一起根据季节播种、除草、施肥、收获,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我们充分挖掘自然角的三维空间,将自然角分为若干个试验区:看看我们的根象什么;从哪里长出来;我们的叶子一样吗?那种材料好?种在哪里长的快?谁先发芽?追太阳等,并让每为幼儿建立了记录本,同时鼓励幼儿主动管理自己种植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协助幼儿保留活动中的参与足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渗透环保教育,美化班级环境,成功地接待了XX市绿色幼儿园的检查,为迎接期初视导做好准备。

  3、深入的理解目标,不断的拓宽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如:在进行"动物世界”活动时,我们认为开展这样的主题,既是幼儿兴趣所向,又为幼儿自主进行探索打下基础。在探索中,我们尝试减少教师单方面的强化,鼓励幼儿通过搜集的资料主动探索,幼儿对探索具有强烈的兴趣,因此他们从探索水生动物、陆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到动物的秘密等,于是,我们不仅把目标定位在探讨动物的秘密,还定位在培养幼儿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上。

  在主题活动"秋天”中,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丰富幼儿有关秋天的知识。点名时,我们请幼儿说出秋天都穿哪些服装,秋天的大树变成什么样子;进餐时给幼儿介绍秋季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的水果最好吃,多吃水果,鼓励幼儿多吃蔬菜有营养等;外出散步时鼓励幼儿感知秋天的秘密,比较冬天、夏天的风吹在身上有什么不同;活动区活动时,组织幼儿玩季节拼图,了解季节特征;在语言区启发幼儿讲出秋季人们的主要活动;每天请早来的幼儿在气象台记录气温,并和第一周气温进行比较、统计;在科学区,组织幼儿观察雨的形成,使幼儿了解水变成水蒸气滴落下来变成雨;在户外活动前,请幼儿讨论秋季自我保护的方法;对于每天按时来园的幼儿我们发给小粘贴予以奖励,表扬他们不迟到,能坚持天天来园;在散步时,和小朋友一起观察动、植物的变化……。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育目标。为了巩固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两位教师在每天的离园前组织幼儿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并利用小纸条的形式把学习内容进行打印,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复习知识,减少教育的空白。

  4、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

  本学期,我们灵活运用了集体的、个别的、口头的、书面、电话的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与家长沟通。

  结合教育目标,邀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如搜集教材和材料,评估、记录幼儿在家中的表现等。同时,以家长联系便条、家长会、焦点话题、面谈的形式与家长交流、讨论。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的复习课。要求学生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为了达到此目的,选取了近三年有代表性的高考题逐步进行分析引导以期使学生灵活应用。

  现反思如下: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学生们对高考题还是比较敏感和有兴趣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探索和感受题目中题设和结论间的联系,消除题设和结论的差异性以达到求解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感受,老师及时凝练总结提升,拓展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主解决问题,形成本部分知识框架。高考题选取知识点覆盖全,层次分明(直接用公式,用公式变形式,综合用公式)学生接受良好。

  2、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思路的形成,分析能力的培养,具体的计算关注不够,对计算能力欠佳的学生会有所损失。粉笔字写得不好,需加强练习。

  3、课堂提问在两班对比后认为分解问题会比较好,但在一个班分解过细,学生认为没有挑战。学生的紧张情绪对答题影响很大,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集体回答过多,部分同学懒于思考。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作为一名初二的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初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感思:

  一、对教学目标感思。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1 、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2 、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3 、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够全面、开放。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相符合;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感思。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点缺乏:(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3)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4)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对听课的感思。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的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四、征求学生意见。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体会:(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 " 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 " 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五、记教学中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独具一格,对此,教师应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六、记教学再设计。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小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恰当地引入新知,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可用如下七法:

  一、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来引入新知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知识出发,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在需要中 进入新知学习。

  例如“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先让学生做等分除法,4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2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当学生列式解答说出算法后,老师提出:把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怎么表示?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引入“分数”。

  二、从知识的类比中引入新知

  类比法是由旧知去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而产生的。教学中,在引入这类知识时,教师要善于从新知的类比原型出发,引导学生去提炼原型的类比因素。在类比中萌发推出新知的思路。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面积计算中的转化法。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否象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通过割补(或拼接)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学生不难由推导方法的类比而获得公式。

  三、运用归纳法引入新知

  在引入新知时,提供学生新知背景中的一些个别对象,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诱使学生萌发猜想,引出规律。这样引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小学数学中的定律、法则、性质等规律的教学常常沿着这种思路来引入。

  例如:“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先出示如下两组练习。

  第一组第二组

  (8+27)+138+(27+13)

  85+17+8385+(17+83)

  72+(28+57) (72+28)+57

  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个比赛组,分别作第一、二组连加练习比赛。当乙组获胜甲组不服时,师生讨论:第一组算式到底能否象第二组算式那样进行简算?当学生发现,每组的第题、题、题结果分别相等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提出:通过比较,你发 现了什么?

  四、在知识分类中引入新知

  从上可知,在教学相比较而存在于某属概念之中的种概念时,常常先让学生对属概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对各类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全面感知各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引入概念。这样引入背景突出,整体性强,学生思维连贯,认识自然。因而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最深刻,知识结构最完整。

  例如“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这样引入:让学生求出1,2,6,7,9,11,14,各数的约数换引导学生按约数个数把上述各数分类(教师提示分类标准)→学生列举一些分属于各类的其它自然数→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一类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自然数且约数个数相同),不同类别中的数之间有什么不同(约数个数不同),→比较中引出质数、合数概念。

  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之上。尤其是小学数学中那些相对独立、前后联系少、本质属性较隐蔽的知识的学习,更是依赖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善于提供多种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从中提炼出新知“生长点”。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引入新知。

  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学生认识“两定”即定点(圆心)、定长(半径)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位老 师这样引入: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硬币、钟面、饼干、车轮……)→从中设疑:所列举的物体哪些一定要做成圆的?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的?(学生为难)→提供学生正、反面体验材料,国外为了训练自行车运动员,设计出前后轮均为椭圆的自行车(出示示意图)。假如你骑上这种自行车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体验到:会产生上下颠簸。进一步分析颠簸原因是:车轴心到地面的高度随车轮转动而不断变动,即轴心到轮边各点线段长短不一)。骑上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为什么平稳(轴心到车轮上的距离处处相等)。→在释疑中引入圆心、半径的概念。

  六、在操作演示中引入新知

  抽象的数学知识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数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中引入操作演示的可能和必要。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新知的发生、发展过程寓于学生的操作或者教师的演示之中来引入新知,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以及情感需要。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三角形实例→请学生用自备的3根小棒搭三角形(要求搭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并说出搭的方法→让学生画三角形并说出画的过程→比较所画出的各种三角形的异同→在分析比较中引出三角形的本质属性。

  七、在创设情景中引入新知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重的情绪色彩。数学教学中因数学知识抽象,情感因素隐蔽而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要克服这一不利因素,从新知引入起,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从而先声夺人,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一个教师在教“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这样来设计“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谁为大家唱首歌?(同学们兴致很高推选了一位同学唱歌)。

  师:这位歌手唱得怎么样?怎样来衡量她的唱歌水平?(生:让评委来打分)对,老师请4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担任评委,给这位歌手打个分数(4个小评委把打好的分数分别写在黑板上,老师也打了个分数)。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六篇】相关文章:

1.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2.数学教学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3.数学教学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4.数学教育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5.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6.2020数学教学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7.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8.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9.2020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上一篇:银行工作总结 下一篇:保险公司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六篇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1-05-10 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二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

  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较理想。但也有学生基础薄弱,作业杂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前半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只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的学习。”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以下尝试: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胸中有壑。其次,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最后,每节课新授课都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的积极性。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新授课知识都会在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三、坚持自我反思。总之,经过前半学期的学习与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定和新课改同行,用新课标来指引前行。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大班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关心幼儿,爱护幼儿,坚持正面教育,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根据教改的新要求,按照新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符合幼儿接受能力的主题教学计划,认真上好、备好每一节课,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也不放松对幼儿的常规及品德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针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的情况,重点就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完成任务意识、能力,做事情的坚持性,能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等诸多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养。

  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观念

  1、教育思想的转变。

  通过认真学习、学习瑞吉欧教育的经验和许多幼教专家的教育理论及教研学习,我们对瑞吉欧教育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边学习边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的观念又有了很大的转变,意识到做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因为教师的发展与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只有教师不断发展,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只有老师具有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幼儿。

  因此,我们对教师的角色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不仅要做幼儿的倾听者、合作者、伙伴、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激励者等角色,而且还要做一名研究者和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对实践进行反思,从而来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

  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在参加XX市素质教育研讨会的观摩活动时,从中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观念、方法,如:通过参观改进大班早操的队列练习、放松活动、创设了低幼衔接心灵相约信箱、在音乐活动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让幼儿认识简谱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等。

  2、教师驾驭的思想转变。

  本着"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前提,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活动为媒介,以时代的需要为标准,以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主动建构、主动发展为核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方案精神,我们注重了给幼儿提供创造性发展的空间,尊重了孩子离奇的念头与怪异的行为。

  在教学中,能注重从幼儿"最近的发展区”确定教学目标。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根据主题、兴趣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环境中感知、体验、操作、发现、交往等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结合教育目标及幼儿需要形成新的主题网络,鼓励幼儿创设情景,自由选择,大胆探索,在组织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发挥主导作用,与幼儿一起协商,提出建议,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游戏及其材料的运用,及时调整环境思路,因材施教。

  通过隐形指导鼓励幼儿的创造与表现。能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能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创设环境、提供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的指导。并认真记录幼儿活动的过程,及时进行反思。

  二、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坚持向教研要质量

  本学期的教研子课题,我班采取以下有效的教育措施:

  1、调整扩大活动区域,使其与美工区有机结合,从而扩展幼儿对结构材料的认识。

  2、加大了同领域的观摩交流次数,增加同领域观摩学习的比例,互相学习好的经验与做法,提高教研实效。

  3、认真学习两个及等对结构游戏的定位,拓宽思维,了解结构材料的种类。

  4、期初对本班幼儿结构材料的使用情况做出前测分析。分析每月统计资料并进行结果分析,对幼儿做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期末撰写综合报告。

  5、在活动中注意保留幼儿参与活动的足迹——即积累幼儿的作品资料。

  6、制定了家长信,请全园家长共同参与搜集材料活动。

  三、教学形式的宽泛

  1、探讨游戏教学一体化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充分用一日活动各环节来落实教育目标,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坚持树立"启发”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断探讨"启发”教学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幼儿的思维探索,如游戏法、表演法、课件法等。

  此外,我们还注重了一日各个活动环节的联系性,做到相互配合补充、渗透、而不是孤立的进行,如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等,我们即提前让幼儿在活动区接触教学中的有关内容,又在活动后引导幼儿反复练习,巩固知识技能,促进更深入探究,自身素质、教育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注重多种形式的有机渗透。

  本学期,我们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社区及家长资源,不断拓宽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孩子在搜集信息、探索实践、表征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丰富其感性经验。

  在创设、更换区域时,我们先观察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和需求点,然后与幼儿共同商量、出主意,进行游戏,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在区角设置上注重区域感,动静区分开,本学期结合教研子课题,组织幼儿搜集易拉罐、薯片桶、奶盒等废旧材料,与幼儿共同搭建"小栅栏”当活动区的隔断,增加了活动区的区域感,幼儿活动时非常有序,同时利用废旧纸箱搭建了美工区"展示台”既可以当隔断又可以展示幼儿的作品,体现多个教育功能,体现了"游戏教学一体化”的内涵,受到参观老师的好评。为激发幼儿自由创造的欲望和合作的意识,我们设立自由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大胆创作,幼儿兴趣特别高涨。

  在活动中我们注意保留幼儿参与活动的足迹。美术作品和小制作按主题分别放到纸盒进行保管,对于大型作品通过照片形式进行保存。语言区的资料按主题分袋存放,有顺序张贴,便于幼儿查阅复习。结构游戏幼儿搭建的大型主题通过录像和照片进行保留。并创设大班主题活动资料库,为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

  本学期注重自然角与种植角的创设与管理。在种植区的创设及种植种类方面教师将与幼儿一起讨论确定。师幼共同种植大蒜,洋葱、郁金香等,制作了种植区的标志。一起根据季节播种、除草、施肥、收获,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我们充分挖掘自然角的三维空间,将自然角分为若干个试验区:看看我们的根象什么;从哪里长出来;我们的叶子一样吗?那种材料好?种在哪里长的快?谁先发芽?追太阳等,并让每为幼儿建立了记录本,同时鼓励幼儿主动管理自己种植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协助幼儿保留活动中的参与足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渗透环保教育,美化班级环境,成功地接待了XX市绿色幼儿园的检查,为迎接期初视导做好准备。

  3、深入的理解目标,不断的拓宽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如:在进行"动物世界”活动时,我们认为开展这样的主题,既是幼儿兴趣所向,又为幼儿自主进行探索打下基础。在探索中,我们尝试减少教师单方面的强化,鼓励幼儿通过搜集的资料主动探索,幼儿对探索具有强烈的兴趣,因此他们从探索水生动物、陆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到动物的秘密等,于是,我们不仅把目标定位在探讨动物的秘密,还定位在培养幼儿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上。

  在主题活动"秋天”中,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丰富幼儿有关秋天的知识。点名时,我们请幼儿说出秋天都穿哪些服装,秋天的大树变成什么样子;进餐时给幼儿介绍秋季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的水果最好吃,多吃水果,鼓励幼儿多吃蔬菜有营养等;外出散步时鼓励幼儿感知秋天的秘密,比较冬天、夏天的风吹在身上有什么不同;活动区活动时,组织幼儿玩季节拼图,了解季节特征;在语言区启发幼儿讲出秋季人们的主要活动;每天请早来的幼儿在气象台记录气温,并和第一周气温进行比较、统计;在科学区,组织幼儿观察雨的形成,使幼儿了解水变成水蒸气滴落下来变成雨;在户外活动前,请幼儿讨论秋季自我保护的方法;对于每天按时来园的幼儿我们发给小粘贴予以奖励,表扬他们不迟到,能坚持天天来园;在散步时,和小朋友一起观察动、植物的变化……。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育目标。为了巩固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两位教师在每天的离园前组织幼儿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并利用小纸条的形式把学习内容进行打印,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复习知识,减少教育的空白。

  4、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

  本学期,我们灵活运用了集体的、个别的、口头的、书面、电话的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与家长沟通。

  结合教育目标,邀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如搜集教材和材料,评估、记录幼儿在家中的表现等。同时,以家长联系便条、家长会、焦点话题、面谈的形式与家长交流、讨论。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的复习课。要求学生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为了达到此目的,选取了近三年有代表性的高考题逐步进行分析引导以期使学生灵活应用。

  现反思如下: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学生们对高考题还是比较敏感和有兴趣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探索和感受题目中题设和结论间的联系,消除题设和结论的差异性以达到求解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感受,老师及时凝练总结提升,拓展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主解决问题,形成本部分知识框架。高考题选取知识点覆盖全,层次分明(直接用公式,用公式变形式,综合用公式)学生接受良好。

  2、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思路的形成,分析能力的培养,具体的计算关注不够,对计算能力欠佳的学生会有所损失。粉笔字写得不好,需加强练习。

  3、课堂提问在两班对比后认为分解问题会比较好,但在一个班分解过细,学生认为没有挑战。学生的紧张情绪对答题影响很大,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集体回答过多,部分同学懒于思考。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作为一名初二的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初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感思:

  一、对教学目标感思。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1 、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2 、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3 、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够全面、开放。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相符合;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感思。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点缺乏:(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3)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4)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对听课的感思。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的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四、征求学生意见。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体会:(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 " 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 " 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五、记教学中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独具一格,对此,教师应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六、记教学再设计。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小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恰当地引入新知,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可用如下七法:

  一、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来引入新知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知识出发,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在需要中 进入新知学习。

  例如“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先让学生做等分除法,4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2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当学生列式解答说出算法后,老师提出:把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怎么表示?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引入“分数”。

  二、从知识的类比中引入新知

  类比法是由旧知去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而产生的。教学中,在引入这类知识时,教师要善于从新知的类比原型出发,引导学生去提炼原型的类比因素。在类比中萌发推出新知的思路。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面积计算中的转化法。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否象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通过割补(或拼接)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学生不难由推导方法的类比而获得公式。

  三、运用归纳法引入新知

  在引入新知时,提供学生新知背景中的一些个别对象,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诱使学生萌发猜想,引出规律。这样引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小学数学中的定律、法则、性质等规律的教学常常沿着这种思路来引入。

  例如:“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先出示如下两组练习。

  第一组第二组

  (8+27)+138+(27+13)

  85+17+8385+(17+83)

  72+(28+57) (72+28)+57

  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个比赛组,分别作第一、二组连加练习比赛。当乙组获胜甲组不服时,师生讨论:第一组算式到底能否象第二组算式那样进行简算?当学生发现,每组的第题、题、题结果分别相等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提出:通过比较,你发 现了什么?

  四、在知识分类中引入新知

  从上可知,在教学相比较而存在于某属概念之中的种概念时,常常先让学生对属概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对各类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全面感知各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引入概念。这样引入背景突出,整体性强,学生思维连贯,认识自然。因而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最深刻,知识结构最完整。

  例如“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这样引入:让学生求出1,2,6,7,9,11,14,各数的约数换引导学生按约数个数把上述各数分类(教师提示分类标准)→学生列举一些分属于各类的其它自然数→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一类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自然数且约数个数相同),不同类别中的数之间有什么不同(约数个数不同),→比较中引出质数、合数概念。

  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之上。尤其是小学数学中那些相对独立、前后联系少、本质属性较隐蔽的知识的学习,更是依赖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善于提供多种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从中提炼出新知“生长点”。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引入新知。

  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学生认识“两定”即定点(圆心)、定长(半径)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位老 师这样引入: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硬币、钟面、饼干、车轮……)→从中设疑:所列举的物体哪些一定要做成圆的?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的?(学生为难)→提供学生正、反面体验材料,国外为了训练自行车运动员,设计出前后轮均为椭圆的自行车(出示示意图)。假如你骑上这种自行车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体验到:会产生上下颠簸。进一步分析颠簸原因是:车轴心到地面的高度随车轮转动而不断变动,即轴心到轮边各点线段长短不一)。骑上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为什么平稳(轴心到车轮上的距离处处相等)。→在释疑中引入圆心、半径的概念。

  六、在操作演示中引入新知

  抽象的数学知识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数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中引入操作演示的可能和必要。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新知的发生、发展过程寓于学生的操作或者教师的演示之中来引入新知,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以及情感需要。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三角形实例→请学生用自备的3根小棒搭三角形(要求搭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并说出搭的方法→让学生画三角形并说出画的过程→比较所画出的各种三角形的异同→在分析比较中引出三角形的本质属性。

  七、在创设情景中引入新知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重的情绪色彩。数学教学中因数学知识抽象,情感因素隐蔽而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要克服这一不利因素,从新知引入起,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从而先声夺人,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一个教师在教“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这样来设计“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谁为大家唱首歌?(同学们兴致很高推选了一位同学唱歌)。

  师:这位歌手唱得怎么样?怎样来衡量她的唱歌水平?(生:让评委来打分)对,老师请4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担任评委,给这位歌手打个分数(4个小评委把打好的分数分别写在黑板上,老师也打了个分数)。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六篇】相关文章:

1.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2.数学教学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3.数学教学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4.数学教育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5.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6.2020数学教学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7.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8.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9.2020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上一篇:银行工作总结 下一篇:保险公司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