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21-04-12 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发挥多媒体优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以强大的优势,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生动逼真,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手段。因此如何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我担任语文教学以来一直钻研的课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几点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易动、乐于参与的特点,多媒体的表现手段正适应了他们这个特点,使学生们感到学语文课不再像以前所经历的枯燥和无味了。不断变换的屏幕形式、新颖的题型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海滩上》时,文中的开头我播放了一群小朋友在海边快乐的玩耍的情景,他们有的用沙子堆城堡、有的在捡五颜六色的贝壳、还有的光着脚丫一边跑一边数着自己的小脚印……动画以播放,小朋友们一下子就被着快乐的场面所吸引了,激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欲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识字变成快乐的事

  字、词、句、篇是语文的经脉,而识字则是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汉子的数量多,难以识记,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该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又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呢?在识字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就充分的发挥了他的优势,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了与思维,勇于探索,尽快的、全身心地融入到识字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祖国多么广大》时,我利用多媒体软件,把海南岛开满了鲜花;大兴安岭下着大雪;帕米尔高原的上空挂满星星和乌苏里江畔身披彩霞的景象一一呈现在孩子的面前,美丽的景色变化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视线不知不觉随着景色的变化而转动,他们很想知道该如何称呼这些景色,这是,我出示了景色的名称“鲜花盛开、雪花飘洒、满天星斗、五彩朝霞”,这时孩子们能通过直接观看的景象,集中精神认字,从而提高了认字的效果,又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生字新词做成红彤彤的大苹果长在枝叶茂盛的大树上,带领孩子们做摘苹果比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书写的过程,既直观又形象,学生还很乐意学。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实践活动比较少,着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重点知识的掌握。在这一点上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是较复杂的、里生活比较远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

  在教学《花篱笆》一课时,因为篱笆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远,学生很难感受花篱笆的美丽和它所传递的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讲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了特定情境的动画:一座典型的农家小院,主人在四周插上了矮矮的竹篱笆,竹篱笆上开满了美丽的喇叭花,院子里面有一棵大树,大树底下有一群小鸡、小鸭在捉虫子,两个调皮的小孩把篱笆当成球网,开心的打羽毛球,东、西两院儿的大人隔着篱笆在拉家常;院子外面有绿油油的庄稼,还有五颜六色的野花,时而还有一两个路过的行人……看着这美丽和谐的画面,孩子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花篱笆的美丽,体会到了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于学生观察事物,拓展写作思路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学生就不能话写清楚。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就显得很重要。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音像资料播放,打破了实践的界限,地域的阻隔,将食物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能使该事物反复出现,加深学生对它的印象。例如在写秋天的景色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丰收的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园,有金行色的麦田,有随风起舞的落叶……硕果累累的秋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配上欢快的音乐,学生有感而发,触景生情,不仅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还写出了对大自然的无比赞美热爱之情。

  实践证明,只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让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既可以活化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又可以化难为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会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不断学习多媒体的技术,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的发挥它的优势,以优化语文的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2

  《绝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诗的意境优美,作者视角非常独特,借“杏花雨”和“杨柳风”让读者感受春天的独特气息,文章意在让学生品读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时候,我安排了四个环节:读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品读诗的意境想象诗描写的景象,最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诗人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这样的设计,我是一种尝试,设想总是美的,但现实总是很残酷、无情的,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似乎全身心当然投入,讨论的很激烈,但热闹背后究竟是浮躁还是真正的讨论?

  (一)朗读有情吗?

  朗读在语文课堂上是必不可少的,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也毫不吝啬的将时间放在朗读上,出示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检查学生的朗读,纠正个别字的读音,个别读,分组读,在读正确之后我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人诗词都是可以用来唱的,有一定的节奏感,谁能将这种节奏感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于是学生根据语感在朗读中作适度的停顿,一个个摇头晃脑朗读的不亦乐乎,的确有音律美,之后的“有感情朗读”却“惨不忍睹”,讨论品读古诗的意境后,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理解了,我问到:“你能将你的感受防在你的朗读中吗?”“能”学生异口同声,“老师给你们时间练习”学生练的不亦乐乎,但是在个别朗读时出现问题了,朗读不是发自内心,学生没有动真情,“能将你们的感情放在里面吗?”“能”,于是读书的声音响亮了许多,其实这是一首柔媚的古诗,适合用轻柔的声音徐徐吟来,学生响亮的读书声恰恰破坏了诗的意境,课临近结束的全班齐读和上课开始的朗读没有多大的进步,我想:我失败了,一节语文课的朗读应该有鲜明的层次感,每次的朗读效果是不一样的,而我指导学生的朗读却是机械的、千篇一律的,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做到将自己的感情真正的防如朗读中,忽然向导了薛特,想到了他的指导朗读方法,学生读书没有味道,我没有指导学生用情。

  (二)理解到位了吗?

  对于古诗的理解,我一直很头痛,以往的古诗理解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这节课我改变了方法:我先将古诗中比较难理解的字词先出示讨论——杏花雨、杨柳风、短蓬、理解了这三个词语整个古诗也就可以知道大概了,出示了这三个词语我将发言权叫给了学生,“这三个词语你理解了吗?理解几个说几个?”“短蓬就是有蓬的小船”,“杏花雨”是春天杏花开的时候下的雨,但是杨柳风的理解学生分歧很大,有人说“想杨柳一样柔软的风”有学生反对“从图上看是透过杨柳吹来的春风”整个教室似乎变成了一个充满火药味的辩论厂,虽说时间上超出了我的设想,但是,我想经过激烈讨论手的理解应该是深刻的,思维在激烈的争辩中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真正理解了杨柳风,而后的理解古诗环节,我由于考虑到时间不够,便忽略了学生,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尤其是最后两句诗的理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当我指名回答时,学生连起来理解语言组织上出现了问题,一时间教室里面出现了冷场,大家似乎都在思考,而我却残酷的打破了这份思考的宁静,机械的讲解了,将答案灌输给了学生,我残忍的剥夺了他们思考权,其实,课堂上时间拖延又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就是在学习,只有经过真正思考过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现在,我灌输给他们了,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学生收获了吗?这样的理解是不到位的。

  (三)“生成”也精彩

  我上课总是喜欢设想,(虽然这是不正确的)以为学生的回答总会和我想的一样:我讨厌“生成”,突如其来的回答总让我束手无策。

  上课前,我习惯地设想了,在“品读古诗,走进诗人”这一环节中,因为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我预设了很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人热爱生活向往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了古诗后我问道“俗话说见字如见人,读文章也能够了解作者,现在你了解志南了吗?”“我感觉他是一个很率真的人,年纪这么大了,自己还撑着小船,柱着拐杖”“我觉得他很会享受生活”“他似乎很喜欢春天”……学生畅所欲言,但我总觉得理解似乎还欠缺了点,正想着如何讲学生的理解引向更深的程度,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出现了“我觉得这个志南有点呆有点傻”全班哄堂大笑,我正打算让他坐下,忽然灵机一动“你怎么会说他傻呢?你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老师觉得你很有勇气,”“因为他下雨了还出去……”“不对的,那时候的雨是杏花雨,是作者想去享受了所以才出去的”“是啊是啊,那时作者喜欢春天才这样做的”“是的,我也认为作者是很喜欢大自然的”同学们不等我点名就急着反驳,在七嘴巴舌的“伸冤”中学生更走进了志南,这个“生成”让我更顺利的完成的教学目标,“生成”并不可怕,每节课或多或少都有“生成”,如果能够钻研教材,“生成”也会成为很好的资源,“生成”也会很精彩!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每学期到了这个时候,我总是感叹时间过的太快了,忙忙碌碌的,有所得有所失,需要总结如下:

  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不断的学习新课程理念,通过读书、校本培训,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通过各种学习,使我加深了对语文课的理解,明确了今后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备课,注重指导朗读,重视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表达的情感及其变化,利用自读自悟、朗读示范、自评互评等方法,指导读出感情,在重点句子中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常常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词义、句意,要注意和课文主旨的联系。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抓难点、重点质疑探究,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探究,抓住文题质疑探究,抓住文章首尾质疑探究,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探究,还可抓住插图、标点、修辞等等进行质疑探究。尊重学生质疑时表现出来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三、引导学生读书。学生们都有读的愿望;读了有益、有趣、语言又美的课文,自然喜欢上阅读。在阅读课上推荐一些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引导学生记录读书笔记。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弹指一挥间,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辛苦努力,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安排和指导下,我较好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扬长避短,现在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在这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能够渗透新课标理念,不断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钻研探究式教学,并作了一定量的理论学习笔记,学习中,获益非浅。能够按照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备课及时,作业量适中,批改指导及时具体。积极参入语文的上、听、评课,从其他教师身上取长补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本学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课文由学生根据自学的模式自学,教师点拨指导,通过尝试,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学习实践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这个学期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以后的初中三年中学习语文的态度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效率。针对很多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初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科目较多的情况,结合新课标精神,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一下的几项措施:

  一、抓好生字词的积累和精美课文以及课外古诗文的背诵

  生字词是组成课文的基本要素,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也不应该忽视这生字词教学的环节。我一般会在教学新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的生字,能正确的读,并理解其意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课堂上再让学生读几遍生字,一是纠正读音,二是加深记忆,课后还要求学生抄写生字,要求学生字迹工整的抄写生字词,在早读课上及时听写默写。此外,为了更好的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我让同学们每周写一篇随笔,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并写下自己的心灵感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注意汉子的规范书写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书写一手好字可以得到众人的青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书写不仅不规范而且字迹潦草。我觉得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就是汉子的书写,因此我让他们每周写两篇钢笔字;

  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缺乏有效地方法,作文课训练的量也不足,学生的阅读面还显得窄了一些,阅读的量还需加大,作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再者,由于外出学习,节假日放假等因素的影响,打乱了教学计划,为了赶教学进度,只能压缩课时,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我校举行教学公开课比赛,语文教学比赛评课总结。下面语文教研组就授课情况做一个小结:

  参加比赛的每位老师教学态度端正,课前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准备课件,教具,课堂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良好。在比赛中出现了很多闪光点,值得推广:

  1、注重了文本细读。所有授课教师都能通过文本的详细阅读,逐字逐句地对关键词、中心句、各种表现手法等,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彻的解读。比如徐老师抓住了文眼“惑”字,一字引出了全文的中心。杨老师抓住“望、馋得流口水、抓耳挠腮”等动词等于抓住了皮皮和汪汪的神态和动作。

  2、注重学法指导。尤其是廖老师在古诗教学中的 “平长仄短”诵读法,看注释理解古诗法,将古诗中的单音字转换成现代的双音词的翻译法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3、注重讲练结合。这点肖老师做得特别好,她巧妙地利用了课文的精彩句段,要求学生仿说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型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课后作业要求设计一则广告,推荐葡萄沟。

  4、教学形式多样。比如杨老师设计的读一读、摆一摆、演一演、想一想等环节,寓教于乐,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工作总结《语文教学比赛评课总结》。

  5、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肖老师的课件图片丰富、资料齐全。杨老师的准备的小岛、椰子树教具、徐老师的纸船学具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说到听课后的感悟,还是想强调两句老话:

  第一句是请脱下公开课繁华的外衣,还语文本色自然。不少老师把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过全,想通过一堂公开课多展示一些自己的教学理念,想多教一点文学常识、想多几个拓展练习、想多教学生几种学法,这种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探索的精神是也值得鼓励的,但一堂课中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却很可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很可能导致两种后果的产生:一是因为内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太多的内容挤掉了对语文教学之根本——文本的理解感悟时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主次不分明,中心不突出。因此,我们期待“删繁就简教语文”,提倡“简约、务实、自然、真诚”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自然、简朴实在,即“可留可不留的坚决不留,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凭借简单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

  第二句老话: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朗读的重要性自不需多说。朗读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要想指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悟却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我想指导朗读可以从“四有”入手。

  一是读有层次。

  有些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这是不切实际的。读出感情应建立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三个层次,一定得循序渐进。

  二是读有指导。

  这个指导不应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读好停顿、重音,而是要引导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在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是读有示范。

  四是读有评价。

  总之我们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创设朗读的情境,讲究朗读的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突出朗读的过程,让朗读成为打开文本内涵的一把金钥匙。

  公开课不仅是比赛,更是交流,希望我们每位授课的老师,每位听课的老师都能以此次的公开课为镜,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把授课的反思,听课的感悟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一学期的工作已近尾声。本学期,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回顾一年来的语文教研工作,既有得又有失。现做如下小结:

  一、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继续抓好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培训工作,深入规范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本学期我校语文各教研组认真学习孙双金的《我的好课观》、《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等教学理论,通过学习老师们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自觉地将新课程中的先进科学的理念内化为切实的教育教学行为。爱因斯坦曾说过“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关键是人使用业余时间的差别。”人的真正学习是隐性的、无形的,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因此,从讲究实效、提高实效方面出发,本学期周二的语文业务学习采取“松散”与“紧密”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围绕“促进、推动、交流、汇报”这八个字进行学习。如:组织教师参加赴无锡参加“滨湖之秋”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星辰实验学校举行的“教海探航”教学研讨会等,回校后又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反思,努力使本校语文教师能做到学习一次,提高一次,从而促使其在教育教学的观念上有转变、有创新、有突破,对新课程理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抓好课堂教学的反思和论文的撰写。本学期继续围绕课堂教学边研究边总结。本学期蒋伟新的论文获区论文评比一等奖,王春艳的论文获区论文评比壹、叁等奖;徐兰月的论文获区贰等奖;童立骏、陆亚芳老师的论文获得了区三等奖。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和评价”是这学期我们研究的重点,围绕此问题教导处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各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真反思,并相互交流、借鉴。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年级组语文老师互帮互带的作用。

  二、狠抓常规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强化对课堂结构的改革。语文教师对自己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行为能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并调整和改革教学策略。对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地位,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使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本学期10月份督导评估中陆亚芳的《莫高窟》、王春燕的《升国旗》、蒋丹芳的《九寨沟》的课堂教学都得到了督导组领导的一致好评。在11月份的教研室调研中邵渊老师所上的《黄河的主人》更是让教研室的徐主任大呼找到了教学上的知音。

  2、落实学科常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本学期各年级语文期末成绩合格率达98%。

  3、常规检查工作有序地开展。检查中发现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能认真分析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过程合理、清楚,重点环节能具体体现设计思路。在其中的学生作业评价检查中,多数老师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仔细,字迹清楚。作文批改符号规范,都有总批或眉批。

  三、本学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

  1、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

  把本应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创造性的阅读,纳入内容分析的轨道,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整合。

  2、自主发现少,“牵”“引”求同多。

  轻视个人体验,个人理解,往往通过牵引,得出统一答案。

  3、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发现读书方法。

  4、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欠灵活,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教育教学渠道、途径封闭,隔断了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天然联系。

  (二)、对今后阅读教学的建议:

  1、准确的理解并较好的体现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整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要提得切合实际,一节课不可能承载的任务太多,要有重点,要体现有读不好到读好、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学习过程。

  2、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要看出指导的过程和读的能力提高的过程。读得不充分的课,看不出学生朗读进步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除了朗读感悟,还要重视阅读理解:鼓励学生读出个人感受;指导学生理解、品评重点词句。要把整体感悟课文和理解重要词句有机的结合起来,防止两张皮,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要以学定教,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要体现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适当的探究学习。要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要订正,甚至作必要的讲解,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4、要因人、因文而异,恰当拓宽内容,开发课程资源;要有意识地加强与现实生活、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适度体现课内外、学科间的联系。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大以“研”促“教”的力度,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教研活动形式应更为多样化,让老师们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都有所得。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7

  1、转换观念,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识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激烈的竞争,各行各业需要的劳动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不仅数量日益增多,而且质量也日益提高。这种有利的社会因素,既为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显然,培养只是一味死啃书本、不注重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没有出路的。是中职教育,以社会适应性为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重在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这与普通教育以选拔升学为目的,重在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把握全部知识体系具有显著的区别。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观念,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口语全面地、准确地、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别人认识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思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口才是推销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在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已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认清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人的社会地位、论文参考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忠厚木讷、少言寡语已不是现代人的长处,而能言善辩才会更受社会的欢迎。这就使学生从进校起就对口语交际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并很快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中。

  2、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条件

  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由于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不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是遇事、看问题,要多看看、多想想再说,担心说错了会被其他同学笑话,指出了他人的错误见解,又怕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一句话,就是不愿多说话。教学中,可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例如,能用流利、准确的普通话即席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对课文作复述和转述,与人得体的交谈、答问,乃至进行自我介绍和辩论等。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说话交流时提醒学生不随便、不马虎,注意特定的情境,能有意识地围绕主题,从语言生动形象、机智风趣等方面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那些羞于启齿、言语木讷、辞不达意的学生,可试着先让他读课文,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如果今天说不了,明天再说;明天说不了,后天再说……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到学生能说、会说、说得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予以肯定,使学生尝到“说”的甜头。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能力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之书面表达能力使用频率更高、用处更多、社会适应性更强的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乃至自己的一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能力。

  3、广泛阅读,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的知识面

  中职学生之所以不爱说话,除上面所说的羞于启齿、害怕说错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平时课业负担不重,很多学生沉迷于武打、言情等影视剧和小说,特别是上网打游戏,把大量的美好时光浪费了。他们平时不善于阅读,甚至根本不阅读,以至说起话来言辞短小,干瘪瘪的,前言不搭后语,更谈不上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用词妥帖,思想感情健康,甚至谈不上说话得体而有分寸、条理清晰而幽默风趣。这就很难吸引别人的注意,很难让人从感觉上觉得舒服,也很难引起别人的感情共鸣。这就要启发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教学中,首先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促说,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表达,增添了不少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语言材料。

  4、实地表演,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使人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促使人的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它常常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等。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一时的新异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加之现今的中职学生大多较为实际,他们更相信事实,对前途、职业都较为敏感,他们中的多数人早就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了。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如何招聘人才,也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是如何进行招聘的。所有这些,既对他们是陌生的,又使他们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从实地体验中寻找答案。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可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听说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内容,让学生搜集素材,编成小品,进行实地表演,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体味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在交际时如何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如何在招聘人员面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实现打动招聘人员的目的,促使学生由不敢说、不想说变为敢说、想说、会说。这样,学生学有所乐,口有所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为自己今后的求职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基础,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各种语言交际的情境,充分挖掘语言交际的精彩之处,积累丰富的语言交际材料,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高二(10)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

  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在备课方面,指导老师也给了我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备课时,不要巨细无遗,那样在上课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要讲的东西,最好只是提纲挈领的一些东西,再补充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具体的用到的知识,自己应该十分熟悉,记在脑中。上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在语文教学这个方面的实习可以说还是成功的。

  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设计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协调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谓任重道远。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十分烦琐的,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早上要很早到班级检查早读情况,还要做好考勤工作,在别的老师上课期间,还要不时到班

  级外面转上一圈,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有时候还要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这些都是班主任每日必修的功课。此外,班主任还要指导班干组织班会活动,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起着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作用。在实习期间,我除了学习、实习那些每日的必修课,也曾指导组织过一次班会活动,主题就是“感动中国XX年”。首先是让大家观看cctv“感动中国XX年”的视频录像,然后由学生发言,谈谈他们的感想,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成文章。看着他们交上来的作文,我想这次班会是成功的,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一些感动,受到了触动。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9

  时间过得真快,特别是这学期时间短,只有十八周。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

  本班学生45人,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面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习方法改变了。针对现状,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于是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方法,争取绝大部分学生过关,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抓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好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词句、思考内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这些内容都要求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完成,经过一年多的训练,现在学生的预习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而预习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我们班的语文预习作业在学校里是首屈一指的。

  三、抓好学生的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习作教学上,我注重多写作,(每周一篇,全批全改带讲评)多看书,多辩论,多指导,多评析作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让学生时时追踪事态的发展,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我要求学生每天抽出半小时阅读课外书,并要求家长监督签字;要求学生作业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始终是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四、抓好差生的转变工作。

  我们班的差生比较多,所以提高他们的成绩成了我工作的重点。我采用的方式是“以优带差”,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所学内容,另外我还通过奖励的方法,通过检测来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让他们重拾信心。比如我们班的吴立伟.许雨晴各科成绩都很差,经过两个学期的帮扶工作,他们现在成绩上升很多.

  五、抓好拓展知识视野的工作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每天半小时的课外阅读,家长督促签字;

  2、通过社团进行优秀文段朗读。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主动阅读并在社团中表情朗诵,甚至是课本剧的表演.

  3、好词佳句的收集。专门有个好词佳句本子,在平时看书过程中,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遇到好词佳句就收集在本子里.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4、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讲故事、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5、培养小老师讲读课文老师讲,自读课文我一般安排小老师讲,给内容,给时间,压担子,赶上架.学生经过多次的训练,现在上课老练多了.这方面我现在是得心应手,而且我们班的小老师超级棒!

  教学工作是个良心事,你认真对待就有收获,你马虎应付,班里孩子的成绩就会节节败退。所以要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是不太容易的。

【【实用】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集合9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集合10篇

2.【实用】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篇

3.【实用】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4.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集合15篇)

5.【实用】语文教学工作计划集合五篇

6.【实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7.【实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篇

8.实用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上一篇:班主任年级工作总结 下一篇: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
【实用】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集合9篇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21-04-12 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发挥多媒体优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以强大的优势,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生动逼真,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手段。因此如何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我担任语文教学以来一直钻研的课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几点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易动、乐于参与的特点,多媒体的表现手段正适应了他们这个特点,使学生们感到学语文课不再像以前所经历的枯燥和无味了。不断变换的屏幕形式、新颖的题型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海滩上》时,文中的开头我播放了一群小朋友在海边快乐的玩耍的情景,他们有的用沙子堆城堡、有的在捡五颜六色的贝壳、还有的光着脚丫一边跑一边数着自己的小脚印……动画以播放,小朋友们一下子就被着快乐的场面所吸引了,激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欲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识字变成快乐的事

  字、词、句、篇是语文的经脉,而识字则是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汉子的数量多,难以识记,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该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又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呢?在识字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就充分的发挥了他的优势,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了与思维,勇于探索,尽快的、全身心地融入到识字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祖国多么广大》时,我利用多媒体软件,把海南岛开满了鲜花;大兴安岭下着大雪;帕米尔高原的上空挂满星星和乌苏里江畔身披彩霞的景象一一呈现在孩子的面前,美丽的景色变化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视线不知不觉随着景色的变化而转动,他们很想知道该如何称呼这些景色,这是,我出示了景色的名称“鲜花盛开、雪花飘洒、满天星斗、五彩朝霞”,这时孩子们能通过直接观看的景象,集中精神认字,从而提高了认字的效果,又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生字新词做成红彤彤的大苹果长在枝叶茂盛的大树上,带领孩子们做摘苹果比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书写的过程,既直观又形象,学生还很乐意学。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实践活动比较少,着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重点知识的掌握。在这一点上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是较复杂的、里生活比较远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

  在教学《花篱笆》一课时,因为篱笆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远,学生很难感受花篱笆的美丽和它所传递的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讲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了特定情境的动画:一座典型的农家小院,主人在四周插上了矮矮的竹篱笆,竹篱笆上开满了美丽的喇叭花,院子里面有一棵大树,大树底下有一群小鸡、小鸭在捉虫子,两个调皮的小孩把篱笆当成球网,开心的打羽毛球,东、西两院儿的大人隔着篱笆在拉家常;院子外面有绿油油的庄稼,还有五颜六色的野花,时而还有一两个路过的行人……看着这美丽和谐的画面,孩子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花篱笆的美丽,体会到了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于学生观察事物,拓展写作思路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学生就不能话写清楚。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就显得很重要。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音像资料播放,打破了实践的界限,地域的阻隔,将食物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能使该事物反复出现,加深学生对它的印象。例如在写秋天的景色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丰收的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园,有金行色的麦田,有随风起舞的落叶……硕果累累的秋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配上欢快的音乐,学生有感而发,触景生情,不仅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还写出了对大自然的无比赞美热爱之情。

  实践证明,只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让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既可以活化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又可以化难为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会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不断学习多媒体的技术,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的发挥它的优势,以优化语文的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2

  《绝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诗的意境优美,作者视角非常独特,借“杏花雨”和“杨柳风”让读者感受春天的独特气息,文章意在让学生品读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时候,我安排了四个环节:读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品读诗的意境想象诗描写的景象,最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诗人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这样的设计,我是一种尝试,设想总是美的,但现实总是很残酷、无情的,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似乎全身心当然投入,讨论的很激烈,但热闹背后究竟是浮躁还是真正的讨论?

  (一)朗读有情吗?

  朗读在语文课堂上是必不可少的,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也毫不吝啬的将时间放在朗读上,出示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检查学生的朗读,纠正个别字的读音,个别读,分组读,在读正确之后我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人诗词都是可以用来唱的,有一定的节奏感,谁能将这种节奏感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于是学生根据语感在朗读中作适度的停顿,一个个摇头晃脑朗读的不亦乐乎,的确有音律美,之后的“有感情朗读”却“惨不忍睹”,讨论品读古诗的意境后,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理解了,我问到:“你能将你的感受防在你的朗读中吗?”“能”学生异口同声,“老师给你们时间练习”学生练的不亦乐乎,但是在个别朗读时出现问题了,朗读不是发自内心,学生没有动真情,“能将你们的感情放在里面吗?”“能”,于是读书的声音响亮了许多,其实这是一首柔媚的古诗,适合用轻柔的声音徐徐吟来,学生响亮的读书声恰恰破坏了诗的意境,课临近结束的全班齐读和上课开始的朗读没有多大的进步,我想:我失败了,一节语文课的朗读应该有鲜明的层次感,每次的朗读效果是不一样的,而我指导学生的朗读却是机械的、千篇一律的,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做到将自己的感情真正的防如朗读中,忽然向导了薛特,想到了他的指导朗读方法,学生读书没有味道,我没有指导学生用情。

  (二)理解到位了吗?

  对于古诗的理解,我一直很头痛,以往的古诗理解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这节课我改变了方法:我先将古诗中比较难理解的字词先出示讨论——杏花雨、杨柳风、短蓬、理解了这三个词语整个古诗也就可以知道大概了,出示了这三个词语我将发言权叫给了学生,“这三个词语你理解了吗?理解几个说几个?”“短蓬就是有蓬的小船”,“杏花雨”是春天杏花开的时候下的雨,但是杨柳风的理解学生分歧很大,有人说“想杨柳一样柔软的风”有学生反对“从图上看是透过杨柳吹来的春风”整个教室似乎变成了一个充满火药味的辩论厂,虽说时间上超出了我的设想,但是,我想经过激烈讨论手的理解应该是深刻的,思维在激烈的争辩中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真正理解了杨柳风,而后的理解古诗环节,我由于考虑到时间不够,便忽略了学生,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尤其是最后两句诗的理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当我指名回答时,学生连起来理解语言组织上出现了问题,一时间教室里面出现了冷场,大家似乎都在思考,而我却残酷的打破了这份思考的宁静,机械的讲解了,将答案灌输给了学生,我残忍的剥夺了他们思考权,其实,课堂上时间拖延又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就是在学习,只有经过真正思考过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现在,我灌输给他们了,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学生收获了吗?这样的理解是不到位的。

  (三)“生成”也精彩

  我上课总是喜欢设想,(虽然这是不正确的)以为学生的回答总会和我想的一样:我讨厌“生成”,突如其来的回答总让我束手无策。

  上课前,我习惯地设想了,在“品读古诗,走进诗人”这一环节中,因为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我预设了很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人热爱生活向往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了古诗后我问道“俗话说见字如见人,读文章也能够了解作者,现在你了解志南了吗?”“我感觉他是一个很率真的人,年纪这么大了,自己还撑着小船,柱着拐杖”“我觉得他很会享受生活”“他似乎很喜欢春天”……学生畅所欲言,但我总觉得理解似乎还欠缺了点,正想着如何讲学生的理解引向更深的程度,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出现了“我觉得这个志南有点呆有点傻”全班哄堂大笑,我正打算让他坐下,忽然灵机一动“你怎么会说他傻呢?你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老师觉得你很有勇气,”“因为他下雨了还出去……”“不对的,那时候的雨是杏花雨,是作者想去享受了所以才出去的”“是啊是啊,那时作者喜欢春天才这样做的”“是的,我也认为作者是很喜欢大自然的”同学们不等我点名就急着反驳,在七嘴巴舌的“伸冤”中学生更走进了志南,这个“生成”让我更顺利的完成的教学目标,“生成”并不可怕,每节课或多或少都有“生成”,如果能够钻研教材,“生成”也会成为很好的资源,“生成”也会很精彩!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每学期到了这个时候,我总是感叹时间过的太快了,忙忙碌碌的,有所得有所失,需要总结如下:

  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不断的学习新课程理念,通过读书、校本培训,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通过各种学习,使我加深了对语文课的理解,明确了今后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备课,注重指导朗读,重视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表达的情感及其变化,利用自读自悟、朗读示范、自评互评等方法,指导读出感情,在重点句子中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常常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词义、句意,要注意和课文主旨的联系。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抓难点、重点质疑探究,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探究,抓住文题质疑探究,抓住文章首尾质疑探究,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探究,还可抓住插图、标点、修辞等等进行质疑探究。尊重学生质疑时表现出来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三、引导学生读书。学生们都有读的愿望;读了有益、有趣、语言又美的课文,自然喜欢上阅读。在阅读课上推荐一些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引导学生记录读书笔记。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弹指一挥间,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辛苦努力,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安排和指导下,我较好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扬长避短,现在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在这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能够渗透新课标理念,不断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钻研探究式教学,并作了一定量的理论学习笔记,学习中,获益非浅。能够按照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备课及时,作业量适中,批改指导及时具体。积极参入语文的上、听、评课,从其他教师身上取长补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本学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课文由学生根据自学的模式自学,教师点拨指导,通过尝试,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学习实践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这个学期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以后的初中三年中学习语文的态度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效率。针对很多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初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科目较多的情况,结合新课标精神,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一下的几项措施:

  一、抓好生字词的积累和精美课文以及课外古诗文的背诵

  生字词是组成课文的基本要素,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也不应该忽视这生字词教学的环节。我一般会在教学新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的生字,能正确的读,并理解其意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课堂上再让学生读几遍生字,一是纠正读音,二是加深记忆,课后还要求学生抄写生字,要求学生字迹工整的抄写生字词,在早读课上及时听写默写。此外,为了更好的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我让同学们每周写一篇随笔,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并写下自己的心灵感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注意汉子的规范书写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书写一手好字可以得到众人的青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书写不仅不规范而且字迹潦草。我觉得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就是汉子的书写,因此我让他们每周写两篇钢笔字;

  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缺乏有效地方法,作文课训练的量也不足,学生的阅读面还显得窄了一些,阅读的量还需加大,作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再者,由于外出学习,节假日放假等因素的影响,打乱了教学计划,为了赶教学进度,只能压缩课时,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我校举行教学公开课比赛,语文教学比赛评课总结。下面语文教研组就授课情况做一个小结:

  参加比赛的每位老师教学态度端正,课前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准备课件,教具,课堂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良好。在比赛中出现了很多闪光点,值得推广:

  1、注重了文本细读。所有授课教师都能通过文本的详细阅读,逐字逐句地对关键词、中心句、各种表现手法等,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彻的解读。比如徐老师抓住了文眼“惑”字,一字引出了全文的中心。杨老师抓住“望、馋得流口水、抓耳挠腮”等动词等于抓住了皮皮和汪汪的神态和动作。

  2、注重学法指导。尤其是廖老师在古诗教学中的 “平长仄短”诵读法,看注释理解古诗法,将古诗中的单音字转换成现代的双音词的翻译法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3、注重讲练结合。这点肖老师做得特别好,她巧妙地利用了课文的精彩句段,要求学生仿说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型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课后作业要求设计一则广告,推荐葡萄沟。

  4、教学形式多样。比如杨老师设计的读一读、摆一摆、演一演、想一想等环节,寓教于乐,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工作总结《语文教学比赛评课总结》。

  5、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肖老师的课件图片丰富、资料齐全。杨老师的准备的小岛、椰子树教具、徐老师的纸船学具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说到听课后的感悟,还是想强调两句老话:

  第一句是请脱下公开课繁华的外衣,还语文本色自然。不少老师把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过全,想通过一堂公开课多展示一些自己的教学理念,想多教一点文学常识、想多几个拓展练习、想多教学生几种学法,这种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探索的精神是也值得鼓励的,但一堂课中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却很可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很可能导致两种后果的产生:一是因为内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太多的内容挤掉了对语文教学之根本——文本的理解感悟时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主次不分明,中心不突出。因此,我们期待“删繁就简教语文”,提倡“简约、务实、自然、真诚”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自然、简朴实在,即“可留可不留的坚决不留,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凭借简单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

  第二句老话: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朗读的重要性自不需多说。朗读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要想指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悟却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我想指导朗读可以从“四有”入手。

  一是读有层次。

  有些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这是不切实际的。读出感情应建立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三个层次,一定得循序渐进。

  二是读有指导。

  这个指导不应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读好停顿、重音,而是要引导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在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是读有示范。

  四是读有评价。

  总之我们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创设朗读的情境,讲究朗读的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突出朗读的过程,让朗读成为打开文本内涵的一把金钥匙。

  公开课不仅是比赛,更是交流,希望我们每位授课的老师,每位听课的老师都能以此次的公开课为镜,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把授课的反思,听课的感悟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一学期的工作已近尾声。本学期,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回顾一年来的语文教研工作,既有得又有失。现做如下小结:

  一、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继续抓好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培训工作,深入规范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本学期我校语文各教研组认真学习孙双金的《我的好课观》、《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等教学理论,通过学习老师们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自觉地将新课程中的先进科学的理念内化为切实的教育教学行为。爱因斯坦曾说过“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关键是人使用业余时间的差别。”人的真正学习是隐性的、无形的,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因此,从讲究实效、提高实效方面出发,本学期周二的语文业务学习采取“松散”与“紧密”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围绕“促进、推动、交流、汇报”这八个字进行学习。如:组织教师参加赴无锡参加“滨湖之秋”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星辰实验学校举行的“教海探航”教学研讨会等,回校后又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反思,努力使本校语文教师能做到学习一次,提高一次,从而促使其在教育教学的观念上有转变、有创新、有突破,对新课程理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抓好课堂教学的反思和论文的撰写。本学期继续围绕课堂教学边研究边总结。本学期蒋伟新的论文获区论文评比一等奖,王春艳的论文获区论文评比壹、叁等奖;徐兰月的论文获区贰等奖;童立骏、陆亚芳老师的论文获得了区三等奖。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和评价”是这学期我们研究的重点,围绕此问题教导处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各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真反思,并相互交流、借鉴。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年级组语文老师互帮互带的作用。

  二、狠抓常规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强化对课堂结构的改革。语文教师对自己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行为能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并调整和改革教学策略。对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地位,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使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本学期10月份督导评估中陆亚芳的《莫高窟》、王春燕的《升国旗》、蒋丹芳的《九寨沟》的课堂教学都得到了督导组领导的一致好评。在11月份的教研室调研中邵渊老师所上的《黄河的主人》更是让教研室的徐主任大呼找到了教学上的知音。

  2、落实学科常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本学期各年级语文期末成绩合格率达98%。

  3、常规检查工作有序地开展。检查中发现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能认真分析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过程合理、清楚,重点环节能具体体现设计思路。在其中的学生作业评价检查中,多数老师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仔细,字迹清楚。作文批改符号规范,都有总批或眉批。

  三、本学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

  1、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

  把本应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创造性的阅读,纳入内容分析的轨道,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整合。

  2、自主发现少,“牵”“引”求同多。

  轻视个人体验,个人理解,往往通过牵引,得出统一答案。

  3、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发现读书方法。

  4、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欠灵活,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教育教学渠道、途径封闭,隔断了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天然联系。

  (二)、对今后阅读教学的建议:

  1、准确的理解并较好的体现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整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要提得切合实际,一节课不可能承载的任务太多,要有重点,要体现有读不好到读好、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学习过程。

  2、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要看出指导的过程和读的能力提高的过程。读得不充分的课,看不出学生朗读进步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除了朗读感悟,还要重视阅读理解:鼓励学生读出个人感受;指导学生理解、品评重点词句。要把整体感悟课文和理解重要词句有机的结合起来,防止两张皮,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要以学定教,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要体现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适当的探究学习。要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要订正,甚至作必要的讲解,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4、要因人、因文而异,恰当拓宽内容,开发课程资源;要有意识地加强与现实生活、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适度体现课内外、学科间的联系。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大以“研”促“教”的力度,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教研活动形式应更为多样化,让老师们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都有所得。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7

  1、转换观念,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识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激烈的竞争,各行各业需要的劳动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不仅数量日益增多,而且质量也日益提高。这种有利的社会因素,既为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显然,培养只是一味死啃书本、不注重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没有出路的。是中职教育,以社会适应性为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重在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这与普通教育以选拔升学为目的,重在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把握全部知识体系具有显著的区别。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观念,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口语全面地、准确地、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别人认识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思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口才是推销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在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已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认清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人的社会地位、论文参考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忠厚木讷、少言寡语已不是现代人的长处,而能言善辩才会更受社会的欢迎。这就使学生从进校起就对口语交际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并很快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中。

  2、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条件

  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由于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不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是遇事、看问题,要多看看、多想想再说,担心说错了会被其他同学笑话,指出了他人的错误见解,又怕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一句话,就是不愿多说话。教学中,可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例如,能用流利、准确的普通话即席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对课文作复述和转述,与人得体的交谈、答问,乃至进行自我介绍和辩论等。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说话交流时提醒学生不随便、不马虎,注意特定的情境,能有意识地围绕主题,从语言生动形象、机智风趣等方面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那些羞于启齿、言语木讷、辞不达意的学生,可试着先让他读课文,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如果今天说不了,明天再说;明天说不了,后天再说……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到学生能说、会说、说得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予以肯定,使学生尝到“说”的甜头。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能力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之书面表达能力使用频率更高、用处更多、社会适应性更强的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乃至自己的一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能力。

  3、广泛阅读,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的知识面

  中职学生之所以不爱说话,除上面所说的羞于启齿、害怕说错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平时课业负担不重,很多学生沉迷于武打、言情等影视剧和小说,特别是上网打游戏,把大量的美好时光浪费了。他们平时不善于阅读,甚至根本不阅读,以至说起话来言辞短小,干瘪瘪的,前言不搭后语,更谈不上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用词妥帖,思想感情健康,甚至谈不上说话得体而有分寸、条理清晰而幽默风趣。这就很难吸引别人的注意,很难让人从感觉上觉得舒服,也很难引起别人的感情共鸣。这就要启发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教学中,首先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促说,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表达,增添了不少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语言材料。

  4、实地表演,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使人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促使人的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它常常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等。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一时的新异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加之现今的中职学生大多较为实际,他们更相信事实,对前途、职业都较为敏感,他们中的多数人早就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了。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如何招聘人才,也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是如何进行招聘的。所有这些,既对他们是陌生的,又使他们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从实地体验中寻找答案。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可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听说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内容,让学生搜集素材,编成小品,进行实地表演,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体味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在交际时如何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如何在招聘人员面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实现打动招聘人员的目的,促使学生由不敢说、不想说变为敢说、想说、会说。这样,学生学有所乐,口有所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为自己今后的求职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基础,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各种语言交际的情境,充分挖掘语言交际的精彩之处,积累丰富的语言交际材料,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高二(10)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

  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在备课方面,指导老师也给了我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备课时,不要巨细无遗,那样在上课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要讲的东西,最好只是提纲挈领的一些东西,再补充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具体的用到的知识,自己应该十分熟悉,记在脑中。上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在语文教学这个方面的实习可以说还是成功的。

  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设计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协调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谓任重道远。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十分烦琐的,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早上要很早到班级检查早读情况,还要做好考勤工作,在别的老师上课期间,还要不时到班

  级外面转上一圈,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有时候还要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这些都是班主任每日必修的功课。此外,班主任还要指导班干组织班会活动,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起着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作用。在实习期间,我除了学习、实习那些每日的必修课,也曾指导组织过一次班会活动,主题就是“感动中国XX年”。首先是让大家观看cctv“感动中国XX年”的视频录像,然后由学生发言,谈谈他们的感想,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成文章。看着他们交上来的作文,我想这次班会是成功的,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一些感动,受到了触动。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9

  时间过得真快,特别是这学期时间短,只有十八周。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

  本班学生45人,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面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习方法改变了。针对现状,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于是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方法,争取绝大部分学生过关,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抓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好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词句、思考内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这些内容都要求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完成,经过一年多的训练,现在学生的预习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而预习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我们班的语文预习作业在学校里是首屈一指的。

  三、抓好学生的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习作教学上,我注重多写作,(每周一篇,全批全改带讲评)多看书,多辩论,多指导,多评析作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让学生时时追踪事态的发展,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我要求学生每天抽出半小时阅读课外书,并要求家长监督签字;要求学生作业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始终是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四、抓好差生的转变工作。

  我们班的差生比较多,所以提高他们的成绩成了我工作的重点。我采用的方式是“以优带差”,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所学内容,另外我还通过奖励的方法,通过检测来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让他们重拾信心。比如我们班的吴立伟.许雨晴各科成绩都很差,经过两个学期的帮扶工作,他们现在成绩上升很多.

  五、抓好拓展知识视野的工作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每天半小时的课外阅读,家长督促签字;

  2、通过社团进行优秀文段朗读。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主动阅读并在社团中表情朗诵,甚至是课本剧的表演.

  3、好词佳句的收集。专门有个好词佳句本子,在平时看书过程中,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遇到好词佳句就收集在本子里.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4、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讲故事、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5、培养小老师讲读课文老师讲,自读课文我一般安排小老师讲,给内容,给时间,压担子,赶上架.学生经过多次的训练,现在上课老练多了.这方面我现在是得心应手,而且我们班的小老师超级棒!

  教学工作是个良心事,你认真对待就有收获,你马虎应付,班里孩子的成绩就会节节败退。所以要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是不太容易的。

【【实用】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集合9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集合10篇

2.【实用】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篇

3.【实用】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4.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集合15篇)

5.【实用】语文教学工作计划集合五篇

6.【实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7.【实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篇

8.实用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上一篇:班主任年级工作总结 下一篇: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